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书中描写大小周后的内容。

作者&投稿:廉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小周后的历史``~

公元955年,南唐国主李璟的第6个儿子、18岁的郑王李从嘉(即李煜)娶了南唐元勋周宗的女儿娥皇为妻。关于这位王妃,没见过她的人只是道听途说地传播有关她“美若天仙”或“貌美如花”之类的传言,而见过她的人则毫不迟疑地称她的容貌为“国色”,并进一步证明说,如果不是美得不可方物,怎么会让南唐主相中,让她成为为自己的六儿媳妇?
其实,李璟相中周娥皇,倒不仅仅因为她是绝色美女,还因为她才华过人。《南唐书》描述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采戏奕棋,靡不妙绝”,可谓多才多艺。李璟曾听她弹过琵琶,对她的技艺大为赞赏,把自己的“烧槽琵琶”都赐给了她。李璟是国主,不会没有听过高手演奏琵琶,何况他也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同样深通音律,他能把自己的琵琶赐给她,可见周娥皇的琵琶演奏技艺也非同一般。
此外,周娥皇嫁给李从嘉的时候已经19岁,在流行早婚的古代,这个年纪已经属于大龄青年,这当然不会是她嫁不出去,只能是她才貌过人,择婿的标准很高,一般的男人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去自讨没趣。
知子莫若父,李璟之所以挑中周娥皇,还因为清楚自己的六儿子是一个“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大才子,只有这样的佳人才是他的良配。



李璟的判断没有错,李从嘉和周娥皇婚后确实琴瑟相和,十分恩爱。两人都才华横溢,也都喜欢歌舞音乐,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夫唱妇随,甚至妇唱夫随,经常在一起歌舞取乐。有一次,夫妻二人饮酒赏雪,周娥皇有了几分酒意,要求丈夫为自己跳一曲舞,李从嘉故意逗她说:“要我跳舞可以,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曲。”周娥皇立刻叫人拿笔和纸来,当场就谱了一首新曲《邀醉舞》,李从嘉听到曲子优美动人,不禁为妻子敏捷的才思钦佩不已,二话没说就为新曲伴舞。
除了才气过人,这位美貌绝顶的郑王妃还精通美容化妆之术,擅于自己设计精巧的发型和精美的衣服来烘托自己,让本就出众的容颜和身姿更加完美。
面对这样几乎无懈可击的顶级美女,李从嘉自然被迷得神魂颠倒,在他眼里除了自己的王妃,再容不下别的女人了。
除了《邀醉舞》,周娥皇还为丈夫谱了一曲《恨来迟》。李从嘉音律方面不如妻子,但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他也没有辜负她,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为她写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动人诗词,如《长相思》、《一斛珠》、《浣溪纱》等等。
作为才子文人,李从嘉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可身在皇家,他想要脱离政治漩涡,作一个逍遥自在、和爱妻过诗情画意生活的闲散王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元958年,李从嘉的大哥李弘冀被立为太子,阴云就此笼罩在了李从嘉的身上。
李弘冀此人心狠手辣,猜忌心又重,对于六弟一直心怀忌惮,因为李从嘉的长相有一个奇特之处——重瞳。重瞳虽然在史书上屡有记载,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也没见详细说明,后人只能各凭想象去猜测。不过重瞳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史书记载有重瞳的人都是些厉害人物,舜帝就不说了,项羽、王莽哪一个不是搅动天下的风云人物?而李从嘉不但是个“重瞳子”,娶的妻子竟然还和舜的一个妻子同名,也叫娥皇,这就让生性多疑的李弘冀对他有了戒心,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假想敌。
李从嘉清楚大哥的为人,得知李弘冀对自己有了猜忌后,他更加不问政事,专心研究诗词书画,甚至还当起了“居士”,每日里参禅诵经,以免触动大哥的猜忌,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资治通鉴》对此也作了记载:
弘冀为人猜忌严刻,……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
好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并不太长,半年之后,李弘冀毒死了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亲叔叔、晋王李景遂,随即在一个月后“暴卒”,史书没写他的死因,只有民间传说是南唐主李璟不满长子的冷酷无情而除掉了他。
不管李弘冀究竟是不是被自己的亲爹给灭掉的,但他的死让李从嘉松了一口气,不久就成了新的南唐太子。
李从嘉虽然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但他前面的几个哥哥已经夭折,他早就是事实上的次子,加上他也是嫡子,这就成了李弘冀忌惮他的另一个原因。李弘冀死后,他就成了嫡长子,尽管有大臣说他文人气太重,不是管理国家的人才,不适合立为太子,但李璟自己就是颇具文人气的国主,自然不会满意这样的说法,加上担心不立嫡长子会导致新的权力之争,所以坚持把他立为太子。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从嘉继位,改名为李煜,又封妻子周娥皇为南唐国后,史称大周后。
虽然成亲已经6年,南唐后宫也不乏美人,但大周后仍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让她高兴,李煜费了很大的力弄来了盛唐时的名曲《霓裳羽衣》,但由于时间久远,这部乐谱已经残缺不全,乐工们试图把它整理出来却没能成功,最终还是大周后努力研究调整之后,重现了这部历史上有名的大曲,让许多人为之赞叹钦佩。不过中书舍人徐铉听完之后却认为新谱的余音结束得过于急促,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管徐铉的话是不是巧合,但这之后不久,大周后真的就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就在她病重的时候,她年仅4岁的小儿子仲宣死了,在精神上又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由于李煜的专宠,大周后连生了三个儿子,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仲宣。她生病后,为了避免将自己的病气过给儿子,就命人把仲宣迁出自己的寝宫到别处居住。不料孩子一迁出去就突发急病,短短几天就死了。听到噩耗后,大周后几乎昏了过去,丧子之痛让她的病情迅速恶化了。
不过《南唐书》还有一个说法,造成大周后病情恶化的除了幼子夭折,还有丈夫李煜与她的妹妹小周氏私通的原因。这对姐妹年纪相差较大,小周氏当时只有15岁。李煜一直专宠大周后,没有对其他美人另眼相看过,但对这个小姨子却动了心,背着患病的妻子跟小周氏私会。大周后有所察觉,所以当小周氏来看她时,故意问妹妹什么时候入的宫,年少的小周氏没有理解这句问话的深意,对姐姐说了实话: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这个刺激连同爱子夭折的打击,导致大周后病入膏肓。
大周后病情危急后,李煜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亲自照看,饮食药水一律亲力亲为,冬天夜里十分寒冷,他每天晚上仍然坚持守护在她身边,困了就和衣而睡,希望自己的精心照料能挽回妻子的生命。
可是大周后的生命已到尽头,不是人力能够挽回的了。公元964年年末,或许是李煜和小周氏的传说并非事实,又或许是大周后原谅了丈夫,总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大周后和李煜作了临终诀别,把当年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以及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交给他,让他留作纪念。
大周后死时只有29岁,她的死让李煜悲痛欲绝。一个月后,当谥号“昭惠”的大周后下葬懿陵的时候,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竟然瘦得形销骨立,和以前英俊潇洒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李煜虽然多情,但并不绝情,相比那些翻脸无情的帝王,他还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大周后死后,李煜的母亲钟太后把小周氏认作了继后人选,等待合适的时期举行婚礼。可是大周后的丧期刚过,钟太后又去世了,李煜和小周后的婚期只得延后。
公元967年,李煜终于为太后服满丧期,正式迎娶了小周后。和姐姐一样,小周后也是才貌双全。李煜也对她宠爱有加,他专门在御花园中营建了一座仅能容纳两个人的红罗小亭,他和小周后经常在里面畅饮美酒,欢度时光。
不过,这个时候的南唐已是摇摇欲坠,自知回天无力的李煜对国事更不关心,只沉溺于风花雪月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小周后虽然很得他的宠爱,也号称“专宠”,但与姐姐当年相比,无论感情上还是生活上都远远不如了。
相比大周后,小周后虽然也是一个才女,但不擅长音律舞蹈,这就使得宫中一些能歌善舞的美人能与李煜亲近。大周后当年的专宠是李煜眼里只有她,而小周后则是通过对其他美人的打击获得的。凡是被李煜看中的美人,小周后都会想方设法不让李煜再见她,也不让她得到应有的名分,如果有不安分的甚至还会被赶出宫门。尽管小周后想尽了办法,最终还是拦不住李煜身边不断拥有新人,光是可见记载的就有好几个。    
到了南唐后期,李煜更是一味逃避国事,只和娇妻美妾们寻欢作乐,但逃避显然只是自欺欺人,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   
公元975年11月,宋军兵临城下,眼见大势已去的李煜只得投降,南唐就此灭亡。宋太祖赵匡胤把他封为“违命侯”,小周后封为郑国夫人,夫妻二人被软禁在汴梁城里。
9个月后,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李煜被改封为“陇西郡公”,他和小周后的噩梦就此开始了。
作为陇西郡公夫人,小周后得随同命妇进宫参拜皇后,她入宫之后,早就听说过她美名的赵光义将她留在宫中,好几天后才放她回家。此后他又数次以皇后名义召她入宫,都是过了几天才让她回去。每次回府之后,小周后总是放声痛哭,大骂李煜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可李煜只是一个亡国之君,他能有办法保护妻子?
面对屈辱,李煜更加感受到了亡国之痛,可他无法再行复国,只能把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思量填入词曲之中。这些词赋传到了赵光义那里,他认为李煜难忘故国,有复国之心,对他起了杀机。
不久,李煜的42岁生日到了,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和《浪淘沙》两首词。这两首词很快就被监视李煜的探子报给了赵光义,当赵光义看到《浪淘沙》中那句“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时,认为李煜一定有复国之心,不能再让他活在世上,于是以贺寿为名给李煜送去了一壶毒酒。
李煜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吴王”,把他葬在了洛阳邙山。
葬了李煜之后,赵光义要小周后入宫为妃,小周后不肯,自杀身亡,死时29岁,和她的姐姐大周后死时一样大。
  

古代皇帝大凡宠爱某位妃子,除了此妃确实国色天香以外,更兼有其他女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或者天生异禀,或者后天加工得以改造,否则大众情人皇帝流连于花丛之中,极易迷了双眼,自己都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就发明了羊车召幸法,很不负责任的把自己的性伙伴选择权交给温顺的四脚动物来完成,而做为宫中的嫔妃则非常凄惨可怜,一生中最大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一个男人身上,害得宫女们插竹叶,洒盐水,把这头畜牲当做月老礼拜。而楚灵王喜欢瘦骨嶙峋的骨感美人,宫女们都拼了命似的减肥,以饥饿疗法来期待君王宠爱,结果却活活饿死了一大批美人。史上著名红颜祸水比如妲己、赵飞燕和杨贵妃等等,除了长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之外,她们获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她们都是那个朝代里独步天下的艺术家,有的天生是舞蹈家,有的还是舞蹈加高难度的杂技艺人和音乐舞美设计师,可见在古代,仅有漂亮的脸蛋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绝活,否则皇帝们的审美视角是很容易疲劳的,这一疲劳所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轻者被打入冷宫,重者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致于死地而香消玉殒,古代宫女们的遭遇何其不幸也。南唐后主李煜之所以宠爱大小周后,皆因为大小周后太出众了,除了姿色皆为女人中的极品以外,大小周后都具备了让这位史上著名才子皇帝心痒难禁的地方,尤其是其前任皇后大周。大周的姓名已不可考,但其小字娥皇大概是不会错的,周娥皇和李煜是少年结发夫妻,又是李煜他老爸做的媒,而娥皇在嫁给李煜那一年,已经十九岁了,比李煜还大一岁,熟女遇上才子,这锅饭要多香有多香,何况周娥皇色艺双绝。《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大周是一个有文化有品味的女人,不仅舞跳得好,而且琵琶弹得那叫一个绝呀!大周后的琵琶精通到了什么地步?一曲旷古未闻的天籁之音后,听得李煜他老爸流着哈拉子只个劲后悔,如此绝代佳人居然便宜了同样风流的儿子,老爸只得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烧槽琵琶赠送给了儿媳妇,这把烧槽琵琶史上大大有名,此琵琶又叫焦桐琵琶亦为焦尾琴,传说乃东汉末的硕儒蔡邕所制,此琴音色优美,世之罕见,因琴尾还有一块烧焦的部分,故又称焦尾。李煜爱恋周娥皇,首先是因为其“有国色”,其次是因为周娥皇为优秀舞蹈演员和琵琶弹奏家,据此大周还不足以让李煜行“专宠之房”,大周后还有一大特长,史载其“至于采戏奕棋,靡不妙绝。”棋下得好,那是需要兰心惠质的,纹枰之争,周娥皇不在李煜之下。至于采戏是何意?采戏是百赌之技,大周是此中高手,几乎类似周润发那样的赌神角色,只是不知那时是掷骰子还是投壶之类?大周后在李煜眼里已经从熟女变成超女了,对于李煜这样一个“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才子和皇族子弟来说,大周后的这些含金量很重品味高雅的技艺,在李煜吟诗作词风雅之后足以陪伴其嬉戏玩乐了,还有更让这位风流才子惊喜的绝技呢,大周后简直何似人间有,只怕天上也无。一次赏雪夜宴之后,双脸微红的周后不胜娇羞的举杯邀请李煜跳舞,李煜调笑道:“此昔又没有什么好曲,除非你能谱得一曲?”周后才情勃发,举笔谱曲,一气呵成,此曲果然优美动人,李煜只好信守诺言为妻子的新曲伴舞,这首曲子因此得名《邀醉舞破》。除此曲之外,周后还为李煜做过一支《恨来迟曲》,瞧瞧这对才子佳人的诗情画意,当真让人眼红。李煜也投挑报李,专为周后写了许多动人的诗词如《一斛珠》、《浣溪纱》、《玉楼春》、《子夜歌》等等。周娥皇最突出的贡献是挽救了盛唐时已经绝迹的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这部大曲在流传过程中多了发生了许多变异,即使专业乐工也束手无策。周娥皇呕心沥血认真钻研,用她的智慧和才气终于使这部大曲得以重见天日。从熟女到超女再到才女,大周后不享受三千宠爱于一身天理都难容啊。有才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绝代佳人还深谙养颜美容之道,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朶”等妆容,这些美的发明让李煜天天都能感受到新奇,娥皇真是把男人的心理研究到家了。周娥皇不是比李煜大一岁吗?为了使郎君不至于审美疲劳,自己不至于容颜易逝,周娥皇变着花样天天给李煜一份好模样,以此尽显自己的绝世美色与曼妙身姿,大周后所创立的妆容,宫内外的女子都竞相效仿。从熟女到超女,再到才女直至最后非同一般的妖女,风流皇帝李煜当然被迷得神魂颠倒,尽顾着写词赞美这位绝代佳人了。皇帝小李须眉不让巾帼,也变着法子得取悦周娥皇,李煜每到春天来临,就将殿上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装成隔筩,密插各种花枝,称之为“锦洞天”;令宫里的妃嫔,都绾高髻,鬓上插满鲜花,然后与大周在锦洞天内饮酒作乐,什么国事?什么他老子给他留下的江山都扔在芙蓉帐外了。可惜天妒红颜,大周后在为李煜生下三个儿子后,才子佳人情投意合了十年,大周后染疾而亡。关于周娥皇的死版本众多,一说大周后是因为李煜和妹妹小周后偷情被气死了。二是他们夫妻俩最钟爱的儿子仲宣早早夭折,大周后伤心过度而死。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美人尤其是具有绝佳才情的美人一般命都不长,大周后也无例外。就在大周患病的同时,小周后乘虚而入,小姨子和姐夫缠绵上了,大周后死得这一年,小周后才十五岁,嫩女加上偷情的刺激想必更让李煜难以把持,但总的来说,偷情归偷情,李煜对于病中的大周后的照料和牵挂还是无微不至的,更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伤心词句,这样做其实非常符合李煜多情伤离别的词人性格。小周后史上没有留下姓名,但其无疑同样遗传了周家女性美丽漂亮的基因,也因为她更年青,更娇艳,再加上李煜对大周后的思念,爱屋及乌,所以对小周后更是百般宠溺,在大周后丧期满后,李煜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小周后,尽管当时祝贺的文人雅士诗词中调侃其早已偷尝了禁果,但李煜也并不为忤。小周后没有大周后那样冠绝一时的多面才情,但一样貌美聪颖。史传小周后喜爱身着青碧之衣,那样的粉面桃腮经深深浅浅的青绿映衬,尤其显得小周后楚楚动人和我见犹怜,宫女们见小周后如此风仪,自然纷纷效仿,以穿碧绿衣衫为风尚,某次一位宫女忘了取昨日已染青衣,经一夜露水浸染,绿色分外鲜嫩,自此,南唐宫廷便以露染碧,成了风靡全国的时尚,李大才子和小周后为这种青绿绢丝还起了脍炙人口的名字,叫做“天水碧”。沉缅于风花雪月之中,总是在逃避国家责任和社会矛盾之中的风流才子李煜,在他的穷奢极欲下,短命的南唐已经成为了虎视眈眈的宋太祖口中的肥肉,老天似乎是为了平衡,给了李煜“千古词帝”的桂冠,却不能佑护他保全乱世中的国家,似乎李煜所有的才情都已经倾注于他的传世诗词之中,假如他哪怕把十分之一的才华用于治国,南唐可能就不会成为北宋侵吞的对象,而他自己更不会成为亡国之奴。史载公元975年,后主肉袒以降,成为了大宋王朝的阶下囚。小周后此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宋太宗赵光义早就垂涎小周后的美色,每次命令命妇们参见皇后的时候就要把小周后留下,一留好几天,小周后每次回府后总是放声大哭,除了大骂李煜无能,甘当缩头乌龟以外只有以泪洗脸,而李煜在每次长叹短吁之后,就只能把所有的怨气和痛苦发泄在诗词之中,终于在其四十二岁那年的七夕之夜,李煜国仇家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追忆让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虞美人》,词中对故国的哀思让心狠手辣的宋太宗动了杀心,李煜死于一种叫做“牵机药”的毒药之下,而小周后因不甘于宋太宗淫乐,拒绝入宫而自杀身亡,一缕香魂亦陪伴李煜于九泉之下,小周亦可称之为“烈女”了。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在古代大多以悲剧形式结局,所谓有得必有失,在历史的显微镜下这种悲剧更是无限被放大。大小周后无疑激发了李煜更多的创作才情,但也正是大小周后的无限曼妙而使李煜堕入温柔乡里难以自拔,除了才华横溢的文学艺术细胞更加活跃以外,而于治国平天下则一天较之一天孱弱和无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更象是一种劫数。而李煜文学词章成就最高的阶段恰是在他亡国之后,真可谓“家国不幸词家幸”了。后人郭磨在《南唐杂咏》里这样评价李煜:“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附:《虞美人》和《浪淘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 李煜即位之后,从不关心国事,每日谱词度曲,以风流自命。春天到来时,他将殿上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装成隔筩,密插各种花枝,称之为“锦洞天”;令宫里的妃嫔,都绾高髻,鬓上插满鲜花,在锦洞天内饮酒作乐。
时光飞驰,转瞬又到公元964年七月七日乞巧夜,李煜在碧落宫内,张起八尺琉璃屏风,以红白罗百匹,扎成月宫天河的形状。又在宫中空地上,凿金做莲花,高约六尺,饰以各种珍宝。不多时布置完毕,只见一座月宫,天河横亘于上,四面悬着一色琉璃灯,照得内外通明,月宫里面,有无数歌伎,身穿霞裾云裳扮成仙女,执乐器奏《霓裳羽衣曲》,音韵嘹亮,悦耳怡神。好似真到了月宫一般。周后连声称扬道:“陛下巧思真不可及!如此布置,与广寒宫一般无二,倘被嫦娥知道,恐怕也要奔下凡间,参加这个盛会了。”李煜含笑说:“昔唐人有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虽居月宫为仙,也未免有寂寞凄凉之感,哪里比得上朕与卿,身在凡间,反可以朝欢暮乐呢!” 李煜与周后开怀畅饮,直至天色已明,方才席散。
不料周后在七夕夜间,多饮了几杯酒,又着了凉,忽然生起病来。见爱妻病倒,李煜茶饭无心,日夜陪伴在娥皇的病榻前,盼望她早日痊愈。为了增强娥皇战胜疾病的信心,他将自己写的《后庭花破子》书赠娥皇,祝愿她能和自己青春常在: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殊不知年仅29岁的大周后周娥皇一向处尊养优,一经突然生病,就久治不愈。李煜十分着急,召周后的家属入宫省视。周后的父母携带次女,入宫问候。周后留家人在宫中多住数日,待自己病愈后再回去。然由于周父母因家事繁冗,不能不回去,就留下正是破瓜年纪的妹妹在内官服侍姐姐
小周后比娥皇小14岁,李煜与娥皇结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小周后酷似初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随着接触的增多,李煜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因后来也被封为皇后,人们便把她称作小周后。
小周后这次来探望姐姐,被安排住在瑶光殿的画堂里。这天中午,午睡之后,李煜身着便装去看望小周后。为了给小周后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不让宫女通报,径直走向画堂。来到画堂门口,室内一片寂静,原来小周后午睡未醒。他悄悄掀起竹帘向里观看:周薇身着睡衣躺在绣榻上,睡衣薄于蝉翼,刚刚发育的处女挺拔的玉乳双峰若隐若现,那醉人的曲线随着淑女均匀的呼吸慢慢起伏,浓密、乌黑的秀发散铺在锦床上,睡美人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少女特有的体香一缕缕地传来。任是他李后主曾历阅风月无数,都不曾见过如此可惊为天人的睡美人睡相。当下后主不由得如痴如醉血脉贲张,更想近前看个真切,嗅个满足,便掀帘而进,却不料碰响了珠锁,发出了虽然不大而在他听来却是震撼心魄的响声…… 小周后猛然惊醒,扭头一看,李煜正尴尬地站在门口。这时,李煜只好硬着头皮走向前去,说道:“寡人本想看看小妹过得可好,不料惊动了小妹的好梦,真是抱歉之至!”小周后连忙起来走下床向前施了一礼,说道:“不知陛下光临,请恕小妹未曾迎驾之罪。”小周后向前一低腰,睡衣稍微分开向后滑动,她雪白柔嫩的酥胸大半都暴露在李煜眼前。李煜顿时目瞪口呆,语塞无言,只是张着嘴巴痴迷地盯着小周后的酥胸。小周后低头许久不见皇帝姐夫应答,偷偷眼抬瞥见李煜的失态,这才意识到自己尚穿着睡衣,慌忙中又施了一礼退向了屏风后面更衣。 更衣之后,小周后重新施礼坐下,便问起姐姐近日的病情。谈话之中,小周后无意中向李煜看去,发现姐夫以一种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自己,而且姐夫的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小周后羞涩地低下头来。为了打破尴尬,小周后说道:"到今日才明白,陛下的一只眼睛和大舜的一模一样。" "是啊,人们将他与唐尧、夏禹并称三代,那是天下为公的时代。他不但是有名的圣君,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美满的家庭。" "如何幸福美满呢?" "他有恩爱的一后一妃,这一后一妃不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都对他一往情深。王后叫娥皇,和你姐姐同名,王妃叫女英,是娥皇的胞妹。她们姐妹俩双双嫁给了舜帝,舜帝南巡时病死于苍悟山,她们姐妹俩哀毁而死。姐妹俩的眼泪洒在竹子上,后来的竹子就出现了斑点,后人叫做“湘妃竹”。我不想做什么圣君,只想和大舜一样有一双美丽多情的后、妃,此生足矣。"李煜说完,眼睛直直地注视着前方。小周后虽然年龄不大,但异常聪慧,情窦初开,听了李煜的话,已隐约听懂姐夫的弦外之音。但她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惶恐地低头不语。 李煜一言既出,自感过于冲动,便借故告辞。
回到澄心堂,回想这次与小周后的会面,一时心潮难平,便填写了一首《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恨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写好之后,便派宫女把这首词送给小周后。看完这首词,小周后完全明白了姐夫的心意。尤其那一句"相看无限情"写得多么含蓄,又多么浓烈,多么引人遐思啊!她不禁想起姐夫说的大舜和娥皇、女英的事来,莫非姐夫就是大舜再生,姐姐和自己就是娥皇、女英?要不,为什么姐夫的眼睛长的和大舜一样,姐姐恰好也叫娥皇……
而在李煜那边,"午睡惊梦"事件之后,小周后充满青春的面容,莺莺燕燕的声音,丰满动人的体态,随时随地晃动在眼前,就连睡梦中也常常与小周后相会。他的整个身心都被小周后吸引了,热恋的火焰烤着他,他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何况,以帝王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周后为什么不能为我所有呢?只是,娥皇正在病中,不能不照顾她的情绪。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想到偷情的滋味,李后主感受到从来未曾尝试过的激情与奇趣。李后主对小周后久已暗中垂涎,现在她已来到宫中,如何还肯轻轻放过!但如何下手真是难煞了李煜。
李煜写了密信约小周后月夜到御苑红罗小亭,派心腹宫人送给小周后。红罗小亭是李后主在御苑群花之中建筑一亭,罩以红罗,装饰着玳瑁象牙,雕镂得极其华丽,内置一榻,榻上铺着鸳绮鹤绫,锦簇珠光,生辉焕彩。只是面积狭小,仅可容两人休息。李煜遇到美貌的宫女,便引至亭内,任意临幸,所以亭中都时时备有床榻、锦衾绣褥等床上用品。
接到密信,小周后很是兴奋,决心按期赴约。这是她首次和李煜幽会。三更之后,月光朦胧,万籁俱寂,小周后轻出画堂,按照送信宫人的指引慢慢向移风殿走去,只是脚下的金缕鞋发出有规律的响声,让她感到惊心动魂,只好脱下金缕鞋,提在手上,前瞻后顾地向红罗小亭走去。小周后但见内中地方虽小,却收拾得金碧辉煌,设着珊瑚床,悬着碧纱帐,锦衾高叠,绣褥重茵,又有月色朦胧,不禁十分好奇。突然间发现有一男人消然从纱帐中快速逼近,定睛一看正是李煜。小周后不觉红潮晕颊,李煜早已执定了小周后的纤手。 当小周后惊悟一切,已无处可以藏身,不觉红潮晕颊,娇羞无地。只得含羞说 :“姐夫陛下,小妹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任你尽情地爱吧!但愿日后不要辜负小妹啊!"。事实上长大懂事了的小周后也知道自己生得玉貌花容,常常对镜自怜,深恐自己的这般才貌,将来落入庸俗人手里;又见姊姊嫁得李煜,册立为后,做了南唐的国母,享不了的欢娱快乐,心里本来羡慕夹杂着嫉妒;现在见李煜看中了自己,软语温存,愿效鸾凤,芳心早已许可,现在见了后主却不得不做出娇羞的样子,故意推却,无非是进一步吊起后主的胃口。一经后主再三央求挑逗,也就半推半就着顺了后主,任由李煜拥进怀中恣意轻薄了。由于初次与男性接触,浑身上下不住颤抖,娇喘吁吁。李煜没功夫再言语,只是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然后万般柔情地拥着周薇走向绣榻,二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后主是个风流天子,得着小姨子小周后这样的美貌可人儿与自己有了私情,心中得意非凡,少不得又要借诗抒情了,便形诸笔墨,填了菩萨蛮词一阕,把自己和小姨子的私情,尽情描写出来。第二天,李煜回到澄心堂,激动地将昨夜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菩萨蛮》。其词道: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阕词儿,填得十分香艳,很是撩人情思,早被那些长期情欲压抑的妃嫔贵人宫女传播开来,到处传唱,流于宫外,以至于后主与小姨子的暖昧关系连民间也知道了,传为风流佳话。 李煜只在红罗亭内日夕取乐,早把其她众妃嫔抛在九霄云外。那些妃嫔经了李煜这样的冷落,未免心怀怨意,恰巧李煜填了这两阕词,把所有的私情,都真实描写出来。就有妃嫔借着探问周后疾病的名目,来到中宫,把两阕词作为证据,将李煜与小周氏的私情,一齐告知周后。 开始娥皇对于妃嫔拿来的两阕词尤自不很相信,清纯的妹妹怎么会背着自己与妹夫私情呢。后来,她见到了妹妹,说是已被姐夫接来多日,几次来看姐姐,都碰上姐姐在昏睡。听到这里,娥皇什么都明白了,她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没有再与妹妹交谈。就在娥皇病情日重,最需要李煜陪伴的时候,风流成性的他却对娥皇的妹妹产生了恋情,并很快发展到频频幽会,这深深刺痛了娥皇的心。周后经此一气,怀着深深的恨意,疾病愈加重,不上数日,竟自撒手尘寰。
李煜见周后亡故,传旨从厚殡殓,附葬山陵,谥为昭惠皇后。 娥皇死后,回顾10年来的恩爱生活,李煜痛心疾首,内疚不已。他亲临娥皇灵前哭祭爱妻,并写下长达2000多言的祭文。在祭文中,他横溢的才华,真挚的感情,极力颂扬娥皇美丽的容貌、超人的才华,重温了他们伉俪情深的恩爱生活。最后,不顾自己的身份,署名"鳏夫煜"命镌刻在娥皇陵园的巨碑上。 埋葬了娥皇之后,在与娥皇共同生活的后宫内,李煜处处触景生情,人去楼空,琴在人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煜郁郁寡欢,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极为感人的悼亡诗,如"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娥皇死后,小周后便陪李煜在宫中,帮李煜分忧解愁,渡过难关。
开宝元年(968),娥皇死后四年,才与李煜正式举行婚礼,(娥皇死后一年李煜的母后钟氏去世,李煜按照古礼要守孝三年)重新用皇家规格最高的仪仗迎娶小周后,婚礼举行的第二天,李煜大宴群臣。照惯例,赴宴的群臣自韩熙载以下,都要写诗贺喜。但是,极有意思的是,大家都知道自周娥皇死后,如今这位新国后就已经长住宫内了,钟太后和国丈府的宣传口号是“养于宫中待年”,实际上大家口耳相传,多情国主有两首“手提金缕鞋”之类闻名遐迩的艳词,就是为她所写的。昨天那场隆重的大婚礼,其实不过是做做过场,新娘子和新郎哥早就偷偷行了夫妻之实了,哪来的什么洞房花烛新婚燕尔可言。因此众人写出来的贺诗怪腔怪调,与其说是恭贺不如说是讽刺。对于群臣的态度,李煜倒也不动气,一笑了之,可谓尽显文人的豁达。他接着又接连数日举行庆贺仪式。
自此,失去周娥皇的李煜再也不管政事,抓紧余下的时间与小周后游览金陵美景,变成闲云野鹤,只是吟诗作对,与小周后继续过着才子佳人的生活。开宝二年,周薇终于成为正式的国后,史称小周后。其时南唐内外交困,久被国事折磨的李煜只有在小周后的柔情和妩媚下才感到自己的生活仍有乐趣可言,但这使他更不理国政,整日与小周后等女宠浪迹在一起。 就是这样一个多情国主,谁都知道他不可能威胁任何地方。但按宋太祖赵匡胤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所以,我也理解赵匡胤灭南唐。其实赵匡胤也非常欣赏后主的才气,喜欢这个人的仁厚和浪漫。他好几次劝降后主,均被拒绝。在周娥皇死后,他还曾经派人来和亲。南唐大臣均希望促成此事以保平安,后主也深知此事重要性。但如此风流才子岂肯舍佳人而献身社稷?他爱慕小周后至深,喜欢和她吟诗作对,花前月下,因而拒绝了和亲。

后主昭惠国后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岁来归。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至于采戏奕棋,靡不妙绝。后主嗣位,立为后,宠嬖专房,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妆,人皆效之。

尝雪夜酣燕,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又有《恨来迟破》,亦后所制。

故唐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内史舍人徐铉闻之于国工曹生,铉亦知音,问曰:“法曲终则缓,此声乃反急,何也?”曹生曰:“旧谱实缓,宫中有人易之,非吉征也。”

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躭嗜,废政事。监察御史张宪切谏,赐帛三十疋,以旌敢言,然不为辍也。未几,后卧疾,已革,犹不乱,亲取元宗所赐烧槽琵琶,及平时约臂玉环,为后主别。乃沐浴妆泽,自内含玉,卒于瑶光殿,年二十九,葬懿陵。后主哀甚,自制诛刻之石,与后所爱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书燔之与诀,自称“鳏夫煜”,其辞数千言,皆极酸楚。

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后主过哀,以揜其迹云。

后主国后周氏,昭惠后妹也。昭惠卒未几,后主居圣尊后丧,故中宫久虚。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继室。命太常博士陈致雍考古今沿革,草具婚礼,又命学士徐铉、史官潘佑参定,文安郡公徐游评其异同,游多是佑议,遂施用之。逾月,游病疽,铉怼其不主已议,戏语人曰:“周孔亦能为厉乎?”

后少以戚里,间入宫掖,圣尊后甚爱之,故立焉。被宠过于昭惠,使后主于群花间作亭,雕镂华丽,而极迫小,仅容二人。每与后酣饮其中。国亡,从后主北迁,封郑国夫人。太平兴国二年,后主殂,后悲哀不自胜,亦卒。

1楼

了解李后主,不得不看看《马令南唐书》,这套史书文笔优美,简洁明了,很值得一读,野史里李煜的宠妃不计其数,在《马令南唐书》里只记载了三个李煜的后妃,很多电视剧把大周后拍成妒妇,把小周后拍的很无辜,其实看看正史就知道大周后远没有小周后善妒,大周后在世时,李煜后宫很多女人都安然无恙,而小周后上位后,动不动就对跟了李煜十几年的美女们又打又骂,还把这些美女全都敢出宫,有名的流珠,秋水,窈娘等等全都被小周后赶出宫,只有黄保仪一个人降体伺候小周后,才得以保全,根据马令和陆游两部《南唐书》记载,跟随李煜去北国的只有小周后和黄保仪,其他的后妃都不知所踪,宋人《默记》记载,南唐亡国后,小周后经常骂李煜,李煜每次被小周后骂都避开躲起来。大周后病重时本来不知道小周后和李煜有染,小周后居然跑到大周后病床前暗示自已和李煜在一起很长时间,大周后死的时后面朝里,不肯原谅他们,《马令南唐书》载大周后死后小周后没有穿丧服,连大周后的葬礼小周后都没去。大周后精通音律,她是音乐方面的天才,两部《南唐书》都有详细记载,而小周后除了年轻美貌什么都没有,史书上没有任何她有哪方面才艺的记录。《马令南唐书》后妃传最能令人遐想的绝对是黄保议,史载“后主保仪黄氏,容态幸鹿,冠绝当世。顾盼颦笑,无不妍姣。其书学技能,皆出于天性。”在各类正史和野史的记载里,黄保仪是位美貌冠绝当世,才华绝代,智慧超群的奇女子,对李煜有情有义,陪伴李煜共患难,是李煜的红颜知己,很多电视剧不尊重历史把她拍成坏女人,实在很过分。新加坡电视剧《绝代双雄》里的黄保仪是和史书上最相附的。正史上小周后是和李煜一起被赐死,不是网络上yy的自杀,为李煜殉情的是黄保仪


“药王”孙思邈到底活了一百几十岁呀
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1.最小的101岁,2.说法是120岁,3.说法是131岁,4.说法是141岁,5.说法是165岁,6.还有168岁的说法。 不管哪种说法孙思邈都是一个年过百岁的长寿老人。

谁知道“王”姓的由来?谢谢!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姬姓...

古代人用什么擦屁股?》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如南唐李煜事:“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

孙思邈的生卒争议
孙思邈的卒年,《旧唐书·孙思邈传》谓“永淳元年卒”。《新唐书·孙思邈传 孙思邈》则称“永淳初,卒”。按唐高宗永淳年号仅为二年,永淳元年为公元682年,亦即永淳初年,两《唐书》对此并无抵牾,古今学者基本上均从此说。有人提到唐人刘肃(元和,<公元806——820年>)所撰《大唐新语》中所谓...

谢姓的来源??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

请问谢姓起源与历史迁徙?
另外,根据《旧唐书·文苑传》上记载,谢偃的祖先孝政,本来姓直勒氏,后来改姓谢,他的子孙也称为谢氏。望族居于陈留郡,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县陈留镇? ...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

姓氏谢的起源,历史,历史名人,地位。今天必须达出
7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8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

古代人上厕所用什么(现代人用纸)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

唐朝分别有哪些最著名的东西?唐朝期间都有哪些美女?唐朝期间都有哪些特...
这个实在太多了,先说美女,文成公主 \/ 唐朝吐蕃和亲,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历史上最成功的外交官。平阳公主 \/ 唐朝唐高祖李渊第3女,与李世民同母所生,女中豪杰才识胆略不逊她的兄弟,真实名字史史书无载后世武侠小说家给她取名李秀宁。高阳公主 \/ 唐朝李世民第18女,嫁名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与名僧...

古人拉屎后用什么搽屁股?
》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北史.齐纪中》:“[文宣帝]沉酗既久,转亏本性...虽以杨愔为宰辅,使进厕筹。”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

姚安县15669971192: 南唐书中描写大小周后的内容. -
晁易罗格:[答案] 后主昭惠国后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岁来归.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 与后所爱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书燔之与诀,自称“鳏夫煜”,其辞数千言,皆极酸楚. 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

姚安县15669971192: 南唐书中描写大小周后的内容. -
晁易罗格: 《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 李煜即位之后,从不关心国事...

姚安县15669971192: 陆游《南唐书》中写大小周后内容
晁易罗格: 出自后妃诸王列传 卷-十六 后主昭惠国后周氏那一段的最后一节话

姚安县15669971192: 有哪些史书有记载南唐后主和大小周后的事迹? -
晁易罗格: 李煜18岁娶娥皇为妃,娥皇既美丽又是才女,深得李煜宠爱.二人过着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李煜即位后.封娥皇为国后,二人感情甚笃.公元964年,李煜次子仲宣年仅四岁得疾而夭,当时大周后也已经病得非常重了.大周后病笃之际,其妹女应奉诏来宫中侍疾,与李煜产生了爱情.“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摹写的是李煜与小周后的偷情生活.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写下《更漏子》等多首诗文以表达哀情,词义悲凄,催人泪下.大周后病殁后,李煜与其妹女英正式完婚,封为国后,史称小周后.

姚安县15669971192: 南唐大周后 -
晁易罗格: 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周后)有大小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均为大司徒周宗的女儿.两姐妹都是钱塘美女.大周后十九岁与煜成婚.煜即位,立为皇后.大周后精音律,善歌舞,通书史,至于采戏弈棋,也无不绝妙,可称得上是五代时期的一位才女.据说,唐代的《霓裳羽衣曲》,至五代已经绝响,煜得残谱,周后与之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大周后怀孕时周薇来到内官服侍姐姐,与李煜有了私情.大周后难产,加之产后失调,不久去世,周薇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即小周后.

姚安县15669971192: 南唐大小周后资料
晁易罗格: 李煜前后有两个皇后,即大周后、小周后.这二位关系可非同一般,乃亲姐妹.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其父是南朝重臣大司徒周宗.娥皇经常随父亲出入宫廷,她容貌美丽,精音律、善歌舞、通书史,采戏弈棋,无不绝妙.中主...

姚安县15669971192: 南唐小周后简介
晁易罗格: 小周后 名为周薇,生于950年,死于978年,方享年28岁. 是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 风流倜傥中国史上第一才子皇帝李煜李后主的皇...

姚安县15669971192: 小周后简介 -
晁易罗格: 小周后(950年-约978年),方享年28岁,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继后,是大司徒周宗之次女,是大周后的妹妹.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有一说,名周嘉敏或周薇,字女英),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

姚安县15669971192: 李煜和大小周后的事 -
晁易罗格: 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