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冯•格里克

作者&投稿:单于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世纪普鲁士为什么要统一德国?~

普鲁士统一进程:

德丹战争
德丹战争是德意志实现统一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战争是由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地区问题引起的。荷尔斯坦因地区的居民多数是德意志人,石勒苏益格地区的居民多数是丹麦人。两地的归属,一直纠缠不清。数百年来的多数时间受丹麦统管。1815年维也纳会议认可了这一既成事实。但是德国一直认为这是个“耻辱”。40年代末,丹麦曾正式将这两处划入其版图,引起德意志各邦的强烈反对。为解决争端,1852年英、法、俄、普、奥、瑞典6 国签订了一个伦敦议定书,确认在保留荷尔斯坦因的传统特权的前提下,丹麦仍领有这两个公国。

1863年11月15日,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七世死后无嗣,由其堂妹夫克里斯蒂安•冯•格里克斯堡亲王继位。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坦因两公国居民不愿拥戴新王,因为按照萨利克法兰克人古老法典规定,“土地遗产不得传给妇女”。他们认为两公国应由16世纪初统治过丹麦的克里斯蒂安三世的直系后代奥古斯滕堡公爵继承。对此,丹麦不予理会,并正式宣布前任国王于1863年3月底发布的总宪法生效。宪法取消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坦因的传统特权,实际上是将之并入丹麦。德意志国内大哗,谴责丹麦违反古老法规,无视德意志主权。荷尔斯坦因人也拒绝宣誓效忠丹麦国王,呼吁德意志联邦议会承认奥古斯滕堡公爵为石、荷两公国的大公。对于德丹矛盾,俾斯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要把这场纠纷作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整个进程的一个步骤。他的意图是:

首先,以解决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坦因的“法律权利”问题,来表达普鲁士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最能够树立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的威信的,莫过于举起“民族主义”大旗。因为,千百年来,特别是拿破仑战争以来,处于欧洲列强股掌之中的德意志各邦人民,对“维护民族主权”至为敏感。石—荷问题正是俾斯麦挥动这面旗帜的大好时机,他决意牵头“夺回”石、荷两公国,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面前,在全德人民的心目中,成为“德意志弟兄们”的希望。

其次,以此缓和“宪法冲突”。俾斯麦虽则蔑视议会,并对其采取强权压制的手段。但兵役期和军事预算问题一直未决。1863年冬,即石荷危机发生的当年,众议院又在1864年的预算中勾去整编军队的经费。而欧洲的金融巨头,只办理有三方面签字的期票贴现,如果在期票上签字的除了政府以外只有贵族院,没有众议院,或者是由冒名顶替者组成的众议院,那金融界就会把这样的期票当作一张空头支票而不予认可。因此,俾斯麦深知,要使这些裤带里栓着国家钱柜钥匙的自由派就范,有效的办法就是激起他们的“爱国自豪感”,他的石荷政策取得的胜利越大,与众议院自由派的矛盾就会缩得越小。

事态的发展证明,俾斯麦的估计是正确的,当普军在对丹麦战争中攻克迪佩尔要塞后,原先支持奥古斯滕堡大公的柏林自由派,转而支持俾斯麦。俾斯麦利用英、法、俄在国际争端上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稳住,同时卓有成效地争取到奥地利与其一致行动。1864年1月17日普奥于柏林威廉街签订盟约。奥地利许诺:要是丹麦国王不撤销总宪法的话,奥军将支持普军去对付丹麦。就在普奥拟就盟约的当天,两国联合向丹麦提出最后通牒:限于48小时内宣布已公布的总宪法无效。丹麦拒绝,1月下旬和2月上旬,普奥军队进入石荷。3周后,整个日德兰半岛便为普奥军队所控制。战争的进程如俾斯麦之所料,丹麦向英、法求援,列强作壁上观。丹麦完全孤立,向普奥求和。5月12日,缔结停战协定,丹麦答应让出石荷。1865年8月14—20日,普奥签订了分享战利品的加斯坦因专约,规定:石荷为普奥共有,但分别管理。奥管南面的荷尔斯坦因,普管北面的石勒苏益格;荷的首府基尔港的防务委托普军担任,鄂尔登堡由普奥军队联防;普鲁士有权建筑经荷尔斯坦因境内的铁路,设置电报以及开凿北海通波罗的海的运河。

又是“共有”,又是“分管”;又是南,又是北,为什么要弄得如此复杂呢?其实,俾斯麦的用意很清楚,他在为普奥冲突埋下伏笔。试想,奥地利地处南德,荷地处北德海边,中间横着普鲁士,奥要真正掌握荷,会有多大麻烦?奥管荷,普管石,由普至石必经荷,普鲁士就不能利用“共有”、“过道”制造事端吗?因此,这个“谜底”在俾斯麦那里早就有了。这是“一张遮盖裂缝的糊墙纸”,“我们在这里遇到的问题,是只要欧洲的政治形势许可便可随时用来作为发动(对奥)战争的借口的问题。”只要时机一到,他就会捅破这张“糊墙纸”,打一场“兄弟阋墙”的、决定德意志命运的战争。

普奥战争
解决了石荷危机,俾斯麦立即把搬掉最大的政治障碍物奥地利列为他的政策重心。1866年1月23日,奥地利驻荷尔斯坦因总督路德维希•冯•加布伦茨批准在荷的行政中心阿尔托纳举行支持奥古斯滕堡大公的群众集会。三天后俾斯麦向维也纳发去抗议照会,威胁要“终止两国政府的合作”,要“保留普鲁士政策的行动自由”。奥相门斯多尔夫回答:别人不得干涉奥地利管理荷尔斯坦因的权力。普奥之战一触即发。2月28日,普鲁士国王召开御前会议,俾斯麦就1815 年以来的普奥关系作了分析和总结,并得出结论说:“对普鲁士来说,当前德国和欧洲的形势还从来没有这么有利过。御前会议一致确认,普奥之战在所难免。3月29日,威廉下令增强普鲁士边防部队。此后,随着普意同盟条约的签订,俾斯麦加快战争步伐。6月1日,俾斯麦以破坏加斯坦因专约为名下令普军越过石荷的界河艾德河进军荷尔斯坦因。6月10日,俾斯麦在柏林公布《联邦改革纲要》,提交联邦议会讨论。奥地利控制的议会6月14日表决时以9票对6票的多数否定了《纲要》。俾斯麦进而指示普鲁士代表宣读声明,否定联邦议会的表决,要求解散联邦议会。6月15日,普向萨克森、汉诺威、黑森提出最后通牒,要它们接受《纲要》并让普军过境,三君主拒绝。次日,普军开进萨克森、汉诺威和黑森—卡塞尔。6月17日,普军进入奥地利的捷克地区,普奥战争爆发。

交战双方,一方是奥地利、汉诺威、萨克森、黑森—卡塞尔、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大部分德意志中等邦国;另一方是普鲁士、汉撒城市、北德小国和意大利。战争在三条战线上进行。西南线—意大利战线,奥意作战。奥地利投入7.5万兵力,6月24日在库斯托查大败意军。北线—德意志战线,普与北德各邦作战。普投入5万兵力,6月27日,在朗根萨尔沙击败汉诺威军并逼其投降,北德大部分地区落入普军之手。东南线—波希米亚战线,普奥作战,是主战场。奥地利投入28.3万兵力,普鲁士运用铁路运输和电报指挥迅速组织3个军(25.4 万兵力)于6月22、23日,分三路进攻波希米亚。普军旗开得胜。奥军总司令贝德克自感难于取胜,致电维也纳宫廷建议议和。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寄希望于一次主要的战役而打败普军。这就发生了7月3日的萨多瓦决战。

清晨,决战开始,双方共投入44—46万兵力。到黄昏时,奥军最后被击溃了。此仗奥军死伤2.4万人,被俘1.3万人。奥地利无力再战了。奥皇电告法国,愿将威尼斯让于法国,请求出面调停。萨多瓦战役后,普军通往维也纳的大道已打通了。威廉国王和他的将军们劲头十足,要进军维也纳,完成祖辈的未竟之业。但俾斯麦却唱起低调来,他决定他毅然接受法国的调停,结束战争。他认为此时彻底摧垮奥地利,其结果不是壮大而是削弱普鲁士,不是有利于而是大大有损于德意志的最终统一。

首先,继续战争正中法国的下怀。普军再向前推进,可以很顺利得手。但法国正可趁此出兵莱茵,后顾之忧如何解?因此,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以低条件迫使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后,使普军“凯旋归国”,加强莱茵,使法国无计可施。而且在法国于7月5日出面调停的情况下,普仍我行我素,正给巴黎找到出兵干涉的口实。

其次,在普鲁士羽毛未丰的时候,过份削弱奥地利而刺激欧洲大国,是很不明智的。将苛刻的条件加给奥地利,逼使它没有退路,会使它成为“法国或其他敌人的同盟者。”相反,如果此时给奥地利体面地结束战争,普奥两国由于历史的和地域的原因在对付欧洲大国的时候还有拉手的可能。

还有,奥地利正是民怨鼎沸的时候,此时进军维也纳有可能使民族矛盾激化为尖锐的阶级矛盾,在这个正统主义的国度引起革命,这将极大地动摇普鲁士这个中欧君主国。反之,不使奥地利屈辱,避免伤害其民族感情,于日后改善两国关系是极为有利的。

出自以上原因,俾斯麦竭力阻止进军维也纳,终于迫使威廉同意。俾斯麦明智地插剑入鞘,竭力避免进入维也纳,为德国的最终统一和日后的国际事务中保留了“欧洲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7月22日,普奥签订停战协定,8月23日正式签订布拉格条约。奥地利帝国的领土除威尼斯让与意大利外,不割一地;石荷一切权利归普;奥地利承认“没有奥地利帝国参加的新的德意志组织”,德意志联邦解散;奥赔款300万英镑,普鲁士保证在条约批准后,三个月内撤出奥地利。普奥战争就这样以奥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而结束,原站在奥方的北部4邦——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和法兰克福被并入普鲁士版图。普鲁士王国从此连成一片,领土增至34.7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占全德的1/3。1867年4月,通过北德意志联邦宪法。由美因河以北24邦国(包括3个自由市)组成的北德意志联邦在法律上得到确认。普鲁士在北德意志联邦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

普法战争
北德意志联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德国民族任务的完成。南德4邦(巴登、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和符腾堡)尚独立于联邦之外。一条美因河,隔开南北两个德意志。这分离局面的主要支撑者就是法国。在巴黎当局的眼里,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将是法国在欧陆优势地位的潜在威胁。而且,此时的法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国深知,出路只有一条:阻止德国统一,恶化两国关系,进而用战争手段夺取莱茵河左岸地区,转移人民视线,巩固统治。

俾斯麦也深知,要在美因河上架起桥梁,完成统一大业,对法一战在所难免。但俾斯麦强调:“要选择正确的时机”,在普奥战争结束不久就挥戈上阵对法开战,非普鲁士之力所能及。

他首先巧施手段,在“领土报酬”的纠葛上稳住法国。普奥战火刚熄灭,法国便上门索取“领土报酬”,内容有三:“(一)法取得莱茵河左岸地区直至美因兹。(二)卢森堡并入法国。(三)承认法国对比利时的占领。俾斯麦对在比亚里茨许下的诺言早已丢在脑后,他下决心什么也不给。普法关系遂之紧张起来。

接着,俾斯麦开展有效的外交活动,使法在未来的普法战争中孤立无援。英法关系在60年代后期已十分冷淡,法国正在加紧开凿苏伊士运河,使英国大为不安。认为这是对英国印度洋势力的威胁。因此,俾斯麦断定:任何削弱法国的冲突都不会引来英国人的干涉。相反,普鲁士的增强倒是抑制强大的法国的一种有用的力量,用欧洲大国之间的自行调节欧陆均衡比它英国亲自出马干涉要有利得多。而且,有迹象表明,在法普冲突中,英可能作出有利于普的行动。这是俾斯麦最为放心的。奥地利才从战争中脱出,正忙于稳固刚建立的奥匈帝国,要插手于欧洲事务非它力所能及。而且俾斯麦的宽宏大量,对两国密切合作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加上俄奥关系的牵制,奥地利不会轻举妄动。

俄国的态度,事关紧要。沙皇宫廷对普鲁士的军事胜利和日益强大甚为焦虑。德意志联邦的瓦解,一大批德意志小君主国的消灭和普鲁士领土的不断扩大,都深深地刺激了沙俄当局。萨多瓦战役刚结束不久,俄便急不可耐地串联英法抗议俾斯麦正在策划中的废除德意志联邦和兼并北德各邦的行为,并动议举行国际会议加于干涉。此举虽未得逞,但却吓坏了俾斯麦。法俄一旦实现联盟,普鲁士再强大也无法对付左右夹击的局面,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但不能完成,还会重新陷入30年代战争后任凭列强宰割的田地。于是俾斯麦便示好和拉拢俄国,扩大法俄距离。他选择了一个突破点,促使俄国把注意力集中于“东方问题”,引起法英奥的反感,他就可以利用这笔“现实的政治财富”完成他铁血政策的最后一个步骤。为此,俾斯麦派遣特别使团前往彼得堡。他指令使团:对俄国要求废除巴黎和约禁止其在黑海保有舰队的那些条款,“要给他一个友好的答复”,要向俄国明确保证,“普鲁士将不会给他设置任何困难”俾斯麦摇动这串黑海门户钥匙,确是打动了俄国。俄普的“传统友谊“因此发扬光大。1868年春,双方签订一项秘密规定:俄国派军驻扎奥匈边界,以在普法开战时牵制维也纳;普鲁士在俄国受到奥地利威胁时增强莱茵兰的兵力。

还有南德四邦,这里有着一股强大的反对派力量,不肯拥戴普鲁士为盟主,而且这里的工业不如北部发达,对形成全德统一市场,建立强大海军、夺取殖民地等的要求并不强烈。因此,南德四邦对发动一场对法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并不感兴趣。相反,如处理不当,有可能驱使它们同法联成一气共同反普。俾斯麦同时看到南德四邦的弱点:它不能无视日益壮大的北德联邦;南德在军事上对北德的依赖甚大;南德的经济生活如糖、酒的生产和销售与北德关系密切。因此俾斯麦又认为与南德结盟可能性更大。他小心翼翼地处理南北关系:首先是解怨,对南德在普奥战争中站在奥地利一边不予计较,消除双方的紧张状态;其次是耐心,不勉强南德加入北德意志联邦,以避免“普鲁士化”之嫌,听其自然,俟到时机成熟,自然是水到渠成;第三是拉拢,针对南德葡萄酒业因法国竞争而不景气,1868年5月,俾斯麦公开号召保卫德意志的葡萄酒贸易,终于打动了南德“真正的德意志之心”;最后是挑拨,把法国对莱茵河左岸的吞并野心告知南德各邦政府,使他们看清法国的叵测之心,同时又以此激发南德人民的民族情绪,增强对法的离心力。俾斯麦的这些努力的结果是经济上密切了南德和北德的关税同盟;军事上订立了秘密的攻守同盟,商定南德四邦在发生战争时有义务将自己的军队并入北德联邦的军队。解除了“家内”的后顾之忧,造成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到60年代末期,俾斯麦认为摘取胜利果实的条件成熟了。

1868年9月,西班牙爆发革命,女王伊莎贝拉二世逃往法国,王位空缺。1870年春,执政的普里姆将军派人前往柏林,邀请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家族卡尔•安东亲王的长子利奥波德任西班牙国王。俾斯麦视此为刺激法国挑起战争的绝好机缘。他费尽口舌,成功地说服威廉予以接受。不料霍亨索伦继承王位的消息被西班牙报纸披露出来。消息传到巴黎,闹得沸沸扬扬,法国外长格拉蒙特向议会发表演说:“这种行为同法兰西的利益和荣誉是无法统一的”,并表示不惜与普一战。面对法国的挑衅,威廉退让了。7月12日,他表示不赞成霍亨索伦家族的人继承西班牙王位。利奥波德也跟着声明,他不接受西班牙的邀请。但法国并不想就此罢休,继续寻衅。7月13日晨,法使竭见了威廉,转达了法国挑衅性的要求,希望普鲁士作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威廉感到莫大的耻辱,当即拒绝。当天下午,威廉把与法使会谈的内容和经过给首相府发出了份秘密急电。接到电报后,俾斯麦把电文作了一番修改,特别是将最后一句“从长计议”的话写成“陛下再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以此蔑视的语气来刺激法国。当晚,俾斯麦把电文交付柏林报纸,并致电各驻外使馆,使之公诸于众,法国因此而蒙受耻辱。

7月19日,法国向柏林外交部递交了正式宣战声明。俾斯麦从容应战,他的“铁血政策”推进到了高潮。战争爆发后,普军迅速在西部法德边境集结。普军分三路迎击法军:摩泽尔河方向的普军和帕拉提纳特方向的普军进攻法军要塞麦茨。莱茵河上游的普军主要进攻斯特拉斯堡。

法国原计划迅速推进到美因河,把南德和北德分割开来,并促使奥地利加入反普战争,一举打败普鲁士。但开战才半个月,普军便挫败法军急速侵入德国的战略计划,转入进攻,使法军处于挨打地位。8月4日、6日,普军越过边界,在维桑布尔和维尔特击败由麦克马洪元帅统率的南线法军,迫使麦克马洪离开阿尔萨斯。8月6日,普一、二军团在施皮歇恩高地会战中,击败由巴赞统率的北线法军。8月16日,普军成功地阻止了法国莱茵军团从麦茨的撤退并截断了它的退路。8月18日,在格拉费洛特和圣普里再败巴赞军,随后将其团团围困在梅斯要塞。麦克马洪奉命驰援,又被普军阻截。普军将其逼到色当展开决战。法军惨败。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麦克马洪连同10万军队和无数军需辎重都落入普军之手。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国防政府。普军长驱直入,国防政府未作积极抵抗。普鲁士的防御战争遂蜕化为掠夺战争。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10月27日,巴赞率军投降。1871 年1月28日,德法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投降,正规军武装被解除。5月10日,双方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签订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连同战略重地麦茨要塞并入德国;法国赔款50亿法郎,在凡尔赛政权恢复后30天支付5亿,年底支付10亿,1872年5月1日前支付5亿,余30亿于1874年3月付完,所欠款项法政府应付5%的年息;在赔款付清前普军继续驻守法国领土,一切供养费用由法国负责。

打败了法国,使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在德意志人面前展现了辉煌的战果,同时也震慑了南德诸邦,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黑森先后派代表团到达凡尔赛,同普鲁士进行国家统一的谈判。俾斯麦根据南德四邦对待统一的不同态度采取不同对策:拉拢巴登和黑森两个小邦国,向巴伐利亚让步,孤立符腾堡。11月15日巴登、黑森加入联盟。23日,巴伐利亚获若干自主权后也加入联盟。两天后,孤立的符腾堡只得就范。至此,美因河南北的两部分德意志联成一片了。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举行盛典,威廉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因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故又称之为第二帝国)。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产生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宇宙万物概莫能外。苹果落地的力源于大气的压力,大气压力源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做公转运动时原有的大气被抽出,会补充新的大气,运动速度快(每秒30公里),抽出的大气与补充新的大气形成数量差和时间差便会产生大气压力;地球自转,甩出自身的大气,实现大气更替,旋转速度快(每小时1700公里),甩出的大气与补充新的大气形成数量差和时间差便也会产生大气压力。大气压力与地球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且直指地球中心,越近地球大气密度越大压力越大。(这与马德保半球原理一致)。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揭开不解之谜,解释众多的物理、自然现象,同时也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力的是苹果落地唯一条件。
1666年的一天,牛顿去郊外游玩,之后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下往上掉?他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家里研究,后来他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吸住。随后,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这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尽管牛顿只知道地球的引力来自球心,却不知道这力是如何产生的, 最终归功于神,说“这是一种伟大的神力”!尽管牛顿认为宇宙万物皆有引力,也就是说这种力是固有的,同时又承认“运动产生重力”,自相矛盾!但是虔诚的人们仍然追随牛顿步入了万有引力世界,以至于牛顿寻找引力来源的夙愿至今未能实现。
其实“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产生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宇宙万物概莫能外。苹果落地的力源于大气的压力,大气压力源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我们再读一个故事:1654年,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奥托•冯•格里克,有一天,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即30多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一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4个马夫,16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这就是著名的马德保半球实验,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都终于相信有真空;有大气;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很惊人!
但这个实验的意义远非如此,它还证明:大气是守恒的,球内真空,大气就会流向球内,而且方向直指球心;运动产生力,球内的大气向外运动,造成真空,大气流向真空地带产生力,而且这种力大得惊人!大气的压力能使毫不相干的的物质牢牢的贴在一起,却让你看不到引力的影子!如果测测半球外面的大气密度,一定会发现越贴近球面大气的密度越大,离球越远大气的密度越小,最后与空气的密度相等。
马德保半球实验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和地球联系起来:马德保半球直径14英寸,即30多厘米。产生的大气压力就无穷大,设若将直径12712156米的地球的大气抽空,大气对地球的压力将是无穷大,此时,大气的压力一定是指向球心;并且越接近地球表面密度越大,压力越大;地球上的一切物质,诸如,土、石、海水等一定是牢牢的贴在一起;苹果也一定落向地面。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又有谁个能抽空地球里的大气呢?我们的回答是:有,它就是地球本身——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我们观察生活现象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证明:我们抽一口浓烟吐入一次性水杯内,水杯静止状态,自动排除浓烟更换新鲜空气需要20几秒钟,如果杯底朝前挥动杯子,排除浓烟更换新鲜空气则不足0.1秒钟,若继续拿着杯子奔跑杯里的空气就会快速的不停的更替,直到停下来。
夏天,我们给身体散热,可以吹电扇,也可以骑车去兜风,兜风时,身体上和衣服间的热气、汗臭会抽出并原途留下,衣服里又会填充凉爽清新的空气。有人从你身边走过,会嗅着他的气味;警犬可以沿着气味找着罪犯。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物质向前运动时原有的大气被抽出,会补充新的大气。设若物质运动速度快,抽出的大气与补充新的大气形成数量差和时间差便会产生压力。
我们乘车出行,关上窗户你不会感觉有什么异常,打开车窗,窗外的风会扑面而来,这是车向前运动时车内的大气被抽走,车内的压强减小,车外的大气对车身产生压力。车的外壳和车窗紧闭,大气压在外面,车窗打开,大气就压了进来。
物质运动产生力,“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快,大气的压力(阻力)就越大,反之,压力(阻力)就会减小。这是因为物质在静止状态,它周围的大气相对平衡,当物质运动时,这个相对的平衡被打破,大气被运动的物质“犁开”,物质内的大气被抽走或流走,就好比抽走马德保半球里的大气一样,大气从运动物质的四面八方“赶来”补充,产生气流,当回流的气流小于、迟于被抽走的气流时,物质内部便处于半真空的稀薄状态,压强减弱;这时回流的大气,便形成了压力;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快,抽走的大气与回流的大气的数量差和时间差加大,物质内部的大气稀薄程度加深,压强越弱,外部的压力就越大。向前运动的速度与压力成正比。
在宇宙中,体积庞大的地球绕着太阳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作公转运动,这个庞然大物所经过的地方气体被“犁开”和自身物质与物质的罅隙以及地上的物质之间的大气被抽走,压强减弱,气体从地球的四面八方流回来补充,并与抽走的气体形成数量差和时间差,从而产生巨大而且均衡的压力,把地球物质压在了一起,而且这种压力直指球心,苹果也就落向地面。
物质自行旋转,也可以甩出自身的大气,实现大气更替。设若物质旋转速度快,甩出的大气与补充新的大气形成数量差和时间差便会产生压力。
洗衣机脱水桶的原理就是这样:洗衣机脱水快速旋转甩出的是水,补充等体积的大气;水甩尽了,甩出的是空气,补充的是空气。如果旋转的速度快,甩出的大气速度快、量就大,并且桶的旋转方向与回流空气方向不同,因此占据、堵塞排气孔隙,甩出的大气多于和早于补充的大气,桶内的大气呈稀薄或半真空状态,压强小,桶的外壁就承受着压力(制造商在桶的一端设有进气孔,弱点得以克服,地球却没有)。体积越大、速度越快压力也就越大。旋转运动的速度与压力成正比。
地球自转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强大的离心力使地球内部和周围的气体被甩了出去,旋转的速度快(每秒1700公里),甩出的大气速度快、量就大,并且地球旋转方向与回流空气方向不同,因此占据、堵塞排气孔隙,甩出的大气多于和早于补充的大气,地球的大气由内到外,由稀薄到厚密,就像抽空气体的马德保半球,地球内部的大气压强减弱,它周围的气体不断的反扑过来(与推出的气体相遇,形成150万公里的大气对流层),这回流的气体与甩出的气体形成数量差和时间差,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这向心力直奔地球的中心点,越近地球大气密度越大、压力越大。苹果最终落到地上。
地球上物质的重量与地球运行的速度成正比:速度快,物质重;速度慢,物质轻(宇航员升空,火箭加速他们会承受超重力的巨大压力,就是很好的明证)。打个比方说,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公转一周是366天,你的体重是120斤(暂不考虑由太阳引起的的压力);如果地球自转一周是12小时,公转一周是183天,你的体重可能是240斤;如果地球自转一周是48小时,公转一周是732天,你的体重可能是60斤;如果地球停止运行,你就可以和地球上的其他物质一起在太空中漫步了。所以,苹果落地并非来自地球内部固有的引力,而是地球运动的结果,来自外部的压力。

  奥托·冯·格里克
  奥托·冯·格里克(德语:Otto von Guericke,1602年11月20日~1686年5月11日)德国物理学家、政治家,他出生在马德堡贵族家庭,就读于莱布尼兹和莱顿大学。他曾在军队中以工程师身份服役,曾于1646年~1676年间任马德堡市市长。这时他一方面从政,一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他于1650年发明了活塞式真空泵,并利用这一发明于1657年设计并进行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展示了大气压的大小并推翻了之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界厌恶真空”(horror vacui)的假说。
  编辑本段一、奥托·冯·格里克
  2、生平
  1602年,奥托·冯·格里克,生于德国马德堡,家庭颇富裕。15岁时进莱尼兹大学学习法律,20岁毕业,他于研究法律之余,对于实验及数学等,也有浓厚的兴趣。格里克大学毕业后,曾先后赴英、法两国留学,23岁时才回到故乡。当时的欧洲正卷入战争的漩涡之中,马德堡被攻占后,全市烧毁一空,格里克被敌人所捕,经瑞典朋友的资助,始得赎身出狱。后来,在瑞典国王的帮助下,收复了马德堡市。1646年,格里克被选为该市市长。格里克就任之后,兢兢业业地工作,不遗余力地架建桥梁,建造要塞。此外,他亲自动手种田,以生产当时奇缺的粮食。
  3、自然科学的贡献
  格里克仍不忘研究自然科学,在真空的研究中取了可喜的成就。当时的科学界,创造真空是一个重要课题,格里克根据吸取式抽水机的原理,经过精心设计和试验,终于制造了活塞式抽气机。1663年,格里完成了《论真空》著作手稿,该书在1672年出版。格里克最初在装葡萄酒的木桶里装满了水,用黄铜泵把水抽到另一个桶里,被抽水的木桶是密封的,只有一个抽水管口,三个强壮的助手用力拉动活塞,慢慢地把桶内取的水抽出。随着水被抽出就可以听到一些声音,桶内剩下的水似乎在剧烈地沸腾。由于木桶漏气,随着空气进入木桶,这种声音逐渐地停止了。后来用铜制的球形容器代替木桶,再进行上述实验。开始时,活塞很容易拉动,后来,随着容器里的水越来越少,就越来越难拉动活塞了。当抽成真空后,打开活塞时,空气迅猛地挤进球内,其激烈的程度几乎可以把靠近的一个人拉进铜球里。
  二、实验探索
  1、发明抽气机
  格里克经历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索,终于发明了抽气机。有了抽气机,他又做了许多关于真空和大气压强的实验。他发现,真空里的火焰会熄灭;鸟在真空里,难过地张开大嘴,拼命吸气,一会儿便死去;鱼也会在真空中死去;葡萄在真空中能保持六个月不变质等等。格里克曾将含有空气的猪膀胱,放入抽气机的钟罩里去,然后将钟罩中的空气抽去,便见到膀胱逐渐膨胀以至破裂。他又在玻璃容器中装入一只正在发出声音的钟,当将容器里的空气抽出后,就听不到声音了。由此证实,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格里克还曾在一根十米多长的管子上接一段玻璃管,玻璃管里注入水,然后顶端封闭,把它做成水式气压计,即以水柱代替托里拆利管中的水银柱,他观察到,在天气变化时,会发生水柱的高度变化,从而利用这个仪器作天气预报,他制作了一个小木人浮在这个仪器的水面,小木人的手指指出了各个位置上的空气压强。
  2、 马德堡半球实验
  最著名的实验是关于证明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即马德堡半球实验。格里克制造了两个直径35.5厘米的空心铜半球,当把这两个半球密合在一起,将球中抽成真空。结果,用壮马十六匹分成两队拉,也未能拉开两个半球。此项实验是1654年在皇帝和帝国国会众多的观众面前做的,为了纪念格里克的故乡,所以把金属半球称为“马德堡半球”。 他研究大气压强是独立进行的,待他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后,才知道托里拆利在11年以前已经用实验完成了这一发现。奥托·格里克对真空和大气压强的研究,开始是出于好奇心,他不信诡辩和争论中的优美语言,并断言“雄辩术、优雅的语言和争论的技巧,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是没有用处的”。起初他用黄铜制成了简单的水泵,当他用这种水泵去抽葡萄酒桶内的水时,听到了水沸腾的噪声。当用这种水泵去抽用钢做的球形容器中的水时,由于钢球放气听到了惊人的霹雳声。后来他发明了活塞式抽气泵,做了许多关于真空和大气压强的实验。最精彩的实验是用马德堡半球显示大气压力的表演。
  1686年格里克在汉堡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托的拼音是什么
托 读音:tuō 部首:扌 笔画:6 五行:火 五笔:RTAN 基本解释 1、 用手掌承着东西 :两手~着下巴。2、陪衬,铺垫 :衬~。烘~。3、 承着器物的东西 :~盘。4、寄,暂放 :~身,~售。~儿所。5、请求、帮助 :请~。恳~。6、借故推诿躲避 :推~。假~。7、 依赖 :~福。...

汉字“托”的意思是什么?托字笔画顺序
托tuō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陪衬,铺垫:衬托。烘托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寄,暂放:托身;托迹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借故推委或躲闪:推托。托故信赖,凭借:托名。托庇压强单位entrustholdinthepalmpleadsetoffsth.servingasasupport笔画数:6;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15笔画顺序:...

托的拼音和词语
托的拼音是tuō,组成词语有托词、托福、托儿所、衬托、和盘托出、托庇、摩托等。托的拼音是tuō,托的基本字义有很多,包括用手掌捧起、顶起;承物的器具;交付、寄放;找借口、假借理由;陪衬;依靠等六种字义。根据不同的字义,“托”可以组成很多词语,如不托、托法、托依、托丽、托靠、托...

托字的解释
【释义】 ①用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托盘|托着下巴|双手托着一盆花。②承受东西的器具;座子:托子|茶托|枪托|花托。③陪衬:衬托|烘托|烘云衬月。④请别人代办或照料:托运|托管|委托|拜托。⑤找理由推辞或躲开:托词|托故|托病|推托。⑥凭借;依靠:托名|托福|依托...

托是什么意思
托的意思如下:1、用手掌承举。2、用手上下推举。3、承着器物的东西。4、衬、垫。5、请求、帮助。6、借故推诿躲避:推~,假~。7、依赖,借故推辞。8、承受东西的座子。9、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10、姓,如清代有托津。组词介绍 托故、央托...

托怎么读
“托”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tuō,它在中文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就让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托”字的拼音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各种用法。“托”的基本拼音为tuō,它是一个声母为t,韵母为uō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它的发音有一定的升调,读起来比较接近于tuó。在拼音中,我们也可以把它写成...

托字的词语
[ 托 ] tuō 1、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2、陪衬,铺垫:衬托。烘托。3、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4、寄,暂放:托身,托售。托儿所。5、请求、帮助:请托。恳托。6、借故推诿躲避:推托。假托。7、依赖:托福。托庇。8、委任:托付。委托。9、压强单位。托字常用词组 托庇...

托可以组什么词
9.托靠 10.互相推托 11.托付 12.托传 13.擎托 14.托胆 15.入托 16.托信 17.论托 18.徒托空言 19.托派 20.渲染烘托 21.托寐 22.见托 23.托物喻志 24.防托 25.托好 26.托家 27.衬托 28.托性 29.奉托 30.拟托 31.托翰 32.托兴 33.托塔天王 34...

托的拼音和部首
托的拼音是tuō,部首是扌。托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有多种含义和用法。托可以表示用手掌或器物承举物品的动作,例如托着茶盘、托起箱子等。其次,托还可以指某些器物的座子或类似座子的东西,例如枪托、花托、笔托等,这些都可以统称为托。托还可以表示衬垫的意思。在绘画和摄影中,可以用托来形容将云...

托的拼音组词部首结构
托的拼音是tuō,这个音节是由声母t和韵母uo组成的。部首是扌,表示这个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由提手旁和其它部分组成。结构是左右结构,这个字由提手旁和右边的部分组成,左右两部分是相互分离的。笔画数是6画,这个字一共有六个笔画,包括横、竖钩、提、撇、横和竖弯钩。在甲骨文中,托字的形状像...

米脂县18111123440: 奥托·冯·哈布斯堡的家庭 -
但往甘克: 1951年5月10日奥托和萨克森-迈宁根公国的瑞吉纳公主结婚,共育有2男5女.

米脂县18111123440: 409、、被誉为 “IT 业第一定律 ” 的是指 -
但往甘克:[选项] A. :摩尔定律 B. :牛顿定律 C. :比尔 • 盖茨定律 D. :冯 • 诺依曼定律

米脂县18111123440: 主语从句:(1)主语从句+动词 (2)it(形式主语)••••主从后置这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 -
但往甘克:[答案] (1)That he stole the money shocks me. (2)It shocks me that he stole the money. 他偷了钱,这让我感到震惊.

米脂县18111123440: 什么意思?打boss的扪前出现太阳骑士的召唤符号 但是••• -
但往甘克: 有几个BOSS战可以召唤太阳战士 双石像鬼 贪食龙 王城双BOSS 百足虫 葛温 这几个BOSS战都可以召唤他 但必须得是活人状态才能看到召唤印 暗灵或者复仇灵没有入侵到你的世界的时候 会出现不能通往其他区域的雾门 就跟BOSS战前的雾门差不多 如果你看到一些原本没有雾门的地方 出现了雾门 就表示有人要入侵 但这时候他还没入侵进来 入侵进来后游戏会提示你

米脂县18111123440: 关于科学记数法的问题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叫做科学记数法为什么a必须大于10 -
但往甘克:[答案] 不是a必须大于10 而是原数必须大于10 因为a不能为0.几 这样的小数

米脂县18111123440: OA•a+OB•b+OC•c=0推出O为△ABC的内心(大写为向量,小写为角的对边) -
但往甘克:[答案] 把OB拆成OA+AB,OC拆成OA+AC,代入式子中,整理得到 [(a+b+c)/bc]OA=-(AB/c+AC/b) 这说明OA平分角A,同理,OB平分角B,即O为△ABC的内心

米脂县18111123440: 电功率的公式:P=W/t=IUt/t=IU读作?1J=1V•A•s=1N•m读作? -
但往甘克:[答案] 电功率=电功W与时间T的比=电流I电压U和时间T的积与时间T的比=电流I与电压U的积

米脂县18111123440: 6恩斯特•费舍尔(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但往甘克:[答案] 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制备和测定了由有机化合物与金属原子组成的所谓“夹心面包”结构的化合物(即有机金属化合物),获得了一九七三年诺贝尔化学奖.英国化学家杰弗里·威尔金森和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研究有机金属...

米脂县18111123440: •是什么作用的?
但往甘克: 那是html character entities w3c: http://www.w3.org/TR/html4/sgml/entities.html 字符参考: http://www.intuitive.com/coolweb/entities.html 每一种&#开头的符号都有对应的单词名称 比如 和 二者等价 character entities就是html中特殊字符的代码,可以...

米脂县18111123440: 硅胶的分子式mSiO2•nH2O,mSiO2•nH2O读作什么? -
但往甘克:[答案] 你好 一般叫水合二氧化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