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竹》的作者

作者&投稿:祁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竹》文的作者是谁~

  说竹 作者:草戈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人们对其评价不薄,古人认为,竹空心,象征虚心好学;竹有节,象征节操高尚;竹修长秀美,姿态动人,诗意无限;竹性坚韧,可编可织。因其可赞、可赏、可画、可诗、可味、可用,而独得古今文人雅士青睐。

  依依君子德

  古语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说,《世说新语》说王子猷爱竹,就是临时寓居都要种竹数丛,人问何故,指竹曰:“不可一日无此君”。后来即以“此君”为竹的别称。吴孔嘉《咏竹》“相对此君殊不俗,幽斋松径伴梅花”就用此典故。
  君子,古时有品德高尚的人之意。竹,以其性情淳朴温和,品骨清奇典雅,形体文静端庄而让人心旷神怡;又以节高而虚心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让人敬爱有加。君子比竹,故竹有高风亮节之意理所当然。《诗经?卫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有以竹暗喻美貌男子品德高尚如骨气象牙如翠玉奇石之意。竹独具的品德与古代贤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操吻合。因此,咏竹赞竹赏竹者屡见不数。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欣赞其“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德。有赞竹宠辱不惊不卑不亢者如东坡“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有赞竹坚韧者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有赞竹新老交替无私奉献的如“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有赞竹谦逊节高者如国画大师李苦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晋陶渊明独爱莲不外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不枝不蔓、中通外直”的耿直和气节。北宋诗人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亦是梅鹤仰慕梅鹤的高雅,借物言志。而以竹自喻明志者数不胜数。晋代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为的是不媚于世俗,保持独立的人格,被称“竹林七贤”;唐代李白仕途不顺,与孔巢父、裴政、张叔明、韩准、陶沔等人隐居徂徕山竹溪,终日饮酒游乐,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唐代王维经“安史之乱”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乡下建竹里馆,潜心悟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诗人东坡,以竹为友:“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的个园之所以称之为“个园”,主要因为园主黄至筠爱竹,个乃竹之一半。黄至筠虽然是商人,却大有文士之风,爱竹所象征的德行-“本固”、“心虚”、“体直”、“节贞”。可见,文人雅士不论在失意还是得志都好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修心,以竹养性,以竹怡情。

  盈盈君子韵

  竹,可谓形神兼备,不仅可诗,而且入画。
  竹可赏,可画。竹叶,修长纤细,姿态婀娜,随风摇曳,能够荡涤心肠,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竹干,骨质清奇,坚韧挺拔,傲然独立,能够激荡壮志,让人豪情万丈奋发向上;竹绿,凝翠聚黛,如碧玉似翡翠,郁郁葱葱,让人觉得朝气蓬勃青春永驻。正因为如此,古人好画,唐宋以来,名家辈出。唐画竹名家萧锐就倍受白居易的称赞,并作《画竹歌》:“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第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五代丁谦亦是画竹名家,可惜的是据说此两人都无画传世。北宋有画墨竹名家文与可,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的“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深受苏轼认同。文同曾画了一幅迎风仰斜的偃竹图赠给苏轼,并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苏轼就十分欣赏,并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可见不仅画出竹之形神,更渗透了画家处事经世的哲学。人们熟知的郑板桥可谓画竹之专家了,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人们形容他“以情入画、以情写竹”。形容其画“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中国画流派中就有“湖州竹派”这一专门以竹画规类的流派,可见竹在传统文化中影响之大。
  竹可听,可品。清风徐徐拂过细细的竹叶,笛声悠悠飘过轻轻的纱窗,明月一轮,抑或星星几颗,此情此景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再多的烦恼,再多的苦衷,再多的赘累都可以得到暂时的遗忘;再多的欲望,再多的企求,再多的仇怨都可以得到淡化。酒能解愁,那是骗人;茶能清心,实是可人;而竹能怡情,确是醉人。而自古便有以竹代音乐之说,“丝竹”一词用的多,古人就有“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的说法,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形”,尽管“丝竹”指代官场的嘈杂之音而非怡情悦性音乐,但都有与音韵相关之意。白居易《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中的“丝竹”便是真正的音乐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说的设宴饮酒之乐“非丝非竹”亦指的是音乐。江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江南丝竹音乐曾一度风靡江南城乡,其中不少就以竹器竹乐为主。
  竹韵悠扬,其丰富之形之韵难以用言语言说。

  淳淳君子味

  竹子得雅士之欢心,不仅因其品节高,神韵丰,其用途亦广。苏轼《记岭南行》记:“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说得极其精辟。
  竹可食,其笋洁白如玉,甘脆可口。笋自古便是桌上佳肴。《诗经?大雅》记述拜神所用素菜:“其簌维何?维笋及蒲”,拿什么素菜敬路神?竹笋和新蒲。唐朝还有专员管理植竹,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笋,岁以笋供尚食。”提到吃笋,要说苏东坡。他不仅能诗工书善画,还会吃,尤其是笋。被贬黄州时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佳句,后又有“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的妙语。他还喜欢吃苦笋,他的好朋友黄鲁直为此曾调侃他“公如端为苦笋相,明日春衫诚可脱”,说他为了吃苦笋,连官都可以不做。李渔《闲情偶记》说笋为天下蔬食第一,肥羊嫩猪不足比肩。笋的另一知音算郑板桥,他不仅知竹,亦能味竹,“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三月是笋最美之时,板桥必应时而烹,尽兴而食。
  竹可用。日常生活可用,竹椅,竹床,竹帽,竹篮,竹篱,竹窗,竹帘,竹箩,竹篓,竹笤,竹扇,尽管是些尘俗之物,确也别具情趣。竹器一般造型玲珑别致,精细巧妙。书房设一竹窗,配一竹帘,客厅置一两竹椅,挂一两竹雕,闲适自然,雅趣顿生。如郑板桥描写的竹屋“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需胜画梁。”置竹器竹具者一般好雅淡,唯竹器不妖不艳也不俗。“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有人编竹为笤帚,也与神仙扫落花”。在古人眼中竹器着实也别有风味。说竹子的用途,不能不提竹简。在发明纸之前,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竹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写”字用的材料,除了甲骨以外,还有竹片和木板。他们把竹片和木板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就写字。竹子做的叫竹简;木头做的叫木简,又叫版牍。简用绳子窜起就成了“册”。我们悠久的历史得以绵长流传至今,这些史“册”公不可没了。另外,竹还可供怡情雅兴之用,用竹做的乐器就有国人喜欢的笛、萧、笙等。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喜相逢》、《小放牛》、《姑苏行》、《鹧鸪飞》、《幽兰逢春》、《延边之春》、《庆丰收》、《苗岭的早晨》等就是笛子演奏的。笛子发音动人、婉回、悠扬,古人有“荡涤之声”的说法,深得人们的喜爱。
  可见竹子已深具的中国文化内涵。无论吃、用还是品,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玻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选自《灵性散文》有删改)
一、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
①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②“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5分)

二、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4分)

三、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6分)
四、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答案:
一、(1)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或:“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
柔、豪爽、高远于一身”)
(2)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听萧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
二、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三、(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谈泊明志,宁静致远。
四、A

说竹 作者:草戈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人们对其评价不薄,古人认为,竹空心,象征虚心好学;竹有节,象征节操高尚;竹修长秀美,姿态动人,诗意无限;竹性坚韧,可编可织。因其可赞、可赏、可画、可诗、可味、可用,而独得古今文人雅士青睐。

依依君子德

古语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说,《世说新语》说王子猷爱竹,就是临时寓居都要种竹数丛,人问何故,指竹曰:“不可一日无此君”。后来即以“此君”为竹的别称。吴孔嘉《咏竹》“相对此君殊不俗,幽斋松径伴梅花”就用此典故。
君子,古时有品德高尚的人之意。竹,以其性情淳朴温和,品骨清奇典雅,形体文静端庄而让人心旷神怡;又以节高而虚心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让人敬爱有加。君子比竹,故竹有高风亮节之意理所当然。《诗经?卫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有以竹暗喻美貌男子品德高尚如骨气象牙如翠玉奇石之意。竹独具的品德与古代贤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操吻合。因此,咏竹赞竹赏竹者屡见不数。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欣赞其“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德。有赞竹宠辱不惊不卑不亢者如东坡“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有赞竹坚韧者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有赞竹新老交替无私奉献的如“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有赞竹谦逊节高者如国画大师李苦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晋陶渊明独爱莲不外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不枝不蔓、中通外直”的耿直和气节。北宋诗人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亦是梅鹤仰慕梅鹤的高雅,借物言志。而以竹自喻明志者数不胜数。晋代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为的是不媚于世俗,保持独立的人格,被称“竹林七贤”;唐代李白仕途不顺,与孔巢父、裴政、张叔明、韩准、陶沔等人隐居徂徕山竹溪,终日饮酒游乐,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唐代王维经“安史之乱”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乡下建竹里馆,潜心悟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诗人东坡,以竹为友:“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的个园之所以称之为“个园”,主要因为园主黄至筠爱竹,个乃竹之一半。黄至筠虽然是商人,却大有文士之风,爱竹所象征的德行-“本固”、“心虚”、“体直”、“节贞”。可见,文人雅士不论在失意还是得志都好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修心,以竹养性,以竹怡情。

盈盈君子韵

竹,可谓形神兼备,不仅可诗,而且入画。
竹可赏,可画。竹叶,修长纤细,姿态婀娜,随风摇曳,能够荡涤心肠,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竹干,骨质清奇,坚韧挺拔,傲然独立,能够激荡壮志,让人豪情万丈奋发向上;竹绿,凝翠聚黛,如碧玉似翡翠,郁郁葱葱,让人觉得朝气蓬勃青春永驻。正因为如此,古人好画,唐宋以来,名家辈出。唐画竹名家萧锐就倍受白居易的称赞,并作《画竹歌》:“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第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五代丁谦亦是画竹名家,可惜的是据说此两人都无画传世。北宋有画墨竹名家文与可,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的“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深受苏轼认同。文同曾画了一幅迎风仰斜的偃竹图赠给苏轼,并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苏轼就十分欣赏,并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可见不仅画出竹之形神,更渗透了画家处事经世的哲学。人们熟知的郑板桥可谓画竹之专家了,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人们形容他“以情入画、以情写竹”。形容其画“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中国画流派中就有“湖州竹派”这一专门以竹画规类的流派,可见竹在传统文化中影响之大。
竹可听,可品。清风徐徐拂过细细的竹叶,笛声悠悠飘过轻轻的纱窗,明月一轮,抑或星星几颗,此情此景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再多的烦恼,再多的苦衷,再多的赘累都可以得到暂时的遗忘;再多的欲望,再多的企求,再多的仇怨都可以得到淡化。酒能解愁,那是骗人;茶能清心,实是可人;而竹能怡情,确是醉人。而自古便有以竹代音乐之说,“丝竹”一词用的多,古人就有“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的说法,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形”,尽管“丝竹”指代官场的嘈杂之音而非怡情悦性音乐,但都有与音韵相关之意。白居易《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中的“丝竹”便是真正的音乐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说的设宴饮酒之乐“非丝非竹”亦指的是音乐。江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江南丝竹音乐曾一度风靡江南城乡,其中不少就以竹器竹乐为主。
竹韵悠扬,其丰富之形之韵难以用言语言说。

淳淳君子味

竹子得雅士之欢心,不仅因其品节高,神韵丰,其用途亦广。苏轼《记岭南行》记:“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说得极其精辟。
竹可食,其笋洁白如玉,甘脆可口。笋自古便是桌上佳肴。《诗经?大雅》记述拜神所用素菜:“其簌维何?维笋及蒲”,拿什么素菜敬路神?竹笋和新蒲。唐朝还有专员管理植竹,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笋,岁以笋供尚食。”提到吃笋,要说苏东坡。他不仅能诗工书善画,还会吃,尤其是笋。被贬黄州时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佳句,后又有“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的妙语。他还喜欢吃苦笋,他的好朋友黄鲁直为此曾调侃他“公如端为苦笋相,明日春衫诚可脱”,说他为了吃苦笋,连官都可以不做。李渔《闲情偶记》说笋为天下蔬食第一,肥羊嫩猪不足比肩。笋的另一知音算郑板桥,他不仅知竹,亦能味竹,“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三月是笋最美之时,板桥必应时而烹,尽兴而食。
竹可用。日常生活可用,竹椅,竹床,竹帽,竹篮,竹篱,竹窗,竹帘,竹箩,竹篓,竹笤,竹扇,尽管是些尘俗之物,确也别具情趣。竹器一般造型玲珑别致,精细巧妙。书房设一竹窗,配一竹帘,客厅置一两竹椅,挂一两竹雕,闲适自然,雅趣顿生。如郑板桥描写的竹屋“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需胜画梁。”置竹器竹具者一般好雅淡,唯竹器不妖不艳也不俗。“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有人编竹为笤帚,也与神仙扫落花”。在古人眼中竹器着实也别有风味。说竹子的用途,不能不提竹简。在发明纸之前,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竹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写”字用的材料,除了甲骨以外,还有竹片和木板。他们把竹片和木板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就写字。竹子做的叫竹简;木头做的叫木简,又叫版牍。简用绳子窜起就成了“册”。我们悠久的历史得以绵长流传至今,这些史“册”公不可没了。另外,竹还可供怡情雅兴之用,用竹做的乐器就有国人喜欢的笛、萧、笙等。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喜相逢》、《小放牛》、《姑苏行》、《鹧鸪飞》、《幽兰逢春》、《延边之春》、《庆丰收》、《苗岭的早晨》等就是笛子演奏的。笛子发音动人、婉回、悠扬,古人有“荡涤之声”的说法,深得人们的喜爱。
可见竹子已深具的中国文化内涵。无论吃、用还是品,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说竹》文的作者是谁
说竹 作者:草戈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人们对其评价不薄,古人认为,竹空心,象征虚心好学;竹有节,象征节操高尚;竹修长秀美,姿态动人,诗意无限;竹性坚韧,可编可织。因其可赞、可赏、可画、可诗、可味、可用,而独得古今文人雅士青睐。依依君子...

<<说竹>>中选两句作简要赏析
说竹 作者:草戈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

<<说竹>>中选两句作简要赏析
读到这我想起了,清.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出至依画竹而著名的郑板桥之手,比之要更有气魄些。将竹之坚韧不拔的个性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人有竹子品,男子必成大业,女子亦可有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能在风雨...

《说竹》文的作者是谁
总的来说,《说竹》一文是一篇深入探讨竹子及其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对竹子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咬定青山不放松,定根原在破岩中讲的是哪个子物?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志向和气节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各方的风来得猛烈,竹石受到多大的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顽强坚定精神中,隐喻了自己风骨的...

竹石中心思想是什么?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

新阅读《说竹》文题为“说竹”,作者仅仅说的是竹子吗?作者主要在说什么...
当然不是仅仅在说单纯的植物竹子,主要是要表现有竹子气节的人,那种刚正不阿的品质。

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出自《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原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竹石的主要内容?
这 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

镇赉县13340901950: 《说竹》阅读答案 -
宏勇兰释: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

镇赉县13340901950: 求《说竹》的阅读答案 -
宏勇兰释: 1箫与笛取材于竹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的吟唱想2 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3 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谈泊明志,宁静致远.4 A

镇赉县13340901950: 新阅读《说竹》文题为“说竹”,作者仅仅说的是竹子吗?作者主要在说什么?
宏勇兰释: 当然不是仅仅在说单纯的植物竹子,主要是要表现有竹子气节的人,那种刚正不阿的品质.

镇赉县13340901950: 说竹 阅读答案
宏勇兰释:一、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 ①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②“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5分) 二、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文内容,说...

镇赉县13340901950: 说竹的答案 -
宏勇兰释: 坚强 不屈

镇赉县13340901950: 初中生 阅读训练营第一单元《垂柳》和《说竹》答案 谢了
宏勇兰释: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雪压冬云之际,竹挺...

镇赉县13340901950: 1.文题为“说竹”作者说的仅仅是“竹”吗?作者主要在说什么? 2结尾说“此乃竹.东方的竹”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深意?
宏勇兰释: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由它高,来年看我掀天力.扬州八怪邓板桥的诗,由此可解.

镇赉县13340901950: 求郑板桥作品《竹》的翻译 -
宏勇兰释: 《竹》 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翻译: 一节又几节, 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 我不会去开花, 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赏析: 写竹子气节清高,不与白花争艳争香,不惹蜂撩蝶,也借喻作者自己的超脱世俗的亲近自然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镇赉县13340901950: 郑板桥的「竹石」的意思 -
宏勇兰释: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

镇赉县13340901950: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上一句是什么? -
宏勇兰释: 上一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拓展资料: 1、原文: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释义: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