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述题:面对我国经济下降,应该怎样执行宏观经济政策? 具体要求:结合最新实际 分点论述

作者&投稿:姚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我国实施货币政策应注意那些问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将我国实施了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从而宏观政策由“一积极,一稳健”转变为“双稳健”。这是继去年10月29日央行做出加息决定后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局部过热的又一重大举措,如果说加息是临时性的急救措施,那么这次财政政策的转变则是战略性的。而讨论清楚过去七年来宏观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为我们以后的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历时近七年的“一积极,一稳健”的宏观政策

至1996年底我国的紧缩政策成功地将当时的高通货膨胀降了下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加上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上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政府于1998年毅然决定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建国以后尚属第一次,同时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至这次财政政策的调整,这一整体上积极的宏观政策历时近七年之久,前后能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宏观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一)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一方面,每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大量的项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9100亿元。但财政的这种资本性支出的带动作用更大。在中国,政府资金具有引导效应,比如政府上一个项目,银行就争着给贷款,这种“政府投资、银行跟进”所形成的投资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财政政策虽然能直接刺激投资,但往往因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使其效果打折扣。这里要指出的是,由于特定的体制原因,中国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是几乎没有“挤出效应”的。

(二)“积极”的货币政策作用相当微弱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宏观政策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相关部门看来,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货膨胀又能防止通货紧缩的政策,即适中的货币政策。但从事后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们名义上采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实际操作时违其原意,即货币供应量仍加速增长(积极货币政策的最重要表现),相反,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的并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稳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实的“稳健”;但近些年来我国的M2/GDP越来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迅速增加,粗略估计当前为2左右,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而且,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以来八次调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后就有五次。

因此,从这些意义上讲,我们的货币政策是“积极”的。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无外乎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随着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利率降低,于是居民消费增加,企业投资扩大,但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这两方面的刺激作用都是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仍应从解释超额货币入手,以下仅从两方面给以粗略概述。

从货币需求的角度看。按凯恩斯的分法,货币需求可以分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在一个经济体中,交易需求的变化是不会很大的,无非是在经济繁荣时大一点,萧条时少一点,但并不会相差很大;但在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二者之和与准货币相当)方面往往有大幅度的变化,我国的情况即是这样的。

首先,货币的预防需求很大。预防性储蓄在学界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即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比如失业、未来养老以及子女教育等需要大量的支出,从而大量储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降低,降息能促进的消费增加非常有限。

其次,很高的货币投机需求也许最值得我们注意。众所周知,中国的股市历来以投机盛行为其最重要特征,民间的大量货币资金涌入股市,参与虚拟经济活动,于是新增的货币就在证券交易保证金账户和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账户之间来回运动。有学者估计,2001年进入股市的资金占当年M2的比例为26.32%,虚拟经济对货币的吸收可见是非常惊人的。但由于绝大部分资金重于投机而非长远投资,因此这部分进入股市的资金对实质性的生产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不仅众多拥有储蓄存款的居民参与投机,更严重的是许多企业本身也把许多生产性资金投资于股市。我们知道,适度的投机活动固然能活跃股票市场,从而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投机只能是一种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它只不过是在投机者中间进行财富再分配的游戏罢了,不但对实质性的物质生产不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还可能有大量的负面影响。

从信贷的角度看,信贷政策一直是紧缩性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了中国政府足够的警示,于是央行对各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管骤然严格起来,实施了贷款责任制,自此中国出现了信贷紧缩,自1995年金融体系开始出现的“存差”进一步扩大,至2003年已高达49059亿元。虽然国有银行的信贷结构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已有所改变,但并非实质性的。只不过是不再给劣等的国有企业放款,但质量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资金仍非常富裕,而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依然困难。由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资金一直是充裕的,所以降息对他们的贷款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刺激,因此降息在这一特定体制下对投资的刺激作用也不明显。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却出现了萎缩,从而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银行中不能转化为投资,即我们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使“积极”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以致从表面上看,中国已几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在这时再回头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就非常明显了。由于有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中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投资,那么增发国债就成为使这些资金通过购买国债而转化为实际总需求的一部分的途径,国债投资项目的银行配套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因此基本上没有“挤出效应”。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很小的“挤出效应”是在我国特定体制下的扭曲结果。

综上所述,近七年间,我们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确起到了异常“积极”的作用,对保证特定时期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凡的意义;同时,虽然“积极”的货币政策并不如意,事后效果非常微弱,但“积极”的货币政策无疑为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异常宽松的货币环境,这也是我国目前特定的国有企业体制和银行体制下积极财政能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央决定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无疑是明智的,因为过去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淡出也有利于有效抑制当前出现的局部经济过热。而且由于我们国家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央行在宏观调控中使用货币政策的作用将依然非常有限,所以,财政政策还不能立即全部淡出,否则,经济很可能导致衰退,重新陷入通缩。而这也恐怕是调整为“稳健”而非“紧缩”的真正原因。由此看来,由“积极”变为“稳健”可谓恰到好处。但中国经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长期性的,即便能做到控制短期的经济波动,而这种特定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不让人担忧。

存在的问题:经济增长模式仍不够健康

从前面的详细分析我们很明显地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仍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行政干预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靠七年的积极宏观政策才维持住了经济的增长(其实是稳中有降),这些注定了其增长模式仍不够健康。

正像有些学者指出的,我们的经济在1997年以后发生了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的转变,但必须看到,这种进步还是相当有限的,原因在于需求约束还并非市场化的约束,尤其是在投资需求方面,主要是由政府命令下的信贷紧缩而致。且消费需求约束也正是在投资需求约束下形成的,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众所周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告别了短缺,城市居民的基本消费品和耐用品消费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已基本饱和,开始转向对高档消费品如汽车和住房等的需求,但这些产品恰恰是市场供给不足的,尤其是个性化不足,而供给不足与信贷紧缩政策直接相关。同时,由于2003年遇上非典,信贷政策突然变得宽松起来,这立刻引发了钢铁、电力、水泥等原材料行业及房地产业的投资热潮,直接导致了经济的局部过热。但这并非无缘无故的热,而是多年被压抑后的集中释放,是由强烈的消费需求作为推动力量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导致了大量国债项目上马,银行配套贷款大量参与,但这些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往往被论证得不够或根本不被考虑。从而使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整体投资质量不能不让人担忧。这些效果只能在相当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虽然短期内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对中国经济的损害却可能是长期的。

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我们现在就来评判其积极意义还为时尚早,相反,在我看来,其存在的问题并不比之前少太多,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变得更加严重了,其并未从原来的直接干预到间接干预,再到逐步退出,而是又回到了直接干预的轨道上,即经济增长模式不符合改革的进程。这显然不是进步。因此,我们不应高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进步的速度,必须加紧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其中,利率的市场化是最为关键的一个。

努力方向:利率市场化最为关键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下干预(调控)经济也是必须的,这对处于转轨过程的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因此,我国当前不是要不要干预经济的问题,而是我们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干预方式,即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方式,而利率就是市场化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正是我们目前特定的体制环境造成了央行在宏观调控时的被动局面和行政干预的必然性。

在我们的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一旦经济过热来临,央行可动用的手段和能力都极其有限,很难防止经济的大幅波动。具体地说,官方利率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利率,相当多的时候偏离很大(如民间利率一直在10%以上,我们近几年屡次降息,官方利率显然大大低于民间利率,而民间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利率,即真实利率,加上紧缩的信贷政策,从而导致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偏离太大,一方面使央行对经济的微调失效,比如两者相差5个点,那么你加减0.25或0.5个点是几乎起不到作用的;这也可以解释我国的经济主体在表面上看起来对利率相对不敏感的原因。

另一方面,微调不起作用就会累积成大的经济波动,而大的经济波动来临时央行更束手无策,因为那些手段用来微调时都不起作用,这时再动用那显然更微不足道,于是,行政的力量必然又出现了,强制叫停项目,把经济硬是降下来,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未来的经济波动。一来,我们的行政力量干预经济是历来都存在的,二来,从上面的分析看,行政干预也有必然性,否则经济会出大问题,这显然不利于稳定和发展。

利率未市场化和信贷歧视的最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这不仅相应抬高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成本,从而压制了很多本应进行的投资(整体上看,中国的资金是充裕的),更重要的是这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尤其是给央行调控经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从而使行政力量对经济的干预一直不能退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利率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之一,我们必须尽快在国内促使其市场化,为央行全面发挥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为经济向更健康的市场化发展模式转变奠定基础。可喜的是,目前当局在放开贷款利率方面已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中国的社会现在缺的不是经济增长,因为泡沫和萧条正在共生,是一种类似滞涨的状态。非要促进经济增长的话,那就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外部势力给渗透了,成了世界经济形势的下水道和垃圾场,采取激进政策不是要吹更大的泡沫来化解当前的泡沫,而是要将泡沫压力转移到不怕破裂的领域中去。这种取向的产业引导最为重要,要引导到非民生领域去,比如军工领域,这个领域不涉及民生,可以拉动内需但不会吹大泡沫,外部势力也不会肆无忌惮的助推这种泡沫的扩张。目前政府意欲将宽松政策导向消费和民生,在泡沫与萧条共存的状态下,两者之间存在通道,根据连通器原理也能揣测,仍会有大量资金被转移到过剩产能上,帝国主义也不会允许这种改革成功。当然这个对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坏事,长痛不如短痛。

我国的经济情况日益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从以前耗能高,附加值小的传统行业向高新科技,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变,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改革历程,也伴随这阵痛;另一方面是国外的通缩压力,简单的说就是美国有这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可以随便定价以保证自己的金融产品获利,前3轮QE已经使的美元推高了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房价、股价、债市、等等。现在是收割的时候了,打压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这种战略型商品,严重的打垮了能源输出国的经济,也打击了我们制造业国家的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借债规模不变,产品价格下跌,赚的少了,不足以还贷,这就叫通缩!
面对从内从外的两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首先就要保证足够的人民币的流动性,2015年好多次的降息降准已经足以说明,推出系列的改革措施压低融资杠杆比率和融资成本是推动制造业在这么恶劣的经济环境下重生的最重要的路径,因为借债成本太高,价格太低不足以还债,那么投资实体经济就会停滞,全投入金融系统,会严重的背离价值和价格关系,最后泡沫破灭就一切都完了。第二个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条辅助的一项措施就是人民币利率有条不紊的市场化。一直以来都是央行控制利率,但是不足以很好的引导市场,所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就必须让市场自己调整利率,但是必要前提是在有保障的情况下。接下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一步大棋了。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的优点:第一,利用美、欧、日这三大世界 货币走入低谷的情势,扩大人民币在国际 贸易中结算的范畴,改变中国“贸易大国 、货币小国”的尴尬 第二,为我们的外贸企业规避风险。以前 就国际贸易来说,都是拿美元来结算的, 美元结算完了以后有一个换汇,强制性换 汇,换成人民币,这其中有一个汇率的变 动,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很大的情况 下,为了防范汇率的波动,所以我们采用 人民币的直接结算。出台这个措施从短期 来看,主要是为我们的外贸企业规避汇率 风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第三,对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提供了很 好的基础,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资 本的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定 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后, 中国的金融体系才会国际化。从这个意义 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先头部队,我们金 融市场的大发展,金融市场国际化是后援 部队,这两个全面完成了,中国的金融就 崛起了。同时也可以提振中国在国际货币 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言权; 第四,降低当前海量外汇储备的风险,适 当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规避捆绑美元所 致的损失,为人民币摆脱依附美元,并使 其成为完全可流通和国际储备货币

楼主要好评啊~~~~

1、降低税率,增加有效需求
2、增加政府购买,促进就业
3、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促进投资
4、降低利率

把国家看作一个生产链,在某时段因内部造成的


求桃:宏观经济学问题,各位亲速来,在线等
1 简述IS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⑴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S=I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轨迹。⑵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相反,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不敏感,IS曲线越陡峭。⑶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产品...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题~~
1、宏观经济学的四部门:住户、企业、政府、外贸中;政府支出是政府行为,而消费是居民行为,两者不互相影响,不能说政府支出多了居民消费就少了,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时国民收入(参照凯恩斯模型c=a+bY);2、这句话的关键是“政府支出”,实际上如果改为“政府购买支出”,勉强算对,因为政府支出中还...

宏观经济学题目!!高分急求答案!!!
答案 已知消费C=90+0.8yd,投资I=150-6r,税收T=100. 政府购买G=100,货币供给M=160,货币需求L=0.2y-4r,试求当价格水平分别为1.00和1.25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解:当P=1时:产品市场满足:Y=C+I+G即y=90+0.8(y-100)+150-6r+100 ① 货币市场...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几道这样的考试题,1.请解释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
1本国国民在外国的生产会计入GNP中,但不会计入GDP中 2如果是个人的消费问题,比如说效用,边际消费倾向,或者个人如何选择消费等等问题属于微观方面。但是总体的消费问题属于宏观方面。3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来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考题,急
gdp平减指数(就是你说的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而基年的GDP平减指数是1,所以05年GDP平减是2,而05年的实际GDP是750(比基年增加50%),所以利用上面那个式子可以知道,05名义GDP=2*750=1500 所以选B 所用的原理或公式:1,GDP平减指数的算法 2,基年的GDP平减指数=1 ...

一道宏观经济学题:假设法定准备金率是5%,如果美联储购买价值2000美元的...
购买债权会增加更多的货币 如果将货币存入银行 那么增加货币的重量为:2000×1\/5 =40000美元

金融学论述题:如何看待消费信用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你如何看待“_百 ...
正面效应,促进消费和商品生产发展同时不扩大实际货币数量,减少通胀的可能,方便商品的流通。负面加大了金融风险,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会加剧不好的形势。卡奴和房奴是非理性消费的体现。避免成为卡奴和房奴要端正消费观念,量力而行,做好预算金融专业主要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

宏观经济学题: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得反应程度提高是,IS...
被称作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802考研考试题型有哪些?每个题型的难度大吗?_百度...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试题型总体来说稳定,但存在一定的变数。比如,2017年考试题型为:政治经济学部分(50分):简答和论述题(3小题,共计50分)微观经济学部分(50分):计算题(3小题,共计50分)宏观经济学部分(50分):简答和计算题(4小题,共计50分)从2017年考试题型可以得出...

宏观经济学问题,为什么实际货币供给量下降了,会使利率上升?
一、并不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减少,而导致利率的上升.而是当一个国家实行的是紧缩型的货币政策时,一方面,在市场上,他会减少货币的供应量---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利率,既可吸引更多存款,亦可减少企业的贷款量---间接作用.当然还有提高税收等方式.这是为了冷却市场上消费过热 --- 投资过热 --- 物...

普宁市17778729381: 2012年我国GDP下降,你如何理解?请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论述2012年我国GDP下降,你如何理解?根据我国目前现状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 -
任试丙泊:[答案] 2012年我国GDP预计增长7.7%,没有下降,仅仅是增速放缓.这是由于欧美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出口下降.同时,中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中速发展阶段.目前,政府正进行结构调整,鼓励新兴产业投入,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奠定...

普宁市17778729381: 根据中国现在经济增长变缓的现状,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
任试丙泊: 应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取像降低重贴现率与法定存款准备,或者在公开市场操作赎回债券释出资金等方式,借以提高货币供给成长率,增加市场的可借贷资金,应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刺激景气. 首先,...

普宁市17778729381: 遇到经济衰退,如何运用宏观经济学分析其原因 -
任试丙泊: 拉动宏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出口.经济出现衰退,首先就要从这三个方面找原因. 如果是投资不足,那么就要分析为什么投资不足,是资金面的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可以考虑政府主导投资. 如果是消费不足,那么就要分析消费不足的原因,是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还是失业率上升导致收入减少?可以采取的错失就是增加就业,或者直接发红利. 如果是出口不足,那原因就比较复杂了,有汇率问题,也有其他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啦.

普宁市17778729381: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分析题:如果中国在出现了因总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短暂衰退,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
任试丙泊: 1. 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来抑制经济衰退. 2. 具体的方法,比较典型的就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通过提高政府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的增加. 3. 用ISLM模型来分析的话.就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会让IS曲线外移,从而让生产总量Y增加,同时也会增加利率R.这种前提下,总需求AD曲线也会外移,刺激总需求的增加.

普宁市17778729381: 如何运用宏观经济学分析经济衰退的原因? -
任试丙泊: 经济衰退有很多种原因... 比如实际经济周期假说,凯恩斯的加速数乘数.建议你看看经济周期理论.

普宁市17778729381: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步入萧条时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应对策略? -
任试丙泊: 增加投资拉动内需,调整货币和经济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使民众减轻压力,能消费敢消费,降低银行利率,放松银根.投资和消费,就是中国现在做的.

普宁市17778729381: 如何看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 -
任试丙泊: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普宁市17778729381: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目前经济形势,应该采用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任试丙泊: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经济基本维持在合理区间.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是新增长动能有所提升.四是经济效益和质量有所提高.应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网页链接你可以参考一下.

普宁市17778729381: 试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困难及主要对策
任试丙泊: 1、就业危机:农民工,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候显得更加严重. 对策:增加农民收入,出台相关刺激就业政策 2、出口受阻: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步履维艰 对策:产业升级,提高出口补贴(调整退税率) 3、内需不旺:我国经济出口依赖严重,13亿的巨大市场开发的不充分,城乡居民购买力不足. 对策:提高收入水平,政府出台财政刺激政策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句话:提高居民工资水平,这个解决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工资水平提高了,产业就被迫升级了,出口的也不是低附加值的产品了,内需也被刺激了.

普宁市17778729381: 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急需 追加高分 -
任试丙泊: 中国的经济下滑,这是肯定的.外围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出口受到影响,再就是受到国际大宗货物的影响,中国经济不稳定性增加. 不过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还是全世界最好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