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这一历史典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的吴越争霸期间这句话对吗?

作者&投稿:逯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松打虎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吗~

发生在宋朝。
武松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18碗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猛虎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没有理它,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眼睛上翘,额头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

  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

  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

  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

  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

  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

  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

  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

  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

  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

  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

  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

  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

  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

  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

  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

  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

  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

  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

  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

  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

  ,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

  ,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

  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

  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

  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

  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

  ,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

  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

  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

  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

  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

  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

  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

  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

  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不对,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吴越争霸结束的标志是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吴越争霸出现在春秋末期,围魏救赵出自于战国时期的齐魏间的桂陵之战,所以,毫无疑问是错的


围魏救赵的成语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命令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困。赵成侯派出使者向齐国求援。齐威王迅速任命田忌为将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赵。田忌勇猛善战,但缺乏谋略,性急如火,意图立刻前往邯郸与魏军交战,但孙膑持不同意见。孙膑,孙子后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家,田忌非常尊敬他。一次,田忌...

围魏救赵简短历史典故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这个典故的出处是哪里啊?
但孙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5. 孙膑建议利用魏军集中力量攻打赵国都城的机会,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军撤退回援。6. 田忌接受了孙膑的策略,魏将庞涓果然中计,从邯郸撤退回救大梁。7. 在庞涓撤退途中,齐军设下伏击,对其造成了沉重打击。8. 这一战术运用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典故。

围魏救赵讲的是什么故事?
最终,魏国不得不与赵国达成和约,放弃了对赵国的威胁。围魏救赵的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中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实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战略和智慧的运用。通过巧妙地调动敌人的注意力和分散敌人的兵力,可以在战争中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典故,被广泛引用和传颂。

围魏救赵的成语典故分享
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

围魏救赵是哪个历史战争中的典故
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

围魏救赵和指鹿为马的典故
围魏救赵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团团地围住了赵都邯郸。情况非常危急,赵国的国君赵成侯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援兵。齐国的国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为大将,拜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谋不足,又是个急性子,奉命之后,便想立刻...

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68年,赵国在齐国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国的属国卫国。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近十万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大臣邹忌主张不救,因为这样会消耗本国的国力。但大臣段干纶认为,如果魏国打败赵国,魏国的势力会更加强大,形成对齐国的威胁,主张救赵。齐威王采纳了段干纶的建议,派出...

围魏救赵的故事
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围魏救赵的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

围魏救赵的故事是什么?
围魏救赵: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战国时期,有两位着名的军事家。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两人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小肚鸡肠,非常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便想方设法地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骨。后来,孙膑被齐国大将田忌秘密营救到齐国。

玛多县15363378171: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宇鸿橘红:[选项] A. 原始社会时期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发生在1春秋战国2秦汉时期3三国时期4唐宋时期 -
宇鸿橘红: 围魏救赵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玛多县15363378171: 1. 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
宇鸿橘红:[选项]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是谁的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 -
宇鸿橘红: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发生在战国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出自哪个时期 -
宇鸿橘红: 春秋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发生在哪个朝代? -
宇鸿橘红: 您好,发生在战国时期.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
宇鸿橘红: 【成语】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发生在哪个战争
宇鸿橘红: 桂陵之战 望采纳谢谢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产生在甚么时期
宇鸿橘红: 战国 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 围攻 赵国 都城 邯郸.赵国 求救于 齐国.齐 将 田忌 、 孙膑 率军救 赵 ,趁 魏国 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 魏国.魏 军回救, 齐 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 魏 军,遂解 赵 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

玛多县15363378171: 围魏救赵的故事 -
宇鸿橘红: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