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前的主要领导人中,李德是哪国人

作者&投稿:氐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征前红军的指挥权是由“最高三人组”决定的,请问是哪三个人?~

博古、李德和周恩来。
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
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在实施战略转移前,为了作好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6月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秘密主持筹划战略转移。

扩展资料:
“三人团”是准备长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掌管中央和红军的最高权力。其内部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负责,军事上由李德负责,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
从分工可以看出,博古和李德是真正的决策核心,周恩来只是一个“管事成员”。博古时任临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代表中央领导军委工作”。
李德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顾问,博古由于不懂军事,只好完全依靠李德,把军事指挥权让给这个外国人。李德实际上取得了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人团

一、李德是德国慕尼黑人。
二、简介:

李德(1900年~1974年),奥地利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Otto Braun)。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
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因与王明较熟,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力。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著译。1964年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

奥地利人

李德(1900~1974),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因与王明较熟,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著译。1964年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对中国革命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歪曲。

李德 (1900~1974),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
———《中共党史辞典》

李德(1901-1974),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又名华夫,还曾用名李特罗夫。李德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最高三人团成员。

李德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军事知识主要来自于苏联军事学院的课堂上的教材中。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于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担任军事顾问,虽然说是顾问,可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当时的李德俨然就是中共中央的最高权力者,大事小事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因为他本身的水平有限,又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指挥一支兵力有限的军队同另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作战,加这他过于盲目自信,使得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发现了再跟李德及其忠实的合作者博古走下去的危险,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将他们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李德又以“局外人”的身份随红军长征到达了陕北。

遵义会议后的一个个胜利,使李德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转变,红军长征至四川巴西地区时,李德已调到新组建的红军大学当教员。

到延安后,李德不再被邀请参加中央的任何会议。1937年底,王明等人回到了延安。李德多次找王明和张闻天请求共产国际把他召回苏联。王明则竭力劝阻,苏联正在搞肃反,等待他的可能是流放甚至枪毙。李德暂时打消了回苏联的想法。但他还是想在适当的时候去苏联。1939年秋天,周恩来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胳膊骨折,造成重伤。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去苏联疗伤,李德同机前往莫斯科。李德结束了在中国的军事生涯,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国。

回到苏联后,由于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犯有错误,李德被进行了审查。但他并没有受到残酷迫害,只是丧失了以前的政治地位。之后,他被分配到苏联外国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1941年至1948年,李德在苏联的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的国际国内政策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李德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回国后的李德成了德共中央的马列主义研究院和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除了编书、译书外,自己也写作并发表了不少文章,主要有《关于出版德文列宁著作问题》、《列宁与军事科学》、《列宁著作<战争与革命>的序言和注释》、《军事专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百科全书》、《自由与社会主义》等,还将苏联“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一个人的遭遇》等文学名著译为德文。

1974年8月15日,李德因病在东德逝世,终年73岁

共产国际顾问-李德

李德(1901-1974),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又名华夫,还曾用名李特罗夫。李德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最高三人团成员。

李德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军事知识主要来自于苏联军事学院的课堂上的教材中。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于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担任军事顾问,虽然说是顾问,可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当时的李德俨然就是中共中央的最高权力者,大事小事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因为他本身的水平有限,又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指挥一支兵力有限的军队同另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作战,加这他过于盲目自信,使得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发现了再跟李德及其忠实的合作者博古走下去的危险,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将他们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李德又以“局外人”的身份随红军长征到达了陕北。

遵义会议后的一个个胜利,使李德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转变,红军长征至四川巴西地区时,李德已调到新组建的红军大学当教员。

到延安后,李德不再被邀请参加中央的任何会议。1937年底,王明等人回到了延安。李德多次找王明和张闻天请求共产国际把他召回苏联。王明则竭力劝阻,苏联正在搞肃反,等待他的可能是流放甚至枪毙。李德暂时打消了回苏联的想法。但他还是想在适当的时候去苏联。1939年秋天,周恩来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胳膊骨折,造成重伤。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去苏联疗伤,李德同机前往莫斯科。李德结束了在中国的军事生涯,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国。

回到苏联后,由于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犯有错误,李德被进行了审查。但他并没有受到残酷迫害,只是丧失了以前的政治地位。之后,他被分配到苏联外国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1941年至1948年,李德在苏联的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的国际国内政策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李德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回国后的李德成了德共中央的马列主义研究院和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除了编书、译书外,自己也写作并发表了不少文章,主要有《关于出版德文列宁著作问题》、《列宁与军事科学》、《列宁著作<战争与革命>的序言和注释》、《军事专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百科全书》、《自由与社会主义》等,还将苏联“解冻文学”的代表作《一个人的遭遇》等文学名著译为德文。
1974年8月15日,李德因病在东德逝世,终年73岁。

(1900~1974),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因与王明较熟,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
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

李德(德国名字奥托·布劳恩),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32年春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奥托·布劳恩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 “从第一天起”,奥托·布劳恩“就不得不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根据地。同年9月,奥托·布劳恩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


红军长征被几次围剿和几次反剿
历史上,红军被5次围剿,5次反围剿。前三次毛泽东领导取得胜利,第四次周恩来朱德领导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1930)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931年2月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

...五大阶段,六大天险屏障,七大对手,八大领导人九大战役
- 博古:红军长征期间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九大战役:- 湘江战役:1934年12月,红军在湘江边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战,是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战役。- 血战独树镇:1935年3月,红军在独树镇与敌人展开了血战,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追击。- 四渡赤水:1935年1月,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打乱了...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红军长征,有哪几支队伍,领导人分别是谁?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大家都知道。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

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敌军的围追堵截,地上几十万大军前面堵,后边追,左右拦截,这就靠红军和敌人英勇作战,就是一个打,那真叫一个杀开一条血路,夺路而行;当然,全靠打也不行,还靠一个走,这个走不是慌慌张张地跑,象长征初期时叫敌人撵着跑,遵义会议后,在毛公泽东先生领导下,我军...

红军长征谁是领导人?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将士发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与国民党军队长期斗争的结果。

红军长征一共经过多少年???求解
红军长征一共经过两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6年10月,最终到达陕北。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

红军长征为什么要去延安,到那里蒋军不是照样围剿吗?
其实最初红军长征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延安,后来选择了延安不过是在机缘巧合之下的最佳判断。因为一开始准备长征的时候,各个领导层的意见不一致,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各抒己见,众口难调。只是后来因为在行军过程中,突发状况很多,局势随时都在变化。最终选择了延安。这是因为当时,延安确实是最佳去处...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如下: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一,二,四方面军各剩下多少人?
红一方面军长征时有8.6万人,1935年到延安的1,3军团约8千人。红2,6军团长征时有1.7万人1936年到延安的红二方面军约1万余人。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有8万人,1936年到陕北约3万人。红二方面军长征中减员较少,主要是采取了走一段路休整一段,并在途中建立根据地进行补充的方式。中央红军长征在毛泽东领导...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