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的习俗??

作者&投稿:湛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福建长乐过年的习俗~

一。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因此,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四。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五。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六。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七。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八。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

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另外,有首“年节歌”可以简明概括一下。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PS:中国地大物博,很多过年习俗都有地方文化和信仰差异,不过笼统来说就是这些

长乐过年传统习俗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这一套人世生活经验,也用在了对灶神的供奉上
然后是到了二十八.九开始杀鸡杀鸭,折元宝,蒸年糕
三十除夕下午开始要先到各神庙"布年",各种贡品,元宝香等
之后就是吃年夜饭,鱼丸和肉燕是少不了,还有就是鱼肯定有少了,饭不是高压锅电饭煲做出来,要用大木桶炊出来,叫炊饭,每个人吃饭都要留一点在碗里,不能全部吃完,之后就是大人给小的压岁钱,饭完要放炮,然后很多人都到庙里去烧香,据说初一第一柱香有特殊意义,所以很多人争着第一柱香.

        距离福州市区30多公里的郊县长乐市,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县级市,这里华侨多、偷渡出国多、外出务工多、本地企业多,但这里还有着前所未见的大规模民俗活动—-游神。所游的主神是福州本土保护神—-五福大帝中的一尊。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抬着他们的神走乡串户,进行一系列民俗学上叫“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也有更多的人籍此仪式许个愿求神灵帮忙实现梦想,仪式会从早上持续到半夜。

        迎神是长乐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具有浓烈的道教色彩。农历正月的初四之后,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华光大帝、白马王、临水奶和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诸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竹制的“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

        游神开始之前,有血缘关系的各家通常会将供桌摆在一起,人丁兴旺的家族自然供桌也多,神灵停留的时间也越长。在外国,神的护卫叫天使,在这,神的护卫是衙役模样的小孩这就是主角中的主角,金脸三眼的五福大帝之首。传说五福大帝生前是五个福州籍的落第书生,回乡途中见到瘟神正在给水井下毒,五人不及通知村民,便舍身投井中毒而死,以此警告乡民,乡民发现后感其恩德,便供为五帝(也有叫五瘟神的,大概不好听,福州城内都只有五福大帝庙)。抬神的只有男人,供神的多半是女人,大概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缘故罢。列队的神灵,以万世不变的神情巡视着它的“疆土”……

住 宅

  旧时,长乐民众住宅,多为单层土木结构。一些院落住宅,小的四扇三直(开间),大的六扇五直或八扇七直,四周风火墙;一般中为厅,两侧为房,两边相向为耳坠房;有的前后有厅堂、天井。通常之家则以三间排、六间排加以土墙夹固。零落之家,多以单门独户绕以柴扉作为栖身之所。富裕人家、官员宅第则建大落厝,有六扇五、四扇三、“三落排”等,内除建有游廊、撇榭、厅堂、天井、花厅外,还有“三进”、“七进”的重门深院,如县城关的“司马第”、鹤上岐阳村的“九头马”等群体建筑。有的在厝门前还立有牌坊、石狮等。

  长乐旧城区的住宅结构,除中山路(今解放路)的为砖木结构,河下街的为杉木结构,较整齐划一外,其余多属明、清时期的“四扇三”或“六扇五”的单层土木结构加风火墙的格式,土地耗用率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民房大多双层,有的四五层,为石木、砖木、砖混凝土等结构。地面铺混凝土,楼顶用钢筋混凝土的已很普遍。80年代后,城镇与农村新建房屋增多。现代住宅设计重视四面有窗户、前面有阳台的格式。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宿舍、商品房大多为套房。底层为杂物间,套房里均设有寝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现代房屋鳞次栉比,较高的达十多层,既美观又节约用地。



长乐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履端”,今谓春节,是长乐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日,人们早起,焚香拜天地,开门即放鞭炮,尔后吃年糕,以示“年年高”;人人着新装,以示去旧迎新。早餐,先吃太平面(线面加二粒蛋),以求一年太平;后吃隔年饭(除夕已蒸好的谢年饭,以示岁岁又余)。这一天,长乐传统习俗禁忌颇多,人们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求彩头,以冀一年平安,如不扫地、不挑水、不讨债、不还钱、不劳动、不理发、不洗澡、不打人骂人、不出访等;吃过晚饭,放了爆竹,较早睡觉,俗称“斗夜灯”。
初二,人们出门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互祝吉言,主人多以茶烟、瓜子、果品、糖果等待客。
初三,仍然店不开门,市不销售。有的人家煮点心,给长辈亲人送去,长辈回赠糕饼。
初四,俗称“开假”。家家放鞭炮;商店陆续开门营业,谓“新春开市,生意兴隆”。在外地工作或谋生的人们,陆续出发。
初七,人日,俗称“人补命”。早起吃年糕。
初七以后,盛行灯市和送灯。旧时城关河下街专售各种纸制花灯,有球灯、西瓜灯、关刀灯、猴骑绵羊灯、状元骑马灯、堂上挂的走马灯,以及闻名榕城的八角灯等。女子出嫁后,娘家要在正月十五前向婆家送灯,头年送的多是“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男育女,就送橘灯,取急求得子的含意。若已得子,便送“天赐麟儿”灯,取“灯”与“丁”谐音,意为人丁兴旺。多年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城乡群众送灯的观念有较大的改变,但这种习俗仍有流行

长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统节日。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长乐的习俗、节日由来、相关典故、寓意、庆祝方式以及相关扩展。

1. 长乐的习俗:
长乐的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此外,长乐还有一些特色的习俗,如婚礼习俗、祭祀习俗、农耕习俗等。

2. 节日由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长乐人民最热衷庆祝的节日。春节的由来与中国的传统神话和传说有关,据说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就会出来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于是就有了放鞭炮、贴春联、舞龙舞狮等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长乐人民非常重视的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与古代的祭祀习俗有关,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长乐人民热爱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由来与古代的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这一天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也是长乐人民喜爱的节日之一。中秋节的由来与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有关,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3. 相关典故:
长乐的习俗和节日庆祝方式中,很多都有相关的典故。比如春节的红包,据说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人们发现“年”怕红色,于是就有了给孩子们发红包的习俗,以保佑他们平安健康。

4. 寓意:
长乐的习俗和节日庆祝方式都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比如春节的庆祝活动象征着新年新气象,清明节的祭祀活动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端午节的划龙舟寓意着驱邪避凶,中秋节的赏月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5. 庆祝方式:
长乐的节日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举办盛大的庙会、游行、舞龙舞狮、放鞭炮、吃传统美食等。比如春节期间,长乐会举办大型的灯会和花市,人们会穿上盛装,走街串巷,观赏灯笼和烟花,品尝传统美食。

6. 相关扩展:
长乐的习俗和节日庆祝方式还有很多相关扩展。比如长乐的婚礼习俗,包括过大礼、拜堂、喜宴等环节,寓意着新人的幸福和美满;长乐的祭祀习俗,包括祭拜祖先、祭祀神明等,表达了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长乐的农耕习俗,包括耕种、收割、祈福等,寓意着丰收和富饶。

总之,长乐的习俗和节日庆祝方式丰富多样,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这些习俗和庆祝方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长乐的历史文化。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激动人心的。游子们无论多忙,这天晚上都要赶回来全家团圆。烧过香就开始吃年夜饭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一屋子的欢乐气氛。吃着年糕,讲着吉利话,新的一年满是美好的憧憬。

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都是吃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吃完年糕,大人们“攻战四方城”,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大家都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除夕零点的时候,开启大门,开正又叫开大门。开大门者必须是一家之长,一般是父亲,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

祀神在“开正”之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祭祀之前,在厅堂的长案上事先摆好供品。供品一般是酒、果品(多为柑或桔)、年糕以及插着红纸花的“岁饭”、鲜花。

祀神时,由家中长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即所谓“礼神祈年”。然后依长幼次第祭拜祖先。

正月初一的饮食十分讲究,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线面、年糕、素食。初一早上一般不煮新饭,吃“隔年饭”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吃线面寓意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而用素食则与崇拜神、佛有关,以示虔诚,祈求一年平安如意。

福建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餐吃斋,四季无灾;一天吃斋,灾祸不来”。福州地区,早餐必是线面,而且要配上两个“太平蛋”,象征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喜气洋洋,或在家休息,或到公共场所游乐,但不走家串户。按照传统,初一是不拜年的。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节日气氛最浓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希冀一年之平安。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似”压乱”),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这便是古时福州台江新年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疍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夈(斎)粿过门前。”

这叫“讨夈(斎)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夈(斎)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台江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闽俗诸节最重要做年,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续到初九玉皇诞,甚至延续到元宵节。福州台江历史上是著名的商埠,旧时春节人与人相遇第一句贺年词便是“恭喜发财”,答语则是“齐发”。

长乐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区,其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婚俗:长乐的婚俗以传统的福建婚礼为主,包括迎亲、过门、交杯酒等环节。新娘通常会穿上华丽的嫁衣,新郎则会穿上传统的福建男装。
2. 节日习俗:长乐人民热爱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他们会进行祭祀、赏月、放烟花等活动,同时还会有一些地方性的民俗活动,如龙舟比赛等。
3. 祭祀习俗:长乐有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儒教。人们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祭祀活动,以祈求平安和祝福。
4. 饮食习俗:福建菜是长乐的主要饮食习惯,以清淡、鲜美为特点。当地人喜欢吃海鲜、禽肉和蔬菜,同时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福州鱼丸、福州酒酿等。
5. 传统手工艺:长乐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如木雕、石雕、剪纸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代表了长乐的文化底蕴,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
总的来说,长乐的习俗充满了福建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这些习俗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表达。


哈尼族节日风俗?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

潮汕节日的习俗?
潮汕地区春节习俗:潮汕地区便有 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 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 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传统节日有哪些?它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它的习俗有哪些?它的诗句有...
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吃巧果等。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来历,习俗?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来历: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习俗: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2、元宵...

请问梅县的客家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三、客家民间娱乐习俗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九连环,茶灯,大刀舞,大成乐舞,道士舞,乐器会,演戏,十番音乐,提傀儡,放烟火,迎神赛会;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

正月十六有哪些习俗?
走:走百病俗话说: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早在宋代诗人苏辙的《正月十六日》中就有“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落灯、吃面落灯正月十六的晚上,家里要把挂着的灯笼摘下来,表示已经承接了所有的福气。此时需要把灯笼就地销毁,而不能留下第二年继续使用。吃面“上灯圆子,落灯面...

纳西古乐的主要作品
纳西族先民在约七百多年前创制的《崩石细哩》,汉译为《白沙细乐》,是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乡间中的一种古典音乐技术形式,《白沙细乐》里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乐合奏。《白沙细乐》用于丧事或是重大的祭祖节的活动中进行奏乐,是一部风俗性的音乐套曲。当时更有专门的乐工,其演奏技艺相当高超。后来演奏者...

你的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
5. 吃饺子: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会吃饺子,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因为它的形状像元宝。6. 舞狮表演:舞狮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舞者穿上狮子装,表演各种动作和技巧,以驱逐邪气、祈求好运。以上就是我家乡农历新年的一些习俗。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迎接新年,祈祷幸福和...

湖北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过年过的是传统,是习俗,是回忆……湖北每个地方过年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湖北有独特的风俗 1、湖北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 象征着“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分食鸡肉的也很有讲究,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

传统习俗的古诗?
1.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

金阳县13461911988: 你知道你的长乐有哪些民风民俗 -
卞宏五福: 长乐民俗既有闽人传统的传承,也有中原入迁带来的风俗,还有长乐滋生的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金阳县13461911988: 谁知道福建长乐的风俗? -
卞宏五福: 排满又名~游灯~游神~是长乐乃至福州一点很具有特色的民间活动~ 这个活动与元宵节相进所以很多人把排满误认为是元宵节的活动,其实不是排满是一个单一的活动 而且每个乡村节日(具体看供的是什么神)的时间也不同.从正月初6到正月28都是这项活动的高峰期,排满是非常有意思的高些年的排满活动曾一度被政府禁止,但是由于老百姓对排满活动的热衷,最后有得以实施.虽然这个活动有很长的历史的但是起源却无从得知,只知它的名字叫排满.

金阳县13461911988: 福建长乐过年的习俗
卞宏五福: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

金阳县13461911988: 福建长乐人的婚嫁习俗是怎么样的
卞宏五福: 反了,是男方去女方家里,如果是相亲的,就是由媒人上女方家,说一下男方的想法再把女方的意思跟男方说.

金阳县13461911988: 我想问,福建长乐有没有这么一个风俗,第一次男女见面,男方还没见到女方就要给2000,说是买红礼服, -
卞宏五福: 呵呵.婚恋网,这是在网上扯淡坑人的,不是说婚恋网坑人,是这母女俩坑人,估计都不是母女俩.要是有这样一个习俗,没见面直接2000给买红礼服、我的天,那什么也不做了 ,职业相亲赚这2000大洋的礼服钱得了.你想想,你给了,这还没见,给了也是自愿的,那还是照常有不合适分开的.呵呵,估计象征性的和你谈谈然后不合适就散了,这2000不退,你打住把,这种不切实际.想相亲,还是通过亲戚朋友来,

金阳县13461911988: 长乐的民风民俗作文六百 -
卞宏五福: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辟辟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

金阳县13461911988: 长乐农村春节习俗400字作文 -
卞宏五福: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

金阳县13461911988: 福州长乐风俗,长乐女不能嫁外地人? -
卞宏五福: 我是福州人,这个哪是什么风俗啊,长乐女孩子嫁到外地去的多了,估计也就只是她父母希望女儿能留在身边照顾吧.长乐办事要很多钱这个倒是真的,长乐有钱人多嘛.

金阳县13461911988: 左海鱼:端午文化知多少感谢参与:端午文化知多少常言道
卞宏五福: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重五节. 在福建,人们都认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两项活动成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金阳县13461911988: 从粤人好歌 看潮州有怎样的民俗 -
卞宏五福: 从粤人好歌 看潮州有怎样的民俗:无论男女,皆喜欢唱歌.粤人好歌译文 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者,曰潮州调.潮音似闽,多有声而无字,或一字而演为二三字.其歌轻婉,闽、广相半,中有无其字而独用声口相授.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羣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南雄之俗,岁正月,妇女设茶酒于月下,罩以竹箕,以青帕覆之,以一箸倒插箕上,左右二人摙之,作书问事吉凶,又画花样,谓之踏月姊.令未嫁幼女,且拜且唱,箕重时,神即来矣,谓之踏月歌.长乐妇女,中秋夕拜月,曰椓月姑,其歌曰月歌.蛋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