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和诗经的差别是什么吖

作者&投稿:都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乐府》和《诗经》的差别是什么?~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1.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从先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歌唱的,它是贵族祭祀宴乐的产物。
2.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是抒情诗,它不重视人物的塑造甚至忽视事件本身,它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对于社会、感情的认识,或者只是一种文学性质的悲天悯人。
3.从诗经的取材来看,它又具有显著的现实主义色彩。诗经几乎包含了当时所能囊括的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4.汉代的主流文学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与诗经的相似之处都是作为民间的创作而存在,是非主流的文化。
5.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有着更多的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从先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歌唱的,它是贵族祭祀宴乐的产物。就其普遍的四言诗格式来看,它明显是为了适应编钟之类的打击乐器而编纂的。
  然而如果单纯从内容上看,诗又显然是为了一个特定目的而作,国风是小雅中的一部分,是某种意义上的民歌,在它描绘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处的环境的复杂。但是这里所谓的民歌是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并非是普遍意义上的民间歌谣,它的创作群体是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及贵族知识分子,在描述的内容上除七月以外又很难看到反映民间疾苦的文字。因此从广义上说,这类作品可以归结到社会性的群众性的创作;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颂诗对于研究西周乃至商代历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在文学成就上它就远远不能与国风小雅媲美。
  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是抒情诗,它不重视人物的塑造甚至忽视事件本身,它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对于社会、感情的认识,或者只是一种文学性质的悲天悯人。在居于其中大部分的爱情诗里,我们看不到像同时期西方和印度诗歌中的长篇叙事,它只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歌颂,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情感表达。这对我们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之后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抒情诗一直是文学发展的主线。
  从诗经的取材来看,它又具有显著的现实主义色彩。诗经几乎包含了当时所能囊括的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它对政治、社会的关注使其脱去神话传说的外衣,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小部分人群对下层人民的文学性的关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使人们的视线从权利和斗争中稍微分散了一些。我们不能说诗经的主题内容是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暴政,但它却给了后代文人一个这样的传统,使我们的后世文学不至于过多的沉沦到美学的狭小范围内,从而对诗歌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界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对于社会责任的多分强调,也阻碍了文学关于情感的自由表达,抑制了文学多样性的发展。
  但是诗经的抒情又不像现代西方歌剧那样热情奔放,它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克制的。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它不是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也使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当我们现在读诗经,甚至已经想像不到它当初作为世俗歌曲的载体,而是一种单纯的文学形式。另外,尽管诗经的抒情一般比较平和,却依然是真挚而动人的,而且也并非没有明朗欢快、天趣盎然之作。后代儒家把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说成是因政治和道德目的而作的,并不能抹杀那些抒情之作——尤其是爱情诗对人们的感染力。因此,在封建专制时代,当文学道德化倾向、说教倾向变得过度严重时,诗人们也会打出诗经的权威旗号,要求给感情以应有的、至少是适度的承认。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而作为诗经的传承,汉乐府在继承它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在多个方面对它进行改进发展。
  汉代的主流文学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与诗经的相似之处都是作为民间的创作而存在,是非主流的文化。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有着更多的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在汉代文人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不涉及社会下层的生活,乐府诗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它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是非常直接甚至是赤裸裸的,《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篇目中描述的景象已经不能仅仅从抱怨上做出解释,它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控诉,更在《东门行》一诗中把这种控诉直接转化为反抗,这是在诗经中所看不到的。汉乐府民歌第一次把它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出来,显示了中国文学一个极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由于很多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
  其次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却也使叙事诗在文学题材发面占据了一个位置。而且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大都是短篇,这一类作品,常常是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在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此之后的叙事诗,可以说完全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分类上一般都归属于乐府诗体。这也是文学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传承。
  乐府诗的另外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产生了像《枯鱼过河泣》这样类似于寓言的文学题材,它比诗经具有更加生动灵活的表达形式,因此能够把以前不能轻易表现的感情抒发出来,这是乐府诗的一个特色,也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像唐诗中的丰富联想、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都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它的直接熏陶。
  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盛与式微都是息息相关的。诗经作为最初的文本文学,为乐府诗的兴盛提供了基础,甚至诗经本身就是乐府诗而乐府诗不过是诗经在时代前进过程中的必然前进。在它们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的古典文学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一题材走向多元化,直至在世界文明史留下辉煌而浓重的一笔。今天我们分析诗经与乐府诗的关系,就是要从中发现文学内部的本质联系,为我们的传统文学甚至中华文明的复兴找到一个依据,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种文明的兴盛与发展并非无迹可寻,在它规律性的内部还未显现之前,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所期待的一切就是它所要抵达的未来,而且并不遥远。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2、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从先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歌唱的,它是贵族祭祀宴乐的产物。就其普遍的四言诗格式来看,它明显是为了适应编钟之类的打击乐器而编纂的。
  3、然而如果单纯从内容上看,诗又显然是为了一个特定目的而作,国风是小雅中的一部分,是某种意义上的民歌,在它描绘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处的环境的复杂。但是这里所谓的民歌是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并非是普遍意义上的民间歌谣,它的创作群体是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及贵族知识分子,在描述的内容上除七月以外又很难看到反映民间疾苦的文字。因此从广义上说,这类作品可以归结到社会性的群众性的创作;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颂诗对于研究西周乃至商代历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在文学成就上它就远远不能与国风小雅媲美。
  4、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是抒情诗,它不重视人物的塑造甚至忽视事件本身,它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对于社会、感情的认识,或者只是一种文学性质的悲天悯人。在居于其中大部分的爱情诗里,我们看不到像同时期西方和印度诗歌中的长篇叙事,它只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歌颂,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情感表达。这对我们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之后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抒情诗一直是文学发展的主线。
  5、从诗经的取材来看,它又具有显著的现实主义色彩。诗经几乎包含了当时所能囊括的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它对政治、社会的关注使其脱去神话传说的外衣,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小部分人群对下层人民的文学性的关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使人们的视线从权利和斗争中稍微分散了一些。我们不能说诗经的主题内容是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暴政,但它却给了后代文人一个这样的传统,使我们的后世文学不至于过多的沉沦到美学的狭小范围内,从而对诗歌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界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对于社会责任的多分强调,也阻碍了文学关于情感的自由表达,抑制了文学多样性的发展。
  6、但是诗经的抒情又不像现代西方歌剧那样热情奔放,它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克制的。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它不是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也使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当我们现在读诗经,甚至已经想像不到它当初作为世俗歌曲的载体,而是一种单纯的文学形式。另外,尽管诗经的抒情一般比较平和,却依然是真挚而动人的,而且也并非没有明朗欢快、天趣盎然之作。后代儒家把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说成是因政治和道德目的而作的,并不能抹杀那些抒情之作——尤其是爱情诗对人们的感染力。因此,在封建专制时代,当文学道德化倾向、说教倾向变得过度严重时,诗人们也会打出诗经的权威旗号,要求给感情以应有的、至少是适度的承认。
  7、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8、而作为诗经的传承,汉乐府在继承它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在多个方面对它进行改进发展。
  9、汉代的主流文学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与诗经的相似之处都是作为民间的创作而存在,是非主流的文化。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有着更多的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10、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在汉代文人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不涉及社会下层的生活,乐府诗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它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是非常直接甚至是赤裸裸的,《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篇目中描述的景象已经不能仅仅从抱怨上做出解释,它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控诉,更在《东门行》一诗中把这种控诉直接转化为反抗,这是在诗经中所看不到的。汉乐府民歌第一次把它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出来,显示了中国文学一个极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由于很多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
  11、其次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却也使叙事诗在文学题材发面占据了一个位置。而且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大都是短篇,这一类作品,常常是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在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此之后的叙事诗,可以说完全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分类上一般都归属于乐府诗体。这也是文学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传承。
  12、乐府诗的另外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产生了像《枯鱼过河泣》这样类似于寓言的文学题材,它比诗经具有更加生动灵活的表达形式,因此能够把以前不能轻易表现的感情抒发出来,这是乐府诗的一个特色,也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像唐诗中的丰富联想、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都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它的直接熏陶。
  13、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盛与式微都是息息相关的。诗经作为最初的文本文学,为乐府诗的兴盛提供了基础,甚至诗经本身就是乐府诗而乐府诗不过是诗经在时代前进过程中的必然前进。在它们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的古典文学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一题材走向多元化,直至在世界文明史留下辉煌而浓重的一笔。
  14、分析诗经与乐府诗的关系,就是要从中发现文学内部的本质联系,为我们的传统文学甚至中华文明的复兴找到一个依据,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种文明的兴盛与发展并非无迹可寻,在它规律性的内部还未显现之前,有理由相信现在所期待的一切就是它所要抵达的未来,而且并不遥远。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从先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歌唱的,它是贵族祭祀宴乐的产物。就其普遍的四言诗格式来看,它明显是为了适应编钟之类的打击乐器而编纂的。
  然而如果单纯从内容上看,诗又显然是为了一个特定目的而作,国风是小雅中的一部分,是某种意义上的民歌,在它描绘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处的环境的复杂。但是这里所谓的民歌是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并非是普遍意义上的民间歌谣,它的创作群体是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及贵族知识分子,在描述的内容上除七月以外又很难看到反映民间疾苦的文字。因此从广义上说,这类作品可以归结到社会性的群众性的创作;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颂诗对于研究西周乃至商代历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在文学成就上它就远远不能与国风小雅媲美。
  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是抒情诗,它不重视人物的塑造甚至忽视事件本身,它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对于社会、感情的认识,或者只是一种文学性质的悲天悯人。在居于其中大部分的爱情诗里,我们看不到像同时期西方和印度诗歌中的长篇叙事,它只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歌颂,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情感表达。这对我们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之后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抒情诗一直是文学发展的主线。
  从诗经的取材来看,它又具有显著的现实主义色彩。诗经几乎包含了当时所能囊括的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它对政治、社会的关注使其脱去神话传说的外衣,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小部分人群对下层人民的文学性的关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使人们的视线从权利和斗争中稍微分散了一些。我们不能说诗经的主题内容是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暴政,但它却给了后代文人一个这样的传统,使我们的后世文学不至于过多的沉沦到美学的狭小范围内,从而对诗歌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界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对于社会责任的多分强调,也阻碍了文学关于情感的自由表达,抑制了文学多样性的发展。
  但是诗经的抒情又不像现代西方歌剧那样热情奔放,它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克制的。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它不是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也使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当我们现在读诗经,甚至已经想像不到它当初作为世俗歌曲的载体,而是一种单纯的文学形式。另外,尽管诗经的抒情一般比较平和,却依然是真挚而动人的,而且也并非没有明朗欢快、天趣盎然之作。后代儒家把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说成是因政治和道德目的而作的,并不能抹杀那些抒情之作——尤其是爱情诗对人们的感染力。因此,在封建专制时代,当文学道德化倾向、说教倾向变得过度严重时,诗人们也会打出诗经的权威旗号,要求给感情以应有的、至少是适度的承认。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而作为诗经的传承,汉乐府在继承它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在多个方面对它进行改进发展。
  汉代的主流文学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与诗经的相似之处都是作为民间的创作而存在,是非主流的文化。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有着更多的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在汉代文人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不涉及社会下层的生活,乐府诗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它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是非常直接甚至是赤裸裸的,《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篇目中描述的景象已经不能仅仅从抱怨上做出解释,它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控诉,更在《东门行》一诗中把这种控诉直接转化为反抗,这是在诗经中所看不到的。汉乐府民歌第一次把它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出来,显示了中国文学一个极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由于很多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
  其次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却也使叙事诗在文学题材发面占据了一个位置。而且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大都是短篇,这一类作品,常常是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在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此之后的叙事诗,可以说完全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分类上一般都归属于乐府诗体。这也是文学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传承。
  乐府诗的另外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产生了像《枯鱼过河泣》这样类似于寓言的文学题材,它比诗经具有更加生动灵活的表达形式,因此能够把以前不能轻易表现的感情抒发出来,这是乐府诗的一个特色,也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像唐诗中的丰富联想、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都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它的直接熏陶。
  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盛与式微都是息息相关的。诗经作为最初的文本文学,为乐府诗的兴盛提供了基础,甚至诗经本身就是乐府诗而乐府诗不过是诗经在时代前进过程中的必然前进。在它们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的古典文学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一题材走向多元化,直至在世界文明史留下辉煌而浓重的一笔。今天我们分析诗经与乐府诗的关系,就是要从中发现文学内部的本质联系,为我们的传统文学甚至中华文明的复兴找到一个依据,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种文明的兴盛与发展并非无迹可寻,在它规律性的内部还未显现之前,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所期待的一切就是它所要抵达的未来,而且并不遥远。


《诗经》中的“国风”与汉乐府民歌之比较
都是民歌。都以爱情为主题。《诗经》篇幅段,汉乐府篇幅长,内容含量大。

比较分析诗经和汉乐府的爱情诗
汉乐府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成的。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刑役之苦,是汉乐府民歌的一个重要内容。《诗经》之中,已有反映战争和行役的诗篇。汉乐府对战争,行役题材的继承,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主要是因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平民百姓受害深重,有些民歌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如《战城南》...

诗经与汉乐府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可以知道,诗经的采集时间是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汉乐府的采集时间是在汉朝,显然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早于汉朝。所以诗经在前,汉乐府在后。

诗经 乐府是什么
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 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两汉乐府叙事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断, 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这样传统文明有这样的一条线串联起来:《诗经》——《...

汉乐府和诗经的差别是什么吖?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

《诗经.》和汉乐府民歌表现爱情主题在手法上的异同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什么主义传统
而文人诗相对消沉的时代,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赋比兴的手法,而叙事艺术前所未有,开启了后世乐府叙事诗的先河,影响到魏晋建安文人诗、南北朝乐府诗和唐代文人乐府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经与汉乐府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可以知道,诗经的采集时间是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汉乐府的采集时间是在汉朝,显然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早于汉朝。所以诗经在前,汉乐府在后。

诗经乐府楚辞曲词的顺序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当时人民的感情生活。2、乐府: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后收集到乐府诗集里,宋郭茂倩所编。3、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

乐府民歌是什么?
汉乐府与《诗经》、《楚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诗经》和《楚辞》都是以抒情为主,而汉乐府却是“缘事而发”,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一件事情。乐府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与《诗经》和《楚辞》不同的诗歌形式:杂言和五言。汉乐府的杂言是完全自由的,五言诗也越来越多,并且渐渐趋向...

丰润区13796466589: 《诗经》和汉乐府诗的异同 -
秦梦萨尼:[答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从先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

丰润区13796466589: 汉乐府诗和《诗经》、《楚辞》以及唐诗的区别 -
秦梦萨尼: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是一种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汉代楚声的流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起了催化作用.它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由得作于庙...

丰润区13796466589: 汉乐府和诗经的差别是什么吖?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秦梦萨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记得采纳啊

丰润区13796466589: 古诗与乐府诗有何不同?急用, -
秦梦萨尼:[答案] 古诗在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

丰润区13796466589: 汉代乐府诗与《诗经》爱情诗的区别 -
秦梦萨尼: 楼主你好,以我愚见,最大区别应是这2个分别取材不同的朝代,朝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记载的东西也难免有些变化,可是不论朝代如何变,爱情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几千年的诗经里,爱情也有女子的小心和猜忌,这和现代的人们思想观念是一样的,我觉得,诗经重要的是运用了大量的赋比兴手法,而这些手法汉乐府肯定会缺欠些,而且风诗的话,篇幅较短,且较容易理解,当然不是像朱熹一样把她理解成什么后妃之德的,那太残酷了,少了本身的纯真,汉乐府篇幅较诗经长,我自己认为没诗经那么好理解,以上只是我的愚见,希望可以帮到楼主,呵呵,

丰润区13796466589: 试比较《诗经》与《乐府》诗歌在思想内容及艺术上之异同. -
秦梦萨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春秋时的诗歌305首.《诗经》有六艺,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内容分类,“风”指国风,即各国民歌,是全书精华;“雅”是贵族文人的历史诗和讽喻诗;“颂”是祭祀歌曲.“赋比兴...

丰润区13796466589: 诗经与汉乐府 -
秦梦萨尼: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可以知道,诗经的采集时间是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汉乐府的采集时间是在汉朝,显然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早于汉朝.所以诗经在前,汉乐府在后.

丰润区13796466589: 《诗经》中的“国风”与汉乐府民歌之比较 -
秦梦萨尼: 都是民歌.都以爱情为主题.《诗经》篇幅段,汉乐府篇幅长,内容含量大.

丰润区13796466589: 汉代乐府诗有什么创新之处?对比与诗经和楚辞来说,汉乐府诗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呢? -
秦梦萨尼:[答案] 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

丰润区13796466589: 汉乐府诗的特点是 ? -
秦梦萨尼: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