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春节习俗

作者&投稿:天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临汾的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除夕吃饺子 守岁 放炮 初一早上吃饺子 在奶奶家过 初二回娘家 也有初三回的 初一到初五不可以用剪子 破五也要吃饺子放鞭炮 一般初五这天不走亲戚 如果今年家中有人不在了 初一到初五不可以出家门


山西临汾春节习俗如下:

贴门神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11]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在临汾,广义的过年可以从腊月二十三算起,到来年正月二十才算结束。- h8 u* D, o: G/ t9 i! b# Q7 k

; T' i! a5 q3 L7 U/ [ 从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是筹备阶段,打扫、购物,蒸白馍、炸油食,还要给长辈、亲戚送年礼,可以说,家家忙得不亦乐乎。9 [9 @, ^# C- k' u$ k0 m
) ?+ ~& a+ H: P7 q% S3 e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家家都要“送灶”。也就是举行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灶王爷上天后,会把这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向天宫汇报,作为玉皇大帝对人间赏罚的依据。人们希望灶王爷多为人们说好话,多为人间谋福祉,所以,“送灶”的对联就约定俗成,“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据说,灶王爷爱吃甜食,人们“送灶”时就献上许多甜点糖果,灶王爷吃了就粘了嘴,上了天就不会说人间的不是了。2 C7 X$ Y1 H/ F& f4 U; Y& Z# y$ ^3 q
; D' Z( _: n( t, B" s" f& y9 h
民谣说:“腊月二十三,爷爷上了天。先生放了学,学生放了光。”也就是说主管一家大小事务的灶王爷去了天宫,所以,各家不论在家里动土还是煎炸,都不必祭祀。
, y% z5 {! @) z3 l. n2 m
% o) M$ C {1 Z+ N- N$ j 过去,这一天也是祭孔和确定私塾先生的日子。4 X/ V3 W0 U" N
1 K/ b( o3 j4 s" L5 T, M
祭孔是朝廷钦定的一项全国性祭祀活动。在清朝,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县为单位,凡是有功名(举人、秀才等)的人,都要到县城的孔庙集体祭孔。祭祀仪式由知县主持,晚上,还要用煤块垒成炉子,点起炭火,彻夜活动。记得有篇文章说,全国的孔庙比寺院少得多,所以认为儒教在中国的影响不如佛教。这是不对的。寺院完全可以由佛教徒随便修建,而几乎全国的孔庙都是朝廷下诏而建,否则,谁要随便建孔庙,那就是僭越礼制。所以不能以孔庙的数量来推论儒教影响的大小。
2 |/ n% {7 G' x, j6 n, X" [2 l$ K8 f5 n 腊月二十三也是私塾东家宴请先生的日子。一般会做一桌酒席,先生坐上位,东家作陪,学童在下位。不过,先生吃这顿饭非常紧张,因为明年东家还用不用自己,就全看这顿饭了。酒菜没有讲究,关键是主食。如果上的是拉面,那就是说明年还用,所以,先生就要问,明年什么时候开学。如果上的是饺子,就说明是被解雇了,吃完饭,先生不需再说什么,把帐结算过,打卷行李走人算了。$ ]; B4 g4 `# [9 K( y
" w2 R: X |/ P9 \, \
大年三十又叫“月尽”。天黑时分,家家吃过“隔年扁食”(饺子的别称)人们就开始“守岁”,有的一晚上不睡,为的是天长地久,益寿延年。如今,“春晚”年年有,“守岁”自然变成了看电视,赏“春晚”。不过,谁家也忘不了,一过十二点,爆竹齐鸣,烟花绽放,意为接神,把腊月二十三送上天的爷爷接回来,开始一年的新生活。
# ^3 M5 y) H! }6 X# D, S& z% O7 L. _+ p8 T6 `1 x
大年初一,这是过年的高潮阶段的开始,挂红灯,贴春联,各地大同小异。在农村,一大早,先以家族为单位到本家尊长家里上“神祗”(在绢布上按辈分排列本家族列祖列宗,大多只写名讳,也有有画像的),就是共同祭祀祖先,然后,祭过各位家神、家亲,吃过饺子,就开始拜年,从长辈到晚辈,依次参拜。尤其是新娶的媳妇,往往在本家嫂子的陪同下,向长辈们拜年,一路上,年轻人,小孩子,不停地拦路嬉闹,要糖块,开玩笑,嘻嘻哈哈,煞是热闹。
. w w- X. N- {- U$ p7 O. D1 R! O# f% c2 r4 s5 |
初二,一般有两项活动,一是外孙到姥姥家拜年,二是娘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为第一年出嫁的姐姐“祝节”,去时要带上许多年食。过去,媳妇在婆家规矩很多,刚到婆家,一举一动都不自在,话不敢多说,饭不敢多吃。所以,“祝节”主要是娘家给姑娘送些零食,以便独处时垫吧点。
3 N$ h- N1 F+ G1 ?( V4 @7 f+ l
* D' o, R* e7 Q8 `! E q8 p. G( x 初三,女婿要到丈母嫌家拜年,也叫吃“三顾三”。现在,不仅女婿吃,闺女外孙也一起吃。过去可不行,初五以前,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到娘家去,说是不能见娘家的神祗,见了就让娘家人晦气。
" D7 m. U, k& R2 L3 R: v7 `8 I- j1 t( w# U/ G- J$ v
其实,这都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
* a# k" ^: a+ D; f
' a& T8 y5 i: A% Y6 ~ 过去,婚姻都是包办,新婚男女,缺乏感情,新婚女子在婆家呆不住;还有的家庭不和,每到腊月就要生气吵嘴。不管怎样,姑娘总想往娘家跑。为了让姑娘在婆家安心过年,就有了这个规矩。现在,已经绝少有人讲究这了。
! y+ }- @9 @5 _; p9 J: }& c, K, I+ z1 U: e
初五,俗称“破五”,一般不出门,日出之前,要清扫室内外,并把垃圾倒在远处,称作“扫穷”,“送穷”;上午饭要吃“窝窝头”,称作“吃穷窝窝”;两个规矩都是要送掉穷根、吃掉穷根。下午日落之前,家家都要把“神祗”、神像祭拜后,收藏好。到此,过年的高潮阶段才算过去。+ N A2 ]" I9 y7 c2 z9 _& i
B( R! n) Y/ q$ P! d2 }# Y" l
过年的延续阶段主要有两个节日:“元宵”和“添仓”。
* D' {8 s. D$ e5 e7 e. g4 E9 a
! B% W5 s! D0 d4 G2 T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灯节”。这一天,家家吃“元宵”,晚上逛灯会,别有一番情趣。3 \9 P( U9 f! q6 h

. V6 ^, Q; w3 q- O* j 元宵是临汾一带的特产。基本的做法是:先用糖、核桃仁、芝麻等做成块状馅儿,切成粒状,然后在边蘸水边在面中滚,直到大小合适。吃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的吉祥祝福,现在,流通方便,物资丰富,“汤圆”到处都有,但“元宵”仍是洪洞人正月十五的必备美食。
" |/ x* ~* @. g. |! m5 A% @+ m: T# o3 E& X/ O# M
正月十五的社火、灯会是传统的节庆仪式,白天,锣鼓、龙灯、舞狮、旱船、竹马、高跷、抬阁、彩车等,尽情欢闹;夜晚,一家人携手相牵,徜徉街头,观赏各色各样彩灯,还可以猜猜灯谜,照相留念,如果适逢下雪,那更是情趣盎然。所以,当地人把“正月十五雪打灯”看作一种吉兆。$ _* z0 \( _0 T0 Z

" G( _4 y W; l) \7 r 正月二十“添仓”。1 E' p0 S$ l" z0 T# y

$ U4 p2 Q0 \1 j! x( f 首先是家家户户要把水缸添满,预示来年福满财满,满满当当。而食品方面,在临汾的洪洞,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习俗。+ l+ S6 u p ~/ V/ E/ \

* z9 {% w1 {5 D% k1 W. q. s6 s6 k6 _ 洪洞的南部,家家做“卷卷”(洪洞特产)。傍晚,在天地、财神、灶君、家神等凡是神灵案前,焚香明烛,献上“卷卷”。这时,小孩子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各家“偷”食,即使被发现,也绝没人真当作偷。尤其是姓段的人家的,那更是可以尽情地的“偷”,因为偷得段家的卷卷吃,就会一年断灾,平平安安。; R' l& \9 G' b( c3 M

) e$ o1 l f5 b$ p 在洪洞的北部,则是家家做“灯盏”,就是用发面做成元宝、娃娃、锅瓢、鸡狗、农具、场院等式样,或蒸或炸,然后,在预先留好的一个小凹坑里滴油放捻,做成灯盏。傍晚点着,放在墙上、柜上、锅台、炕上,或供献在神案前,或漂浮在水缸中,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天黑后,你看吧,孩子们成群结队,公开地去“偷灯盏”,甚至要商量好,“先偷我家的,再偷他家的”。谁家的灯盏要一个不少,那就太没有人缘,太没有面子了。

除夕吃饺子 守岁 放炮 初一早上吃饺子 在奶奶家过 初二回娘家 也有初三回的 初一到初五不可以用剪子 破五也要吃饺子放鞭炮 一般初五这天不走亲戚 如果今年家中有人不在了 初一到初五不可以出家门

山西临汾春节习俗如下:

贴门神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11]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把家扫,二十四去买肉,
二十五祭灶君,二十六宰只鸡,
三十儿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山西临汾有什么习俗?
3. 年画的挂贴: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临汾,春节期间挂贴年画是一项普遍的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装点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4. 守岁的传统:守岁,又称为“熬年”,是除夕夜的重要习俗。临汾人在除夕夜会举行的家庭聚餐,慢慢享用年...

山西临汾有什么习俗
1. 春节习俗:在山西临汾,春节时会有贴门神的传统。最初的门神是用桃木刻成的人形,后来发展成画成的门神像贴在门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兄弟能驱鬼,因此他们的画像被用来守护门户,防止恶鬼侵扰。唐代以后,人们也开始贴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或是关羽和张飞的画像作为门神。门神像通常是一文一武搭...

山西临汾有什么习俗
贴春联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临汾春节习俗300字
1. 除夕之夜,临汾地区的居民会聚在一起享用饺子,这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家人会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期间伴随着放炮的声音。2. 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会再次品尝饺子,享受家庭的温暖。这一天,许多人会在奶奶家度过,以此表达对长辈的尊敬。3.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回到娘家探望父母,也有一些家庭选择...

临汾春节好玩的地方排行榜_山西临汾过年习俗
山西临汾的过年习俗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和活动:1. 除夕守岁:在农历除夕之夜,家人齐聚一堂,辞旧迎新。他们会共进团圆饭,然后守夜到新年来临。守岁期间,家中常常点亮灯笼、炮竹声不断。2. 红包:在新年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们赠送红包(压岁钱),作为祝福和对新年的祝福。3. 贴...

山西临汾风俗习惯
5、平阳木板年画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大部分平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取材于当地的习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

临汾春节习俗300字
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阴历正月初一,称为阴历年。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办年货、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舞龙、舞狮、游神、祭祖、放爆竹、烟花、年例、拜年等习俗。

春节吃什么?各地过年美食盘点
山西临汾的传统习俗是在正月二十吃春卷。春卷是将剩余的春节菜品用面卷起来油炸,既美味又寓意丰富。14、新疆:散子 新疆哈密地区的穆斯林在古尔邦节期间会制作散子。散子是用红糖、蜂蜜、花椒等原料和面制成的,是节日期间的美食。15、福建:面条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会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面条...

山西春节的民风民俗
回答:在山西及至全国,神灵信仰、各类禁忌与自然崇拜的各种形式做为一种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的已经消失了,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依然被保存了下来,它们都是民俗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居住禁忌、婚姻禁忌、生活禁忌 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 威风锣鼓、绛州鼓乐 正月十五闹红火图片集 清徐背棍、铁...

山西各地过年风俗
晋南农业民俗特色鲜明,春节习俗体现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求吉心理。春节期间,浮山百姓特意蒸制花馍来供奉神灵,其中别具特色的是枣山、枣糕、石榴馍等。晋南春节文艺形式多样,有匼河背冰、跑鼓车、蒲剧等。背冰是匼河古会上一项古老而奇特的民俗活动,数九寒天,青年男子头裹红巾、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背着冰...

秀峰区13471502832: 山西临汾的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
箕实齐诺: 除夕吃饺子 守岁 放炮 初一早上吃饺子 在奶奶家过 初二回娘家 也有初三回的 初一到初五不可以用剪子 破五也要吃饺子放鞭炮 一般初五这天不走亲戚 如果今年家中有人不在了 初一到初五不可以出家门

秀峰区13471502832: 好玩有趣(盘点山西十大民俗)
箕实齐诺: 一、剪纸: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年深...

秀峰区13471502832: 山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箕实齐诺: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地区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得名于鼓手表演时展示的各种勇猛姿态.它常常在庆祝农历新春,丰收,群众游行和其它欢乐的场合表演. 威风锣鼓最早据说是在古代尧帝时期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秀峰区13471502832: 春节期间 各地都在吃啥 -
箕实齐诺: 1、北京:春饼 大年初七这一天北京人讲究吃春饼,俗称“咬春”.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2、东北:...

秀峰区13471502832: 山西的民风民俗 500字 一定山西的 等5分钟 -
箕实齐诺: 山西境内“谷神节”风俗正月初八日,称为谷神节.春秋时代,古人曾以“木星”的运行规律纪年.由于木星11.86年运行一周天,接近于十二年,古人便将周天划分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所以把木星称为岁星.我...

秀峰区13471502832: 立春习俗是什么
箕实齐诺: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秀峰区13471502832: 立春吃什么?
箕实齐诺: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

秀峰区13471502832: 临汾的曲沃县有什么风俗民俗? -
箕实齐诺: 过大年时家家户户做糕点,有麻花、酥饼、枣泥点心、豆沙糕、琪子糕、煮饼等这些食品样式不同、颜色各异、味道甜美,让吃的人们都赞口不绝. 这里春节吃饺子的习惯与众不同.家家户户都只吃红萝卜羊肉馅的饺子,包的样式也有讲究,饺子肚儿必须是圆溜溜,说是这样的饺子煮熟后里面的馅是个肉团儿. 最为诱人的就是一种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美味佳肴----暧锅.

秀峰区13471502832: 立春之际有哪些传统习俗? -
箕实齐诺: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

秀峰区13471502832: 民俗扫房子是在立春前吗 -
箕实齐诺: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汉族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大家小户准备过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