建党小故事 急用谢谢

作者&投稿:归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色经典小故事 急急需 谢谢~

  >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掣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1、“真理的味道甜极了”
1919年的冬天,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小山村,一名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母亲送来热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识地把墨汁当成红糖,吃得满嘴是墨,却还不住地称赞:“甜极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正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甚至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


2、面对死亡,他高呼“共产党万岁”
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座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就是在这座绞架下英勇就义的。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死亡,李大钊高呼“共产党万岁”。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敌人虽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3、在最黑暗的时代,他真情讴歌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用生命讴歌、用鲜血浇灌的“可爱中国”如今已经屹立世界东方。


4、“半床棉被”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在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她们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5、她把5个孩子全部送上前线

邓玉芬,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在抗日战争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这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从1921年至1949年,总共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掀开新世纪这本崭新的日历,中国北方新兴的煤炭工业基地、黄土高坡上这颗璀璨的明珠------准格尔,又张开双臂,激情飞跃地迎来了中国共产党84周岁的生日。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们新一代准格尔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锦季前程充满了信心,对内蒙古光辉灿烂的明天充满了信心,对建设山川季美、文明富庶的准格尔充满了信心;在这庄严的时刻,勤劳勇敢的准格尔人决心继续将“当第一,创一流”作为自己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世纪的挑战。在这庄严的时刻,我自毫,我骄傲,我要深情地歌唱,唱响建党84年来准格尔翻天覆地的变化,唱响准格尔在风雨兼程 中铸就的无比辉煌。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唱响准格尔》。
建国之初的准格尔,全旗国民经济尚未形成完整格局,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农牧业广种薄收,粮良单产仅19公斤;工业方面只有几家手工业作坊,年产值仅 90万元,年财政收入仅4.2万元,真可谓是一穷二白。但是,贫穷并没有动摇勤劳勇敢的准格尔人建设美好新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在旗委、政 府的正确领导下,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今天的准格尔,无论你涉足于广大的城镇、农村,还是现代化的工矿企业,到处是胜利之花绽开的海洋,到处是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建设新生活的新的战场,到处是一派团结、拼搏、文明、进步的欣欣向荣的新景观、新气象。看吧,新爱的朋友,广袤的黄土地上穿山越岭向远方无限伸展的条条黑色路面,恰似准格尔母亲青春胴体上条条清晰美丽的经络;路面上紧张繁忙川流不息的大小机动车辆,恰似准格尔母亲血管涌动的热血沸腾。准格尔电厂上空那滚滚升腾的云朵般的浓烟,犹如准格尔母亲昭示和进步的五彩祥云;千里铁路上那喀哒喀哒火车行驶的节拍,分明是准格尔母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铿锵脚步声。沸腾的农村、沸腾的城镇,沸腾的各行各业,是准格尔母亲走进新时代伟大乐章的精彩前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准格尔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沧桑变迁。
1980年,全旗财政收入仅为27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入仅为7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43元; 而世纪之初的2000年,全旗财政收入达到3.0058亿元,总量进入自治区旗县行列前3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404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67 元,分别较1980年增长了109倍、7倍和16倍。
是啊,昔日人们眼里土里土气的准格尔在开发中建设、在开拓中崛起、在开放中闪光,它用无尽的煤炭赤诚锻造绿色品牌,构筑经济高地。2004年完成地区产值9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 4000元;总体经济实力居鄂尔多斯八旗区前列。今年前4个月全旗财政收入达到7.5亿元,增幅、增量、总量均排全自治区旗县第一。”
短短的24年,朋友们,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从这组简单的数据中,你可以想象得到,为实现这个多少代准格尔仁人志士矢志奋斗的强旗富民的梦想,旗委、政府带领各族人民群众流了多少血,洒了多少汗,这不仅是几代准格尔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准格尔大地上洒下的种子结出的第一批硕果。
我爱准格尔的辉煌成就的昨天,更爱准格尔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今天。你看,今天的准格尔,新一届人民政府不等不靠不争论,以市场换项目,借助外力,苦练内功,打出重拳。他们深知,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市场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残酷无情的今天,抢一抢也许就会乘势而上,缓一缓也许就会坐失良机,退一退也许只能前功尽弃。“建设绿色的准格尔,建设力量的准格尔,建设文化的准格尔,建设和谐的准格尔”这是准格尔领导层的共识,也是准格尔人民的心声。如今,黑色工业、绿色农业、三化互动协调推进,已成浩浩来势,又成堂堂格局。用准格尔旗领导的话说,准旗经济运行呈现“八大”特征:工业大发展、农民大丰收、社会大进步、城建大启动、交通大建设、资源大整合、三产大动作、财政大跨越。
准格尔旗 “惠民”铺就“和谐路”。随着经济发展跃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准格尔旗领导层没有一味地埋头求进,而是不时地回头审视,放眼全局,关注社会平衡发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大对城乡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经济‘蛋糕’做大了,要切下一块来搞二次分配,让低收入人群受益,促进整体和谐,有了农民的小康,才能有准格尔真正的小康!”
旗委、政府的领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4年,系统实施了以免收农民和城镇低保对象子女义务教育期间杂费、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费、救助和奖励贫困高中生和本科大学生为主要内容的 “民心工程”,使城乡困难群体就医、就学、就业和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一位村干部动情地说:“这几年是准格尔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实实在在享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
准格尔旗的领导说得好:“工业带农业,一个不能少!”他们“六管齐下”助农民增收,给农民铁脊梁,给农业金翅膀。他们超前在全区第一个减免了农业税,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提倡沿河农民种草养畜、建棚种菜,建设养殖小区,发展肉羊,开发水面,单位、干部扶贫结对包扶。他们转移劳动力棋高一着:采取推荐转移、培训转移和带动转移方式转移劳动力,首次达到农村人口小于城镇人口的比例。在靠优化制度增收方面:主要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前房子之后,又有东孔兑镇何家塔村、哈岱高勒乡柳青梁村等采用农民入股办法,合理开采当地的砂石、矿产资源。再看矿山企业集中的地区,经有效整合农民的采运机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机具的满负荷运行。而今,大煤炭的振兴,农转工的选择,激活了准格尔的“路边经济”。一处处由农民开办的汽车修配、加油加水、饭店旅社落地开花,成了山道旁一道悦目的景观。
准格尔因祥和而柔美,因包容而富饶,因无私而多情。从广袤的旷野到兴旺的城乡,到处都涌动着春潮。蓝天白云下,17条公路通车,准东铁路电气化拓能改造全部完工,呼准铁路全速挺进,城壕至东胜高速公路、太子滩黄河大桥、城坡万家寨库区码头工程鏖战正酣。高原铺下了五彩路,让多少望煤兴叹的山村,绝处逢生,运煤长阵从那里延伸向前,带着向往,载着佳话。
准格尔是资源型经济区,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雨和收获同在,我们要同声唱响“高原颂”,向大煤炭要光热,向循环经济要效应,向产业升级要财源,向和谐社会要吉祥。2005年全旗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收入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固定资产投资 70亿。可以断言,准格尔走在前列不是梦!
朋友们,生活在这样飞速发展的好时代,你能不深深地爱着这片奇迹倍出的黄土地,你能不从心底里迸发出一种创业的激情与豪情。
朋友们,美好的蓝图已然绘就,正待我们扬帆远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旗27万各族群众万众一心努力下,准格尔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为了准格尔 繁荣昌盛的明天,让我们一同放声歌唱吧。

lalaal


吴旗县15381547187: 党员小故事(100字左右) -
并邱信韦: A stupid man falls in love with a pretty and clever girl. He asks her:"when can I marry you?". The girl answers:"when you see a dead bird in the sky, I shall.". The man becomes very excited. Everyday, he does nothing but keeps watching into the sky to seek for a dead bird.

吴旗县15381547187: 求红色小故事 -
并邱信韦: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

吴旗县15381547187: 红色经典小故事? -
并邱信韦: <两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一: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

吴旗县15381547187: 求一篇红色经典小故事的演讲稿谢谢(要现成的) -
并邱信韦: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 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 开辟一条通道.等待...

吴旗县15381547187: 一些爱国的小故事100字以内、急用!! -
并邱信韦: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怜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要900万元、需7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请他去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一条铁路物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吴旗县15381547187: 哥哥姐姐们告诉我一个红军中的一个小故事!急用!!!!!1
并邱信韦: 楼主 -------------------------------------------------------------------------------- 红军长征小故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子弹在腰里存留了16年”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

吴旗县15381547187: 有没有红军长征时的感人故事 越短越好 多找几个谢谢 -
并邱信韦:[答案]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 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