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则诚的故事?

作者&投稿:赖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则诚的多才多艺~

高则诚不仅是一位戏曲作家,而且还是一位书法家。明人汪珂玉《珊瑚网》中载其“善书,《元名公翰墨卷》有高则诚书”。晚年居四明。多次为友人题识,为碑刻书丹,“词章翰墨,人得之者不啻拱壁。”(高)则诚书法方正刚劲,凝重深厚,具有庄重正大气度。《题唐康居国贤首祖师墨迹跋》手书,为瑞安林大同所发现,后传其哲嗣林镜平,报告,“文化大革命”中迷失。现仅存照片复制件。孙诒让《温州经籍志》载:高明有诗文集《柔克斋集》二十卷,“明中叶时已无传本”,今仅存残篇散什。

高明,字则诚,元代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大师。高则诚的代表作是《琵琶记》,说的是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传唱千古,被誉为“南戏之祖”。
高则诚小时候就才华不凡,显示了在艺术文学方面的天赋,特别是擅长对对子。在高则诚六岁的时候,他父亲摆宴会招待客人,高则诚看到有一样菜非常嘴馋,就站在桌子边用手去拿东西吃。
客人看到了就笑着说:“听说高则诚小朋友擅长对联,我来试试看。”
高则诚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说:“来上联吧。”
客人就说:“小儿不识道理,上桌偷食。”
“谁偷食了?”高则诚满不在乎的说:“村人有甚文章,中场出题?”
客人又出了个上联:“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这是变着法子说高则诚是茶壶,居然敢顶嘴。
高则诚立刻就对出了下联:“平头梭子,却从肚里生繻。”
梭子是织布的织具,形如枣核,两头呈尖形。以“平头”指“梭子”,寓指不合格。“繻”指彩色的丝织品。下联的意思是:本是不合格的织具,又能从里面取出什么好货来?”整个下联是说这个客人水平不高,还乱教训人。
客人一见难不住高则诚,立刻就偃旗息鼓了,尴尬而笑。而高则诚成年以后,随着文章流传,名声也越来越大。

  高则诚 生于1305年,原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瑞安阁巷人。从小就受到父母和外祖父的影响,深谙南宋灭亡的痛史,同情广大人民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元朝建立以后,高则诚考中进士,断断续续做了十来年的元朝官吏。由于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生性耿直,刚正不阿,经常与上司意见不和,故常常辞官隐退,任职时间都不长。在他任官期间,经常为人民着想,替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专心致志从事他酝酿已久的《琵琶记》的创作。大约花了三年时间,《琵琶记》终于问世了。《琵琶记》上演以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元末的剧坛上成为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六百多年,流传不衰,影响深远。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弘扬瑞安的优秀文化传统,近年来,瑞安市成立了高则诚研究会,并在高则诚的故乡――阁巷镇柏树村,修建了一座高则诚纪念堂。
  瑞安地古属永嘉郡,故他常自署永嘉高明。唐武德五年置东嘉州,人又称他为东嘉先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卒于明初。 高明出生在崇儒里柏树(今阁巷镇柏树)一个诗人、隐士家庭。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和弟高*都是诗人,父功甫早卒。同里陈姓,与高家世有姻连。高明祖母和妻子为陈氏女,而高明女孙复作陈氏妇。陈族祖孙四世十五人,均是诗人,都能为文作诗,且有通晓音律者。
  高明幼聪慧,得陈家人赏识。进陈氏家塾,未曾多习举子业,倒是耳濡目染,杂学旁收,跟学有专长的长辈习各种知识,故而“自少以博学称”。 及长,从乌伤(今义乌市)宿儒黄*游,同门有宋濂、王*、戴良、陈基等。复漫游江、浙一带,与友人觞咏唱和。后回乡设帐授徒。他前半生约40年,过着“师友一门兄弟乐”的 隐士、诗人生活。其《赋幽慵斋》一诗,可为此时期思想、生活之写照:“闭门春草长,荒庭积雨余。青苔无人扫,永日谢轩车。清风忽南来,吹堕几上书。梦觉闻啼鸟,云山满吾庐。安得嵇中散,尊酒相与娱。”
  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下诏恢复种举考试。高明在祖父督促和亲友催勉下,又自视为怀瑾握瑜之土,当从仕途上一展抱负:“入践廷宇,陪老成之谠议;出临郡邑,布恩德于罢氓;使殊功茂绩,炳然一时,以答清朝设科盛意,且非君平昔之志,而亦吾党所望于君者哉?”于是“叹曰:人不专一经取第,虽博奚为?乃自奋读《春秋》,识圣人大义,属文操笔立就。”参加至正四年(1344)乡试,次年登进士第。时年约40,已届不惑之年。 高明初任处州录事。他年青时曾作诗“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此番入仕,当身践力行而有所作为,为苍生办事。“时监郡马僧家奴贪暴,明委曲调护,民赖以安。”任满,“民办去思碑,刘基为文记之。”
  江浙行中书省官闻其名,辟为丞相掾吏。杭州任,为他仕途上春风得意之日。高明为人刚毅耿直,为官清正廉明,办事干练闲熟,得共事者之赏识。“而君亦雅义名节自励,公卿大夫咸器君行能”他从参政樊执敬核实平江圩田,得蠲租米无征者四十万石”,又与葛元哲同为参政苏天爵编定《滋溪文稿》30卷。每当别掾有故,他即权代其事,“君稽典册,定是非,酬应如流”,故而,“儒生称其才华,法吏推其练达”,“声闻益隆矣!”遇上不合意愿事,“辄上政事堂慷慨求去”
  。 在杭州,他曾去凭吊岳飞子冢。诸多诗人曾为“三字狱”写下诗作,或激昂高歌,或低回咏叹,高明作《和赵承旨题岳王墓韵》:
  莫向中州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廷不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父子一门甘伏节,山河万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高明此诗与众多咏岳飞诗作不同,不只是流露出、也不仅是停留在对宋朝国亡之悲痛上,尤为难得者,在于揭示国亡罪责得由南宋最高统治者承担。由于“内廷”下“班师诏”,致“绝漠”落金人之手,使大将未能乘胜追击收复失土。同时指出岳氏父子“愚忠”,“甘伏节”,而置分支之万里山河于不顾,“竟”字见指责。此种识见,远较他诗为深刻。尾联更以“有理身地”与“二帝游魂”显强烈比照,对南宋帝王作进一步批判。诗之写作与其在杭州任上之作为及感受分不开。
  高明忙碌于仕途,踌躇满志,其内心却并非平静,矛盾、苦闷、彷徨,时时泛起,以至于对仕宦生活感到厌倦。至正九年八月,他去昆山会友人顾仲瑛,归杭州后,作《碧梧翠竹堂后记》一文,吐露心曲。“比至城廓,车马杂*,尘坌*起,慨想昨昔所游,疑为梦中见矣!”文未,寄语仲瑛:“君碧梧翠竹之乐,不易得也,第安之,他日毋或汩于绿仕,而若余之不能久留久。”
  至正八年,台州民方国珍聚众起事,受招抚,成为元朝官史;十年十二月复叛。有旨:令行省臣总诸郡兵平“乱”。省臣以高明为温州人,熟悉海滨事,“择以自从。君亦庶几因得自效”。浙东帅达公赏识高明才干,“一见君欢然!”主帅以“除凶”为已任,高明则与之相左,“论事不合”,便“避不治文书”,致“师出逾三时”,亦不顾。事后,回省城,受冷遇。经此事后,高明感到宦海风涛险恶,对友人及乡人深有感触地言道:“前辈谓土子抱腹笥、起乡里、达朝廷、取爵位,如拾地芥,其荣至矣,孰知为忧患之始乎!余昔卑其言,于今乃信!”⑩遂萌退志,“莫将尘土污儒冠”。然而,既入仕途,身不由己,他仍为宦事所羁绊,不禁感叹:“飘零王粲辞家久,牢落潘郎感发稀”、“孤松三径依旧在,童仆正迟陶渊明”!至正十二年秋,任绍兴路判官,未久,转庆元路(今宁波市)推官。他借《题画龙》为喻:“乾坤万里苏旱喝,草本无言生意悦。归来高卧碧潭云,独抱神珠弄明月。”表示未敢忘却为百姓办事,以之自解自勉自慰。推官为专管刑狱之职,“四明狱囚多冤,明平反允当,人称神明”⑾。覆盆之冤,一一得洗刷昭雪,“囹圄一空”⑿。当地名士袁彦章作诗称赞:“州县按临分枉直”,“笔端一点春无限”,“圜扉罗雀文书静”⒀,与府志所载相符。其后,调江南行台掾,“数忤权贵”,他不得不“谢病去”⒁。经此挫折,退志益坚。“岁晚仲宣犹在旅,年来伯玉自知非。”叹息已身似王粲处乱世而怀才不遇,应如蘧伯玉悔省而遁世。
  他写《次韵酬高应文》一诗寄在家乡好友高应文,回顾十余年仕宦生活,感慨万千: 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七国游淡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争如蓑笠秋江上,自脍鲈鱼买浊醪。
  傲骨嶙峋,卓然特立,十年奔走,天地无情,当赋归去,“自脍鲈鱼买浊醪”。至正十六年后,朝廷命他为福建行省都事,他无意恋栈。时分省庆元之方国珍欲留其在幕下,高明力辞不从,以礼延教子弟,亦不就,归家也不成,旅居于庆元。元廷任其为国史院典籍官,未之任,“旅寓鄞之栎社沈氏,以词曲自娱”⒂,撰写戏文《琵琶记》。 在宋代温州戏文中,原有《赵贞女蔡二郎》一戏,徐渭《南词叙录》谓“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高则诚于以改造,将负心察伯喈,改塑为违心人:蔡伯喈奉父命违心去应举,被牛相强招为婿进相府,朝廷不准辞官归养双亲,终使他滞留京师,灾荒之年,二亲双双亡故。高则诚把自己仕途蹭蹬中之痛苦与感受,熔铸进主人公蔡伯喈形像中去,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应举为官,招致蔡家一门象破人亡,以此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仕宦道路之罪恶,人谓整部戏作“纯是一部嘲骂谱”⒃。较之《赵贞女蔡二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高则诚尤倾注心于赵五娘形像之抒写。赵氏勇于承担苦难,荒年饥岁,只身一人,竭尽全力奉侍双亲,虽受委屈,始终不渝,成为中国中世纪劳动妇女典型。“高则诚填词,夜案烧双烛,填至(赵五娘)《吃糠》一出,句云:“‘糠和米本一处飞’,双烛花交为一,询异事也。” 高则诚在《琵琶记》起首云:“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为达动人境地,高则诚取草本反复吟唱,一再修改,决不苟且。“阖关谢客,极力苦心,歌咏则口吐涎沫,按节拍则脚点楼板皆穿,积之岁月,然后出以示人。”⒅《南词叙录》也有类似记载:“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高则诚撰成《琵琶记》,极大地提高南戏艺术水平,“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被尊为“曲祖”,“《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纲领,不宜取便苟且,须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须要透彻唱理,方为国工。”广为传演,“浸淫胜国,崔、蔡二传奇(按:指《西厢记》和《琵琶记》迭出,才情既富,节奏弥工,演习梨园,几半天下。上距都邑,下迄闾阎,每奏一剧,穷夕彻旦,虽有众乐,无暇杂陈。”(21) 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王朝,高明的一些好友和同门如刘基、宋濂、陈基、王*、赵*等,纷纷前往应天效力,朱元璋征召他,以疾辞。不久,患病去世,葬于家乡。《清颍一源集》载其墓地在柏树桥南岸,乾隆《瑞安县志》则谓“在十五者筑坟汇”,有待后人去发现。友人陆德*以诗哭之:“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早郎官。一代儒林传,真堪入史刊”。从诗意看,高明当卒于明初,终年约70岁。高则诚不仅是一位戏曲作家,另一本戏文《闵子骞单衣记》,已佚,且是书法家。明人江*玉《珊瑚网》中载其“善书,《元名公翰墨卷》有高则诚书”。晚年居四明。多次为友人题识,为碑刻书丹,“词章翰墨,人得之者不啻拱壁。”(23)则诚书法方正刚劲,凝重深厚,具有庄重正大气度。《题唐康居国贤首祖师墨迹跋》手书,为瑞安林大同所发现,后传其哲嗣林镜平,报告,“文化大革命”中迷失。现仅存照片复制件。
  孙诒让《温州经籍志》载:高明有诗文集《柔克斋集》二十卷,“明中叶时已无传本”,今仅存残篇散什。


高则诚《琵琶行》介绍
高则诚的是《琵琶记》,《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不要混淆了啊。《琵琶记》 元·高明作。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剧情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

请教“夫天则诚是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语出清 曾国藩 《书学案小识后》“自陆象山氏以本心为训,而明之余姚王氏乃颇遥承其绪。其说主于良知,谓吾心自有天,则不当支离而求诸事物。夫天则诚是也。目巧所至,不继之以规矩准绳,遂可据乎?”“夫天则诚是也”意思是“我所谓的天那就是诚实啊”觉得好请及时采纳哦~

文言文害群之马原文及翻译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13)!”黄帝再拜稽首(14),称天师而退(15)。【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赶车,昌宇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

心诚则灵的故事集锦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师求教的事。杨时和游酢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多岁,而且已经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两人到了程颐家的小院外面要拜见程颐,院里的童子听见,连忙...

诚信小故事30字
2.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3.孟母的故事 当孟家还在庙...

小信诚则大信立
在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小信诚则大信立这个道理,这样才能治国安邦,才能服人。古代社会还有这样一个关于讲诚信的民间故事,它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讲诚信的重要性。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小孩儿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种好奇心理,他有一天就突然大喊:狼来啦,狼来拉!山下的村民们闻...

收集3则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或者小故事?
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有:1、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2、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3、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4、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小信诚则大信立是什么意思(故事)
小信诚则大信立的意思是,小的诚信积累起来,就能建立起大的信誉。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和积累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石。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保持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来建立。就像建造一座大楼...

小信诚则大信立的意思
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意思是大诚信是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

信则立诚则行的高中800字作文怎么写
可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不但会在道德上遭至谴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就诚信的重要性而言,说“诚信是金”应是不为过的。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

余江县18823107857: 高则诚的故事? -
但映肠泰: 高则诚,名明,一字晦叔,号莱根道人,瑞安人.瑞安地古属永嘉郡,故他常自署永嘉高明.唐武德五年置东嘉州,人又称他为东嘉先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卒于明初. 高明出生在崇儒里柏树(今阁巷镇柏树)一个诗人、隐士...

余江县18823107857: 高则诚的故事? -
但映肠泰: 不明白啊 = =!

余江县18823107857: 你好,我有一个问题,我是听过很多戏曲,可是好想就是没有听过琵琶记,这是讲了个什么故事啊 -
但映肠泰: 《琵琶记》写的是民间少妇赵五娘在夫君蔡伯喈赴京赶考之后,毅然挑起了持家养亲的重担.蔡伯喈一去杳无音讯,家乡又碰上灾荒年月,因饥饿难忍,蔡婆日夜吵闹,赵五娘为了省下细米孝敬老人,自己背地里吃糠,可她的一片孝心反而引起...

余江县18823107857: 中国古典的十大悲剧故事和十大喜剧故事有什么???? -
但映肠泰: 救风尘李逵负荆中山狼看钱奴西厢记墙头马上玉簪记幽闺记绿牡丹风筝误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汉宫秋》、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高则诚的《琵琶记》、 冯梦龙的《精忠旗》、 孟承舜的《娇红记》、 李玉的《清忠谱》、 洪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方城培的《雷峰塔》 十大喜剧故事

余江县18823107857: 中国历史上十大悲剧都有什么?赵氏孤儿主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但映肠泰: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承舜《娇红记》、李玉《清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城培《雷峰塔》、赵氏孤儿主要讲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余江县18823107857: 在元代,有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到明代发展为了传奇.那么,这种文学形式向明传奇发展的过渡性的作品是 -
但映肠泰: 选B.《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是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

余江县18823107857: 我把真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出自哪首唐诗? -
但映肠泰: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指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即高则诚)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

余江县18823107857: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是哪些? -
但映肠泰: 1.刘晓敏 2.刘晓敏 3.刘晓敏 4.刘晓敏 5.刘晓敏6.刘晓敏 7.刘晓敏 8.刘晓敏 9.刘晓敏 10.刘晓敏

余江县18823107857: 成语,要解释和典故、还有古代的用法和现代的用法. -
但映肠泰: 【成语词条】大义灭亲 【成语拼音】dà yì miè qīn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偏正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大义:大道理,正义;亲:亲属.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绝父子的私情.现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

余江县18823107857: 积谷防饥下一句是什么
但映肠泰: 积谷防饥没有下一句,上一句是又道是养儿代老.意思是储存粮食,防备饥荒.出自《琵琶记·谏父》.连动式;作宾语.《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即高则诚)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一部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琵琶记》,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部南戏.戏中讲述了汉代的一位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