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刘墉刘罗锅此人吗

作者&投稿:文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罗锅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1、历史上,刘罗锅真名叫做------刘墉。刘墉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才会对其貌不扬、还是驼背的刘罗锅器重有加!对于刘墉的才学举一例说明:刘墉金殿面试时,因其驼背,受到了和珅的嘲笑,刘墉当即赋诗一首,回击和珅,其才学和应变能力由此可见一般,诗文如下:背坨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辩忠奸,单腿跃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包括和珅在内的满朝文武,当即对刘墉刮目相看。和珅自己都说在大清朝除了皇帝,只有三个人不给他面子他也不会去招惹,纪晓岚、刘墉还有就是阿贵。
2、宰相刘罗锅----用的民间 传说方法来表达 他们当时 心情
想要那么一个当官 戴上这些可笑的帽子以满足自己 当腐败厌恶之感
戏说成分很大`` 按照实际情况 和当时状况来看 刘墉这个人的确 聪明但是他的聪明表现有些地方上, 这种聪明并不是万能的 每个人都有一定能力 和优越``这点你必须承认```
至于和胖子也很聪明只是用的方面不一样而已 聪明 并不很伟大 也不很奇特 只是很好 很棒 很有用而已
3、纪晓岚和刘墉,是同年代的,刘墉比纪晓岚大五岁。

刘墉 1719~1804年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
纪晓岚 1724~1805年,名纪昀,乾隆19年中进士,乾隆46年完成《四库全书》。

有, 但名字不是刘罗锅,2人是同一人


刘墉(1719年-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属高密)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政治人物,书法家。





生平
刘墉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二甲第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年),刘统勋获罪,刘墉也被夺官下狱。
不久,其事解决,又赏编修,出督安徽学政,改任江苏学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因失察下属“侵帑”,被发往军台效力。年余被放还,受命在修书处行走。不久,因受其父恩泽,仍以知府用,知江苏江宁府,任内有清名。次年升江西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迁陕西按察使。次年,其父统勋病卒,因丁忧去职。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墉守丧结束后,被授予内阁学士,在南书房行走。逾年调江苏学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江苏省东台县监生蔡嘉树唆使如皋县民童志璘向刘墉告发已故的江苏东台县举人徐述夔生前的作品集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到清都”的诗句,当时徐述夔和其子徐怀祖皆已故物,仍被开棺戮尸,孙子徐食田、徐食书、徐首发被处斩。为徐诗作序的已死礼部尚书沈德潜,也被戮尸。历迁户部、吏部侍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湖南巡抚,次年迁左都御史,仍直南书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奉命与尚书和珅和钱沣前往山东查办巡抚国泰贪污及纵容下属之事,查访案情有功,被授予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署直隶总督,两年后被授职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诸皇子师傅久不入书房”而被降为侍郎衔。不久,授内阁学士,历升顺天学政、礼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礼部尚书,署吏部尚书,不久实授。嘉庆二年(1797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四年,加封太子少保。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刘墉在北京病逝,当天还到南书房当值,晚上宴会客人,“至晚端坐而逝”。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谥文清。
相传刘墉有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但并不符合史实。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刘墉当时是八十多岁的老人。
书法[编辑]
刘墉擅书法,工书,尤长小楷,其书用墨厚重,貌丰骨劲,别具风貌,为清一代书法家,也兼及颜真卿及苏轼。其书法最初从元代赵孟頫入手,至中年方自成一家,以魏晋为师,笔意古厚。与铁保、翁方纲、成亲王并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
刘墉书写杜甫诗句之手卷时,书于水红色、钩金花的纸张上,十分别致。起始的一首诗题名为〈缚鸡行〉,叙述小仆绑着鸡要到市中去卖,引起了诗人对人、鸡、虫三者间的一些感概,内容颇有意趣。至于在书法方面,圆润婉转的字体,看似柔软无骨,实际上却是将劲道隐藏于丰厚的外貌中,相当的内敛,前人评论刘墉的书法为绵里藏针,应即此意了。
七十岁以后则专心于北朝的石碑书法。他的书法,用墨厚重,墨色浓墨丰润,但是骨架结构则非常刚劲,结合了柔与刚的两面,别具特色。

有的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四大家”。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要更详细的资料,去百度百科查就行了。

刘墉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
这种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刘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镜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两位是和珅和纪晓岚)。在剧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贪官和珅成了死对头和欢喜冤家,和珅在他面前总是显得笨手笨脚,经常弄巧成拙,想算计人反遭算计。乾隆皇帝对他又爱又恨、又有点无可奈何。这个人物寄托了中国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愿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义的化身,甚至连他的罗锅儿也让人不惟不觉其丑陋,反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其实,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从形象到事迹有许多地方源自剧作家的想像。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清代的取士、选官标准。 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即字要写得工整漂亮,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 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为观瞻所系,不能不特别强调。 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以字形喻体形、相貌。“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总也不至于体有残疾。 当然,“刘罗锅”的称号,也事出有因。史书上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不过,刘墉当时已经年届80岁,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可以理解了。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那就不准确了。 可见,从形象言之,历史上的刘墉与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刘墉并不一致。那么,从为官行事的角度看,历史上的刘墉是不是像剧作家描写的那样清廉干练,不畏权势,是不是真的能将大贪官和珅戏弄于股掌之中,在乾隆皇帝面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以字形喻体形、相貌。“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总也不至于体有残疾。 当然,“刘罗锅”的称号,也事出有因。史书上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不过,刘墉当时已经年届80岁,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可以理解了。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那就不准确了。

有,但是没有电视剧上吹的那么好。也没有和和珅唱对台戏。
其实现在什么纪晓岚,刘墉之类和和珅斗智的电视剧都是假的,和珅权倾朝野,而纪晓岚刘墉也就是个学士,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的。不过好像其人RP远远没有电视剧上吹的那么好,据说文字狱就有他不少功劳XDD


历史上真实的“刘罗锅”,真的是一个罗锅吗?
刘罗锅从小接受的就是那种贵族精英式的教育,所以他自身的文学修养非常的好。在22岁的时候刘墉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考中进士成为了当时皇子的伴读,虽然他没有做上太大的官,但是由于整天与君主相处,所以也得到了君主的重视。但是随着后来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在准格尔战争中犯了一些错误,被革职查办了,也就...

历史上真有刘墉这个人吗 为什么刘墉外号叫做刘罗锅历史名人
“宰相刘罗锅”的称号,有一半源于此。刘墉为官清廉,有乃父之风,很得老百姓爱戴。对于“宰相刘罗锅”的外号,历来有两个说法。刘墉长的很高,本来应该挺拔如松,但是因为常年伏案学习,所以落了个驼背的习惯。不过刘墉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而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

历史上的刘墉是“罗锅”吗?
历史上确实有刘墉这个人,但是刘墉并不是罗锅,刘罗锅只是存在在我们的故事当中。记得那年在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事后有一句歌词让我记忆犹新,“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所以说刘罗锅是罗锅这件事情,只存在于民间故事当中,可能是人们为了对这位刚正不...

刘罗锅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1、历史上,刘罗锅真名叫做---刘墉。刘墉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才会对其貌不扬、还是驼背的刘罗锅器重有加!对于刘墉的才学举一例说明:刘墉金殿面试时,因其驼背,受到了和珅的嘲笑,刘墉当即赋诗一首,回击和珅,其才学和应变能力由此可见一般,诗文如下:背坨负乾坤,腹内满经...

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吗,如何
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

历史上确有刘墉其人吗?刘墉的爹是谁?
在历史上,刘墉的确实有其人。刘墉是清朝乾隆年间山东人。 刘墉字号: 字崇如,号石庵。刘墉 (1719-1804或1805),清代著名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山东诸城人,文正公刘统勋(大学士)之子。其家学渊源,乾隆辛末(1751年)进士,官运亨通,历编修,工部尚书,直隶总督至体仁阁大学士,并在乾隆...

刘罗锅和刘墉是一个人吗
刘罗锅和刘墉不是一个人。民间传说中,刘墉是个罗锅,这似乎不太可能,中国历史上一向以“身、言、书、判”四项标准选择官吏,“身”是第一位的,身体有生理缺陷的人是无法为官的。关于刘墉是个罗锅的说法,可能是他晚年有些驼背,而出自民间的一种昵称。我们在清代档案中并没有发现刘墉是个罗锅的...

历史上刘墉真的是“罗锅”吗?
一具就是刘墉,但是根据测量可以发现刘罗锅的身高高达一米九,但是这又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号,叫刘罗锅呢!有人传言,说是刘罗锅在君王身边干事,当时的君王只有一米六,在君王身边只可以驼着背,一直卑躬屈膝,所以长此以往,刘墉外号刘罗锅也就这样传出来了。这也是皇上的戏言,没有人敢反驳。

历史上的刘庸是不是罗锅
是啊,刘墉就是刘罗锅

刘墉为什么叫刘罗锅
刘墉其实并非生来罗锅。其刘罗锅的叫法其实是嘉庆朝的时候,当时刘墉80多岁了,人老了背也驼了,嘉庆帝开玩笑的称其为刘驼子,自此才有了刘罗锅的称号。刘墉,生于1719年,去世于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中进士,...

牡丹区13553549821: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个宰相刘罗锅吗 -
都涛羟丙: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别称刘罗锅.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牡丹区13553549821: 历史上有刘罗锅这个人吗?他是不是很爱吃芋头?...
都涛羟丙: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宰相刘罗锅】乾隆皇帝爱吃荔浦芋头,剧中广西贡品荔浦芋头也名声大噪

牡丹区13553549821: 刘罗锅真的有这个人吗? -
都涛羟丙: 刘罗锅原型为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

牡丹区13553549821: 宰相刘罗锅真有其人么? -
都涛羟丙: 【简介】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人,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相传刘墉有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 希望对你有帮助

牡丹区13553549821: 宰相刘墉真的是个罗锅吗 -
都涛羟丙: 刘墉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 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牡丹区13553549821: 清朝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刘墉刘罗锅这个人啊 -
都涛羟丙: 刘墉是有的,至于是不是罗锅就难说了,因为清朝选拔官吏是要看形体的,长得太难看也很难做官的.

牡丹区13553549821: 历史上是否真有和珅纪晓岚和刘罗锅三个人 -
都涛羟丙: 民间流传着很多刘墉(即“刘罗锅”)、纪昀(晓岚)等智斗和珅|的故事.其实,刘墉(比和珅大三十岁)、纪昀(比和珅大二十六岁)两人在朝中虽居高位,但一直没有担任过军机大臣进入中枢,而且乾隆还批评刘墉遇事模棱圆滑、纪昀读书...

牡丹区13553549821: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个弯腰驼背的罗锅吗 -
都涛羟丙: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一直被人叫做刘罗锅,因为是个驼子,顶个罗锅,乾隆帝和和珅没事就拿他开刷.虽然其貌不扬,但刘罗锅是个刚正廉明、足智多谋的清官,很有智慧,经常让和中堂出丑,大快人心,就连丑陋的“罗锅”也显得十分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