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壹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鲁迅先生的“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是指我从来不怕从最坏最心存恶意的想法去推测中国人。结合当上社会背景来理解是指当时的社会风气败坏,军阀政府文过饰非,鲁迅已经想到了政府的可恶与卑鄙,可仍然料不到他们竟然凶残到更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鲁迅对政府迫害刘和珍君的抗议和谴责。
此句出自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原文是这样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扩展资料: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记念刘和珍君

意思:
我向来就不怕把中国人想到最坏。说明鲁迅当时对中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很失望。
这句话出自《纪念刘和珍君》。
原文: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表示尽管自己惯于冷眼看待军阀政府的文过饰非,从最坏最恶毒的方面去推测他们可能的做法,仍然料不到他们竟然凶残到超出自己的想象。

扩展资料
刘和珍(1904—1926),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鲁迅先生撰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中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已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言。以此来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
赏析:
概括作者对“三·一八”事件的看法,即“三·一八”事件“出于我的意外”的三种情况:反动当局的凶残,反动文人的下劣,爱国青年的临难从容。
鲁迅分别用表示程度大致相同的几个词:“这样地”、“如此之”、“如是之”,来修饰凶残、下劣、从容,由于前面又分别用“竟会”、“竟至”、“竟能”,就显示出它们的区别来,不仅使语句有所变化,而且在意思上也全不一样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念刘和珍君

【主回答】
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我从来不怕用心存恶意的心理去推测中国人(的行为)。
惮:害怕;
【拓展资料】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瞒和骗深恶痛绝,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时往往抱着怀疑主义的态度,透过粉饰装修过的外表直达其黑暗罪恶的本质,从不相信任何冠冕堂皇的表演。
这句话出自《纪念刘和珍君》,原文是这样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表示尽管自己惯于冷眼看待军阀政府的文过饰非,从最坏最恶毒的方面去推测他们可能的做法,仍然料不到他们竟然凶残到超出自己的想象。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卑鄙无耻、比这更凶残的吗?
下文“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如此文治武功的段祺瑞执政府的强烈的愤慨,以及对国民性丑恶面的深沉的反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从来不怕从最坏最心存恶意的方面去推测中国人。

拓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纪念刘和珍君》,原文是这样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赏析:表示尽管自己惯于冷眼看待军阀政府的功过是非,从最坏最恶毒的方面去推测他们可能的做法,仍然料不到他们竟然凶残到超出自己的想象。“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卑鄙无耻、比这更凶残的吗?!

下文“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直接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如此文治武功的段祺瑞执政府的强烈的愤慨,以及对国民人性丑恶面的深沉的反思。





意思是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败坏,不管以多险恶的心思去揣测他人都不过分

话说,鲁老爷子貌似在哪儿也说过,中国人两层面孔;背地里可以诅咒狰狞,见了面却是恭敬谦卑的;貌似两者相当的关联吧;他老爷子毕竟原先也是少爷的,虽然进了城做了先生;回了乡里,见惯了已老闰土的恭敬和怯懦;也习惯了豆腐西施的嘴上虚妄的理由、手上的拿要;所以,总是觉得对面的恭敬和谦卑都是面子上的一层皮;就一如《狂人日记》种的那样;嘴上说兄弟啊兄弟,但是总揣测背地里要害你的命,趁热下锅吃了来;
其实,阳光点来看,鲁老爷子总是因为背后的恶,来忌惮面前的善;莫不一如现今之病症:受迫害妄想症的早期症状。

转自知乎
资料拓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前面全回答错了,这里的恶意指的是鲁迅所揣测的中国人的恶意,有恶意就不是好人了,恶意是中国人的,鲁迅没有,坏人是中国人,鲁迅不是。


谁有鲁迅关心青少年的故事?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 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 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 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

关于鲁迅的名人名言
部编教材语文六上园地八鲁迅名言警句

冰心_<<少年闰土>>是不是?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故乡》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后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别的。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

初一《社戏》 1.双喜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识水...
表达:我们都是会水的,讯哥儿又不乱跑··这就是在说,我们是安全的,你尽管放心~不必怕会有什么危险!

鲁迅的《社戏》?
其实,这是不确切的。看社戏的时间应该是在初夏。其理由有三:理由一, 《社戏》中说,我到外祖母家去,是在“扫墓完毕之后”。那么,浙江绍兴一带的扫墓是在什么时间呢?据《越谚·风俗部》云:乡下墓祭一年间共有三次,一是“拜坟岁、上元之前,儿孙数人,香烛纸锭谒墓”;二是“上坟,即扫墓也,清明前后,大备船...

对比鲁迅先生《故乡》与《社戏》的区别
《故乡》与《社戏》的区别:表达思想感情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主要内容不同 一、表达思想感情不同 1、《故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2、《社戏》: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二、、写作背景不同 1、《故乡》:...

社戏中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_百 ...
转机之三,初步表现双喜的聪明,也透出双喜是个稳重能干的少年,是个有胆识的小大人

《社戏》是鲁迅哪一年写的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

初一《社戏》 1.双喜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识水...
表达其心思细腻,用有层次的说理来说服别人 同时又不着痕迹的赞美了自家伙伴的习惯 为自己打包票说明理由

鲁迅的名言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

赤坎区19263176521: 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
仲长闵肤疡: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篇著名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是鲁迅对于中国人的某种偏见或者负面印象的表述.这句话的含意是,鲁迅认为自己对于中国人(或者说是对...

赤坎区19263176521: 请问鲁迅先生的“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是什么意思? -
仲长闵肤疡: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意思是“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这句话出自《纪念刘和珍君》,原文是这样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

赤坎区19263176521: 鲁迅先生曾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中国人的 -
仲长闵肤疡:[答案] 不惮就是不怕,就是怎么往坏里想都不过分

赤坎区19263176521: 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谁说的? 鲁迅? 谢谢! -
仲长闵肤疡:[答案] 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的句子“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赤坎区19263176521: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为什么不能加引号 -
仲长闵肤疡:[答案] 不能加的 如果是我说,鲁迅先生说,都需要加引号.这是别人当时说的一句话. 像我已经说过,不需要加. 爱迪生有一句名言曾说:“天才是.” 爱迪生说过:天才.

赤坎区19263176521: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已被作者分成了七小段,这篇课文的七小段每段各讲了什么意思?作者想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把课文分成四份 -
仲长闵肤疡:[答案] 一 导入 长歌当哭 控诉卑劣之徒 热血为证 鼓舞奋勇之士 二《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特色 1.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 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话也没有用,必须起来和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所在. 8、鲁迅先生的“...

赤坎区19263176521: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出自鲁迅先生哪篇文章?请告知具体的文章名称,如果能告知段落更好. -
仲长闵肤疡:[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段中出现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 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

赤坎区19263176521: 哪为好心人热心人能告诉我鲁迅先生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里的名言!
仲长闵肤疡: 那一句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吧!

赤坎区19263176521: 关于鲁迅文章中的一句话!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没有“然而总是造化弄人”这句话,有事那篇文章里的? -
仲长闵肤疡:[答案] 这句话肯定有,我记得鲁迅的文章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鲁迅的彷徨,祥林嫂里面,造化弄人啊,你说的这句,貌似是出现在,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估计是这篇文章,题目我忘了.

赤坎区19263176521: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仲长闵肤疡: 纪念刘和珍君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