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作者&投稿:牛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地球的科普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扩展资料: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1、认识宇宙

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认识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球体。大地这个球体该放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呢?开始人们把它放在了宇宙的中心。后来,有个叫帕拉多喜的人发现天上的星星有一些在动——人们叫它们行星,与之相应,不动的星星便叫恒星。于是人们就说,天上的月亮、太阳、行星及所有恒星都绕着地球做圆周轨道运动。托勒密第一个用数学方法确定了地球与行星的关系,给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宇宙图景做出了定量的描绘。这个图景后来成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直至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才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移开。在哥白尼的体系中,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与其他行星一样沿正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

17世纪之前,人们—直都是凭借肉眼来观察大象,并借助一些简单的度量仪器来研究天体,主要是太阳、月球和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五大行星。中国人用他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古希腊、古罗马人用他们熟悉的神来给这些行星起了名字。1610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从而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看到了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新的宇宙图景。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天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这时期建立了完整的大行星、地球和彗星运动理论,发现了一些新的行星、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并且把观察的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了银河系的其他恒星系。19世纪下半叶,天文学家将当时物理学中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天体研究中,创立了天体物理学,从此开始了现代天文学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无论是天体物理理论,还是天体观测方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传统的光学天文学领域,随着反射天文望远镜的出现,一改19世纪折射天文望远镜的局限,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不断增大。1908年出现了1.5米镜、1918年出现了2.5米镜、1948年出现了5米镜、1976年出现了6米镜,1993年口径10米的巨型天文望远镜问世,使人们的视野进入到更为遥远的宇宙空间。

1932年,美国工程师央斯基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宇宙无线电波,后来将这种无线电波称为宇宙射线,由此发现了了解宇宙的新途径,并创立了射电天文学。手段的改进是天文学发展的前提,射电望远镜的出现使宇宙全波段地展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使人类了解到一些根据可见光无法了解的天体和物质,例如超新星痕迹、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等。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探索宇宙的立足点不再局限于地球,1962年,美国探空火箭携带X射线探测器飞离地球150公里,发现了在地球表面无法接收的来自宇宙的强X射线,开创了空间天文学时代。1998年6月,美国航天飞机发现者号携带着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α磁谱仪,试图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

2、宇宙的结构

●梯级分布和各向同性

宇宙是自然科学最大的研究对象,关于宇宙,人类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包含了可能对宇宙进行某种科学解释、建立某种模型所必需的东西;已经让我们能够理性地推断可测范围之内宇宙的起源和不很久远时段内宇宙的未来;已经让我们能够发射地球卫星和为各种不同目的服务的太阳系际探测器;已经让我们能够以科技的方式展开对宇宙间智能生命伙伴的搜寻……

我们现在对宇宙的基本认识是:在相对较小的时空内,宇宙中的物质依次聚集为星体、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超超星系团……。宇宙在整体上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宇宙没有中心,任何典型星系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宇宙规律是一样的。

●宇宙在大尺度上是膨胀着的

人们发现天空中有许多云雾状的天体,名之为星云。1924年哈勃把天文望远镜对准仙女座大星云,分辨出构成该星云的单个星体,使河外星系和尘埃云得以区分,并发现仙女座大星云不是银河系中的天体,而是距地球约220万光年之遥的与我们的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谓之河外星系。继而他又对河外星云做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更为遥远的星系。

1912年始,致力于天体光谱研究的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发现,几乎所有河外星系的光谱线都存在着向红端移动的现象。如果按照多普勒效应解释,这就意味着这些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而且运行速度相当大,比如室女座大星云的运行速度是每秒1000千米。1929年,哈勃考察了斯莱弗的工作,结合自己对河外星系的研究,把运行速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每秒2万公里,提出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光谱线的红移量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哈勃的理论被后来的观测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河外星系的红移是反映宇宙整体性特征的系统性红移——从宇宙中的任何一点都能看到几乎所有的天体都在远离该点而去——宇宙在膨胀。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中心膨胀,其情形类似于膨胀的气球上各点之间相互远离。

●宇宙的时空是柔性的

在牛顿时空观中,空间是三维平直的,是绝对均匀、各向同性的;时间是单向一维的,像河流一样匀速地流淌着。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无关,它们就像是盛装物质的容器,亘古存在,永远不变。

爱因斯坦1905年和1915年先后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初步建立了时间、空间的统一性,以及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在狭义相对论中,时空度规随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广义相对论统一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引力场等效于具有相当加速度的参照系。他还揭示了四维时空与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一时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状况决定时空的结构。反过来看,引力场是空间几何弯曲的表现,空间的曲率体现引力场的强度。

有人依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推论,在极强引力场,比如黑洞中,空间收缩为1维的,时间扩张为3维的;而超强理论又认为在极微观高能的世界中时空可能是11维的。

爱因斯坦指出大引力场周围可测到空间弯曲,并预言在日全食的时候观测太阳背景处的恒星位置可以证实这种现象。1919年爱丁顿率队赴非洲观测日全食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线在引力场中发生弯曲的预言,也就是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物质与时空结构关系的理论。

3、太阳系

直至目前,太阳系依然是我们在宇宙中了解最多的天体系统。哥白尼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太阳系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重点。到了19世纪末,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除冥王星之外的其他八大行星和将近500颗小行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文学家们又发现了太阳系中的一颗新的大行星——冥王星,并且发现了一些大行星周围的卫星、7000多个小行星,以及若干颗彗星,从而绘制出更加完备的太阳系图景。

●太阳

太阳是与人类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天体,万物生长*太阳,我们地上生命的全部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直到20世纪,随着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更精密仪器的问世,特别是太阳空间探测器的发射,人类对于太阳才有了深入的了解。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是个主要成分为氢的气体球,太阳的能量来自其本身氢原子的核聚变;太阳表面平均温度为五六千度,中心温度达数千万度;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外辐射巨大的能量,辐射到地球上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部分;太阳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巨大的杀手。因为它有强大的磁场,内部温度极高、进行着剧烈的核反应,所以自然界各种相互作用的机制随时在其中起作用,所形成的强大的由紫外线、x射线等高频段电磁波及各种粒子流组成的太阳风笼罩在地球上。

太阳风是地球所承受的宇宙射线的重要来源。如果宇宙射线长驱直入,地球上绝不会有生命可言,是地球的大气层特别是臭氧层和强大的地球磁场保护着我们,这也是我们今天为南北极的臭氧空洞忧心,并极力倡导保护臭氧层的原因。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它现在已经走完了大约一半的旅程。

●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那肉眼看上去亮丽晶莹的外表曾经寄托过人类数不尽的美好心愿。

从17世纪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指向月球看到环形山以后,直到20世纪人类才逐渐了解了月球的物理特性。20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利奥推测出月球表面有一层由火山灰构成的灰土,50年代末,人类所进行的首次空间探测就是针对月球。1959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发回来的照片使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的情况。很快,美国也相继发射了一系列月球探测器。1972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迄今为止,一共有12个人分6次登上了月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个死寂的天体,它既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活火山,也基本没有“地质运动”,它除了寂静地绕着地球旋转、接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撞击和辐射之外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自己天文学意义上的进化历程。可能只有人类才能赋予月球新的生命。

关于月球的起源有三种主要的说法:一种认为月球是在地球产生过程中与地球同时形成的,是早期地球星胚旋转处于吸积盘阶段时盘面上扰动积聚的结果;另一种说法认为月球的起源远比地球晚,月球是从地球上抛出去的,太平洋就是月球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第三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地球掠获的小行星。但三种说法都有解释不清的问题,所以关于月球的起源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现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都有自己探测开发月球的愿望或已经制定了计划,人类未来宇宙空间的第一个落脚点恐怕还得是月球。

●行星

在19世纪下半叶天体物理学创立之前,太阳及太阳系中的行星、彗星和月球一直是天文学家研究的重点。随着航天飞行器的问世,人类得以近距离观察一些大行星。从60年代开始,美国、苏联和德国等国家先后发射了多个星际探测器,主要对火星、金星和水星等内太阳系天体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美国的火星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于1975年在火星上着陆;1997年,美国的火星探测器“探路者”又在火星上着陆,进一步探索火星的地形地貌,为人类将来可能登陆火星进行深入的考察。从70年代开始,一些行星探测器又飞向外太阳系,考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火星是目前为止人类了解得最多的行星,也是各种天文地质状况与地球最接近的太阳系天体。人类在梦想着以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办法对火星进行地球化改造,使它在不远的将来呈现出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条件,以便在人类走出地球这个人类童年的摇篮,迈开向宇宙空间移民的第一步的时候落户火星。

除九大行星外,太阳系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个奇异的小行星带。小行星的最初发现是起因于人们的一种困惑——在太阳系中每一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都大约是其前一颗的1.3~2.0倍,惟一的例外就是第五颗行星——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第四颗行星——火星到太阳距离的3.4倍。受由理论推导而发现天王星的鼓舞,德国的天文家们认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应该还有一颗行星,还组织了一个小组准备搜寻。然而,第一颗小行星却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无意中发现的。1801年1月1日,皮亚齐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了一个每天都改变位置的暗淡天体,德国数学家高斯推算出它的轨道正是在人们期待发现新行星的空间内,证明它是一颗行星,皮亚齐名之为谷神星。然而,谷神星太小,半径只有1000千米,只有月球的1/50大,似乎不足以填补火星和木星之间空旷的空间,于是天文学家们继续搜寻。1807年奥伯斯在这个空间内又发现了三颗新行星,分别命名为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天文学家赫歇尔建议称这些行星为小行星,这种叫法延用下来。

至今,在火星和木星间的这个空间内已经发现了数千颗小行星,因此人们称其为小行星带。现在一般认为这个小行星带是由于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强大引力加之火星引力的共同摄动导致的结果。这种摄动使小行星带内的物质难以聚合成星子,故而形不成大行星。

除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外,还有一些分布在太阳系内其他行星轨道上或自己拥有独立轨道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轨道曲率往往特别大,也就是说特别扁长,远日点特别遥远,近日点特别近,与地球等其他行星轨道有交*。天文学家把轨道近地点比金星与地球的距离还近的小行星称为掠地小行星。与大行星轨道交*以至可以达到相当*近的距离,这一方面导致小行星有可能被大行星掠获,成为大行星的卫星;另一方面,虽然可能性极小,但一旦发生就是灭顶之灾——小行星们有可能与大行星相撞,当然最令人担忧的是与我们的地球相撞。这也是人类必须在宇宙中寻找更多的栖身之所的一个重要理由。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引用西方的一句俗语来解释这个理由说:“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

●卫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直至近代之前人类知道的太阳系中惟一的一颗卫星,所以自古人们都是把它与金木水火土等行星一道等而观之,并没觉出它与其他行星有什么不同。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天,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件事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就意味着不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惟一的中心,而这样的结论是为当时的“正统思想”所绝对不能容忍的。现在,人类已经在太阳系中发现了至少64颗卫星;并且知道土卫六上有大气,这是目前所知惟一的一颗拥有大气的卫星。有大气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因为有大气就多了一重地球化的可能,而存在地球化可能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未来家园。

●彗星

长期以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彗星的出现都被视为是不祥的征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种情况在1682年彻底改变了。这一年牛顿的朋友哈雷发现了当年出现的彗星原先也曾经进入过人类的视野,而且他计算出这颗彗星每76年会再来一次。1758年,这颗彗星果然光临。但是,人们长期以来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彗星在太阳系运行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直到20世纪,人们才知道彗星原来也是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但它们的轨道比行星的扁得多,因此近日点往往很近,远日点却非常远。

彗星主要是由冰雪物质和尘埃组成,有人形象地说彗星是个“脏雪球”。彗星远离太阳时,为完全的固体状态,当它*近太阳时,因为炽热,会形成水蒸汽和尘埃,因此,形状变化较大,会有明显的膨胀,多数情况下还会拖出或长或短的彗尾。我们现在还知道,彗星因为每次经过太阳附近时都会损失一些物质,在经过太阳若干次之后,彗星就全部因蒸发和分解为尘埃而消失,或者留下一个由岩石组成的核。

关于彗星的起源,还是个未解之谜。

4、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拥有上千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的天体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极其普通的中等恒星。我们在夏夜晴朗的天空中看到的银白带子是银河系在天球上的投影,熠熠的白色是密集的恒星发出的光辉。

如果从银河系之外看银河系,它应该是一个带旋涡结构的铁饼形星系。银河系的盘面直径约为10万光年,核球直径大约为1万光年,银核直径大约为3光年。我们的太阳处在银河一条旋臂上,距银心约4万光年远的地方。因此在地球上看银河,朝向银心的一侧密集明亮,另一侧则稀疏暗淡。银盘中恒星相对密集,尤其是旋臂上集中着一些比较年轻的甚至是形成中的恒星、疏散星团、星际介质和气体星云;年老的球状星团分布在银晕中;大质量的银核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银河系的总质量为1400亿个太阳质量,其中90%为恒星、10%为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介质。银河系整体绕过银心垂直于银盘的轴旋转,太阳所在处的转速为每秒220千米。

5、恒星的演化

古人将天空中的星体分为行星和恒星,前者有明显的运动,后者不动。1718年,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三颗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星的位置与希腊时代天文学家的记录有较大的偏差并且不可能是正常的误差,于是得出结论说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与我们的距离相当遥远而显得运动相当缓慢,所以看上去好像不动一样。在19世纪,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恒星具有不同的光谱,于是有人提出,恒星是否也发生演化。对于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找出答案。在这期间,美国天文学家史瓦西经过系统研究,将恒星的能源和恒星的结构与恒星的演化结合了起来。弗里德曼·霍伊尔对恒星演化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将恒星生命周期划分为起源、主序星、红巨星、矮星等几个阶段。其中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我们的太阳现在正处于这一阶段。对恒星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以赫—罗图描述。对恒星演化过程的研究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天体问题最精确的科学研究。

恒星的前身是弥漫稀薄的星际物质,由于引力收缩而成为密度较大的星胚。在收缩过程中,星胚中心密度增大,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增高,并逐渐发光发热,当中心温度达到1000万度时,在高温高压下,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成为主要能源,星胚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当向外的辐射能足以与万有引力引起的向内的收缩相抗衡时,收缩停止。恒星内部的氢燃烧转变为氦,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中便积累了大量的氦,随着氢燃料逐渐耗尽,氦逐渐增多,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向外的辐射能不足以抵抗因巨大质量而拥有的引力所导致的向内的压力时,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星体密度增加,同时内部压力急剧增大,引力势能迅速转变为热能,温度陡增,氦被点燃,氦聚变产生碳,燃烧重新开始,向外猛烈辐射能量,导致外壳急剧膨胀,恒星体积急剧增大,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成为红巨星。红巨星之后,如果恒星质量足够大,还会重复如上的过程,点燃碳聚变而为以硅为主的元素,之后如果恒星质量更大,还会发生硅聚变而为铁族元素的反应,甚至发生超新星大爆发。再后,恒星便逐渐走向它的末日。在恒星演化的末期依据恒星质量从小到大的不同可能依次出现四类演化结局:黑矮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6、宇宙中的未解之谜

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在科学上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打开通往新的神秘的大门,同时最大的发展往往来自意外的发现,即推翻原有观点的发现。”对人类现有的理解能力和科学水平而言,宇宙深奥而神秘,下面所列的只是几个有代表性的现象。

●暗物质

美国女天文学家葳拉·罗宾依据已经发现的一些天文现象及人类已知的一些科学规律,提出宇宙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否则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暗物质可能是黑洞和矮星,但暗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应该是一些不发光、不反光、不挡光的透明物质,科学家们有的说是重子物质、有的说是光子、有的说是中微子,总之,宇宙间的暗物质还是个未解之谜。

●类星体

类星体指一类特别明亮、体积特别小、运行速度特别大、发射出的能量特别强又有极快的明暗周期变化的一类天体。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斯密特等人对类星体做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一些现象,提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但直至今天,天文学家们连在类星体到底是离我们较近的天体还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天体这一点上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类星体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更是不得而知。

●黑洞、白洞,蛀洞

1939年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当恒星质量足够大(相当于我们太阳质量的3.2倍以上)时,可能会由于巨大的引力而坍缩;随着它的体积的变小,引力场会变得十分强大,以至大到将其引力范围(科学上称视界)内任何东西都吸进去的程度,连光线也无法逃逸,像一个无限深的洞。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将其名之为黑洞。有科学家预言,银河系中应该有100万个黑洞。由于黑洞吞食一切物质和光线,起码现阶段人类还找不到直接观察黑洞的方法,不过科学家已经间接证明了若干个黑洞的存在。

白洞是科学家为平衡宇宙间物质的流动性而预言的一种与黑洞性质相反的天体,在视界之内的物质只向外流不向里流;蛀洞(亦有称虫洞)则是有了黑洞和白洞之后一种必然性的理论假说,它是科学家预言的弯曲空间不同区域间或不同宇宙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通道。究竟在这样深的层次上宇宙如何结构自己,人类还不得而知。

7、大爆炸宇宙模型

自从爱因斯坦用他的广义相对论给出第一个宇宙模型之后,一门新的学科——宇宙学便诞生了。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物质均匀分布,宇宙的大尺度特征不随时间发生变化。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宇宙学中第一个动态宇宙模型,提出宇宙有膨胀和收缩两种可能。1932比利时天文学家阿贝·乔治·勒梅特依据宇宙膨胀逆推而提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最初应该聚集在一起。1946年,美籍俄裔科学家伽莫夫首次将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化学元素生成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高达几十亿度,很快便降低到10亿度,这时的宇宙充满了辐射和基本粒子,随后温度开始下降,宇宙开始膨胀,当膨胀持续100万年,温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宇宙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再演化成今天所见的各种天体。后来伽莫夫的学生阿尔法推断150~20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在今天应表现为温度为几K的背景辐射。这个理论在提出来的时候被很多人当作臆想,并未引起特别的关注。1965年,鲍伯·威尔逊和阿诺·彭齐亚斯用贝尔实验室的角形天线无意间测到了2.7K的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使沉寂的大爆炸宇宙模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宇宙诞生的时候密度极大,空间高度弯曲,能量集中为引力能;大爆炸发生后,空间中充满辐射、各向同性。这就产生了疑问——严格各向同性的均匀辐射场中何以能出现离散性的粒子?有人预言,这个辐射场中可能会出现细微的扰动,是扰动破坏了场的均质性,产生了粒子。1989年,美国发射“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1992年正式宣布探测到微波背景辐射的不均匀性,这就使大爆炸在最初完全的能量状态:足可以产生出粒子进而演化成现今的宇宙有了前提。乔治·斯勒姆以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早期宇宙图,这个图被形象地戏称为“宇宙蛋”。

不过,大爆炸宇宙学也还有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比方说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是整个宇宙都起源于这场爆炸,还是这场大爆炸仅仅是我们已知范围的宇宙的起源?爆炸之后如今还在膨胀的宇宙是要永远膨胀下去,还是有一天会停下来或转变为逆向的收缩?……

科普知识竞赛题

一.单项选择

1、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 D ),崇尚科
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A、科普思维 B、民主思想
C、科学理想 D、科学思想
2、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D ),促进和谐”。
A、提高素质 B、提升能力
C、提高教育 D、提升素质
3、“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A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等四个基础工程,以有效增加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A、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B、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程
C、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散和服务工程
D、科普展教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工程
4、综合类世博会比专业类世博会的内容更广泛,规模更大,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两个综合类世博会的举办间隔期是( C )年。
A、至少3年 B、至少4年 C、至少5年 D、至少6年
5、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体内容结构图中,横轴从三个层面对主题进行解读,分别是( D )
A、小型城市、中型城市、大型城市 B、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C、社区、城市、国家 D、城市人、城市、城市星球
6、上海世博会把各国展馆窜串联起来的走廊的名字是( C )
A、友谊之路 B、世界彩虹
C、世界大道 D、光辉道路
7、国际大都市都热衷于举办世博会,法国巴黎先后共举办过( C )次世博会。
A、4 B、5 C、6 D、7
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C )
A、一氧化碳 B、氟利昂 C、二氧化碳
9、地球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广泛使用和排放( B )而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氟氯烃类 C、二氧化硫
10、 在开车节能上:要避免冷车启动,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 C ),高速莫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等。
A、汽油 B、柴油 C、机油
11、达到同样照明效果,一支好的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节电约( C )
A、10-20% B、30-40% C、70-80%
12、选用哪种灯具有利于节电?( C )
A、乳白色玻璃灯具 B、磨沙玻璃罩灯具 C透明玻璃灯具
13、空调的功率和房间大小应该匹配。1匹空调适合多少平米左右的房间?( A )
A、12平方米 B、18平方米 C、22平方米
14、世界水日是每年的( C )。
A、2月2日 B、3月12日 C、3月22日
15、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D
A、东京 B、纽约 C、柏林 D、伦敦 E、巴黎
16、以下哪一种东西,是川菜的常用调料?C
A、孜然 B、紫苏 C、豆瓣 D、香椿
17、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B
A、番茄 B、烟草 C、白菜
18、新西兰的几维鸟是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古老鸟类,它:C
A、有翅无尾 B、有尾无翅 C、无尾无翅 D、有尾有翅
19、“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B
A、咽喉 B、心脏 C、头部
20、在中国宪法史上,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A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21、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是:D
A、天鹅 B、娃娃鱼 C、孔雀 D、丹顶鹤
22、小王家的水壶中积有大量水垢,长期饮用此壶中水的人:D
A、易得结石症 B、易得心血管疾病 C、易得胃溃疡 D、健康不受影响
23、非洲国家边界按什么划分的最多?B
A、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 B、经线或纬线 C、河流、山脉等自然地貌

24、同样重量的雪水、雨水和矿泉水,用相同的火力烧,哪种水最后开?A
A、雪水 B、雨水 C、矿泉水
25、地震是地球( 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6、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27、一纳米是一米的( C ) , 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A 十万分之一 B 百万分之一 C十亿分之一
28、一个物体离开地球,必须沿着地球引力相反的方向(即向上)对它加力,使它作加速运动,当它达到一定速度时停止加力,它就能以惯性一直向前而脱离地球。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即距离为地球的半径)飞行时,这个速度为( A ),叫做脱离速度或逃逸速度。
A 11.2千米/秒 B 12.2千米/秒 C 21.2千米/秒
29、2004年初,美国宇航局的两架火星探测车成功登陆,他们不包括下面哪个?( C )
A勇气号 B机遇号 C水手号
30、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 A )
A 增加与地面的摩擦 B 排除雨水和泥水 C 增加车身的缓冲
31、一个人在赤道上称了一次自己的体重,身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又到北极去称了一次,那么:( B )
A 赤道重,北极轻 B 赤道轻,北极重 C 一样重
32、一般说来,声音在( A )以下时环境是安静的。
A 50分贝 B60分贝 C70分贝
33、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之首是:( B )
A垃圾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污染
34、清洁的空气中含有多少氧?( A )
A. 21% B. 31% C. 41%
35、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分别是:( B )
A. 雌蜂、雄峰 B. 雌蜂、雌蜂 C. 雄峰、雄峰 D. 雄峰、雌蜂
36、不能用开水煎中药的原因是: ( B )
A.开水会杀死植物性中药的有效细胞 B.开水会使淀粉和蛋白凝结 C.开水不能和中药溶合
37、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可存活多少天?( B )
A. 80天 B. 120天 C. 150天
38、发烧时不宜喝什么饮料?( C )
A. 果汁 B. 白开水 C. 浓茶
39、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堪称生物阿波罗计划,其中中国参与测定的部分占全部的:( D)
A. 50% B. 20% C. 10% D. 1%
40、紫外线能够杀菌的主要原因是:(A)
A. 破坏细菌的核酸 B. 破坏细菌的糖类 C. 破坏细菌的脂类
41、马拉松全程有多长? ( B )
A 35.129公里 B 42.129公里 C 41.129 公里
42、红十字标志来自( C )
A 十字架 B 美国国旗 C 瑞士国旗
43、打秋千是为了尽量延长秋千的震荡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是( B )
A.当秋千荡到最高位置时,人在板上迅速下蹲,而秋千荡到最高位置时,人在板上迅速站起B.当秋千荡到最高位置时,人在板上迅速站起,当秋千荡到最低位置时,人迅速下蹲C.尽量保持不变
44、在国际7个单位中,不包括下面哪个( C )
A.坎德拉 B.安培 C.伏特
45、两岸土质相同的某河流,河水自南向北流,若东岸受河水冲刷较严重,则该河流处于哪一个半球?(A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无法判断
46、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是哪一年研制成功的?( B )
A、1944 B、1945 C、1946
47、互联网上传输速率的单位是__。( A )
A、比特/秒 B、文件/秒 C、帧/秒 D、米/秒
48、我们常说计算机既有"猫"又有"鼠","鼠"是指我们用的鼠标,而"猫"又代表什么呢?( B )
A、内存(memory) B、调制解调器(modem) C、显示器(monitor)
49. 红豆树又名什么分布于我国中亚热带及以北地区 ( B )
A,花梨木 B,橡树
50.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地跨13个省(区,市),551个县(旗,市)下面哪个省不属于其一 ( D )
A,新疆 B,甘肃 C,辽宁 D,西藏
51. 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是哪个省 ( B )
A,浙江 B,福建 C,海南
52. 关于宇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宇宙航行的简称,包括航天和航宇.
B,包括航空,航天和航宇.
C,指银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
53. 关于火箭说法正确的是( B )
A,靠空气的反作用力飞行.
B,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也可飞行.
C,它和飞机喷气发动机完全一样.

54.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哪颗行星 ( B )
A,火星 B,水星 C,金星
55. 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哪颗行星 ( C )
A,天王星 B海王星, C,冥王星
56. 给太平洋起名的,是曾经率领船队为人类第一次闯开环绕地球航行道路的哪个国家的航海家费尔南多•麦哲伦 ( B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57.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位于哪个海上 ( A )
A,东海 B,南海 C,渤海
58. 我过最大的港口位于哪个城市 ( C )
A,天津 B,大连 C,上海
59. 世界上最淡的海是波罗的海,它属于哪个洲 ( B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60. 国家环保总局于哪一年批准发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 A )
A,1988年 B,1989年 C,1992年
61. 下面哪种花是我国"六大名花"中最早的第一名花 ( B )
A,梅 B,芍药 C, 兰花 D荷花
62. 上海的市花是什么花 ( A )
A,白玉兰 B,梅花 C,君子兰
63. 牡丹花和玫瑰花分别是哪个城市的市花 ( B )
A,洛阳 广州 B,洛阳 佛山 C,开封 佛山

二.判断题
1、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
3、上海世博会规划园区内的工业遗产,最早的有180年的历史。(×)
4、眼影、腮红中的滑石粉常常含有致癌的石棉。(√)
5、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博会。(√)
6、由于汽车要以燃烧汽油为动力,燃烧后将排出可吸入颗粒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化合物等。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前三种气体。(×)
7、厨房污染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烹调加热两个方面。(√)
8、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科普?(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您觉得什么才是“低碳生活”?您心目中的崇明生态岛是什么样的?您对本次活动有何建议或意见?

3、我国科技界的“三钱”是哪三位科学家?
答: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4、”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答: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5、刘欣穿了一条新的弹力裤子,不到一天,裤子上就有了不尘土。回家后,妈妈批评她不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刘欣不服气地说:“是尘土往裤子上粘的,躲都没法躲。”妈妈听了更生气了,认为刘欣在撒谎。刘欣到底撒谎了没有?
答:没有。弹力裤属于化纤织物,在穿着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具有对灰尘的吸附作用。

6、白织灯、日光灯、高压纳灯和霓虹灯,哪种是没有灯丝的?哪种灯是靠灯丝直接发光的?
答:霓虹灯没有灯丝,白炽灯靠灯丝直接发光。

7、有一颗金刚石和一颗与它形状体积完全相同的玻璃仿制品,你能用肉眼把它们区别开来呢?试说明理由
答:能。金刚石具有对自然光的折射作用,因此观察金刚石可以看到彩虹效果,而普通玻璃没有这种效果。

8、为什么说献血有益健康?(人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般每4个月红细胞就需要更新一次,而献血会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新生血细胞,使各项生理指标加强。有规律的献血还可以预防心脏病,这主要与献血者体内储存的铁质流失有关。轻微的铁质不足能降低患者心脏病的危险性,而体内铁质过量将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经研究显示,定期献血有益于心脏健康和长寿。研究发现血液中红细胞把氧气带给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红细胞在体内越久,就变得越僵硬,这使它们很难通过血管,如心脏血管。当血液因献血或月经流失,人体会制造新的红细胞,新的红细胞十分柔韧,所以一年一次的献血将有利于改善血液的机械功能。)

现代生物力学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入了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专家们对于人和动物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下面一些学者的科学研究广为人知:亚历山大1970年的《生物力学》;1974年武科布罗多维奇对于动物运动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因此促进了机器人制造技术的发展;1968年希利杰博兰德创建了有关动物以均匀步法进行运动的理论;1968年苏霍诺夫创建了陆地脊椎动物运动的一般体系;哈顿有关人支撑运动体系调控机制的研究;米勒有关人运动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1967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生物力学学术讨论会。1973年正式成立了国际生物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ISB),这标志着生物力学学科的正式建立。这一时期在苏联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了,而在此之前它只是在体育教育学的范畴内发展的。下面一些教科书成为阐述有关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批著作:苏联奥佐林的《运动训练的现代体系》(1970年)、德国哈列主编的《训练学》(1971年)、波兰乌利多夫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这促进了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学范畴内新的科学方向的发展。

能知道太阳的组成吗?

我们现在要讲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最初是在太阳上发现的,后来才在地球上找到。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一个庞大的火球,给我们光和热。自从发明了望远镜,人们用望远镜研究太阳,看清楚了太阳表面的光斑和黑子。日全食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从太阳表面喷出的巨大的火焰——日珥。但是太阳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单靠望远镜是看不出来的。
1825年,有一位法国哲学家,名叫孔德,他在他的哲学讲义中武断地说:“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他的话似乎有点道理。太阳虽然是最近的一颗恒星,但是离我们也有1.5亿千米。谁能飞到这样远的太阳上去取一些物质回来,在化学实验室里作分析呢?况且太阳表面的温度就有6000摄氏度。这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然而,这位哲学家的结论下得早了一点。1859年,就在孔德死后不到三年,一位化学家和一位物理学家合作,发明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可以不用离开地球,就能够测定太阳、恒星等遥远的天体的化学组成。
这位化学家是本生,这位物理学家是基尔霍夫。他们发明的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来自http://tieba.baidu.com/f?kz=402983531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

第一个飞上太空的是加加林

请问您是需要哪方面的?


健康知识普及内容
健康知识普及内容,健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众多朋友把养生当成生活习惯。日常生活里,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健康常识有很多。下面分享健康知识普及内容。 健康知识普及内容1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 1 、忌食鲜黄花菜!因为鲜黄花菜内含秋水仙碱有毒物质,食用后会导致恶心、腹泻等。而加工后的干黄花菜已将...

普知识洱茶
什么是普呃茶?普普洱茶是一种紧压茶,原产于云南南部和西部的澜沧江流域,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蒸制、压榨,并贮存一定时间而成。还是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晒青绿茶为原料,经人工后发酵而成。什么是生茶?云南生长的大叶茶,晒干后直接压成饼、榧、砖,称为生饼、榧、砖...

校园普法小知识
6. 关于校园法律知识 校园安全小常识 1、在校时间学生不得无故离开学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请假。 2、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特别是体育课、活动课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 3、课间玩耍不打闹追逐,严禁爬围墙、爬树、爬走廊栏杆、攀校门等。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从楼梯...

普法小知识
独自在家时有人叫门怎么办?自己在家遇到有人敲门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平时一人在家,要锁好院门、房门、防盗门、防护栏等。出去玩耍要关好门窗,千万别忘记锁门,防止盗贼潜入。(2)钥匙要保管好,要注意把钥匙放在衣服里,不要放在外面,以防坏人跟踪入室。(3)当有人敲门时,一定要问清来意,...

普洱茶知识大全:你真的了解普洱茶吗?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茶类,为后发酵茶,是中国历史名茶,素有独特的风味和优异的品质。普洱茶命名由来(历史小知识):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然而,“普洱”之地名,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

普洱茶基础知识
普洱茶是指云南生产的一种发酵茶,也称为“普茶”、“普泡”、“普底”,是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的名茶之一。以下是普洱茶的基础知识:1. 分类: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2. 原料:生茶选用新鲜嫩叶,加工成毛茶,熟茶则需要进行后发酵,加工成熟茶。3. 口感:生茶有生气,香气浓郁,口感清润回甘;熟茶...

普洱茶熟茶知识问答
问题一:有的六七级料发酵后的熟普,叶底深褐色,有润度,但叶片和茎却一捏成泥(2014年的),这种叶底成泥的现象好吗?嫩度高的料或年份长的熟普叶底一捏成泥是否正常呢?回答:在发酵中,级别越高,越不容易发酵,比如全部都是一芽一叶,肯定要比一芽两叶难熟。如果全部都是芽头,发酵期更...

普秀茶荟丨你必须知道的普洱茶入门知识
这是【普秀茶荟】的第1篇文章 你必须知道的普洱茶入门知识 壹 普洱茶是什么?普洱茶首先是茶,因为它具备了茶叶的所有属性,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色素、维生素、酯多糖、矿物质、芳香物等;此外,它是一种特殊的茶,因明清时期普洱府(今宁洱县城)而得名。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

普及普洱知识
而"普洱"一词是因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原普洱府)地名而得。其实,普洱府在元朝称"步日部",在元朝建立初期,因宫廷常用普洱茶,成吉思汗便问大臣普洱茶产自那里,因谐音缘故,把"步日部"传为"普洱府"。1.什么是普洱茶?为什么称为“普洱”?为统一对普洱茶的认识,2002年6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普法知识的格言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

金凤区17644173205: 科普知识 - 搜狗百科
贺湛盐酸:[答案] 1、中国人在公元前(467)年就发现了哈雷慧星.2、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3、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4、我国的冰川面积位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只后,居世界第(4)位.5、冰川形成的首要条件...

金凤区17644173205: 科普知识大全 -
贺湛盐酸: 科学普及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

金凤区17644173205: 求一些科普知识,越简短越好 -
贺湛盐酸: 1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的. 2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

金凤区17644173205: 科普知识 内容 -
贺湛盐酸: 空气污染导致的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最致命的危险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细小微粒造成伦敦每年死亡1万人,空气中微粒的数量与心血管病之间是有联系的.人们每次呼吸,都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吸入...

金凤区17644173205: 科普知识类的 -
贺湛盐酸:[答案] 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作家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睢》、《氓》、《伐檀》、《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

金凤区17644173205: 介绍一下关于科普知识
贺湛盐酸: 现代生物力学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入了形成... 下面一些教科书成为阐述有关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批著作:苏联奥佐林的《运...

金凤区17644173205: 科普小知识有那些? -
贺湛盐酸: 科普小知识 1.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2.季风与季风气候? 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

金凤区17644173205: 科普小知识100zi
贺湛盐酸: 汗,看来你已经知道很多了啊,那我就说,“雨淞”的形成吧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 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科普知识读书学习心得体会3篇心得体会,学...

金凤区17644173205: 跪求一些科普小知识........什么方面的都行 -
贺湛盐酸: 科学知识 1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的. 2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