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民居建筑特色和闽南传统习俗

作者&投稿:和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闽南建筑”的特色~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但我们从整个中国建筑史了解所知,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见图1,图2),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杜仙洲,1994)。

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的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最大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 着艺术化的本义。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见图3),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 ,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见图4)。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见图5)。

一、 具备整体形式美感且丰富变化的砖石墙面
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这是其一;第二,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而且这种凹凸是建立在光线的基础上并形成一种微妙的韵律,整栋民居在绿荫之中极为突出。我们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第三,闽南民居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其规则的砖缝与不规则的石头之间又形成一种对比,这是“线”“面”之间的对比关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墙面上也有些闽南民居采用“规则”红砖与“规则”条石并按照一定排列样式混砌,以造成另外一种形式感,通过讲究构成元素,讲究一种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视觉效果的应用以及窗的缕花柱的点缀配合,其形成的表面空间使这种美妙韵律在一墙之间,就是一幅动人的艺术作品和浮雕作品(见图6)。第四,花样墙面的应用极大的丰富单调的墙面。如梅花封墙砖、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并花砖墙等(见图7)。

在山墙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纹花起一种丰富视觉的效果,近现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纹样有火纹、云纹等,两边对称适合,并以花灯、花篮摆在中间,这些纹样装饰大体构成一种如意葫芦形,当然,在这个表现区域中,曾出现一些古典人物和一些象征物品。色彩上,蓝白相间,为了与墙面的协调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同类色穿插其间。在整体型制上常用近似青铜器饕餮的纹样,但我个人认为上面中心图像应为辟邪形象演变而来,这符合民俗习惯。然后整体通过一些诸如绶带飘动流转把所有图形统一起来,从山墙的装饰来看,云、水、火龙、凤的象征自然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这种隐语表现在花篮、花灯,如灯就是添“丁”的谐音,作为民居,对子孙后代的衍生不息是极为重视的(见图8)。
二、 讲究细节的可视性和图象故事的可读性
谈到墙面,我们不得不谈到它的一些细部特色,而这些细部特色也是服从于整体,但丰富的细节,并没有从视觉整体上影响我们的视线。闽南民居外墙封墙砖除上规格砖,也有模制砖,这些模制砖砖都有翻制的图案,在整堵墙上它利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排列,用现代构成语言来说是一种四方连续纹样的应用,就单个砖来说是单独适合纹样,同时在墙上四周加一框线,这框线本身就是连续纹样,俗称花边,花边有时采用另外一种材料,如瓷砖等,以“提”亮整个墙面。在墙窗之下还有一条青石装饰腰线,这也是工匠们做文章的地方。细节之美并不只存在墙中间,例如在壁柱上,也用红砖花砌柱身,也一些图形纹饰(见图9)。
闽南民居砖石墙很注意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综合应用,就单个砖(清水砖)而言,它烧制时的黑色条线,可工匠们把它们作几何式排列,就产生另外一种效果,从视觉所见的屋檐上的蓝白花纹,窗洞的窗柱雕花(见图10),边线角隅图案的运用(见图11),都有其特的特到之处,比如边线的运用,除泥塑外,经济稍好的,就利用青石影雕,内容是梅兰竹菊等,也有文字的运用。当然,由于伊斯兰教曾经在泉州有较大的影响,植物形曲线花纹的痕迹较为明显,可能是受宗教寺庙的影响。
闽南民居封墙处理手法,是很有闽南传统特色,它讲究虚实平衡,讲究位置经营,却很有现代构成的意味,如在规则中体现不规则,不规则中又隐含逻辑条理,通过一些重复来体现节奏韵律。构成上有对称式、有窗景式,一些装饰条线通过卷浪式、回转,使人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感受以此来突破石砖的硬度和冷峻,用人物形象故事来冲淡墙面单调的平面,使僵硬的外砖石墙,升华为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见图12)

三、 图案内容及所附载的象征隐喻表现出汉文化的传承
我们可以从闽南建筑中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花形纹及拼花等,举例说,汉代漆器上有一种云气纹是正如意样子 ,而闽南山墙把它反过来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 ,同时也喻意“云如意头” 。它通过8象形“吉”,8吉,当然,这是由太极图形衍变而来,在这个骨格中发展为“喜相逢”的图案,以表达喜庆的意味。雷圭元先生认为方冏与圆冏为历代图案创造中的基础骨格③,而且冏形有合乎“光明”的意境(雷圭元,1977)。闽南民居的砖石墙图案传承了这类基本骨格,并予以发挥。冏形骨线中的云、火、水、龙、凤在这些图案若隐若现,特别冏形图案中的火的纹样,与主题花波浪式翻滚的互补地印证了一种艺术化水火相融的和谐境界。主题花纹连续重复更是增添形式美感,反映出一种摄人的复数美(见图13)。

闽南墙饰细部形象方面有楼台人物、巾帼人物、吉寿文字、海棠花、相思树等,这些图象都有它本身的一些象征和隐喻意义,如六角龟喻长寿,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累累,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这都寄托一些美好的愿望,比如说,有鱼的形象暗含着年年有余,大象从另一个角度使人联想威武勇猛。通过图案或纹样的双关是闽南砖石墙的特色之一(见图14)。

四、 因地制宜多种材料的创造性混合应用
就单一较少装饰的砖墙面,工匠们也找出许多方法来丰富砖墙。材料上的混合使用,极大程度地丰富墙面的材质,而这种材质的面积、位置、比例及砌法和图案,无不体现出一种美感,这种特色和江南一带水乡的白墙黑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上的对比。但无论如何变化,以红砖作为基调主色,是闽南的显著特点。比如出砖入石,它也有演变为“出砖入砖”,审美元素不变,只有材料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增强了统一性,当然对材料的选择更多应该是经济上的考虑而不是审美上的考虑,但它仍然不自主地应用审美原则。从整体上看,乱石墙和整石墙中结合红砖,这种砖石结构的混用,在墙面上就呈现了一种变化的多样,但这种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一种共性——闽南民居建筑样式(见图15)。
从闽南民居砖石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文脉,对红色的喜爱,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从而在民居外观上体现居住者经济和文化上的身份和地位。红砖所呈现的红色毕竟是一种宫廷色、喜庆色,由此可见皇宫式的居住观念,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使闽南人尽可能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在一些细部上如图象和纹样也尽可能借鉴皇室的偏爱,当然,龙与凤的具体形象虽不明显地出现,但却在纹样及图象构成上以一种潜在的结构表现出来。我们认为这种文脉有着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虽然不能说是历代工匠自觉创造的,但却是工匠们无意识或潜意识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认识和再创造,同时这种无形的文脉也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如象征、隐喻等),他们把握审美规则并使之成为一种地域性的特殊含义和表现手法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简单的砖石墙表面,闽南的文化观念被凝固,它从侧面反映着闽南的文化意识、生活意识,随着生活环境及材料的改变,将从另为一方面也影响改变文化观和物质观,虽说精神层面的东西和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是互补的、相互促成的,但一方面的条件改变了,另一方面必然引起变化,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变化,如果这种审美潜规则依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及我们的建筑,那么研究它的重要性就必然会凸现

1、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更加隆重。
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在旧社会的时候,一般是年底地主犒赏长工。
2、中秋博饼(农历八月十五)
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当地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当年郑成功率部驻扎在厦门,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开始思念家人。
部将洪旭为了激励士兵先国后家的斗志,便巧设“中秋会饼搏状元”,用六个骰子和一只碗,让士兵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六骰均为4,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六骰均为除4外的数,要关灯,抢月饼。该习俗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
3、柴头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
柴头会是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和日用品的销售会,是福建省民间较大的盛会之一,源于太平天国运动时。
县衙不准农民进城时携带凶器和铁器之类的东西,只能携带竹竿柴棍等,当地农民为了反对奴役压迫和抗捐抗税。
而在陈顺光的带领下,于农历二月初六组织的一次起义,人们手持木棍、扁担、竹叉等冲进县衙,最后以起义胜利而告终,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次胜利,便定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举办柴头会。


4、冬节搓丸(农历冬至)
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时令节俗,象征全家团圆。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
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点缀有福橘、红箸、四季花等。然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各异。
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则由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成的丸在煮熟后醮糖豆粉吃。
5、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 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闽南民居特色:
  明、清古民居建筑沿袭中原汉族古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其一,沿袭北方汉族四合院住宅布局,左右均齐配置;其二,屋顶人斜面皆成凹曲线,两端为燕尾脊;其三,木、砖、石等建筑构件装修装饰花样繁多;其四,建筑着色配以五行而为五色;其五,建筑用材以木材与砖石混合为主。而由于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在建筑材料、建筑形式上也兼容海外的建筑特色。但是,即使是现代私人别墅仍然具有传统古民居的建筑风格特征。典型传统民居为“皇宫式”大厝,这种“皇宫式”大厝民居建筑特征与古代由中原南迁的族姓大多是官宦人家有直接关系。“皇宫式”大厝建筑布局特点是轴线对称,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均齐配置。这种建筑布局特点至少从秦朝起就一直沿袭下来。如秦代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三月之久的阿房宫就已经有这样的建筑布局特点。“皇宫式”大厝一般为四柱三开间或六柱五开间。大厝诸房必然左右均齐配置,厅堂、天井、房间必然由走廊连通一体,体现中华民族的对称、连络的审美意识、形成以厅堂为主轴,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格局。
  “皇宫式”大厝为封闭式建筑。大厝前一般铺设宽敞的石埕。大厝的墀头大门门位凹入,有的两侧有小边门。入门处有下厅,左右建两间下房。下厅止步衔接天井,天井两侧有走廊并建有厢房。走过天井踏上石阶及廊沿石即到主屋正厝,中为厅堂,厅堂左右各有大房,其后有小后厅及两侧的后房,这部分是主人的起居住房。厅堂和大房前走廊铺设巨大的廊沿石,两侧辟有两个小边门,可通厝外或护厝。规模完整的“皇宫式”大厝出后厅复有天井,两侧有走廊和厢房,后面建有一排平屋作厨房、杂间。主屋正厝两边建有护厝。正厝边门有廊道通护厝中间小厅,其余房间亦为住房。护厝房间前仍有走廊,有的并辟有小天井。这样,就形成了“皇宫式”大厝左右均齐配置,而又浑然贯通的建筑特征。“皇宫式”大厝屋顶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屋面顶铺红瓦,间以瓦简压,檐口挂滴水、瓦当。下房、厢房、护厝的屋顶较低,为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这种屋顶斜面成凹曲线,屋脊两端高高翘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曲红审美意识。而且主屋屋顶较倾斜,厢房、下房屋顶较低且缓倾斜,于是大厝屋顶的轮廓就成三段折曲线,即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段脊和高低檐,重叠向两边翘起的态势,使整座建筑更具有美感。据史籍所载,屋顶成凹曲线自秦代就形成了,而闽南古民居保存了这传统建筑的特征。
  “ 皇宫式”大厝大都为穿斗式木构架、柱、梁、枋、檀、椽等木质构件皆用榫卯铰接成为框架式结构,以承载屋顶。墙体反而不甚承重而仅起阻隔作用。如大厅与大房的隔墙,有的用芦苇或竹片编轵而成,外面再涂上灰泥即成墙体。有些厅房隔墙则纯用木材构成。这种墙体由于轻薄,具有抗震力。而闽南沿海一带因明末清初禁海迁界,民居被夷为废墟,故清代的古民居有不少外墙体为“出砖入石”墙,即利用废墟里的旧砖瓦、石、砖混砌成的墙体。这反而成为蕴涵历史文化的一种建筑特色。
  “皇宫式”大厝的木、砖、石构件装修样式在明、清初时较为简朴,用材也较大,如衙口施琅府第的梁柱,池店李五故居的廊沿石等。至晚清及民国,木、砖、石构件越来越讲究精雕细琢,样式富有变化。作为宅门的廊檐,明代少有雕饰,晚清发来,檐桁、月梁均予雕刻。厅堂斗拱、雀替、驼峰等木质构件亦雕刻有花卉、动物、人物等形象,横枋上楣额则装饰各种拼木图案。挑檐支承的垂简木则有圆雕花蓝或倒吊莲花等造型。凹斗式大门门额嵌有主人姓氏郡望的石雕匾额,并装饰石雕“伍员目”。曲墙装贴细磨石板或花砖,以花鸟、动物或人物故事组雕装饰。
  厅堂上有木制格扇门,格扇分格芯和裙板两部分,均有作各种图案木装饰,尤以花鸟木雕透镂窗最为精致。诸 房间均有木制窗棂,样式有格扇窗、支摘窗、栏杆窗、槛窗,均有木雕图案。主房正厝有“光厅暗房”的特点,大房、后房天窗小,向外窗位高且小。向厝外的窗棂一般用石雕栏杆装饰。
  大厝外面墙体裙采用细磨条石装砌,而门墙墙裙则有浮雕、线雕透雕等,图案有花鸟、人物及名人诗文题赠等。墙裙上不当之处还往往配以砖雕装饰。大厝大门有的配置一对门枕石,有抱鼓石、上马石式样,并加以雕饰。木柱石础有砧、盆、鼓、瓶等式样,明代一般无雕饰,清代以来则加以花样雕饰。
  “皇宫式”大厝室内地面铺设正方形红色地板砖。厅前走廊边沿铺设大规格的条石。天井亦铺设条石,并修设排泄污水的地下涵洞,有的还放养乌龟于涵洞之中,使其保持通畅。宋、明代对民居建筑着色绘彩有严格规范,清代以来民居建筑开始有着绘彩。由于我国自古有阴阳五行之说,因此着色亦配以五行而为五色,即青、赤、黄、白、黑。闽南“皇宫式”大厝一般以青、赤着色绘彩。如梁柱门窗漆以朱红色,墙裙石材喜用“青草石”(绿辉岩),外墙体饰以红砖,屋顶饰以红瓦。
  “皇宫式”大厝以木料和砖、石混合为主体结构。木质构件多为杉木,砖瓦选取本地红土绕制的产品,石材为各种花岗岩。建筑结构上体现了木、砖、石混用的楣式和拱式兼容的构造特色。
  中国自古就有祭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的风俗,即自然物崇拜。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也有些相关的 习俗。建宅,俗称“起大厝”之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地择向。一般民宅忌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大都采用兼字。晋江古民居一般坐东北向西南,为“艮坤丑未”方位,这和闽南一带夏秋常刮东南季风有关系。“起大厝”一般依山势,即顺灵脉。这些都是很有科学性的。但亦有地点方位确定,还要根据岁次“年利”来确定方位及建设时间的。施工之始要 “动土”,祭“土地公”,即用铁锥自东向西沿宅基四周挖一圈,并在宅基的厅中位置设“土地公”灵位,上书“福德正神”。在施工过程中,每逢农历初二、十六都要犒祭“土地公”。一般厝宅的东边留水沟,西边留狗洞。谓之“东龙西虎”。
  新建的大厝,一般习惯在天井的廊檐下悬挂“天地灯”,每年更新一次。此即是自古沿袭的对于天地的崇拜。在厨房灶壁一般设置小神龛。贴有灶君图像,并以红纸书上“灶君司令”,按规定时间祭祀。 一般民宅不绘“门神”,但民间有贴神符护厝宅的习俗,还有在门顶上悬挂“八卦图”以御凶辟邪的习俗。在一些三岔路口的墙壁上,还嵌有“石敢当”石碑。“石敢当”最早出自西汉《急就章》: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最著名为“泰山石敢当”。民众信其能镇鬼怪,消灾祸。此外,还有忌厝宅门窗相对向的习俗,要建照墙堵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南民居出现了融合海外建筑风格的华侨民居建筑,但仍然保留浓郁的民族特色。及至六、七十年代,闽南民居涌出了大量结构单一的石头房屋。一方面反映历经劫难的闽南乡村资源的枯竭,经济的衰败,一方面也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的失落。闽南古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文明结晶之一,其严谨、精致、实用、美观,即使在现代化别墅面前,也毫无一点点逊色。
  闽南古民居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和闽南地域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文化资源。闽南晋江古民居建筑与中国汉民族古民居建筑杰出范例的山西晋中平遥古民居和被誉为中国南方建筑的典型精作的广州陈氏书院相比较,有其共同建筑特征,即均为布局严谨的四合院形式,具有中轴明显,左右对称,主次有序特点的封闭型建筑,在木、砖、石建筑构件上均有着精美花纹图案雕饰。但也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平遥古民居比较,平遥古民居墙砖、地砖、瓦盖均为青灰色,屋顶没有两端翘起的燕尾脊,没有红砖、绿瓦、白石建筑构件,不如闽南晋江古民居瑰丽多彩。与广州陈氏书院比较,陈氏书院屋顶斜面没有凹曲线美感,石雕略逊于闽南古民居,而木雕则胜之。闽南古民居建筑还有其突出特点,即于大门门额嵌有镌刻主人姓氏郡望堂号的石匾。
  目前,许多从事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的学者认为传统古民居建筑是一个远未被现代人充分认识的智慧宝库。古民居建筑涵盖着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项内容,突出了古人在兼顾地理环境、经济利益和文化传统三方面需求的高度智慧。我们保护、研究这些建筑遗存,应该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双重意义。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中国人文精神和生命血脉的一部分,古民居建筑蕴含着成熟的审美观,凝聚着世代传承的亲情,承载着浓厚的人气。以前地方史缺少这方面的记载,而目前由于自然的淘沙和人为的破坏,这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亦即将趋于消失。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闽南传统婚礼习俗
  一、前期准备:

  ①讲聘金:男方须同媒人同往女家,与其家人商谈聘金数量。通常取偶数。

  ②谈聘礼:种类,名称、数量、搭配比例,都是计较的内容,女家大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姿态,男家则需多方考虑,因为这是个大负担。

  ③订日期:双方都得按男女双方的“八字”请人测算,择定无伤双方的良辰吉日,男方将聘金,聘礼热热闹闹地送至女方家。

  二、落实聘礼

  ①礼饼:俗称“大饼酪花”。“大饼”即特制碗口大马蹄酥,两个一包,红纸包囊,动辄成百上千包。“酪花”即油炸的中空糯米条,外裹糖浆粘上“米香”(爆米花)。“四色饼”即各种包装成封小馅饼,按“大饼”数量,搭配上相应的“酪花”“四色饼”。

  ②礼糖:大糖——压制成中空状的糖块,小巧——实心的小块糖。“大糖小巧”均压出龙凤或喜字图案,或“百年好合”等吉祥于,按比例搭配。

  ③全猪全羊或猪腿。女方收下猪羊肉,脚却需退还男家,俗话说:“肉给人吃,骨不给人啃,”否则,便是“目俗”,即对男家不敬。

  ④面线:寓长寿之意,即对新人幸福长寿的祝福。

  ⑤冰糖:冬瓜糖,桔饼柿果(柿饼),生花(糖生花)蜜枣,即“吃甜甜生后生,”寄寓吉祥,早得贵子之意。

  ⑥瓮酒、活鸡活鸭,寓寄平安长久,和谐安分,女方留下酒、退回鸡鸭。

  ⑦龙凤大红烛、礼炮、礼香,龙凤烛供女子嫁前举行“上头”(冠礼)仪式用。

  ⑧首饰、手环、戒指、项链、金银钗等珠宝:女子嫁前佩戴,以祈富贵,生活富足,亦含驱邪之意。

  ⑨盘头衫仔:女子结婚时穿的新衣裳、绣花鞋、四季外装、一般四套、八套、或更多、多取偶数,红色为主。

  ⑩将南方婚书交付女方。

  三、女家回礼:

  ①收大部分礼饼礼糖,退回小部分,俗称“压箱底”。

  ②收下猪羊肉、退回猪脚

  ③回赠女婿一套结婚礼服,衣服鞋袜,文房四宝及其他礼品,希望女婿知书达礼,出人头地。

  ④填写女方婚书,交付媒人送往男方家,即起结婚证书的作用。至此是缘定终身,婚事宣告成功

  崇拜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就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

.我正在找


福建省内自驾游地点前十名都是哪些?
1、望洋台 望洋台属于悬钟所城东侧,悬钟所城是古代抗击倭寇的海上长城的一个军事据点。望洋台是所城的附属设施,用于居高观察海上敌情。现望洋台遗迹有望洋台石刻,古校场,以及一片宁静的海滩。典型的海边栈道特色,适合情侣或者带老人小孩去逛。2、杨家溪 杨家溪,位于福建太姥山西侧,素有“海国桃源”“...

现代建造寺庙的屋顶材料有哪些
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防火、防水、无味、无毒、不冻、不腐、不裂、不变、不燃、高强质轻、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有复合的特殊性能。氧化镁主板已广泛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店、旅馆和工业厂房等各种建筑物的内隔墙、墙体覆面板(代替墙面抹灰层)、天花板、吸音板、...

去福建旅游。有什么好线路,旅游景点,小吃介绍?从深圳出发(自驾游)_百度...
此外,宝塔峰俊秀凌空,玉女石、猴洞、崐倾缸瀑布、天柱瀑布等也各有特色。 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典型的季节河、成群的野生弥猴为该景区的崐三大特色。 永定土楼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深圳美食介绍
1、华强北民间瓦缸煨汤馆边上的小店面“华香鹅”,绝对是城中饕餮第一必须光顾的地方,最正宗的广式烧鹅,叉烧,令人欲罢不能,老板水叔,一个烧味强人,值得一见。强烈第一推荐!人均消费:20 2、益田假日广场3楼的四海一家自助美食,《超级大富翁》节目当年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自助餐做的超好,...

福州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世界杯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

请教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的历史沿革
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

高坪区18432813664: “闽南建筑”的特色 -
薄将菠萝: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从审美的角度看,闽...

高坪区18432813664: 求闽南古厝资料和风格特点?求闽南古厝资料和风格特点
薄将菠萝: 一.闽南古厝的命名: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故又名“皇宫起”.在不少地区,又名“红砖厝”. 它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

高坪区18432813664: 闽南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
薄将菠萝: 闽南春晓传统古建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专业的瓦作、木作、油漆彩画、石作、雕刻等多个古建工种,他们以卓越、精湛的建筑展现传统民族特色,在造精品的同时不断追求建筑艺术的至高境界.闽南...

高坪区18432813664: 闽南民居的介绍 -
薄将菠萝: 闽南民居是福建,台湾等地汉族民居建筑形式,其他地域汉族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闽南砖墙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

高坪区18432813664: 古民居的闽南古民居 -
薄将菠萝: 闽南古民居称作“古厝”,又称大厝、红砖厝.厝字在闽南语中是房屋的意思.闽南的红砖建筑既承载了中原文化,又包容海洋文化兼具地方民俗文化,以及民间工艺文化,是独特的南派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闽南文化的核心支柱.闽南...

高坪区18432813664: 中国闽南古建筑的特点 -
薄将菠萝: 闽南春晓传统古建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专业的瓦作、木作、油漆彩画、石作、雕刻等多个古建工种,他们以卓越、精湛的建筑展现传统民族特色,在造精品的同时不断追求建筑艺术的至高境界. 我知道闽南古建筑有特有的艺术风格,春晓古建设计室对于闽南的传统古建 有画图设计施工电话159ッッ605ッッ89ッッ305ッッ(去掉 ッ 这个间隔符号,即可联系春晓古建设计室)

高坪区18432813664: 我们的闽南建筑文化 作文 -
薄将菠萝:[答案] 从古至今闽南文化留给人们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不管是从戏剧,建筑,文学,语言……然而,在这众多的文化当中,闽南的建筑文化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来闽南旅游的人们不会忘记闽南独有的红砖古厝,被誉为闽南建...

高坪区18432813664: 谁有闽南古建筑的详细资料,和历史? -
薄将菠萝: 一、历史篇 为了配合泉州市的旅游节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泉州,泉州市政府于2000年兴建闽南建筑博物馆.它位于温陵路和湖心街交接处的洪氏大宗祠内,洪氏大宗祠到已经有150年左右的历史了. 二、现状篇 闽南建筑博物馆很简...

高坪区18432813664: 什么是闽南代表性建筑? -
薄将菠萝: 具有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常常是人们了解一个地方的开始,而衣食住行也往往是民俗文化中最基本的内容.初到闽南之时,我曾以为骑楼是闽南地区的代表性本土建筑,后来才得知骑楼是从南洋传来的.此后,红砖大厝便一直是我心中闽南建筑的...

高坪区18432813664: 闽南一带独特的传统习俗有什么有什么传统习俗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或者
薄将菠萝: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