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作者&投稿:偶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1、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
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3、死里逃生
据《典略》记载:张纯反叛时,平原刘子平推荐刘备参军讨伐,途中遭遇敌军被打败,刘备佯装假死。敌军退散后,刘备遇上故人,一同乘车离去,逃过一劫。

4、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
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扩展资料: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刘备,字玄德,人称刘皇叔,被吕布称为“大耳贼”。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为人忠厚,好结交豪杰。书中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叙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千古美谈。
“仁、善”是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志,爱护百姓,从不允许手下扰民。当阳撤退之时,十几万百姓跟随他渡江,虽然情势紧急,但他决不弃民先行,博得了百姓的爱戴。
他知人善用,对士能推心置腹,始终信任。在长坂坡,麋芳、张飞都说赵云去投了曹操,刘备却毫不怀疑地说:“子龙从我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至于对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始终敬爱信任。重情义是他的另一大特点,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张旦夕号泣,誓死复仇,必要伐吴,连诸葛亮、赵云等心腹之臣也无力劝阻,导致伐吴失利。

扩展资料:
刘备人物形象与曹操人物形象对比:
《三国演义》把蜀刘团体作为全书的中心,把刘蜀与曹魏两大政治团体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肯定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人爱民从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
反之,对曹操,作者着力批评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狡诈、忌刻和专横。这种“拥刘贬曹”的倾向,寄托了宋元时代在民族压迫下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具有进步意义。在小说中,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曹操,有时也突出了他非凡的胆识和智谋;对他的贬斥,主要是道德的批判。
《三国演义》中涉及重要历史的地方与史实相符,但在细节处又多有虚构,从而形成了小说“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面貌。正是这“实”与“虚”的有机结合,才使《三国演义》既保持了历史的基本真实,又使情节具有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异常生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1、为人正直,重德尚义: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阴险,全用权术和狡诈,和刘备的为人正直,重德尚义的形象都被典型化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雪弟恨兴兵伐吴,为义而死,刘备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不朽的信念: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诫,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2、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广发檄文,招纳人才。刘备,流落在民间的"龙子龙孙",在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后,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

3、计谋过人,胆识超群:

刘备出身卑微,论经济,背景无法与曹操,孙权相比,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采用依附的处世策略。投陶谦,依吕布失败之后,刘备又归顺曹操,保存实力。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为防曹操加害,刘备下园种菜,亲自浇灌。

4、仁中有伪,公私不明: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看待任何事物应一分为二。刘备虽处处以爱民为本,待士诚心宽厚,肝胆相照,但其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身上必不可少的存在着一些虚伪的东西。



扩展资料: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1米75对当时来说不错了 总之比曹操高多了

我觉得应该是大真似伪,仁义爱民,重情重义,永不放弃,忠于汉室

演义里面想表现刘备仁慈,善良,重情意,以霸业为重,不以家人为念。
实际上我们从演义里面看到的是虚伪,伪善,BL,阴险,没有身为男人的责任心。

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大伪似真 雄心


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三国演义》中的“三英”即指刘备、关羽、张飞哥仨,实际上吕布是被孙坚所打败。史实还原: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卓的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再说那时他们三人只是兵长,根本也就没有资格且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实为孙坚所击退。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孙坚收合散卒,进...

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是谁,如何评价他们???
今日再谈《三国演义》,感怀《三国演义》中的“三奇”、“三绝”。所谓“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所谓“三绝”是指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奸绝”。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被大书特书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分别都是谁?历史上真的有五虎上将吗?
五虎上将的名号出自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是通过对历史的加工形成的一部历史大作,所以说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五虎上将这么一说。五虎上将被官方所记载还是在清朝时期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四库全书将民间的演绎流传记载了下来,以至于对后世形成了五虎将的观念。

3国演义资料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

关于貂蝉的故事和简介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只是她的...

...收买人心”,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_百 ...
在《三国演义》中,当曹操大军和刘备血战当阳长坂坡一带时,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刘备只好在众将掩护下且战且退,赵子龙(赵云)负责保护两位夫人和太子阿斗。眼看曹兵重重围困,二夫人犹恐受辱,为保刘备一条血脉,便含泪嘱托赵云千万护阿斗杀出血路。说罢便头井而死。赵云含悲推到土墙掩埋土井后,转身奋力冲向敌群。只见...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3-5个。简要概述一下,100字左右。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叙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猛将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不是史实,因为据史书记载,参与讨伐董卓的没有公孙瓒,也没有“三英”,因此小说中“温酒斩华雄”以及“三英战吕布”都是杜撰的。“三英”指刘备(...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三国演义里面哪一位人物
关羽,关云长。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刘备的人物性格 -
市类怡新: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品质 -
市类怡新: 刘备,忠厚有情有义,深得民心,城府很深,善于用人,所以才有那么多得人愿意为他卖命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三国演义中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
市类怡新: 多多少少有点谋略 不过演技一流 要是现在 影帝啊 奥斯卡金奖就是他的啦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就能看出他是个有雄心勃勃的人 表面上他称刘皇叔 匡扶汉室 其实暗地里也是包藏祸心啊 他自己也想当皇帝 在白帝城托孤就更是厉害 哭着哀求诸葛亮辅...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1000字左右) -
市类怡新: 刘备长相异于常人,生于贫苦家庭却胸怀大志.他礼贤下士,思贤若渴,所以能笼络一大批像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有能力的人尽心辅佐他.他关心天下大势,渴望建立丰功伟绩,这也使他被当时人所敬重.所以当刘备帮助陶谦守护徐州时,陶谦将徐州和家人托付给刘备;兵败投靠曹操时,曹操给予厚待;离开曹操投靠袁绍时,袁绍之子袁谭出城百里相迎;投靠刘表时,刘表出城十里相迎;虽然实力很弱,却得到荆州、益州大批人才相助. 《三国演义》把刘备写成一个爱哭的人,诸葛亮为刘备的每次出谋划策都要叫刘备哭,所以很多人评价刘备时都要强调他爱哭,没出息.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三国演义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
市类怡新: 刘备是一个伟人,刘备是一个凡人.首先,刘备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备不量力,欲信(伸)大义于天下.”贯穿于刘备的一生.其次,刘备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从二十几岁开始奋斗,至四十几岁还没有任何显赫的成就,尽管期间刘备也有牢...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刘备的性格特点 -
市类怡新:[答案]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市类怡新: 刘备是典型的大哥:“此人不爱读书 性温和 寡言语 喜怒不形于色”曹操说他:“天下英雄唯有我与使君耳”“外君子 内小人”典型的农村大哥 刘关张是典型的东方拜把子 刘备 典型的大哥 关羽 典型的兄弟 张飞 典型的小幺

巴彦淖尔市13671892553: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
市类怡新: 虚伪小人,虚伪的让人以为他是个君子,但却胸有大志.没太大本事,但会驾驭别人.至于你说得心机嘛,其一,桃园结义,刘备看出关羽张飞都是末世英雄,便与二人结义,以便笼络住二人.其二,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弄得伤痕累累,刘备没有办法安慰他,便把阿斗扔在地上,个人觉得真假,毕竟血浓于水,如何他连自己的骨肉都不爱,那还能指望他去关爱谁,.其三,投奔曹操时,在院子里种菜韬晦,还有为了脱身假称阻击袁术,私自扣下兵马,并乘机攻下徐州.其四,临终托孤于诸葛亮时,刘备说:“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取之,那是在试探诸葛亮有没有不成之心.要不诸葛亮怎么当时吓得手足无措.这些是三国演义中说得,不能太当回事.要想了解历史,还得看三国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