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我七十年的相关评价

作者&投稿:市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那里可以找到对鲁迅评价的资料啊~

  1、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2、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豫山,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成就
鲁迅一生写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不少为经典之作。小说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等,散文代表作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杂文的数量极多,代表作有《二心集》、《华盖集》等。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评价

鲁迅1930年照于上海鲁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已被文学界与普通民众所公认,他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他的小说倍受推崇,散文诗《野草》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颠峰之作。但在反映其政治倾向的许多杂文思想价值上颇受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浅薄的激进主义者,主要是认为他睚眦必报,喜好争论,如果他能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他未见得会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继续追捧。他也是现代中国大陆很多民族主义者的膜拜对象。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他在中国大陆是一位受意识形态保护的作家。现在大陆学术界对他的评论已经自由化。

由于鲁迅生前反对国民党的官僚腐化、血腥治国,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的严重打压。1949年后,鲁迅在台湾也一直被当作国民党的反面教材加以贬低,就像林语堂、梁实秋在大陆受到贬低一样。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对鲁迅有高度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的方向”,并将中共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虽然在共产党掌权后,鲁迅的形象被严重政治化,其文学地位也因政治需要被权力集团高度肯定,但是据2001年出版的周海婴著《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载,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两岸政府对他的不同的政治化评价,使当代对鲁迅的真实思想需要重新澄清。

国内比较重要的当代鲁迅研究学者有王瑶、钱理群、李欧梵、王富仁、陈漱渝、汪晖、张梦阳、徐麟、王乾坤等。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孩子,周海婴自然对鲁迅先生有着优先发言权。《鲁迅与我七十年》在众多关于鲁迅的回忆录、轶事勾沉中显得较有份量,对新世纪的鲁迅研究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颇具收藏价值。全书30万字,不可谓不细,又涉及了作者所知晓的关于鲁迅的方方面面,不可谓不全,从这些方面来讲,《鲁迅与我七十年》不仅可视为一部文学回忆录,还可作为历史性文献资料进行收藏。
全书涉及范围很广,包括鲁迅先生生前事件、知己故交间的往来、死时的情景、夫人许广平的生涯,以及鲁迅文物的保护工作等。另外,本书的重要价值之一还在于,它揭秘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实。作者是许多历史事件的亲历人,所讲述内容可作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如鲁迅之死、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反目、许广平与朱安的关系、周建人的两次婚姻、以及鲁迅长孙周令飞在特殊年代毅然飞往台北与台湾人张纯华结婚的真相等。这些,周海婴均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佐证。
鲁迅病逝前,曾有一位美国医生给他看过病,结论是肋膜积水,只需一个小手术即可。而一直给鲁迅看病的日本医生须藤却并不按照美国医生的方案进行医治,一直给用注射激素治疗。激素注射虽可缓解病人的疼痛,但却会导致病情的严重。须藤医生自鲁迅死后便再未露面,因此不得不让人对他产生怀疑。而且,他作为有着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的日本乌龙会副会长,曾建议鲁迅到日本治疗,鲁迅却坚决拒绝了。这样推导的话,鲁迅之死便疑点重重,经周海婴再次提出便为鲁迅研究设置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鲁迅之死是否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手操纵?鲁迅虽然被人提醒要小心这个须藤先生,但又何以坚持不换医生?不得不说,这算得上一件悬案,有待于史学家们的深入研究。
普遍认为周建人的第一次婚姻,即与周作人的妻妹羽太芳子系二人自由恋爱的产物。作者却揭露了这场婚姻背后的隐情。原来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为了达到让妹妹永远留在身边服侍自己,便设计把她嫁给小叔周建人。她用酒灌醉了周建人,再把芳子推入他的房间,造成既成事实,使周建人不得不接受这次婚姻,性质可谓是“逼迫加诈骗成局”。建人与芳子结婚后虽然并非全无感情,但信子屡屡从中作梗,使二人的夫妻关系越来越僵,直至芳子嫌弃自己的丈夫没本事,赚不到钱,周建人才不得不远走上海,在那里遇到王蕴如并与之结婚。
朱安作为鲁迅的第一位夫人是父母包办而成,鲁迅一直未与其共同生活。许广平是其在北京执教期间的学生,二人相见倾心,遂冲破家庭阻力,勇敢地结合了。对于这件事,周作人一直未予承认,认为许广平、王蕴如都算小妾,但是反过来又未对朱安夫人以大嫂之礼相待。在朱安最为困窘的时期,还丧尽良心地霸占了朱手上的鲁迅藏书。但许广平与朱安却两相安好,在鲁迅逝去后,许仍独自负担着朱安的生活费用,朱安也将海婴视为己出,两边的关系非常融洽,绝不是有人传闻的水火不相容。
更为难得的是全书每一页几乎都有相关的图片资料,并注以细致的说明。从三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将整整六、七十年的历史串联起来。从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历史前进的脚步,又可洞察历史悸动时那憾人的尘嚣。周海婴不仅收藏了大量关于父母和他们故交的照片,其本人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经常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记录下身边的一切。纵览全书丰富的照片资料,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墓碑、鲁迅与友人之间的信件往来、四十年代的户口证件、一些知名人士如章伯均、何香凝、郭沫若、李济深等人的手迹,名人聚会留念、四十年代末鲁艺合影、《鲁迅全集出版社》的同业公会证、账目、捐款证书,及周恩来、巴金、郭沫若、袁雪芬、李富春、沈钧儒、邓颖超等人的历史影像,给人一种揭开尘封历史的厚重感。
全书的整体叙述态度冷静、客观、通达、宽容,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敢将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公布于众。创造社的李初梨对鲁迅、许广平的诋毁;1966年5月,江青秘密召见许广平、周海婴母子,软硬兼施让二人为鲁迅伸冤;许广平心脏病突发却得不到救治的悲惨;鲁迅的遗产及手稿的追讨;作为鲁迅的合法继承人的周海婴因版税继承权问题与人民出版社的官司等在书中均有详细记载。随着鲁迅直系亲友、故人的渐渐逝去,《鲁迅与我七十年》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七十年中国巨大的变化有哪些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起立。新中国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它扫除了旧中国的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翻山越岭、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创造性地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短句
祖国的七十年岁月并非一帆风顺,亦有过迷茫和徘徊,但终于在反思中开始了改革的阵痛。一九七八年开始的平反冤假错案,吸取经验教训,便是体现大国风范;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了改变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的伟大壮举;新时期来临前夕,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贪反腐的行动;“求真务实”是从那之后的座右铭,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这一切...

2019建国70周年发展与变化的作文
2000年左右,县里大搞农村公路建设,村里主要的进出道路全部硬化了,尤其最近这几年,公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还修到了田间地头,许多农民搞起了温室蔬菜大棚,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得各地蔬菜采购商纷至沓来,靠着每年都供不应求的蔬菜,农民再也不用为销售发愁了,村里还成立了好几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规范统一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成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感受?
应当写出祖国这七十年的变化,写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的感受。与国同梦,梦的是外侮尽退,四海归一。曾历经列强铁爪钢牙的撕扯,我们午夜梦回,满心皆是痛悔往日祖国所受苦楚,誓以全副心力,与国同一场盛世千秋之梦!于是前有林则徐逆昏命冒巨险为国塑根骨,后有两弹元勋们数十年拼搏探索为国铸...

2019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_为祖国自豪优秀作文5篇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大家!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篇一】 七十年来,新中国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从雨后初生,到如今的枝繁叶茂。在这一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几代青年人的青春,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使他们的勇敢创新,是他们的弃小家以成大家的精神。所以处在新时期节点上的...

歌颂七十周年以来伟大的成就
今天祖国母亲正满怀信心,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时代的旋律,昂首阔步奔向充满美好希望的明天,同时也迎来了她70年的光辉生日,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不禁回首观望母亲7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回首往事,我感概万千,一幅幅、一幕幕英雄儿女为祖国母亲又有一副铮铮铁骨,而拼搏奋进的壮观画面呈现在眼前。留...

建国70周年征文2000字范文三篇
我整理了建国70周年征文2000字 范文 三篇,欢迎借鉴参考! 建国70周年征文2000字范文一 祖国七十年,栉风沐雨;祖国七十年,迎难不惧;祖国七十年,时代强音! ——题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 她跋涉千里而来,走过七十年泥泞迎来康庄大道;她翻山越岭而来,越过蜀道之难走上陈仓茶马;她历尽艰险而来,数十年如一...

关于鲁迅的小故事?对他的印象?
我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除了我不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只要他(她)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会知道鲁迅。鲁迅和老舍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作品,成了学校教学和考试的重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鲁迅等作家尤其是鲁迅,成为“迫害”数以亿计的学生的打手。某些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疾的学生,也不喜欢鲁迅,估计与此不无关系。而我...

七十周年校庆祝福语简短
60、【七十周年校庆祝福语简短】人在XX,或许羡慕过其他学校的同学;人在XX,或许曾经有过小抱怨。但是,母校就是自己报怨千回也不允许别人说一个“不”字的地方。XX年了,XX的一草一木已融入了我的生命。衷心祝愿母校这所承载着东林人梦想与希望的.大船,在其辉煌的航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遨游沧海! 61、饮水思...

70年来,你认为出行上有了哪些变化?
60年代,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还是骑着单一色调自行车在街道上行驶,并且在当时如果不是在一线城市,拥有一辆单车和现在拥有一辆车是差不多的格局。70年代,出行的方式依然是自行车,但相对来说,在70年代自行车已经很普及了,满大街都是自行车,在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当年上海牌自行车,...

南安市19844869771: 鲁迅与我70年,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慈爱温和的父亲? -
淫宜碘酊: 最后两小结,我幼时的玩具不少,我却是个玩具破坏者,后来我又凭借拆东西技术的积累又装回去,父亲总是叹息一声勉强让步

南安市19844869771: 《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为什么说的是“我”和鲁迅七十年呢 -
淫宜碘酊: 陪伴并不仅仅只可以指代肉体、实际中的陪伴,还可以代指精神上的追随.虽然鲁迅在周海婴7岁时就去世了,但他给海婴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毕竟是父子,而且鲁迅当时在文坛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很多生活方式,厨师习惯都是值得去学习的——他必定有教过他的儿子怎样去做人、处事,还有在生活中对海婴潜移默化的影响.总结来说,就是一个人死了,他的精神永存.你的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个——鲁迅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所让他的儿子感知到的东西,贯穿了他儿子的一生. 多听听胡老师的课吧骚年!!!ps:纯手打,不采纳就对不起我了哦~

南安市19844869771: 别人写有关鲁迅的文章(只要题目和作者) -
淫宜碘酊: 曹聚仁:《鲁迅评传》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孙郁:《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彭小燕:《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郁达夫《怀鲁迅》

南安市19844869771: 请教!语文作业根据自己的阅读,写出两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笔记.(从下列书目中选两篇)书目名称:《傅雷家书》傅雷著 《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 -
淫宜碘酊:[答案] 读《傅雷家书》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很多中外名著,觉得收获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

南安市19844869771: 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
淫宜碘酊: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南安市19844869771: 有关正面评价鲁迅的精辟语句 -
淫宜碘酊: 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有一句很精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南安市19844869771: 鲁迅的写作风格及名家对鲁迅的评论 -
淫宜碘酊: 郁达夫曾对鲁迅和周作人的散文的风格作了比较:“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其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和周作人两人的最丰富最伟大.”这些可以说明周作人的早期散文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南安市19844869771: ...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认识鲁迅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 -
淫宜碘酊:[答案] 活动一:示例:①幽默谦逊贵在自省;②慈祥冷峻源于爱憎.(答案不唯一) 活动二:重点:①读书要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感想“略”. 活动三:“略”.

南安市19844869771: 100字简单介绍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
淫宜碘酊: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