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国为例说说大国崛起的条件是什么?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投稿:徐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国崛起中英国崛起的原因?~

恩,刚刚看呀!
英国是一个岛国,有众多优良的港口,只有东南临近大陆。岛国的地理位置,使英国只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实现对本土的防卫,同时,用它来保护海上交通与贸易,支援海外殖民活动。它的竞争对手法国,是一个两面临海的大国,与其接壤的陆地国家众多,因此,法国不得不将陆军建设放在首位,对海军的投入势必减少。而且,法国海军力量分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被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分割开来,难以集中作战。

地理条件使英国在英法争雄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只需利用陆上法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寻找自己的盟友,就可以牵制法国的兵力,取得战略上的主动。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君主制
君主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体制。自从1952年就位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的首脑,她也是埃格伯特国王的直系后裔。在其执政期间,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统一了英国。在议会制诞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经在英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仅仅中断过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当时英国采用了共和国的体制。数百年以来,君主的绝对权力遭到不断的侵蚀和削弱,尽管如此,作为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在位君王的个性特征对国家事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九世纪末,西萨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国王击败了由丹麦国王古德龙率领的入侵者,并使丹麦国王转化为基督徒,从而使英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为统一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奠定了基础。

多年之后,国王亨利八世的统治引发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为了实现其建立王朝的目的,亨利八世对教会进行了改革,这为以后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分歧埋下了火种,并增强了议会的权力。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贵族的经济实力得以加强,这为他们在其后的都铎王朝进行内部斗争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十六世纪后半期,面对国内外多重危机,执政的伊丽莎白一世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名精明强干、坚决果断的政治领袖。到了十九世纪,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再次进入了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时期,并由此奠定并发展了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埃尔伯特王子在维多利亚女王漫长的统治期间(从1837年到1901年)积极鼓励艺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2年英国庆祝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执政五十年的金色庆典。在此期间,尽管英国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技术变革,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社会坚定不移的掌舵人,成为公众服务、公共职责等传统价值观的神圣代表。

四、政治
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英国陪审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至今已经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了。从价值选择来看,不难发现,这实际上也是人为地将法理与情理结合在一起的制度设计。法律固然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但“法有限而情无穷”的固有矛盾从未消失过;法官固然是精通法律的,但存在着机械执法、无视情理的可能性。来自社会的陪审员们虽然不懂法律,却懂社会情理。一个人难以代表复杂的社会心理,但来自方方面面的12个人应当说差不多了。知晓情理的陪审团和精通法理的法官结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的组合。这不等于诟病没有陪审团的诉讼模式,更不等于说不设陪审制度就必然会出现情与法的冲突。那么多大陆法系国家都没有陪审团,不照样好好的吗?没有陪审团,定然有别的结合方式,比如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理念应是相近的,即刚性之法和柔性之理的统筹兼顾。有一点还需注意,情理是柔性的和不具体的,但吸纳情理的途径和范围应是刚性的和具体的,严防情对法的随意侵蚀。

政党
(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24,1929~1931,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

(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

(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

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 等。

议会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自有议会以来,通常在伦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举行会议。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开始,到8月初结束,第二会期从10月底开始,到12月圣诞节前结束。

宪法
英国宪法与绝大多数国家宪法不同,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宪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权有限和个人自由。有的学者如斯托布斯就认为,整个英国宪政史,实际上是大宪章的注释史。

司法
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五、经济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年产值700多亿英镑,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5%左右。与以风光旅游为主的国家不同,英国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旅游业的最大看点。主要旅游点有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英国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以上,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英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国还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资国和第六大对外援助国。伦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贸易中心。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001年,旅游业产值达728亿英镑;从旅游收入上计算,2001年,英国是世界第七大旅游国,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3.4%。2002年3月,从业人员205.6万,其中自由职业者约为14.8万人。2001年英国国内旅游产值约595亿英镑。2001年,到英国的外国游客达2280万,比2000年减少9%。其中西欧游客比上年减少8%,为1287万人,北美游客比上年减少13%,达423万人,其他地区游客减少9%,达375万,海外旅游总收入为 113亿英镑。商务旅游收入34亿英镑,占海外旅游总收入的30%,并有继续发展趋势。2001年,国内游客收入595亿英镑。2000年,全英酒店业总营业额为566亿英镑,比2000年增长7.2%。2001年,全英有各类旅馆6万多家;注册餐饮业企业有51500家,总营业额为182亿英镑,比 2000年增长12.1%;各类酒馆共有约49500家,自1990年以来减少8%。2001年2月疯牛病的爆发和“9·11事件”严重影响英国旅游业,损失达150亿英镑。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到2001年底从业人员达2280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7.5%。2001年总产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国内总产值增加值的71.4%。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外汇交易、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及船贷市场以及重要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

金融业是英国贸易平衡的主力,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从业人员100多万,达到创纪录的132亿英镑。工党政府执政后首次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并于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务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兰银行的监管职能。英国政府鼓励外国向英国投资,并将其视为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业、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英国成为外商在欧洲投资的首选地。2001年,英国吸引外国投资总额5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国是英国的最大投资国,投资额占48.4%,其次是德国、加拿大和日本,分别占8.2%、6.4%和5.9%。投资领域包括汽车、通讯、信息、电子、医疗设备、金融服务、食品、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建已有生产厂、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等。2000年,外国在英直接投资862亿英镑,证券投资1746亿英镑,其他投资2818亿英镑。截止到2000年底,外国在英累积直接投资额为3235亿英镑,证券投资总额10321亿英镑,其他投资额16853亿英镑,总额30408亿英镑。

早期大国崛起主要靠军事实力,如罗马,波斯等,限于楼主提问范围不多作分析。
资产阶级兴起后,以英国为首的一系列大国纷纷崛起,原因我认为有以下:
1,科技的发展,这一点的好处就不用多说,大家都清楚,如果没有牛顿,胡克,瓦特等人,英国是很难强大的
2,地理的优势,仍以英国为例,蒙古人东征,在柏林打败欧洲联军,但未到英国,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基本或战或和,只有英国虽被击败但未被入侵,以后的一战二战,英国虽死伤惨重,但领土完整,自11世纪以来,英国本土没有一支敌军登陆
3,强大的军事力量
与第一条有一定联系,历史证明,光有良好的地理是不够的,还要有军队来保护他,英国如果不接连击败西班牙法国荷兰,想强大也很难
4,完备的金融体系
英国伦敦是当时世界上西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正是凭借发达的金融实力,英国能最终击败法国,虽然法国是欧洲最富的国家,但仅靠财政收入不靠金融融资是武装不起军队的,法国在印度和北美遭到驱逐,而殖民地就意味着摇钱树
5,先进的政治制度
先进的制度维持了国家的高速发展,没有先进的制度再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无济于事,明末中国商业发达远胜欧洲,但没有制度的商业犹如无根之花,随时都会完
资产阶级国家政治最大特点就是向前,资本主义,一贯追求利益最大化,
6,古老而良好的传统
为什么中国原来不能资产阶级革命,或者为自由而战?传统和观念很重要。
欧洲希腊时期就有不带功利学习的好精神,追求知识是唯一目的,中国没有,只能在实践中找
欧洲希腊时期有城邦的民主,罗马时期有共和精神,中世纪有灵魂平等和自由,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更是扫除障碍,中国只有阶级和专制
7,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欧洲人发展工业的一大财源就是殖民地,靠着广大的亚非拉土地,才能迅速发展,在他国身上榨取利益一只是发展的不二法门,直到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还是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引起。

中国要想和平崛起,必须加紧转型,向科技强国迈进,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向全球化经济的高端发展,维持政局稳定,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尽力避免同美国等现存秩序的大国发生正面摩擦,学习外方先进思想,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1)思想文化的影响力

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2)体制创新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学者们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比如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以后,等于是在一个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相对来说呢,就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学习与赶超

大国之谜之所以难解,还在于各国的发展模式,从来都无法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他们成为大国的谜底又在哪里呢?

1697年,一批俄国青年来到了荷兰赞丹镇的一家造船厂做学徒,学徒中最出色的是一个身高两米,自称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人,师傅和工友们都推荐他为“优秀工匠”。这个人就是俄国沙皇彼得。彼得大帝的这番举动,拉开了俄罗斯强国的序幕。这位雄心勃勃的沙皇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他要缩短的不仅是与欧洲的空间距离,还有国家实力的差距。

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学习的目的是赶超。在历史上,像俄罗斯一样实施赶超战略的后发国家,还有德国和日本。他们构建的社会体制,他们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和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4)科技创新能力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那么,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

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也就是说,它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认为美国要衰落了。他们看到美国钢铁工业和重工业的衰落,说美国要完蛋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的激烈竞争。所以美国实质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

1945年9月6日,在二战刚刚结束、日本正式投降后的第四天,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

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今天,它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今的世界,经过二战后六十年的发展,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

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衰落,始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1.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从地理环境看,世界大国必须是有“安全盈余”的岛国或半岛。例如,葡萄牙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前部,荷兰拥有许多小岛和海角,英国以多佛尔海峡为屏障,美国面向两大洋。

2.从军事力量配置看,世界大国必须是海军强国。世界大国最充足的条件之一是,具有能够控制全球范围内的海军力量。例如,“英国统治下的和平”之所以持续近两个世纪,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海军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3.从国内政治进程看,世界大国的国内政治必须是开放而稳定的,即便有偶尔的内乱或政局不稳等国内问题,也不足以削弱其对世界的领导作用。

4.从经济科技因素看,世界大国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历史上的霸权国在各自时代都开拓了经济及科技的新领域,这些新领域不仅帮助这些国家成为霸主,而且能够不断外溢,进而为各国争相仿效和开发。

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潮流,因此我们对大国的和平崛起可以提供以下初步认识: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实行市场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世界市场的各种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应避免与现存的霸权国家和国际体系发生正面对抗和冲突。既要防止卷入大规模战争而中断崛起的过程,也要防止展开大规模军备竞赛而引起国民经济资源的无限制消耗。即使不发生世界大战,争夺世界霸权的目标本身就是“非和平崛起”。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与主要邻国形成稳定的互利合作机制;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有了和平的周边环境,就可能把战争和战略摊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防止国内的制度弊端成为国际冲突的根源。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对于确立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极为重要。

5.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6.大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很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在世界范围内主要霸权国家的更替过程一般在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因此,不能把二三十年的阶段性崛起等同于和平崛起道路的成功。

7.后起的大国能否成功地和平崛起,也取决于它与现存霸权大国的关系。当霸权大国处于力量鼎盛时期,后起大国对它发起挑战或争霸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后起大国的崛起中断甚至完全失败。当霸权大国面临重大危机时,后起大国对它的支持是双方有利的,既帮助霸权大国渡过难关,又是后起大国获得自身崛起的最有利条件。当霸权大国进入衰落阶段,后起大国可能以自然的渐近的过程取而代之。这并不是完全排除后起大国与霸权大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当霸权大国的战略指向是摧毁后起大国的生存环境和核心利益时,后起大国的奋起抗争是完全必要的和正义的。这种抗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构成崛起的战略机遇和条件。

雄厚的经济系出做支撑,深远的文化艺术为载体,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正面的可靠的强国形象,高明而有远见的决策者领导者,还有一群对于未来有希望的热血人民...基本这几个应该差不多了...

古语有云:富不过三代;诗书传家;君子之泽,七世而斩;水里来水里去,自古苍天绕过谁?……崛起有二种,一种是凭道崛起,一种是凭术崛起。道的坚韧,这种崛起是无法阻挡的,而术是双刃。……因果是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崛起因为是对世界的贡献,衰落是因为贪婪。大航海拉近了世界的地域,这就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大航海广泛应用于搜括与殖民,这是其衰落的根本。中国的崛起,是为人民服务的延伸,世界的工厂,高科技的白菜价,让全世界都用的起,这就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其实是明白的,无非是选王道与霸道而已,霸不久也。…德国与日本的崛起,归于术,属于从属崛起。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经济崛起,人才是根本。而一个民族精神是动力,尤其是影响一代人的思想碧血诞生,


大国崛起的论文(英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

《大国崛起》英国的视频观后感(300字)
另外,英国对大清商谈通商请求时,只要不超过国家尊严的底线,愿意为成功通商付出一切代价由此可见,发展优先正是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当时的大清,经历过康乾盛世,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算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世界依然处于大国地位,不可动摇,没有列强敢贸然对大清开战。在物质基础稳定的情况下,...

大国崛起英国简介300字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伊丽莎白女皇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查理一世时期,英国陷入...

从西方发达国家崛起的历程来看。你认为大国崛起必备的哪些条件?_百度...
英国抓住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标志,美国则在电力为标志第二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同样,在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美、日又居于先导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大国崛起往往是以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4.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的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5...

大国崛起之英国崛起的原因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只是当年的郑和带领着大船队,只是去宣扬我泱泱大国的实力的,宣扬过后,就回来了,啥事都没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小国却是带领着坚船利炮,掠夺着各地的财富回去把他们的国家建设成“大国”。人类进步的机遇是有限的,谁能抓住,谁就会抢得先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弹丸小国之所以称之为...

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和中国崛起的历程,分析大国崛起的原因...
英国:在海上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依靠殖民掠夺 建立东印度公司 贩卖鸦片等暴力品获利 美国:从英国手中独立 沿袭英国的先进技术以及不断蚕食周边印第安人的领土进行扩张 周边无强国可以无忧无虑一心搞发展 在一战及二战期间靠往英法等盟国输送军火奠定超级大国地位。日本:明治维新 推翻...

大国崛起之英国
同时也大量地贩卖奴隶。使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新航路的开辟,接著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使国内的各阶级矛盾锐化,从而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为了获取更多地利益,於是就要求出现新的生产技术。这才开始了工业革命。大量地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技术的改进...

英国崛起(1500)字作文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级,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芝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1876年,美国为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清政府业派出展出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英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发电机,而中国展出的是银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

大国崛起中,英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两个“yang”,一个是“洋”,通过海洋贸易,作为岛国,有天然的交通优势,又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干掉了荷兰和法国,通过海洋连接了世界的殖民地,从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获得黄金,就厉害了;另一个是“羊”,通过圈地运动,拥有了大批劳动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渝中区19890702655: 英国崛起的条件 -
邓郝德济:[答案] 大约3个时期吧 第一个时期,从伊丽莎白女皇登基执政到光荣革命结束.英国开始从事海上殖民活动,并且打败先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和荷兰的海军,从此英国的海上力量崛起,成为欧洲之首.以英国当时的海军实力,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只有中国明朝...

渝中区19890702655: 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
邓郝德济:[答案] (一)英国崛起的国内因素的分析 既然我们认为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质上是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从其内部探讨其崛起的因素. 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关于英国的地理位置在美国的军事学家、海权论的代表人物马汉《海权论》...

渝中区19890702655: 大国崛起之英国崛起的原因
邓郝德济: 工业革命

渝中区19890702655: 近代英国兴起的自然条件 -
邓郝德济: 毗邻大西洋,有弯折的海岸线,这是便利的航海条件,北海为世界著名渔场.南部地势平坦,又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英国靠此发家).曼切斯特附近有大量的煤.

渝中区19890702655: 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那些?
邓郝德济:工业革命是当时人类最科技化的改革也是最先进的改革!

渝中区19890702655: 大国崛起、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同时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 -
邓郝德济:[答案] (1)形式: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分) 途径: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2分) (2)探究:(8分) 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的影响 ①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以及其在欧美和亚洲的扩展 ②途径 列强的对外扩张 ③物质...

渝中区19890702655: 探究大国崛起,借鉴历史经验,认识人类历史走向.英国的兴衰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国的振兴和强大靠的是制度性创新,英国从500年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 -
邓郝德济:[答案] (1)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2)洛克: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提出“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等政治原则,对18世纪欧美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牛顿:17世纪英国科学家,提出物质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

渝中区19890702655: 大国崛起中,英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邓郝德济: 两个“yang”,一个是“洋”,通过海洋贸易,作为岛国,有天然的交通优势,又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干掉了荷兰和法国,通过海洋连接了世界的殖民地,从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获得黄金,就厉害了;另一个是“羊”,通过圈地运动,拥有了大批劳动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渝中区19890702655: 大国兴起 16.17.18世纪分别是那个地方兴盛的时期 大国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
邓郝德济: 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占据美洲、非洲大片富饶土地,国力暴增. 17世纪,荷兰,依靠高超的造船技艺和先进的商业管理模式,垄断海上贸易,迅速崛起. 18世纪,英国,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先发国家,一举成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工业革命后,更是实现综合国力全面超越发展,号称大英日不落帝国

渝中区19890702655: 英国崛起的原因 -
邓郝德济: 1.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2.占领庞大的殖民地.3.最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