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把余光中的 《乡愁》发挥想象,描写任何一段都行 每幅150字

作者&投稿:老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帮我把余光中的 《乡愁》每段发挥想象,各描绘出4副画面 每幅150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在某男某女间的生离死别一样;乡愁又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神的海底。因为每次的归去来兮,所以我们的乡愁像西出阳关的旅人,充满了蓦然回首的美感。
我曾为乡愁的纯真浮想连翩,可一首童谣一段故事之后,我却只能为乡愁的解构而伤逝。乡愁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就是被现代之物改造得面目全非。现实生活是物质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金钱与道义的较量,是渐渐容不下乡愁的避难所。精神性情愫的全面溃败,工具主义的无往而不胜,我们的时代还有人类憩身休闲的后花园吗?
也许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此当海峡般的乡愁被摩登高楼慢慢遮蔽的时候,当血缘般的乡愁被流行文化一举稀释的时侯,当大陆般的乡愁被感官享乐全盘击败的时侯,我们无聊的心底或许已经忘了回家的方向。乡愁还能成为乡愁吗?返身回顾之间,乡愁曾是一段尘封历史的精神勾连,故纸堆中惊雷的声声诉说,已在川流不滞的文化长河中传说着“故人、故事、故园”的隽永灵魂。
当落日夕阳带走了生命中春天的记忆,薄暮的黄昏你还能迎来考古者挖堀史海钩沉的快乐吗?
也许乡愁的解构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当它不成其为艺术品,当它被说成是感情的奢侈,当它已成一段淡漠的回忆,乡愁的刻骨铭心岂不成了弥天大谎。
事实上,我们也正处在一个没有乡愁的物质社会,支撑我们心性的那座精神纪念碑,就在一场没有暴风雨的灾难中轰然倾倒。我们喜爱陌生的城市,我们流连于酒后的街头,我们欣赏新鲜的演出,我们欢呼青春的流浪。
四海为家、浪迹天涯是多么美!乡愁是否只会让我举步维艰?更让我们尴尬的是,回眸中靓丽如花的故园早在漫天的风沙中逝了它的容颜。我们又怎么可能在久别重逢的最新一次邂逅中,为它骄傲的写下最真的言辞。
乡愁被工业文明放逐之后,聊以告慰的情感替代品,只能是机器流水线上制造的后天物质,它有助于身体的肌肉强壮,却丝毫不问心灵的温暖与否?现代化的“乡愁版本”竟然是这么的新潮与另类:键盘敲打的“雨夜寄北”以网上传情的惊鸿一瞥,成就乡愁的未来时;电话情思的无聊滥觞,以话语的盛宴多余的倾倒后现代的情感垃圾;支票汇款信用卡的包打天下,以最经济实惠的功利交换把爱的精神脂肪一口吸干。
乡愁难道真的只剩下情感空壳,它的后花园还在桃花深处吗?假如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乡愁的苦味你就可以放到一边让别人自斟自饮吗?缅怀乡愁,让一世情缘唱得美一点再美一点!“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在遥远的他乡总有寂寞的时候,所以我们的笔端,我们的吟唱,我们的沉思,难免有乡愁满溢出来的芳香。那时候回不去的故乡是那么的可爱,像童年时母亲在自己摇篮边轻吟的那首儿歌。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恋母的乡愁;“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是情爱的乡愁;“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是生死的乡愁;“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空间的乡愁。 “小时候”到“长大后”,“到后来”,“到如今”,时间在流逝,这乡愁,也从一个人的乡愁,变为一群人、一代人的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普普通通的意象使得诗人笔下的“乡愁”被放大了无数倍。

全诗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再从绝望到希望,将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深切希望。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恋母的乡愁;“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是情爱的乡愁;“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是生死的乡愁;“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空间的乡愁。 “小时候”到“长大后”,“到后来”,“到如今”,时间在流逝,这乡愁,也从一个人的乡愁,变为一群人、一代人的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普普通通的意象使得诗人笔下的“乡愁”被放大了无数倍。
全诗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再从绝望到希望,将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深切希望。


阆中市15650543116: 《乡愁》诗中一节展开想象从余光中写的《乡愁》里任选一节展开想象 (从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里选)好的加分 200 - 400字 -
局肥牛黄:[答案] 第一节作者端详着手中的信封,信封的右上角端端正正贴着一枚邮票.那枚邮票上图案对他来说是陌生而又亲切的,那是祖国的山,祖国的水……母亲,仍在祖国大陆,游子的心,被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牵动着.作者写好了回...

阆中市15650543116: 余光中的<<乡愁>>改散文. -
局肥牛黄: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在某男某女间的生离死别一样;乡愁又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神的海底.因为每次的归去来...

阆中市15650543116: 仿写余光中的《乡愁》 -
局肥牛黄: 乡愁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 他在那头吹 我在这头听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看的人在这头 望的人在那头 痛苦 绝望...

阆中市15650543116: 仿写余光中的《乡愁》(可以不是关于思乡的)原创,不要网上的! -
局肥牛黄: 乡愁是一杯酒, 酸涩苦辣样样有. 乡愁是一首歌, 唱得游子泪横流. 乡愁伴随着苏武牧羊, 乡愁伴随着志士登楼. 高声唱: 先天下之忧而忧. 乡愁在当代余光中的笔下, 乡愁在往昔白居易之心头. 乡愁在你我脑海, 思念存咱们心口. 乡愁啊, 我们都为你心纠. 乡愁啊, 伴随我们春夏冬秋. 梦醉, 乡愁 . 注:临场杜撰,天下无双.

阆中市15650543116: 急求两篇仿写余光中的<<乡愁>>的诗
局肥牛黄: 1.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2.小时侯, 学校是一个梦中的乐园, 我在外面, 姐姐在里面. 长大了, 学校是一个美丽的故...

阆中市15650543116: 谁帮我仿写下余光中的乡愁?作业需要,帮帮忙 -
局肥牛黄: 懵懂时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穿的人在这头织的人在那头/上学后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我站在尽头母亲在源头/成长中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他在那头吹我在这头听/而现在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看的人在这头望的人在那头

阆中市15650543116: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家门,请发挥想象,仿照甲诗, -
局肥牛黄: 乡愁是没有线的风筝 乡愁是淡淡的泪水 乡愁是思绪的疯草 乡愁是看不到的无奈 乡愁是品不到的苦辣 乡愁是听不懂的风声 乡愁是触不到的温暖

阆中市15650543116: 乡愁 - 余光中的每节诗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想象?(用你自己的语言?
局肥牛黄: 我分别看到了作者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安稳、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的四幅画面. 同时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这个是理解的) 谢谢!望采纳!

阆中市15650543116: 余光中《乡愁》仿写一首诗???很急,望不吝赐教!!! -
局肥牛黄: 小时候 乡愁是一个小小的风筝 我在这头 梦想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封长长的书信 我在这头 亲人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座层层的牢笼 我在外头 思想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本厚厚的记忆 我在这头 童年在那头

阆中市15650543116: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容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家门,你最惦念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 -
局肥牛黄:[答案] 小时候,乡愁在那长满青草的山路上,随风摇曳; 长大后,乡愁在那汽笛长鸣的轨道间,绵长悠远; 而现在,乡愁在那白云丛丛的云端里,漫天飞翔. 岁月更迭,流年变迁,回家的路,变了.可是,那一颗永远牵挂着的乡愁,就如同那线上的风筝,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