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的大意

作者&投稿:仉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秋浦歌的大意是什么呀?~

你所说的,是“白发三千丈”那首吗?《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更是脍炙人口。秋浦:唐代属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县:“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秋浦水,一名秋浦河。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作。
  第一首表达诗人游秋浦欲达扬州,而又留恋长安的愁闷心情。全诗可分为两段。前六句写诗人见秋浦而生愁,因愁而登大楼山。在大楼山上远望长安,而愁又添一层,如长江之水,滔滔东流。后六句以拟人的手法,以欲下扬州之意寄言长江水。
  第二首写诗人久游之愁。“愁”为全诗之眼。前四句写因己之愁,便觉猿愁,山愁,水也愁。后四句写愁因:久游无归日,独泛孤舟,故泪流如雨。
  第三首写秋浦特产“鸵鸟”。前二句言其珍稀,后二句言其美丽。全用虚笔。
  第四首写诗人照秋浦而悲白发。前二句言望秋浦,见白发。后二句闻猿声而添愁。
  第五首写秋浦白猿。白猿多,洁白鲜明;引儿树条,饮水弄月,活泼可爱,如在目前。
  第六首,言山水之美,可以解愁。
  第七首抒怀才不遇之情。醉似山简,歌如宁戚,但不遇明君见用,故曰“空吟”,并为之下泪。
  第八首写秋浦水车岭之奇。“奇”为全诗之眼。奇在石、在水、在草木。
  第九首写江祖石。其石一片突出,似以青天为背景的屏风,上有古人题诗,石面遍布莓苔,如同织锦。
  第十首写秋浦众多的动植物。石楠、女贞,四季常青;白鹭遍山,白猿满涧。如此美景,而听猿声,令人心碎,盖诗人心自碎。是为缘情写物。
  第十一首写秋浦的山水形胜。逻叉矶险如鸟道,江祖山直横江中,水流湍急,客舟似箭,山花芳香。
  第十二首写江水之美。水波不兴,平静如练。故希望乘明月,泛孤舟,赏花饮酒。
  第十三首写秋浦夜晚景色。水清月明,白鹭飞翔,采菱女回家,一路歌唱,引得青年男子平息倾听。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第十四首写秋浦夜晚冶炼的劳动场面。黑夜冶炼,火照天地,红星迸溅,紫烟腾空,场面壮观。冶炼工人边劳动边唱歌,使得寒川变得火热。据《新唐书·地理志五》:池州秋浦县有银、有铜。
  第十五首诗人写自己因愁而头发变白。“愁”是全诗之眼。一二句与三四句倒装。正常的语序应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经过倒装,使得形象突出鲜明。修辞上还用了夸张、设问、借喻。
  第十六首写秋浦农家田园生活。恬静、悠闲、远离尘嚣。
  第十七首写诗人在秋浦的桃胡陂与山僧作别的场景。表现出恬静的心境。这与王维的写景诗极其相似。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西。
山公:指山简。
《秋浦歌十七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扩展资料: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不过,李白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kofon | 六级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李白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全是五言诗。这里选了四首介绍给大家,其中第四首和第十五首是写的李白自己,而第十四首和第十六首写的是李白眼中的冶炼工人和农家田舍翁。

到秋浦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已经快十年了,他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离开的。从那以后,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和中国诗坛上的另一位现实主义的巨匠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在他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如在第六首写到,"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在第七首又说自己"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盛年不再的李白,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第四首《秋浦歌》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年,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一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的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不过,说一头青丝是被猿声"催"成"白发"的,谁也知道这不过是夸张想像之词,其中总要有一个真正具体的原因的,从《秋浦歌》第十五首中人们不难读出浪漫的诗人为什么突然之间白了头。这首诗上来就给人一种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与格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是别人说自己有一丈长的头发,估计不会有人相信,而李白偏说自己生了一头三千丈长的白发,却成了千古名句。那为什么一种在客观上不可能的现象,却能在主观上得到无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在紧接而来的第二句。因为这一联诗的意义重点不是在表示长度的"白发三千丈"上,而是在说明原委的"缘愁似个长"上。原来,三千丈的白发在李白的笔下,只不过是一个参照系,我为什么生出这么长的白发?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愁!"缘是因为的意思,个是如此的意思。这两句诗原来是一个倒装句,李白的愁当然不是像常人那样,愁他的衣食住行,他也不是愁自己没有官做,因为他放着在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非要跑到这山野之间的秋浦来"唱什么白发歌",他是愁的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他是愁的自己已经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眼见得自己早已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朝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已经全然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于个人的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你说李白最想得开,因为高官可以不当,权贵可以蔑视;但是李白又最想不开,既然如此,你就干脆随心所欲地去"开心颜",去快意人生不就行了,可是李白说归说,做归做,他可以随时随地的放浪形骸,但却不能无止无休地忘乎所以,这种不为自己个人遭遇,而为理想,为天下,为苍生的担忧才是李白最终会"白发三千丈"的"个中原因"。在发出了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叹之后,李白笔锋突转,自问而不自答地又提出了一个突兀的疑问,"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在揽镜自照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自己已经满头"秋霜"了,可是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一头青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变白的?这又一次说明,李白并没有像伍子胥那样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变故,而在精神上突然遭受到刺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但是,浪漫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烦恼,因为浪漫的人往往有着比知足常乐的普通人更多的追求,更强烈的愿望,所以也就必然会有更大的失望。一次次对理想的追求的失败,使李白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而他那天生的傲骨又无时无刻不在摆脱压抑,追求自我。这种精神上的压抑与反压抑,当然会对人在心理乃至生理上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其实,李白绝不仅仅是在感叹自己已经生了白发,已经老了,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悲哀,即一生追求,到头来一无所得,却只有"三千白发",从今以往,年华老去,以往的豪情万丈,不复存在,这种处境那怕你再浪漫通达,也难免迟暮感伤呀。虽然李白内心是低沉无奈的,但是他表达这种无奈低沉心态的方式却仍然是洒脱张扬的,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胜过常人无数,我的头发白了,可我却浑然不觉,尽管在说愁,说悲,但是我们读着这声"白发三千丈"的感叹,我们听着这句"不知明镜里"的疑问,却仍然感觉出这是一颗不服输的心灵在向命运、向苍天做不屈的抗争,仍然会被作者那不肯向外界低头的顽强人格所征服,为他那最终的是悲剧式的人生经历所震憾。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如果我们能够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从李白在秋浦时的整个创作背景及当时的个人处境来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尽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李白觉得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对他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使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所以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发现生活所处处存在的真、善、美。比如,他很快就可以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在诗中再现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了,"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这是《秋浦歌》的第十六首,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罝是捕鸟兽的网。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15887.html?si=1
0
| 评论
2012-3-30 21:16 热心网友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0
| 评论
2012-4-9 12:01 热心网友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李白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全是五言诗。这里选了四首介绍给大家,其中第四首和第十五首是写的李白自己,而第十四首和第十六首写的是李白眼中的冶炼工人和农家田舍翁。

到秋浦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已经快十年了,他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离开的。从那以后,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和中国诗坛上的另一位现实主义的巨匠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在他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如在第六首写到,"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在第七首又说自己"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盛年不再的李白,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第四首《秋浦歌》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年,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一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的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不过,说一头青丝是被猿声"催"成"白发"的,谁也知道这不过是夸张想像之词,其中总要有一个真正具体的原因的,从《秋浦歌》第十五首中人们不难读出浪漫的诗人为什么突然之间白了头。这首诗上来就给人一种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与格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是别人说自己有一丈长的头发,估计不会有人相信,而李白偏说自己生了一头三千丈长的白发,却成了千古名句。那为什么一种在客观上不可能的现象,却能在主观上得到无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在紧接而来的第二句。因为这一联诗的意义重点不是在表示长度的"白发三千丈"上,而是在说明原委的"缘愁似个长"上。原来,三千丈的白发在李白的笔下,只不过是一个参照系,我为什么生出这么长的白发?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愁!"缘是因为的意思,个是如此的意思。这两句诗原来是一个倒装句,李白的愁当然不是像常人那样,愁他的衣食住行,他也不是愁自己没有官做,因为他放着在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非要跑到这山野之间的秋浦来"唱什么白发歌",他是愁的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他是愁的自己已经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眼见得自己早已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朝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已经全然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于个人的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你说李白最想得开,因为高官可以不当,权贵可以蔑视;但是李白又最想不开,既然如此,你就干脆随心所欲地去"开心颜",去快意人生不就行了,可是李白说归说,做归做,他可以随时随地的放浪形骸,但却不能无止无休地忘乎所以,这种不为自己个人遭遇,而为理想,为天下,为苍生的担忧才是李白最终会"白发三千丈"的"个中原因"。在发出了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叹之后,李白笔锋突转,自问而不自答地又提出了一个突兀的疑问,"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在揽镜自照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自己已经满头"秋霜"了,可是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一头青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变白的?这又一次说明,李白并没有像伍子胥那样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变故,而在精神上突然遭受到刺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但是,浪漫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烦恼,因为浪漫的人往往有着比知足常乐的普通人更多的追求,更强烈的愿望,所以也就必然会有更大的失望。一次次对理想的追求的失败,使李白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而他那天生的傲骨又无时无刻不在摆脱压抑,追求自我。这种精神上的压抑与反压抑,当然会对人在心理乃至生理上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其实,李白绝不仅仅是在感叹自己已经生了白发,已经老了,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悲哀,即一生追求,到头来一无所得,却只有"三千白发",从今以往,年华老去,以往的豪情万丈,不复存在,这种处境那怕你再浪漫通达,也难免迟暮感伤呀。虽然李白内心是低沉无奈的,但是他表达这种无奈低沉心态的方式却仍然是洒脱张扬的,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胜过常人无数,我的头发白了,可我却浑然不觉,尽管在说愁,说悲,但是我们读着这声"白发三千丈"的感叹,我们听着这句"不知明镜里"的疑问,却仍然感觉出这是一颗不服输的心灵在向命运、向苍天做不屈的抗争,仍然会被作者那不肯向外界低头的顽强人格所征服,为他那最终的是悲剧式的人生经历所震憾。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如果我们能够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从李白在秋浦时的整个创作背景及当时的个人处境来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尽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李白觉得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对他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使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所以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发现生活所处处存在的真、善、美。比如,他很快就可以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在诗中再现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了,"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这是《秋浦歌》的第十六首,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罝是捕鸟兽的网。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呀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李白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全是五言诗。这里选了四首介绍给大家,其中第四首和第十五首是写的李白自己,而第十四首和第十六首写的是李白眼中的冶炼工人和农家田舍翁。

到秋浦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已经快十年了,他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离开的。从那以后,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和中国诗坛上的另一位现实主义的巨匠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在他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如在第六首写到,"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在第七首又说自己"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盛年不再的李白,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第四首《秋浦歌》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年,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一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的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不过,说一头青丝是被猿声"催"成"白发"的,谁也知道这不过是夸张想像之词,其中总要有一个真正具体的原因的,从《秋浦歌》第十五首中人们不难读出浪漫的诗人为什么突然之间白了头。这首诗上来就给人一种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与格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是别人说自己有一丈长的头发,估计不会有人相信,而李白偏说自己生了一头三千丈长的白发,却成了千古名句。那为什么一种在客观上不可能的现象,却能在主观上得到无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在紧接而来的第二句。因为这一联诗的意义重点不是在表示长度的"白发三千丈"上,而是在说明原委的"缘愁似个长"上。原来,三千丈的白发在李白的笔下,只不过是一个参照系,我为什么生出这么长的白发?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愁!"缘是因为的意思,个是如此的意思。这两句诗原来是一个倒装句,李白的愁当然不是像常人那样,愁他的衣食住行,他也不是愁自己没有官做,因为他放着在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非要跑到这山野之间的秋浦来"唱什么白发歌",他是愁的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他是愁的自己已经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眼见得自己早已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朝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已经全然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于个人的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你说李白最想得开,因为高官可以不当,权贵可以蔑视;但是李白又最想不开,既然如此,你就干脆随心所欲地去"开心颜",去快意人生不就行了,可是李白说归说,做归做,他可以随时随地的放浪形骸,但却不能无止无休地忘乎所以,这种不为自己个人遭遇,而为理想,为天下,为苍生的担忧才是李白最终会"白发三千丈"的"个中原因"。在发出了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叹之后,李白笔锋突转,自问而不自答地又提出了一个突兀的疑问,"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在揽镜自照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自己已经满头"秋霜"了,可是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一头青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变白的?这又一次说明,李白并没有像伍子胥那样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变故,而在精神上突然遭受到刺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但是,浪漫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烦恼,因为浪漫的人往往有着比知足常乐的普通人更多的追求,更强烈的愿望,所以也就必然会有更大的失望。一次次对理想的追求的失败,使李白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而他那天生的傲骨又无时无刻不在摆脱压抑,追求自我。这种精神上的压抑与反压抑,当然会对人在心理乃至生理上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其实,李白绝不仅仅是在感叹自己已经生了白发,已经老了,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悲哀,即一生追求,到头来一无所得,却只有"三千白发",从今以往,年华老去,以往的豪情万丈,不复存在,这种处境那怕你再浪漫通达,也难免迟暮感伤呀。虽然李白内心是低沉无奈的,但是他表达这种无奈低沉心态的方式却仍然是洒脱张扬的,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胜过常人无数,我的头发白了,可我却浑然不觉,尽管在说愁,说悲,但是我们读着这声"白发三千丈"的感叹,我们听着这句"不知明镜里"的疑问,却仍然感觉出这是一颗不服输的心灵在向命运、向苍天做不屈的抗争,仍然会被作者那不肯向外界低头的顽强人格所征服,为他那最终的是悲剧式的人生经历所震憾。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如果我们能够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从李白在秋浦时的整个创作背景及当时的个人处境来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尽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李白觉得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对他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使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所以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发现生活所处处存在的真、善、美。比如,他很快就可以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在诗中再现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了,"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这是《秋浦歌》的第十六首,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罝是捕鸟兽的网。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呀!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李白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全是五言诗。这里选了四首介绍给大家,其中第四首和第十五首是写的李白自己,而第十四首和第十六首写的是李白眼中的冶炼工人和农家田舍翁。

到秋浦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已经快十年了,他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离开的。从那以后,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和中国诗坛上的另一位现实主义的巨匠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在他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如在第六首写到,"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在第七首又说自己"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盛年不再的李白,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第四首《秋浦歌》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年,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一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的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不过,说一头青丝是被猿声"催"成"白发"的,谁也知道这不过是夸张想像之词,其中总要有一个真正具体的原因的,从《秋浦歌》第十五首中人们不难读出浪漫的诗人为什么突然之间白了头。这首诗上来就给人一种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与格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是别人说自己有一丈长的头发,估计不会有人相信,而李白偏说自己生了一头三千丈长的白发,却成了千古名句。那为什么一种在客观上不可能的现象,却能在主观上得到无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在紧接而来的第二句。因为这一联诗的意义重点不是在表示长度的"白发三千丈"上,而是在说明原委的"缘愁似个长"上。原来,三千丈的白发在李白的笔下,只不过是一个参照系,我为什么生出这么长的白发?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愁!"缘是因为的意思,个是如此的意思。这两句诗原来是一个倒装句,李白的愁当然不是像常人那样,愁他的衣食住行,他也不是愁自己没有官做,因为他放着在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非要跑到这山野之间的秋浦来"唱什么白发歌",他是愁的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他是愁的自己已经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眼见得自己早已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朝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已经全然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于个人的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你说李白最想得开,因为高官可以不当,权贵可以蔑视;但是李白又最想不开,既然如此,你就干脆随心所欲地去"开心颜",去快意人生不就行了,可是李白说归说,做归做,他可以随时随地的放浪形骸,但却不能无止无休地忘乎所以,这种不为自己个人遭遇,而为理想,为天下,为苍生的担忧才是李白最终会"白发三千丈"的"个中原因"。在发出了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叹之后,李白笔锋突转,自问而不自答地又提出了一个突兀的疑问,"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在揽镜自照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自己已经满头"秋霜"了,可是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一头青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变白的?这又一次说明,李白并没有像伍子胥那样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变故,而在精神上突然遭受到刺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但是,浪漫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烦恼,因为浪漫的人往往有着比知足常乐的普通人更多的追求,更强烈的愿望,所以也就必然会有更大的失望。一次次对理想的追求的失败,使李白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而他那天生的傲骨又无时无刻不在摆脱压抑,追求自我。这种精神上的压抑与反压抑,当然会对人在心理乃至生理上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其实,李白绝不仅仅是在感叹自己已经生了白发,已经老了,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悲哀,即一生追求,到头来一无所得,却只有"三千白发",从今以往,年华老去,以往的豪情万丈,不复存在,这种处境那怕你再浪漫通达,也难免迟暮感伤呀。虽然李白内心是低沉无奈的,但是他表达这种无奈低沉心态的方式却仍然是洒脱张扬的,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胜过常人无数,我的头发白了,可我却浑然不觉,尽管在说愁,说悲,但是我们读着这声"白发三千丈"的感叹,我们听着这句"不知明镜里"的疑问,却仍然感觉出这是一颗不服输的心灵在向命运、向苍天做不屈的抗争,仍然会被作者那不肯向外界低头的顽强人格所征服,为他那最终的是悲剧式的人生经历所震憾。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如果我们能够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从李白在秋浦时的整个创作背景及当时的个人处境来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尽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李白觉得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对他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使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所以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发现生活所处处存在的真、善、美。比如,他很快就可以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在诗中再现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了,"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这是《秋浦歌》的第十六首,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罝是捕鸟兽的网。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呀!


清津浦船歌歌词
清津浦船歌 朝鲜民歌 清津浦港口上,碧绿的波涛荡漾,打鱼的船儿乘风前往,哎咳哟,去把鱼儿装.隆格儿咚呛,隆格儿咚呛,你也咚呛,我也咚呛,大家一齐来撒鱼网,哎嗨哟一齐撒鱼网.拔起锚,乘着浪,春风吹得帆儿鼓胀,在那海洋上捕鱼的船儿呀,快把这鱼儿装满仓.隆格儿咚呛,隆格儿咚呛,快快来把漂儿收起...

姓浦五月初六出生的女孩.求名字
浦桂蔓 浦涵茗 浦潆予 浦旻俐 浦玉栩 浦泓婷 浦煊岢 浦平钰 浦鹭诩 浦菁红 浦莹娉 浦聪菡 浦汝绚 浦川方 浦誉妤 浦婉皎 浦滢科 浦沐欧 浦蓝蓉 浦淑浩 浦晶珊 浦禾燕 浦辛尚 浦轩忆 浦歌娥 浦羽新 浦鸣亭 浦旖映 浦匀乔 浦瑾莘 浦聆益 浦芳韶 浦阳韦 浦其语 浦可佟 ...

浦乳期歌喝什么汤最能裱奶
大骨头汤,鸡汤,猪蹄黄豆汤,鲫鱼汤,排骨汤。

渔舟唱晚曲子大意
<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古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近来又有研究表明,此曲非娄树华首创,而是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临清一带...

求有关日本民歌《樱花》的创作背景!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创作于江户时代末期,后由日本著名音乐家清水修整理,被誉为“日本民族第一乐”教材中所选的歌谱为日本作曲家清水修编曲,歌词为张碧清译配。

人间这首歌意思是什么?
人间这首歌的歌词意思是什么啊?看歌词大意,好像讲的是一个歌姬或者舞姬或者一个宠妃,皇上永驻安睡 王宫爱奴能歌 今朝国破山河不是有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么。 这歌词写的不好,就是词句堆砌,造成一种古典的加血,其实没有意境和韵律。。。王菲《人间》的歌词是什么意思 王...

济物浦条约的背景
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朝鲜的国门,开始对朝鲜的渗透。在朝鲜国内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日本势力的冲击下,朝鲜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在1882年7月23日爆发了“壬午兵变”,推翻了闵妃集团的统治,拥戴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执政,同时又围攻日本公使馆,赶走了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在壬午兵变中...

淮浦歌三章为太仆杨敬之作 其三全文是什么
作者:边贡诗名:淮浦歌三章为太仆杨敬之作 其三朝代:明全文:水蓼花红淮浦烟,晚来鸥鹭下翩翩。依沙宿桨当门系,莫是扬家问字船。

《秒浦歌》是那一个朝代的诗人,诗人的名子是什么?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

春浦歌李白
没有听过李白的《春浦歌》,但有他的《秋浦歌》。===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

定远县17837518623: 秋浦歌的意思 -
但忠胞必: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

定远县17837518623: 李白 秋浦歌的意思是什么? -
但忠胞必: 秋浦歌(之十五):白发有三千丈之长,愁苦也像那么长.镜中的白发从何而来?心里的忧愁如秋霜一般. 秋浦歌(之十四):熊熊的炉火照得天地一片通红,飞溅的火星夹杂在紫色烟雾里.被炉火映红脸的工人们在日夜奋战,他们的歌声撼动了寒冷的山川.

定远县17837518623: 李白的第十四首《秋浦歌》诗句意思 -
但忠胞必:[答案]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

定远县17837518623: 《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 -
但忠胞必:[答案] 人生苦短,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

定远县17837518623: 五年级下册的李白的秋浦歌的诗句意思. -
但忠胞必: 秋浦歌中让我们感受到工人发自内心的豪放的诗句是: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定远县17837518623: 秋浦歌的大意 -
但忠胞必: 1 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红星乱紫烟】乱,错杂.红色火花在紫色的...

定远县17837518623: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这首诗意思 -
但忠胞必:[答案]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该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

定远县17837518623: 秋浦歌的解释 -
但忠胞必: 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

定远县17837518623: 李白的《秋浦歌》的意思?急我要李白《秋浦歌 》 其六,其三,其四,其九,其十,其十一诗意 -
但忠胞必:[答案]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

定远县17837518623: 秋浦歌 的诗意 -
但忠胞必:[答案] 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