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问题

作者&投稿:晁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论语》的问题~

1,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 第四篇 里仁)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第七篇 述而)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第十五篇 卫灵公)

2,
子曰: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为好学也已(论语 第一篇 学而)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论语 第二篇 为政 )

子曰:君子喻于义(论语 第四篇 里仁)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第十二篇 颜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 第十三篇 子路)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第十四篇 宪问)

子曰:君子求诸己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 第十五篇 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贪。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 第十六篇 季氏)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 第二十篇 尧曰)

“割不正”是对庖者的批评。他认为庖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宰杀,而是草率从事,这是一种失礼的标准,所以不吃这样的肉。

  1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於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难道还在於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於礼的不要看,不合於礼的不要听,不合於礼的不要说,不合於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於什麼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裏,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裏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於《论语》一书的始终。
  2【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3 樊迟问仁的概念。孔子说:“爱人。”问知的概念。孔子说:“理解人。”樊迟还不理解。孔子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樊迟走了出来,碰到子夏,说:“刚才我向老师问知,老师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木头上面,能使弯木头变得直起来。’什么意思呀!”子夏说:“意义多么深远的话啊!虞舜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并提拔了皋陶,那些不仁德的人就再也难以得势了。商汤治理天下时,在天下挑选人才,他发现提拔了伊尹,那些不仁德的人就远离了他,难以再得势了。”
  (任用仁德之才,是孔子为政以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重用提拔仁德之才,处于下面的人要想被重用提拔,当然要追求仁德了。何愁没有一个好的干部队伍!反之,歪风邪气盛行,道德首先在干部中败坏,因而出现不仁德不正直之人因坑蒙拐骗贪污受贿行贿等等而致利致官者受到人们崇尚和尊敬咄咄怪事!我看,这里似乎应该再添上一句:举枉错诸直,能使直者枉!一些不正直没有仁德的人被提拔重用做尽坏事,其所作所为就会让人崇尚!就会让下边的好人以及老百姓们不以学坏跟着做坏事为耻辱。这也似乎是一些地方社会正气难以树立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孔老先生精辟。


七年级 论语十则中 几个课后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下是问题: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其"与"恕"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论语今译2 孔子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

为什么有的学者将《论语》视为哲学,而有的却当做文化?
哲学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所谓哲学,就是一种智慧。而文化,就是文明转化,人原来也是动物,但逐渐向文明转化,转化程度越高,文化就越深厚。所以文化通常是指一定区域内,或者一部分人群文明化的状况。《论语》是一种哲学,这是没有问题的。它教育人们学会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论语》也是一种文化...

关于论语的议论文题目关于论语的议论文
关于关于论语的议论文题目,关于论语的议论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2、像“父母在,不远游。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论语》的地位和主题
地位:《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题: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

关于《论语》的论文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

论语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
恕,汉语拼音为 shù 。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出自《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

《论语》里仁篇中关于“仁”的大概理解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1、开篇,孔子便提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释义:孔子说:“住的...

《论语》如何成为经典?
但是评孔子毕竟不同于评《论语》。孔子其人如何姑且不论,《论语》一书,即便在尊孔的儒家体系里,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呢?要讲《论语》,这是首先需涉及的问题。 讲到儒家经典,我们知道《论语》的地位是历经变化的。孔子如果自己知道今天的人把《论语》放在《六经》之上,恐怕他也不大会高兴。其实孔子以后很长(长达千年...

关于《论语》的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在《论语》十二章中,有哪句话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
在《论语》中能够读到的是《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但我们找遍《论语》,是找不到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的。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论语》中...

赞皇县18654026950: 关于论语的一些疑问 -
于奋祺达: 白话: 名分不正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则礼仪等级就不能维持,礼仪等级不能维持则刑罚就不公平,刑罚不公平则百姓都没有地方放手脚(即不知该怎么办)了.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这段引文阐述了孔子怎样的一套主张?它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表明个人主张? 这段引文孔子集中论述了关于正名的政治伦理思想.“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要求,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维护等级伦理制度,恢复礼治.治理国家,必须从正名始.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里孔子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阐明自己的主张.

赞皇县18654026950: 论语的问题1.大多数人对于论语来说,是个陌生的东西, 因为在现代生活中,所谓的孔子,老庄等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圣贤与经典逐渐变得模糊,纷繁世... -
于奋祺达:[答案] 一个永难忘怀的梦 幽深的地窖里 阴沉而凄凉 伫立许久 在一盏微弱的烛光下 隐约看到 四壁堆叠了层层古籍 再细看之 猛然发现 这些竟然 都是 先祖流传下来的珍贵典籍 抚去厚厚的灰尘 内心澎湃汹涌 在这寂静至极处 却传来 远方阵阵悲叹 与啜泣声 此...

赞皇县18654026950: 一个关于论语的问题.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于奋祺达:[答案] 亲爱的 你是想问啥

赞皇县18654026950: 《论语》中的问题,以及古诗中的一些问题1.《论语》中提醒人们注意对朋友们守信的句子是()2.《论语》中要求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3.... -
于奋祺达:[答案]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有朋...

赞皇县18654026950: 关于《论语》的问题
于奋祺达: 《论语》讲仁,义,《论语》是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根据各自的记忆,回忆的孔子在世时与他们的谈话,实际上是一部对话录,以极简洁的方式阐述了孔子及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 正因为如此,赵普才会有凭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因为《论语》中所讲的,本来就是治国的道理.

赞皇县18654026950: 关于《论语》的问题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里所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不习乎”,这些自省的内容,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为什么? -
于奋祺达:[答案] 这些话都是传世之作,警世恒言,当然有益啊;能够流传下来,自当有其存在的价值,愿与你共勉.

赞皇县18654026950: 关于论语的一些提问. -
于奋祺达: 楼主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是在用心读《论语》,值得我学习.咱们相互切磋吧.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第二句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第一句在表达的.就是士居不能“求安”.不想...

赞皇县18654026950: 有关《论语》的问题1、《论语》是记录 的书.(3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 ) ②思而不学则殆( )③学而不厌( ) ④诲... -
于奋祺达:[答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只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僵硬.只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落后与别人.即便是三个人在一起也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向他的好处学习而去...

赞皇县18654026950: 有关论语的问题
于奋祺达: 如果单单说“不亦乐乎”这个成语,那就读le 如果你说论语里的“不亦乐乎”,那就是读yue,因为论语里的不亦乐乎,乐是个通假字,通“悦”,读音就不是按“乐”的原音来读,而是按“悦”来读,所以应该读“yuè”,就如“说”字,古代经常用作“悦”的通假字,古文里就读“yu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