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文学中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有哪些?

作者&投稿:柏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作品~

悲壮的英雄诗篇——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苏联美术作品



名称:战后的休息
作者:涅普林采夫

历时4年的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41.6.22—1945.5.9)残酷而悲壮,不少城市和农村被炸成废墟,近2000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苏联人民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牺牲精神,“动天地、惊鬼神”,永载人类史册。
战争刚刚爆发,艺术家便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奔赴战场,或拿起武器,抗击敌人;或用自己的作品,在前线做宣传鼓动。在德国法西斯军队深入苏联腹地之后,全民动员投入战斗,几乎没有前方、后方之分。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苏联艺术家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艺术创作,及时用自己的作品揭露敌人的残暴、凶恶和虚弱,宣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以鼓舞人民的斗志。数以万计的宣传画成为当时最快捷、最锐利的武器。它们被张贴在城市街头、农村小镇和交通工具上,被张贴在前线的壕沟、坑道里。因为它们的主题鲜明、语言简练和形式感强,在群众中有很强的感召力。许多作品成为20世纪宣传画中的经典之作。如战争刚刚开始时由И·托依泽创作的《祖国—母亲在召唤》(1941),和由 “库克雷尼克赛”(三名艺术家长期合作的笔名)创作的《无情地粉碎和消灭敌人》(1941),以及由В·卡列茨基创作的《红军战士救救我们》(1942)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祖国—母亲在召唤》中手持“战士的誓言”的母亲形象,庄重、严肃,充满激情;《红军战士救救我们》中面对法西斯的刺刀,无助的儿童和母亲,向红军战士们发出呼救,形象感人至深:而《无情地粉碎和消灭敌人》则是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即1941年6月23日创作出来的,这是一幅坚定人们必胜信心的画面。库克雷尼克赛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有转折意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之后,创作了一幅带有漫画意味的宣传画《我丢了一个金戒指》(1943),画面上,希特勒被表现为一个懊丧的民间巫婆,背景是苏联地图和用红线勾画出来的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形似一只“金戒指”。“我丢了一个金戒指”是家喻户晓的一首俄罗斯民歌,作者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用幽默的手法,尖锐地讽刺了希特勒的百般无奈和悲哀。
在战争期间创作的油画作品,也有不少传世佳作。当时还年轻的艺术家А·杰依涅卡,以充沛的精力和高亢的热情,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卫国战争的大幅油画,其中以《莫斯科郊区·1941年11月》(1941)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1942)最为出色。保卫莫斯科战役的重要意义人所皆知,反映这一战役的作品还有著名画家Г·尼斯基的水粉画《保卫莫斯科》(1942)。在杰依涅卡的画面上呈现的是1941年11月的莫斯科,雪地里的防御工事和备战的车辆表示莫斯科城的坚不可摧。塞瓦斯托波尔是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海港城市,是苏联的海军基地和军事要塞。1942年6月至7月,德军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达一个月之久,城市几乎沦为废墟。杰依涅卡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表现了苏联军队反击德军的鏖战场面,人物造型写实而夸张,画面宏大,气势磅礴,艺术形象极有表现力。
苏联艺术家即使在战争年代创作的作品,也很注意多侧面地反映当时的战斗生活,塑造各方面的人物形象。大家都熟悉的名画《游击队员的母亲》(1943)是著名画家С·盖拉西莫夫创作的。在硝烟迷漫中,英勇的母亲面对残暴地搜捕游击队的敌人,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大无畏气概,形象厚实、凝重,犹如一座纪念碑。Г·舍加尔的《护士·休息》描绘的是在战争年代做出巨大贡献的白衣战士的形象,用年轻女护士在疲劳状态下稍事休息的情景来反衬战时工作的繁重。另一位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民形象十分熟悉的著名艺术家А·普拉斯托夫,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揭露法西斯的野蛮暴行:在宁静的、美丽的农村田野,静静地躺着一个正在流血的少年。富有抒情意味的自然风景和血腥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幅画的题目是《法西斯飞机飞过之后》(1942)。年事已高的著名老画家К·尤恩别具匠心的一幅油画《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上的检阅》(1942),描写莫斯科受到围攻、法西斯兵临城下时,红场上照常隆重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典礼,表示出苏联人民同仇敌忾保卫莫斯科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另一位在画坛颇负盛名的老画家П·科林,用人们熟知的民族英雄形象来寓意卫国战争的正义性。他的三联画《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41—1943)刻画了俄国历史上威武雄壮、击败异族入侵的一位大公的形象,借以表达人们对当代英雄人物的敬意和必胜的信念。
苏联雕塑家们对战争也同样迅速地做出了反应。他们积极投入创作反战题材的作品。保存到今天并被载入美术史中的雕塑作品也为数不少。其中,如我们熟悉的В·穆希娜创作的《女游击队员》(1942),В·马尼泽尔创作的《卓娅》(1942),还有В·利舍夫创作的《搬运受伤的战士》(1942)和Д·施瓦尔茨创作的《士兵》(1942)等。
反法西斯战争教育和锻炼了苏联人民,人们的忘我牺牲精神,战争的胜利,也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人们在这场战争中艰苦卓绝的表现,成了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卫国战争成为苏联—俄罗斯艺术中永恒的题材。尤其在战后的五六十年代,苏联美术中涌现出大量表现卫国战争的作品。而创作这些作品的美术家绝大多数是经受了这场战争洗礼的,有的亲身在前线参加过战斗,有的甚至负过重伤。苏联政府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积极鼓励艺术家们的创作。苏联文化部、全苏美术家协会和各地政府均有计划地组织卫国战争题材的美术创作,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把这些美术品的收藏列为重要的任务。因此,卫国战争的题材在苏联美术创作中占有主要位置。这些美术作品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以描绘和刻画英雄人物为主,描写普通人民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但同时不回避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痛苦,并从人性的角度加以描写。大家都熟悉苏联电影《雁南飞》和《这里黎明静悄悄》,在这些电影中,苏联普通战士和人民身上表现出来的丰富感情及人性的复杂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类似的描绘同样在美术作品中也有所表现。
二、缜密构思,精心创作。艺术家们从选材、创作草图到定稿,都经过反复酝酿。不少作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苏联美术史上的精品。
列宾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Ю·涅普林采夫在1955年创作了一幅有众多人物场面的油画《战斗后的休息》,作品构思受苏联作家特瓦尔多夫斯基的战地长诗《瓦西里·焦尔金》的启发,描写苏军战士们在战斗空隙听一位战友(以瓦西里·焦尔金为模特儿)讲故事时一片欢笑的情景。长诗中的战士瓦西里·焦尔金以自己的多才多艺和乐观主义受到战友们的热烈欢迎。长诗在苏联人民大众中广为传播,瓦西里·焦尔金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而涅普林采夫的这幅画用视觉形象再现了这个神奇般的英雄人物,再现了他活跃在战友们中的场面,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气氛烘托上都有突出成就。这幅油画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印刷品发行数量很大,原件被特列恰科夫画廊收藏。后来,苏联政府还委托作者复制一幅《战斗后的休息》变体画,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中国政府。
我国年岁较大的美术家和观众都记得油画家А·拉克季昂诺夫的《前线的来信》(1947),这件作品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因为这一题材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战争期间,后方的人们每天都急切地期盼着前方亲人们的来信,而每一封信也都为周围的邻里们所关切。人们聚在一起阅读前方的来信,为前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和战士们的平安与健康默默地祝福,这是战时后方常见的情景。普通的村落,平凡的人家,真切的场景,朴实的形象⋯⋯今天,我们重读这幅作品,还为之动情。
В·卡斯杰茨基的油画《归来》,通过感人的细节以小见大地描写卫国战争的胜利。刚从前线归来的士兵,与阔别已久的妻子热烈拥抱,激动的儿子用双手搂住父亲,战士的老母亲偎依在门后,抑制着悲喜交集的感情。
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艺术家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苏联美术中的骨干和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以新的角度反映卫国战争,探索和发掘这一题材中更深刻的意义,寻求艺术语言的寓意性和象征性。这里特别要提到А·梅尔尼科夫、Е·莫伊谢延科、Т·雅勃隆斯卡娅和比他们更年轻的Б·乌加洛夫、В·格罗米柯、波普科夫等人的创作。梅尔尼科夫的《告别》、莫伊谢延科的《胜利》以及雅勃隆斯卡娅的《无名高地》,都是苏联美术史上开创新风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不满足于画面人物、情节的直白描写,而是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更关注艺术语言的象征意义。与此同时,他们也都更重视绘画的形式美感。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联绘画中兴起“严峻风格”的思潮。文艺家们对历史、对现实开始严肃思考,在艺术风格上强调运用严峻的造型:偏爱直线,注重色彩对比,强调气氛的营造。不少描绘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也采用这种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В·波普科夫的《父亲的军大衣》和葛罗米柯的《普里彼亚特河畔》。前者通过年轻人对父亲遗留的军大衣,引发对战争创伤的哲理思考,同时也对英雄长辈们寄予深切的怀念;后者描绘的是人们熟知的昔日红军与法西斯军队激战的战场,在幽静的河畔,母亲在为牺牲的儿子祈祷,少女在向远方呼唤逝去的亲人,这是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
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建造雕塑纪念碑,永载苏联—俄罗斯军队和人民的丰功伟绩,是战后至今苏联—俄罗斯各级政府一直关注的事情,几十年来已先后在各地建造了数十座大小雕塑纪念碑。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纪念碑》(1967)和《列宁格勒保卫者纪念碑》(1975)。它们都是以雕塑为主体的综合艺术群。《斯大林格勒战役纪念碑》从提出设想到构思、施工完成,用了将近20年时间,由著名雕塑家Е·武切季奇领导的创作小组集体完成,建在伏尔加河畔,在玛玛耶夫高地的“祖国—母亲”主雕高达104米。高地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广场和“废墟墙”,规模巨大。《列宁格勒保卫者纪念碑》是在颇负盛名的雕塑家М·阿尼库申领导下的集体创作,建在列宁格勒近郊的胜利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用花岗岩构建、直径为40米的环形建筑,入口的左右两侧用大号阿拉伯字刻着“900个白昼”和“900个黑夜”的字样,象征着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在敌军围困中气壮山河的日日夜夜。
卫国战争—永垂不朽的伟大历史事件,也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前苏联及俄罗斯艺术家们从中汲取勇气、精神和灵感,用自己的创作纪念它、歌颂它,为的是唤起人们不忘历史,反对侵略、保卫和平。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

《闪击(突袭)苏维埃》《血捍莫斯科》《决战斯大林格勒》《对决库尔斯克》《攻克柏林》

1、《围困》

《围困》是苏联恰科夫斯基完成于1975年的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反映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保卫战为主要内容,展示围困的惨酷与反围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在德军兵临列宁格勒城下的900个日日夜夜中,该城军民团结一致,坚守岗位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粉碎敌人妄图攻陷这座英雄城市的阴谋的故事。

以“卢加防线”、“普尔科沃子午线”、“列宁格勒节拍器”和“火花”四个城市保卫战的高潮为圆心,真实而又艺术地刻画了众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物的英雄形象。

《围困》并不单纯表现列宁格勒保卫战,它还与其他的主要战役联系起来,从战略的高度上表现该战役的作用和意义。

再现了斯大林、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日丹诺夫、朱可夫以及希特勒和他的大本营的众多高级将领的形象,以及他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2、《青年近卫军》

《青年近卫军》是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青年近卫军》是一部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

小说分两部:第一部描写1942年7月德寇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第二部描写州委书记普罗庆柯和区委书记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青年近卫军》通过对青年近卫军组织以及游击队、红军正规部队对敌斗争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歌颂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凶残本性,表明了正义战争必将胜利的真理。

《青年近卫军》于1945年出版后,次年获得斯大林奖金。

3、《日日夜夜》

《日日夜夜》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创作小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对于苏联红军来说,此战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创作于1942-1943年的这部小说生动地反映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西蒙诺夫在战争年代作为随军记者亲临了许多战斗,对战争中战士的生活和战斗经历非常了解。

在本书中,他通过塑造沙甫洛夫、马斯林尼可夫和孔纽科夫等众多红军官兵英勇作战的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示了苏联人民和军队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壮举。

小说发表后,读者反应强烈。曾经获得斯大林资金。多次被再版并翻译成多种文字。

4、《旗手》

前苏联作家冈察尔著。这是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的作品。作者以高超的概括力说明了苏联军队把欧州人民从德寇蹂躏下解放出来的伟大使命;

描写了苏联战士为人类的幸福和自由所发挥的高度的英雄气概;揭示了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面貌;显示了他们对祖国无限的爱。

5、《热的雪》

前苏联作家尤·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著,小说沿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以集团军司令别宋诺夫为中心的司令部的活动;一条是以炮兵排长车兹涅佐夫为中心的前沿阵地的活动。

两条线索时分时合,形成完整的艺术结构,典型地再现了“战壕真实”与“司令部真实”的结合。这种对战争多层次、多线索的描写。

不仅使小说产生了立体感和全景性的艺术效果,而且体现了前苏联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上下一致、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

作者在炮兵排长库兹涅佐夫和集团军司令别宋诺夫身上成功地塑造了普通士兵和高级将领两种类型的军人形象,符合前苏联文学对社会主义军人典型的新的美学要求——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完美结合。



主要作品有:

 

1、《莫斯科—1941》

      伊万·斯塔德纽克198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写了苏联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场面,重点是在斯摩棱斯克顽强战争的详情和激烈的戏剧性的战斗场景。

 

2、《围困》

       亚历山大·恰可夫斯基在70年代的作品,共五卷。它描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受德寇九百天的围困。

 

3、《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于1945年出版,叙述克拉斯诺顿红顿河地方陷落后,一群青年在1942年至43年组成地下活动与城内德寇进行斗争的经过。

 

 

4、《日日夜夜》

     又称《昼与夜》,西蒙诺夫作于1944年。描写苏联军民英勇卫守斯大林格勒的史诗。

 

5、《旗手》

 

     冈察尔的《旗手》三部曲:<阿尔卑斯><蓝色的多瑙河>,<黄金的布拉格>。这是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的作品。

 

6、《大地怒吼》

      这是冈察尔的另一部作品,写于1947年。是作者为乌克兰共青团建团30周年创作的。

 

 

7、《恐惧与无畏》

       亚历山大·别克的作品,原名《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写于1944年,讲述一位哈萨克族营长莫梅什—乌雷带领战士们守卫莫斯科郊区的故事。

 

 

8、《他们为祖国而战》

       肖洛霍夫的作品,以极其真实的笔调描写了苏军1942年夏季在顿河草原上的保卫战。

 

 

9、《虹》

       瓦希列夫斯卡的《虹》写于1942年。被誉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模范作品。作者取一个暂时被德寇占领的村庄作例,来写敌后妇孺老弱的英勇的苦斗。

 

10、《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柳·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著

 

11、《古丽雅的道路》

 

12、《海鸥》

  是根据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女英雄丽莎·蔡金娜的生平事迹写成的长篇小说。

 

 

1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者为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14、《动荡的九月》

作者为 维克多·斯米尔诺夫

 

 

15、《 热的雪》

邦达列夫作于1969年



40年代初期,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使卫国战争文学成为苏联文坛的主流。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就是战时和战后初期出现的反映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作品。如西蒙诺夫的抒情诗《等着我吧》和小说《日日夜夜》、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瓦西里 焦尔金》、法捷耶夫的小说《青年近卫军》、波列伏依的小说《真正的人》、柯涅楚克的剧本《前线》、列昂诺夫的剧本《侵略》等。


开原市13680582953: 苏联文学中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有哪些? -
柯峡平肝: 神圣的战争 莫斯科保卫者之歌 斯拉夫女人的告别 补充一下 海港——舒缓的,影响力仅次于神圣的战争 我的莫斯科 来抽口烟吧 鹤群——战后作品,首演即轰动 胜利日——战后作品

开原市13680582953: 苏联爱国作者以战争为题材的名作 -
柯峡平肝: 《铁流》《毁灭》《青年近卫军》《静静的顿河》

开原市13680582953: 关于前苏联卫国战争的所有小说 -
柯峡平肝: 《卓娅和舒拉》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日日夜夜》 《一个人的遭遇》 《普通一兵》 《生活与命运》 《一个人的遭遇》 《生者与死者》 《近卫军少校》 小弟我才疏学浅怎么数的过来~

开原市13680582953: 求推荐一本有关苏联的历史小说 -
柯峡平肝: 首选《生存与命运》,伟大的作品,格罗斯曼创作的现代版“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再现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由于俄罗斯文学传统及苏联创作方法的特性,除了迫于政治要求的“应景之作”,苏联有许多宏大的,具有史诗性的,同时又非常深刻的伟大作品.另外向你推荐这几位作家:布尔加科夫,特里丰诺夫,艾特玛托夫,爱伦堡.

开原市13680582953: 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作品 -
柯峡平肝: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官方海报:祖国—母亲在召唤!月22日开始到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为了区分1812年~1813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俄语: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爱国战争,中文为俄罗斯卫国战争),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为: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为伟大的爱国战争,中文称为苏联卫国战争).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于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开原市13680582953: 求反映苏联卫国战争英雄事迹的小说,还有反映苏俄国内战争青年近卫军的小说,告诉我名字就可以
柯峡平肝: 真正的人、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