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之前选拨人才的依据是什么

作者&投稿:花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隋唐以前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秦以前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世代继承官爵。
秦朝是按军功选拔。
汉代是察举制和征召制度。
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度。

我国古代对人才的选拔经历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尚书·尧典》记载了唐尧对舜禹的数年的测试与考察,《礼记》中记载在我国周代就已经采用“试射”的方法选拔文武官员。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大多是在多样、变化的生活情境中的一种综合测验,如《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法,刘劭《人物志》中的“八观五验法”、诸葛亮的“知人七法”等,都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的考察与评价。明代何良臣在《阵计》中也提到很有独创性的人才选拔标准,如“招乡间诚实之人,去市井油滑之图”、“首取胆气精神,次取膂力便捷”,实际上就是对人的性格、气质的考察与评定。自唐到清末。延续了数千年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这之前,秦代的军功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的考绩制,无一不体现了人才选拔的精神。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造成了人才的全国性流动,这也为刘劭写出《人物志》提供了基础。刘劭的思想绝不只是刑名之学,他的《人物志》实际上是揉合了儒、道、名、法各家学说。品鉴人物、论其所宜、综核名实、考校功绩,这是名法家的精神。而刘劭在《人物志》中最推崇“圣人”,而所谓的圣人就是具备中庸之德,能够知人善任、治平天下的人,他说:“凡人之素质,中和最贵”,“中庸之德,以达为节”,又论述臣主异德,臣任其事,主总其功,“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也”。这些思想既有儒家的影响,又有道家的影响,但是总体上来看,刘劭的思想更倾向于老子。 而且,《人物志》最有贡献的是提出了系统的人才评价和选拔的方法,这就是“九征”与“八观”。刘劭的人才观一开始就明确地说出来了:“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所以,他的观点基本是重视先天的。《体别》一章中说:“偏材之性不可转移矣”,他认为,一般人学习都有偏颇,因此,“材成而随之以失”,也就是说,在得到某一方面的才能的同时也会带来缺陷,同时他也轻视儒家的“恕”,他认为性情不同的人之间难以相互理解,所谓“信者逆信,诈者逆诈”,因此,“学不入道,恕不周物”。这种观念把人看成由秉赋决定的,也不涉及自我修养的问题,这是刘劭人才观的局限性。但是,另一方面,《人物志》是从政治上应用的角度来谈人才的,着重的只是人才的识别、任用,因此,这些缺陷也就无伤大雅了。 其实,《人物志》还有一方面的内容也是值得重视的,这就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他认为人们相互感应是受着自己的情性影响的。 刘劭的人才选拔的理论对继他之后的人才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后的许多大家在探讨选拔人才的方法时,越来越注重对人才才性的考察。而人才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又常常是和时代分不开的。 在隋唐以前,汉朝官员采取的是举孝廉制度,后来世家大行其道时基本上就是各大世家进行推荐制,后来三国时期曹操唯才是举意图抛开世家进行海选,但在晋时又恢复到世家把持的地步,然后就是十六国南北朝这个混乱的年代,根本就没什么选拔制度,看中谁就用谁。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当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
2.两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标准从才能到门第)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举荐 说白了 就是靠家世关系....
社会高层还是被几大世家把持着


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建立的,而至此之前国家选拔人材的方法是?
秦统一前后的仕途主要有: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等,其中保举又称作“任”,是负有法律责任的荐举,即“举其显,复保其微;举其始,复保其终”;吏道即由“吏”(狭义的“吏”,指官府的低级公务人员如“佐”、“史”之类)选“官”的入仕途径,主要通过考课制度实现;通法是指凡通晓...

隋唐以前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秦以前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世代继承官爵。秦朝是按军功选拔。汉代是察举制和征召制度。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度。

隋唐以前的选官制有哪些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秦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其二征辟制度: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皇帝征聘和府、...

我国隋唐之前是怎样选官的
采用的是推荐制。也就是由朝廷高官,名门大户,向朝廷也推荐人员入官。剩下的还有很小的一部分,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部分是由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被抓丁,服役,之后由于立功受勋而成为的官员。

隋朝之前各朝代都采取什么样的人才选拔制度?
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

中国哪个朝代的科举考试最能选拔出治理国家的人才呢?
如果说选拔人才的话,那还是隋唐的时候吧。毕竟隋唐的时候,科举制慢慢的形成,而且还有了人才推荐制度,这对于现在的人才选举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在隋唐之前,大部分都是采用的世袭制 再秦汉的时候,大部分官吏都采用的是世袭和军功。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父辈祖辈不是当官的,那就...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主要看重的是什么?A识B德C功D才
回答: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主要看重的是什么?A识B德C功D才 答案:B

隋唐以前采取什么选官方法??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二人执政时间为公元前194-前180年)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隋唐以前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有何弊端?
唐代科 举 制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选士原则,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出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参考百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2014-12-05 隋唐以前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有何弊端 2020-03-30 宋朝统治者选拔官员主要应用隋唐以来的什么制度有什么变化? 3 2020-04-...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1、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唐朝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唐高宗...

大同县18268158280: 在隋唐之前选拔人才的依据是什么? -
漫吴复方: 九品中正制

大同县18268158280: 隋唐以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
漫吴复方: 我国古代对人才的选拔经历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尚书·尧典》记载了唐尧对舜禹的数年的测试与考察,《礼记》中记载在我国周代就已经采用“试射”的方法选拔文武官员.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大多是在多样、变化的生活情境中的一种综合测...

大同县18268158280: 隋朝之前各朝代都采取什么样的人才选拔制度? -
漫吴复方:[答案] 最主要的就是从汉武帝开始实行的察举制,期中孝廉最为重要的一科,然后是九品中正制,下面是介绍 夏、商、西周实行「... 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

大同县18268158280: 在隋朝的科举制之前,官员选拔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
漫吴复方:[答案] 汉代是举孝廉,后因成为贵族之间互相察举世袭而饱受争议 晋开始采用九品中正制,陈群首创.兴盛于南北朝时期

大同县18268158280: 隋唐之前,选管主要依靠 -
漫吴复方: 汉朝是搞察举制,由地方推荐贤能、孝廉之辈入朝为官.魏晋南北朝搞的是九品中正制,都是贵族、士族阶层推荐自己的子弟进入官场为官,造成了朝中无寒门的怪象,直至隋文帝改革为科举考试后,寒门子弟才得以入朝为官,所以才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景观.

大同县18268158280: 隋唐之前国家采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吏 -
漫吴复方: 夏商周是贵族教育,汉朝实行举孝廉,举秀才,即地方推荐,三国两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大同县18268158280: 隋唐之前的历代王朝采取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
漫吴复方: 先秦时期主要是 世袭 秦朝时期采用 军功爵制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度

大同县18268158280: 隋唐之前是怎样选官的 -
漫吴复方: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构成: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即“三代以上出于学”.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3.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大同县18268158280: 科举制度始创于哪个朝代?在这之前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选拨官员 -
漫吴复方: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要求中正官由朝廷选派,主管原籍各类人物的评议,将被品评人物分为上、中、下三级,每级再分上、中、下,共计九个品级,按品级推荐给朝廷.

大同县18268158280: 请问在古代实行科举制之前,采取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
漫吴复方:[答案]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