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和朱安的故事。

作者&投稿:无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

鲁迅是一位“英雄”。他还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空前的民族英雄”。他生活于跨世纪的中国,积极地投身于民主革命。
他创作的杂文成为新文学中独特的、极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文体。他留给我们的数百万字的作品已经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艺术创造力至今还少有人能够超越。
许广平决非“美女”式的女性。从学识、性格、气质以及实际情况来看,她都应该说是属于现今人们说的“女强人”。她既是鲁迅的亲密伙伴,也是著名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在鲁迅生前,她积极地协助鲁迅,支持鲁迅;鲁迅逝世后,她又努力地捍卫鲁迅,宣传鲁迅。
他们之间的相爱和结合,有着一定的传奇性和浪漫性。毫无疑问,他们二人共同谱写的一曲爱情之歌,不但是至感人心的,也是激情浪漫的。

扩展资料
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鲁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
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
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鲁迅去世前几年,朱安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朱安也对人说:“许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广平

  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是没有真正感情作为基础的,到头来双方都不会得到幸福。鲁迅为追求幸福而抛弃朱安,虽说有些残忍,但为了进步,总是有人要牺牲的。

  众所周知,鲁迅不爱朱安;但朱安爱鲁迅吗?又有谁知道?!有人会说这在那个时代的包办婚姻,无所谓爱不爱,或许她连什么是爱也不懂,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如果不爱的话,朱安不会因为鲁迅的进步而小脚装大脚,可见她之前也是对鲁迅有某种程度的了解的;如果不爱,她不会明知鲁迅不爱她,甚至比对一个陌生人还厌恶但依然在他兄弟交恶后坚持与尚能说话的婆婆分开而与鲁迅迁出、在婆婆逝世后拒收周作人的资助。

  ————————————————————
  《鲁迅与朱安》

  鲁迅坐在桌前,手里的香烟燃着。一瓶烈酒已经喝完,第二瓶已经打开。稀稀
  拉拉然而又连续不断的爆竹声忽远忽近。
  昏暗的灯光照射着桌上的几种饼饵。桌上放着几本残旧然而珍贵的古籍。另一
  边,古碑拓片旁散放着几枚古钱。
  屋里很冷,鲁迅移动了一下身体,拿起酒杯从容地一饮而尽,随后又斟了一杯
  。这时,隐隐约约的牙疼又向他袭来。
  除夕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但鲁迅却独自守岁。
  夫人朱安就在同一个院里的另一间屋。
  几个月前,鲁迅和二弟因家务争吵后身体一直不太好。
  鲁迅凝视着桌上的一堆书,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嘲从嘴角掠过,往事如一场恶梦。
  1906年,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母亲的反复催促下,终于不很情愿的启程
  回国。母亲想让鲁迅回家完婚,鲁迅回答说,让姑娘另嫁人为好。但母亲却来电报
  说:母病速归。
  回家后的第二天,婚礼便要举行。这一天是7月26日(光绪32年农历丙午
  六月初六)。
  族人中帮忙者在这一天如临大敌,因为他们早就知道,破落户周家大公子是个
  桀骜不驯的家伙,也不走科举正道,却剪辫子,学洋文,穿洋服,对这样的人,你
  不得不提防,小心他破坏祖宗礼仪。他们做好一切防范准备,然而一切都很平静,
  这使族人们很有些失望。
  从姑娘一下轿,一切都很正常,司仪让鲁迅干甚么,他就干甚么,就连鲁迅的
  母亲也都觉得很异常。
  鲁迅装了一条假辫子,从头到脚一套新礼服,他站在那里迎亲。轿子来了,从
  轿帘的下方先是伸出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由于轿车
  高,这只脚一时没有踩在地面上,却把绣花鞋掉了。这时,一只真正的裹的很小的
  脚露出了真相。原来,这位姑娘听说她的新郎喜欢大脚,因此穿了双大鞋,里面塞
  了很多棉花,以便使新郎喜欢。然而,现在却败露了。
  一阵忙乱之后,鞋又重新穿上了。姑娘终于从轿子里走了出来。她身材不高,
  人显得瘦小,一套新装穿在身上显得有些不合身。在族人的簇拥下和司仪的叫喊声
  中,头盖被揭去了。鲁迅静静地看了一眼新娘,在此之前鲁迅从未见过这个姑娘。
  姑娘的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
  姑娘出身普通人家,娘家姓朱,也是绍兴人,亲戚们都称她为「安姑」,大鲁
  迅三岁。
  在热闹的婚礼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一场漫长的婚姻灾难开
  始了。
  婚礼的当天晚上,鲁迅彻夜未眠。朱安数次小心地说:“睡吧。”
  鲁迅一个字也没有回答。
  第二天晚上鲁迅在母亲屋中看书,后半夜睡在母亲屋中的一张床上。
  第三天晚上鲁迅仍在母亲屋中。
  朱安在新房中独自作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眼泪不停地流着,无名的痛苦使她不
  知所措。
  鲁迅的痛苦无疑是绝望性的,这种痛苦影响了他今后的思想和生活,而朱安的
  痛苦绝不亚于鲁迅。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在这婚姻中,她从一开
  始就处于最为被动的地位。
  第四天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及几个朋友启程东渡日本,这一走就是三年。


  ◎ 孤守青灯黄卷 ◎


  外边的爆竹又骤然响起。鲁迅又饮了杯酒之后,从怀里摸出一枝香烟,点燃后
  慢慢吸了几口。他拿出日记本打开,又在另外一张纸上计算一下最近的收入和开销
  ,他把买书的钱一笔一笔工工整整地记在日记上。
  看着这些帐目的碎片,鲁迅想到了朱安,“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
  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翌年7月,回到绍
  兴,任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教务长,后任学监,后又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这段时间,鲁迅虽然人在绍兴,但很少回家,他住在学校。星期日白天,他有
  时回去,但主要是为了看望母亲,偶尔星期六晚上回家,也是通宵批改学生的作业
  或读书、抄书、整理古籍。鲁迅有意不与朱安接触。
  从日本回国后的这两年,鲁迅的心情十分沉郁,他「囚发蓝衫」、不修边幅的
  形象,使他显得苍老,而他实际上只不过刚刚30岁。
  这一时期他拼命抽烟喝酒,近於自暴自弃。他在给自己的终生挚友许寿棠的信
  中说:“仆(我)荒落殆尽。”又说:“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此非求学,
  以代醇酒妇人者也。”说得很坦率,也很沉痛。
  这一时期,鲁迅整理了大量古典小说资料,编成后来的《古小说钩沉》,然而
  ,这书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守着自己的“家”编这样的书,痛苦是双重的,既有
  鲁迅的,也有朱安的。
  正当鲁迅在极度痛苦中寻求出路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
  爆发了。翌年2月,已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邀鲁迅到教育部工作。4月,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迫迁往北平。5月初,鲁迅离开绍兴前往北平,开始了在北平
  长达14年之久的生活,而这14年中的前7年多,鲁迅独居,渡过了31岁到3
  8岁之间的岁月。朱安在绍兴,伴随着周老太太,度过了三十多岁到四十出头这段
  生命。
  鲁迅到北京后,经济状况渐渐好了一些,开始在银行存一点钱。他此时完全有
  能力把朱安从家乡接来,但却连想也没去想这事。
  鲁迅孤寂地坐守青灯黄卷,沉湎於拓片残书之中。生命迫近第四十个年头,他
  准备“去自己死掉”。一直到《狂人日记》、《阿Q正传》发表后的数年中,这种
  孤寂以及“死”的念头依然缠绕着他。
  后据许广平回忆说,鲁迅那时在床褥下面藏有利刃,被许广平发现拿去了。许
  广平恐怕鲁迅会作出某种举动。
  到1919年,朱安已是40多岁的人了,她结婚也有整整13个年头了。对
  她来说,这13年的婚姻等于一片荒漠。
  1919年11月,鲁迅买下了北京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这一处院子
  ,共花了3500元钱,其中一部分是向友人借的,一部分是卖掉绍兴老屋所得,
  其余的是自己几年来的一点积蓄。
  八道湾11号是那种老式的三进院,外院是鲁迅自己住以及门房和放一些书籍
  杂物,中院是母亲和“大太太朱氏”住,里院一排正房最好住,是二弟一家和三弟
  一家分住。
  全家虽然团聚了,但鲁迅的心依然孤独痛苦。朱安做的饭菜鲁迅也不想吃,但
  母亲就在身边,他把火压下去了。朱安缝的衣服鲁迅不想穿,他把它从屋中仍到院
  子里。夜晚就寝,朱安铺好被褥等着鲁迅,鲁迅大发脾气,闹到要把床拆掉,最后
  还是分居。
  虽然如此,但当朱安身有不适,鲁迅还是雇上人力车,陪同她到外国人开的医
  院去治疗,并且扶她上下车,这使外国医生看了也很感动。
  1923年夏,鲁迅同二弟周作人因家庭纠纷反目割席,同胞兄弟一下子成了
  仇人,两人从此再无来往。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决定搬家。鲁迅征求朱安的意思:是想回娘家还是跟着搬
  家?朱安明确坚定地表示,愿意跟着鲁迅。
  8月2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下午携妇迁居砖塔胡同61号。”这次搬家
  是借住。
  迁到砖塔胡同,鲁迅与朱安依然是分居一室。有时母亲来住几天。在这一阶段
  ,他们的日常生活由朱安安排。鲁迅把足够的生活费用交给朱安,并且跟以往一样
  ,亲自给朱安的娘家寄钱。
  同院住的虽然有“二房东”俞姓小姐妹,但鲁迅和朱安还是感到比以往更别扭
  ,因为他们中间缺少了一个中间人周老太太。为了减少见面,他们甚至安排了两只
  箱子,一个要放洗的衣服,一个是已洗干净的衣服。鲁迅换洗衣服,都通过这两个
  箱子来解决。
  在砖塔胡同近十个月的这段日子里,是他们单独接触最多的时间,但是一切机
  会和努力均不可能挽回他们的婚姻了,更何况鲁迅根本就不想挽回甚么。随着岁月
  的流逝,鲁迅对朱安已经是连发脾气的必要也没有了。
  鲁迅似曾也想开导朱安,但他们的精神思想相距太远,谈话几乎无法进行。有
  一次鲁迅告诉朱安,说有一种食品很好吃,朱安也附和说她也吃过,确是好吃。鲁
  迅不悦,因为鲁迅说的这种食品是他在日本时吃过的,中国并没有这种食品。朱安
  想凑趣,但适得其反。


  ◎ 45岁开始的新生命 ◎


  鲁迅又喝了一杯酒。今夜,他的酒量似乎特别好。他想着年关就立下的买房契
  约,准备年后赶快搬过去。夜正长,路也正黑,别的事他不敢想。
  但是,新的命运正等待着鲁迅。
  1924年5月25日,在砖塔胡同住了约十个月后,鲁迅和朱安搬进了阜成
  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这所新居纯粹是鲁迅自己的,兄弟们也不能干涉。搬入新
  居后,鲁迅和朱安依然分居。不久,把母亲从周作人那儿接来,他需要母亲,朱安
  也需要婆婆。
  在西三条胡同21号又住了约10个月,到1925年3月,鲁迅收到许广平
  的第一封信,于是开始了新的生活。鲁迅时年45岁,许广平27岁,朱安48岁 。
  翌年,1926年8月26日,鲁迅与许广平离京,几经周折,於1927年
  10月上旬在上海同居。
  朱安对鲁迅,甚至包括许广平并无怨恨之意,但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有一
  次朱安向周老太太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先生(鲁迅)领着一个孩子来了,她说
  梦时有些生气,周老太太对朱安的生气不以为然。可见,朱安在感情上是十分孤独
  的,因为周老太太对自己的大儿子和许广平的事还是很高兴的,并且盼望有一个鲁
  迅的孩子在自己跟前“走来走去”。
  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逝世。消息传到北京,朱安很想南下参加鲁迅
  的葬礼,终因周老太太年已八旬,身体不好,无人照顾而未成行。西三条胡同21
  号鲁迅离京前的书房辟为灵堂,朱安为鲁迅守灵。
  1943年鲁迅的母亲病逝,只剩朱安一个人了。
  鲁迅逝世后,朱安和周老太太的生活主要是许广平负担,周作人也按月给一些
  钱,但周老太太病逝后,朱安拒绝周作人的钱,因为她知道大先生与二先生合不来
  。虽然许广平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给朱安寄生活费,但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朱安的
  生活十分清苦,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制的腌菜。很多时候
  ,就连这样的生活也不能保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只好“卖书还债,维持生
  命”。
  朱安登报要把鲁迅的藏书卖掉,许广平得知消息后,委托朋友去向朱安面谈:
  不能把书卖掉,要好好保存鲁迅的遗物。朱安尖锐地说:你们总说要好好保存鲁迅
  的遗物,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为什么不好好保存?当来人向她讲到了许广平在上海
  被监禁、并受到酷刑折磨的事情后,朱安态度改变了,从此她再未提出过卖书,而
  且还明确表示,愿把鲁迅的遗物继承权全部交给周海婴。
  朱安生活困难的消息传到社会上后,各界进步人士纷纷捐资,但朱安始终一分
  钱也没有拿。许广平对这一点十分赞赏。
  朱安还是个明白人,还是有些骨气的女人。
  1947年6月29日,在凌晨这段时间里,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
  个人。
  早一天,鲁迅的学生宋琳(紫佩)去看望朱安。她已不能起床,但神态清醒,
  她泪流满面地向宋琳说:请转告许广平,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另外,再给她
  供一点水饭,念一点经。她还说,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平和海婴。
  朱安死后次日,接三念经,第三日安葬。墓地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
  ,她象未曾存在过一样消失了。她在北京度过了28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
  个春秋。
  朱安生前反复对人讲:“周先生对我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
  从来没有如鲁迅与朱安这样孤独痛苦的婚姻。谁之罪?似乎找不到罪人,但痛
  苦却是明明白白的。
  ——————————————————

朱安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啊。一生奉养鲁迅的母亲,就连鲁迅死后,许广平也是靠朱安来养的。朱安最后的心愿是与鲁迅合葬,但就算这样的心愿也不能得以满足。最后他与鲁迅的母亲合葬在一起。许广平是一名知识青年,与鲁迅算作是志同道合。但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承认许广平的身份,只是说她是自己的女秘书。

我简单地概述下朱安是鲁迅的母亲给他选得老婆朱安是裹脚的封建女子,且其貌不扬鲁迅不满意,没有与之圆房而是在上海的时候,与知识青年女学生许广平结为夫妻与朱安的婚姻,没名亦无实朱安死后与鲁迅之母合葬 若有个别细节不明,不妨追问


鲁迅的妻子是谁?
鲁迅早年在不情愿之下,奉母命与朱安结婚,后鲁迅与其女学生许广平相恋、同居,生下儿子周海婴。周海婴之子为周令飞。周令飞在1980年代时与来自台湾的女同学张纯华相恋并移居台湾。祖父周福清1871年(同治十年)中进士,曾入翰林,后因个性刚烈,在县令任内得罪当朝大官,宦途无望,故以捐纳得官内阁中书,父亲...

许广平和鲁迅惊世忘年恋的背后,有哪样一个女人?
不过,随着许广平的出现,鲁迅终究还是开始了另一段人生。1926年8月26日,鲁迅离京去了厦门大学;1927年10月,他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1929年5月,鲁迅回北平探母,告诉母亲许广平已有身孕。得知消息的朱安心情激动,她第一次向别人吐露了心声:“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

鲁迅的第一任妻子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是谁?

鲁迅的故事
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

曾经鲁迅是否认为自己是“矮穷矬”,配不上许广平?
四、从伴侣到同居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去世。许广平和她女师大的老校长许寿裳、周作人共同编订《鲁迅年谱》。如何定位许广平与鲁迅的关系,不仅关系到鲁迅的名誉,也关系到世人对许广平的评价,更关系到对朱安的尊重。用词不当,会伤害到三个当事人。电影《鲁迅》剧照:鲁迅先生丧仪 许寿裳在《年谱》...

鲁迅为什么不喜欢他老婆?
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打断先生的话。但鲁迅认为她聪明,肯动脑子,有才气,对她颇有好感。 听了鲁迅一年多的课,1925年3月,许广平很想给平时严肃而又亲切、熟悉而又毕竟陌生的鲁迅先生写信。学校里有些动荡,加上再有一年她要毕业了,有一些问题和苦闷,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点。这事她与同学林卓凤说了,林君...

怎样看待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如题 谢谢了
鲁迅 和许广平相爱而终于同居,在上海建立新的家庭,是他一生 中最有光彩的举动。正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生命意志的执拗的力量,表现了 背叛传统礼教的坚决的勇气,表现了一个现代人追求个人自由的个性风采。但是,也恰 恰在这件事情上,他内心深处的软弱和自卑,他对传统道德的下意识的...

鲁迅的情话
1823年6月的端午节鲁迅邀请许广平在内的六名女学生在家中吃饭,为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学生们轮番敬酒,几十分钟过后鲁迅大醉,表示自己很开心,激动十分还轻扣了许广平的头。端午节后不久警方开始介入女师大运动一事,所在的宿舍被查封无奈之下许广平暂住进鲁迅家中,在避难的日子里,她为鲁迅担任起抄书写手...

许广平与鲁迅先生的关系
许广平与鲁迅先生的关系是恋人关系,其相关内容如下:1、深厚的友谊:许广平与鲁迅先生相识于1925年,当时许广平还是一名学生。两人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和追求,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先生对许广平的才华和思想非常欣赏,常常给予她指导和鼓励。而许广平也视鲁迅先生为文学导师,虚心向他请教。2、情感纠...

千古师生恋:鲁迅和许广平
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兼课,深受许广平景仰。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求访信。四月的一天,她走进了鲁迅的寓所。后来,许广平和刘和珍等在学生运动中受到校方迫害,鲁迅毅然全力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这样,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了。 从1925年3月到7月间,鲁迅与许广平通信四十余封,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渐渐...

沛县17877999245: 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和朱安的故事. -
范泻南元: 鲁迅与许广平: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独行之评论:记得有篇文章为朱安鸣不平,责难鲁迅.悲剧的酿成不是一个人的错.在与许广平结识、相爱之前,44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似的禁欲生活,打算...

沛县17877999245: 关于鲁迅追求幸福的事例 -
范泻南元: 楼上,好直接呀.鲁迅和许广平是传说中的笔友的说,鲁迅比许广平大许多,许先爱慕鲁迅的,后来两人鸿雁传书,一来二去,就熟了,然后就来电了.当时鲁迅和朱安住在一起的,不过他好像从没有碰过朱安,很凄惨的女人啊.许广平出现以后,鲁迅就毅然和朱安离婚了,娶了许.当时,这个休妻再娶妻事件,简直就是名人的超级大绯闻啊,准确的说是,名人的超级大丑闻 .所以鲁迅是众叛亲离呀,遭到了文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排挤、批判啊.总之很惨,不过追求幸福啊,付出也是必要的.不过,据说离婚后,鲁迅也一直供养着朱安.

沛县17877999245: 关于鲁迅与朱安 -
范泻南元: 朱安是不幸的,成为了封建婚姻的牺牲品.纠正一点,鲁迅并没有与许广平结婚,只是在一起.朱安一直照顾周母,因为毕竟她是名份上的儿媳.朱安一直都希望鲁迅回心转意,后来鲁迅去世,她虽然绝望态度也没有变,所以才说她是牺牲品.

沛县17877999245: 鲁迅和朱安! -
范泻南元: 朱安与鲁迅是包办婚姻,但没有真正结婚.鲁迅很早就明确提出解除婚约,让朱安再嫁人,但朱安不愿意,并自愿作为周家一员,侍奉周母.而鲁迅也一直将她视为自家人.鲁迅过世后,许广平一直养她至老.在这个问题上,鲁迅没有错.至于胡适,与鲁迅相反,他的妻子江冬秀,也是包办的,但他出于对母亲的孝顺,接受了她.虽然可能说不上多么爱她,但对她也不错.也不能说他有什么错.即使婚后胡适也产生过对别的女性的爱恋之情,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私事,放在那个时代,既不违法,也不违背道德,鄙夷就大可不必了.

沛县17877999245: 鲁迅去世后被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墓,许广平和朱安去世后又葬在了哪里?
范泻南元: 一自从鲁迅的父亲去世后,鲁迅的母亲就忙着为鲁迅的婚事操劳,原因很简单,鲁迅是家中的长子,承担着继承周家香火的重任.“父母之命,媒灼之约”,这就是那个年...

沛县17877999245: 关于鲁迅的妻子朱安的资料
范泻南元: 朱安,1906年7月6日,浙江绍兴的没落户周家正在为其大公子成婚.新郎是鲁迅,而新娘就是朱安. 朱安是个善良单纯的女性,她爱她的大先生,她忠于她的大先生,她将大先生的亲人(将许广平看做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当做了自己的亲人.周海婴在所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书中不无深情地回忆起朱安女士对他们母子的好.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却没有一个人.朱安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在孤独与寂寞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在她的人生悲剧中,所有的人都没有过错,错的是那个时代.

沛县17877999245: 关于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 -
范泻南元: 许广平是鲁迅一学生,当时的许广平年轻有才华.而鲁迅虽已结婚,但那并不是自己所愿二十家族安排,鲁迅本来就是反对封建婚姻的,因此不喜欢家里父母喜欢的媳妇,毅然与许广平相恋,同居.

沛县17877999245: 鲁迅的妻子是谁? 他们几岁结婚 -
范泻南元: 鲁迅的合法妻子是许广平,但是在许之前鲁迅在家乡和一女子拜堂结婚,这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这之后鲁迅东度日本学医.学成归国后与一景仰自己的女青年(学生)相恋后结婚,她就是许广平.那位家乡女子姓朱(无名)和鲁迅一家终生生活...

沛县17877999245: 鲁迅的正妻朱安是怎么死的? -
范泻南元: 孤苦一生的“鲁迅夫人”朱安从鲁迅博物馆中走出,往西再走,进入鲁迅故居的大门.小小的四合院内三间南房中是客厅,东西分别是仆人的住房、储藏室和厨房.北房三间,是这个宅子主人的住房.东屋是鲁迅母亲周老太太的住房,北房中...

沛县17877999245: 鲁迅原名 -
范泻南元: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原配夫人是朱安.但是,鲁迅先生不满这场包办婚姻,所以,在和朱安成亲三日之后,只身东渡扶桑,到日本学医.当年21岁. 后来,结识了许广平.许广平是他的学生,开始,鲁迅先生并不知道许广平是女性,他们是书信往来.后来,互生情愫,结成连理.儿子周海婴,是许广平和鲁迅先生所生. 有一本书叫《我,可以爱》介绍过鲁迅先生的感情生活. 参考资料:《我,可以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