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木兰诗》怎样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

作者&投稿:占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文言文教学一直沿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还要“明句读”。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并且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言文时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读方法外,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我还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适当的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电影《花木兰》里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起他们学习此文的兴趣。

2、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或加播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就适当的讲几个与孙权,吕蒙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在学习《论语》时,就简要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使学生受到触动,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情景剧,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课文,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主编排情景剧,然后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细柳营》这篇课文时,就尝试了一下,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且运用适当的内心独白,略微夸张的表演将周亚夫将军的性格,表演得十分的到位,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4、复习文言文可以搞知识竞赛形式。以“开心100”的形式举行知识竞赛。利用学生竞争的心理巩固知识点。

总之,在每节课的具体设计上,或者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或者设置悬念、促人探索,或者……,教师需要找到一定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古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改老师串讲为学生研讨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
笔者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手段。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领会。老师就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二语,不要啰里啰嗦,能给他们开窍就行。老师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这段话不仅适用于现代文教学,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正好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或课外参考书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

读前,教师先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加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在讲课前,都要书面翻译出所要学习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存在的“疑难杂症”再上缴老师。讲授过程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串讲课文(不准看任何资料),本组成员则边听边看参考资料,遇到中心发言人讲错的地方予以指正。有争议的地方共同研讨,疑难问题可当堂向教师询问。这种变教师讲为学生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到了参与教学的滋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让其无形中养成钻研的习惯。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桃花源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寻”字,即“寻向所志”、“寻病终”,这两个“寻”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寻找”的意思,后者是“不久”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乃”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注意:初一时,不要讲太多。遇到一个讲一个,两个就归纳两个。初三时再总的归纳。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五、内外拓展,突破文本,确保有效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毫无关系,否则我们不会通过文字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身上透视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甚至看到整个民族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和反复做题的层面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上面。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古文学习不只是学会一些文言词语,而是要发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今人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教师应带领学生打开思路,向课内纵深拓展,向课外横向延伸,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的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了课堂的厚实感。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节选自网络!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 木 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 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木兰诗教案1

  一、设计理由
  1.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在处理过程中,既考虑到其声觉、视觉的直观性,又留有想象的空间;既考虑到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学会积累知识的习惯,又强化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供查寻的素材极其丰富——网络,报刊、书籍,民间传说的故事等都是素材之源泉,易于学生搜集,易于激发兴趣,易于创造有利的教学氛围。
  总之,开这节课的目的无疑是想“给古诗的河床注入新时代的活水”,探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民歌的风格。
  2.体会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背诵并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1.学会把“描写”用于自己的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2..学会如何融通知识、应用知识,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情感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

  智力目标: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这是一篇诗歌,故事情节通俗易懂,但理解诗歌如何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难,指导学生浏览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木兰形象化的认识。
  2.学会描写的应用。描写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
  (三)教学难点
  1.培养爱国精神及如何将爱国精神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更是难点。
  2.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撒网阶段
  (1) 学习单元教学重点
  (2) 搜集爱国故事
  2.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
  [创设情境]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时让学生谈谈历史的爱国故事。渲染气氛,通过优美的曲调将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中。利用声情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
  [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就是说:“女子不比男子差”,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句话在花木兰身上是怎样得到验证的。将课文内容与影片紧密结合,自然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导引]师生介绍作品、作者。疏通字词句的音形义,朗诵、抄写并翻译全文,了解民歌的风格。[具体过程略] [ 将教学内容发送到屏幕上,更加清楚直观,提高效率。]
  [问答] 请看屏幕。
  1、感受故事的传奇美:
  (1)选择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用4字归纳每节大意 .
  (2)合作探索。
  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
  [问答]请同学们看屏幕,
  2.讲述传奇故事
  [图文并茂,给学生以直观感,便于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问答]请同学们看屏幕:
  3、说一说,背一背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请告诉大家你的理由,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开放性问答]
  4、品味形象美:
  木兰的优秀品质那么多,请谈谈你最欣赏哪一点?为什么?哪一点又和今天宣扬的精神不一致?为什么?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收网式问答]木兰的优秀品质那么多,根据单元重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水到渠成地引出另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5. 课后延伸阶段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2)体验反思:
  ①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②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③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3、(3)拓展延伸 :
  ①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②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以上内容完成后,互相讨论,互相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设计后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和”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引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是鼓励者;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是学习和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的学习、合作性的学习、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性的学习。

  木兰诗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本文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重点:
  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点:
  1、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诗的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幻灯片 Flash动画 音频文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3―4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可同学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 、出示教学目标
  1、读通全诗,复述本诗所讲述的故事。
  2、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以上两个目标的实现,全靠同学们自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非常出色地完成。
  三、背景简介、文学常识: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教师依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解说)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四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互相复述故事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FLASH动画。
  2、请学生朗读、正音。
  3、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教师自由把握)
  唧(jī) 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hán) 鞯(jiān)辔(pèi) 溅溅(jiān) 燕(yān)山 啾(jiū) 柝(tuò)
  朔(shuò)气 十二转(zhuǎn) 帖(tiē)花黄
  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4、同桌之间互相复述故事。教师巡视。
  五 、自学指导二(13分钟)
  划分课文层次,并归纳段意。5分钟后各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成果。相信大家一定能非常出色地完成!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诗的层次有多种分法,只要学生能说出划分的依据,言之成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如:按插图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木兰纺织。
  第二部分(2、3)木兰出征。
  第三部分(4)木兰征战。
  第四部分(5—7)木兰还乡。
  按故事情节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2)代父从军。
  第二部分(3)征途思亲。
  第三部分(4)木兰征战。
  -
  第四部分(5)获胜赏赐。
  第五部分(6、7)归家团聚。
  六、 当堂训练(10分钟)
  背诵课文。能力高的同学可以试着默写。看哪位同学的记忆力最棒!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师依上一课时完成的情况灵活设计。如:通过对诗歌情节的分析,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诗的基本内容,大家都能流利的背诵全诗,老师感到非常高兴。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对本诗作进一步的分析。)(1分钟)
  一、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
  1、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本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3、归纳本诗的中心思想。
  二、自学指导一(12分钟)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二。5分钟后各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成果。相信大家一定表现得很棒!
  明确: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归纳,中间穿插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用到的修辞手法。)
  木兰的形象:一个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
  三、自学指导二(13分钟)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分析一下,哪些情节详写,哪些情节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5分钟后请各小组发言人展示本组讨论成果。看哪个小组的合作得最愉快、效果最好。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答,教师点评。
  引导明确: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四、自学指导三(小结)(5分钟)
  依据我们对人物形象及诗的写法的分析,请大家用准确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3分钟后各小组展示各自讨论的成果。
  明确: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五 、当堂训练(10分钟)
  1、完成课后习题三。
  2、假如你是木兰姑娘,或者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多年音讯全无,今天见到木兰的第一眼,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或者你是木兰的伙伴,同行十几年,现在忽然得知往日的战友竟然是一位俏丽的姑娘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个角色,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比一比,看哪一些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

  木兰诗教案3

  一、导人新课
  1、1998年,闻名全球的迪士 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花木兰》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北大星光集团已在今年3月份正式拿到了电影局的批文,决定拍摄《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2、明确目标
  a.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b.通过品味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3、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词。提醒学生如下字的读音。(学生听录音,教师板书)

  2、散读课文一遍,指名分段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①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② 第3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③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④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⑤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⑥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3、齐声诵读第四段。教师在点评。
  4、默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教师板书)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理解形象。
  本诗叙事简约,语言精炼,句式整齐,富有美感。请同学们,从诗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并作分析。(指名)。
  学法指导:
  -
  该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a、从表达方面:运用的表现手法,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b、从内容方面:这一段或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时点拨。
  第一节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的身份,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对偶。
  第二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运用复沓(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修辞手法。
  第三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手法,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复沓,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
  第四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说明征途遥远,“关山”说明旅途的险阻,“赴”、“飞”刻画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和行军的神速。这几个词刻画了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木兰形象。
  “朔气”、“寒光”说明战地的凄凉。“传”、“照”渲染了战斗的悲壮,烘托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
  “百战”、“十年”说明战斗的频繁和战争的时间长,刻画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运用夸张、对偶、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第五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图荣华富贵,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
  第六节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第七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对偶、比喻的手法。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四、理解木兰的形象。指名发表观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明确: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木兰形象:
  巾帼英雄 勤 劳、 善 良 、 淳 朴、 谨 慎 (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五、总结全文: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木兰诗教案1
  一、设计理由
  1.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在处理过程中,既考虑到其声觉、视觉的直观性,又留有想象的空间;既考虑到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学会积累知识的习惯,又强化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供查寻的素材极其丰富——网络,报刊、书籍,民间传说的故事等都是素材之源泉,易于学生搜集,易于激发兴趣,易于创造有利的教学氛围。
  总之,开这节课的目的无疑是想“给古诗的河床注入新时代的活水”,探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民歌的风格。
  2.体会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背诵并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1.学会把“描写”用于自己的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2..学会如何融通知识、应用知识,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情感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
  智力目标: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这是一篇诗歌,故事情节通俗易懂,但理解诗歌如何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难,指导学生浏览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木兰形象化的认识。
  2.学会描写的应用。描写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
  (三)教学难点
  1.培养爱国精神及如何将爱国精神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更是难点。
  2.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撒网阶段
  (1) 学习单元教学重点
  (2) 搜集爱国故事
  2.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
  [创设情境]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时让学生谈谈历史的爱国故事。渲染气氛,通过优美的曲调将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中。利用声情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
  [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就是说:“女子不比男子差”,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句话在花木兰身上是怎样得到验证的。将课文内容与影片紧密结合,自然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导引]师生介绍作品、作者。疏通字词句的音形义,朗诵、抄写并翻译全文,了解民歌的风格。[具体过程略] [ 将教学内容发送到屏幕上,更加清楚直观,提高效率。]
  [问答] 请看屏幕。
  1、感受故事的传奇美:
  (1)选择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用4字归纳每节大意 .
  (2)合作探索。
  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
  [问答]请同学们看屏幕,
  2.讲述传奇故事
  [图文并茂,给学生以直观感,便于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问答]请同学们看屏幕:
  3、说一说,背一背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请告诉大家你的理由,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开放性问答]
  4、品味形象美:
  木兰的优秀品质那么多,请谈谈你最欣赏哪一点?为什么?哪一点又和今天宣扬的精神不一致?为什么?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收网式问答]木兰的优秀品质那么多,根据单元重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水到渠成地引出另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5. 课后延伸阶段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2)体验反思:
  ①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②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③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3、(3)拓展延伸 :
  ①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②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以上内容完成后,互相讨论,互相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设计后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和”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引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是鼓励者;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是学习和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的学习、合作性的学习、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性的学习。
  木兰诗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本文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重点:
  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点:
  1、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诗的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幻灯片 Flash动画 音频文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3―4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可同学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 、出示教学目标
  1、读通全诗,复述本诗所讲述的故事。
  2、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以上两个目标的实现,全靠同学们自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非常出色地完成。
  三、背景简介、文学常识: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教师依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解说)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四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互相复述故事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FLASH动画。
  2、请学生朗读、正音。
  3、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教师自由把握)
  唧(jī) 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hán) 鞯(jiān)辔(pèi) 溅溅(jiān) 燕(yān)山 啾(jiū) 柝(tuò)
  朔(shuò)气 十二转(zhuǎn) 帖(tiē)花黄
  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4、同桌之间互相复述故事。教师巡视。
  五 、自学指导二(13分钟)
  划分课文层次,并归纳段意。5分钟后各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成果。相信大家一定能非常出色地完成!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诗的层次有多种分法,只要学生能说出划分的依据,言之成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如:按插图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木兰纺织。
  第二部分(2、3)木兰出征。
  第三部分(4)木兰征战。
  第四部分(5—7)木兰还乡。
  按故事情节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2)代父从军。
  第二部分(3)征途思亲。
  第三部分(4)木兰征战。
  -
  第四部分(5)获胜赏赐。
  第五部分(6、7)归家团聚。
  六、 当堂训练(10分钟)
  背诵课文。能力高的同学可以试着默写。看哪位同学的记忆力最棒!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师依上一课时完成的情况灵活设计。如:通过对诗歌情节的分析,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诗的基本内容,大家都能流利的背诵全诗,老师感到非常高兴。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对本诗作进一步的分析。)(1分钟)
  一、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
  1、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本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3、归纳本诗的中心思想。
  二、自学指导一(12分钟)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二。5分钟后各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成果。相信大家一定表现得很棒!
  明确: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归纳,中间穿插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用到的修辞手法。)
  木兰的形象:一个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
  三、自学指导二(13分钟)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分析一下,哪些情节详写,哪些情节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5分钟后请各小组发言人展示本组讨论成果。看哪个小组的合作得最愉快、效果最好。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答,教师点评。
  引导明确: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四、自学指导三(小结)(5分钟)
  依据我们对人物形象及诗的写法的分析,请大家用准确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3分钟后各小组展示各自讨论的成果。
  明确: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五 、当堂训练(10分钟)
  1、完成课后习题三。
  2、假如你是木兰姑娘,或者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多年音讯全无,今天见到木兰的第一眼,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或者你是木兰的伙伴,同行十几年,现在忽然得知往日的战友竟然是一位俏丽的姑娘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个角色,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比一比,看哪一些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
  木兰诗教案3
  一、导人新课
  1、1998年,闻名全球的迪士 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花木兰》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北大星光集团已在今年3月份正式拿到了电影局的批文,决定拍摄《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2、明确目标
  a.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b.通过品味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3、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词。提醒学生如下字的读音。(学生听录音,教师板书)
  2、散读课文一遍,指名分段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①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② 第3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③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④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⑤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⑥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3、齐声诵读第四段。教师在点评。
  4、默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教师板书)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理解形象。
  本诗叙事简约,语言精炼,句式整齐,富有美感。请同学们,从诗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并作分析。(指名)。
  学法指导:
  -
  该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a、从表达方面:运用的表现手法,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b、从内容方面:这一段或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时点拨。
  第一节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的身份,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对偶。
  第二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运用复沓(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修辞手法。
  第三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手法,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复沓,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
  第四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说明征途遥远,“关山”说明旅途的险阻,“赴”、“飞”刻画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和行军的神速。这几个词刻画了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木兰形象。
  “朔气”、“寒光”说明战地的凄凉。“传”、“照”渲染了战斗的悲壮,烘托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
  “百战”、“十年”说明战斗的频繁和战争的时间长,刻画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运用夸张、对偶、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第五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图荣华富贵,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
  第六节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第七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对偶、比喻的手法。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四、理解木兰的形象。指名发表观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明确: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木兰形象:
  巾帼英雄 勤 劳、 善 良 、 淳 朴、 谨 慎 (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五、总结全文: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关于人教版七上语文《木兰诗》的问题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4.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

语文书第十课《木兰诗》课后研讨与练习问题是??急急急!!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

初一作文读《木兰诗l》有感600字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古诗文教学
需要背诵的篇目如《木兰诗》、《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重点在与背诵和默写,所以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朗读,知道熟读成诵。没有必要非得进行“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提高了...

古文赏析:《木兰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里收录了两首《木兰诗》,一首是古辞,一首是韦元甫的诗。我们这里要谈的是《木兰诗》古辞。 这首《古辞》是经过后代文人润饰的,比如“万里赴戎机”六句,对仗精工、词语遒丽,纯属律调,当是文人的手笔。又如“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制度。《乐府诗集》和《诗纪》还引到陈朝和...

《木兰诗》的原文及译文是什么?
《木兰诗》相似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分析
《木兰诗》的后部分—— —还朝拒赏和回乡团聚,写出木兰的愿望和理想—— —热烈地渴求和平安宁的生活。这部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读完《木兰诗》我们冷静理智地想一想,木兰,不是什么将门之后,未习武,未读书,而是在家织布的寻常女子,在长期酷烈频繁的战乱中能活着回来,已是命大福大造化大,是奇迹;而她...

《木兰诗》中描写持久激烈紧张的诗句是什么?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
《木兰诗》中描写持久激烈紧张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附赠《木兰诗》赏析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但这首《木兰诗》却是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

《木兰诗》翻译和注释
《木兰诗》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下面是其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木兰诗\/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

《木兰诗》全文
木兰诗》原文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ē),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shì)买(mǎi)鞍(ān)貉(mò),南市买辔(p...

长武县18377144024: 木兰诗的文章思路和表达方法 -
仰狠美敏: 1、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2、全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长武县18377144024: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
仰狠美敏: 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 划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 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

长武县18377144024: 木兰诗的三个体会 -
仰狠美敏: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三个体会如下: 1.她既是一个云须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2.在国家需要的时侯,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3.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供参考.

长武县18377144024: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
仰狠美敏: 一、变换角度,激发创新潜能.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向、多途径思辨问题,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

长武县18377144024: 《木兰诗》题:1.木兰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什么? 2.为什么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我们喜爱? 急急急 速度一点 做好在8:45之前回答我 -
仰狠美敏: 1启示:1)我们要学习木兰的爱国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女孩子在新时代也应该巾帼不让须眉.(3)我们要学习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要能为国为家舍小我而取大义. 2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的时刻,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并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因此一直深受我们喜爱.

长武县18377144024: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
仰狠美敏: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想象,发展创造思维能力4、...

长武县1837714402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
仰狠美敏: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长武县18377144024: 读<木兰诗>的感想 -
仰狠美敏: 木兰诗》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

长武县18377144024: 读木兰诗有感 -
仰狠美敏: 读《木兰诗》有感 在我看来,《木兰诗》的精神内涵就在于对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肯定.对于像木兰那样的巾帼英雄的赞美.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男尊女卑的现实.我们还应该学习木兰舍小家为大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舍身精神.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我一提到"花木兰",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古代封建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的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聪明的智慧和勇敢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个方面,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边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忠诚,孝敬和勇敢的表现. 学习完了,使我也要向花木兰学习她的坚强,勇敢.

长武县18377144024: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
仰狠美敏:[答案] 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 划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 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例如某学生一反史学界对方伯谦临阵脱逃...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