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郑公赈灾 译文

作者&投稿:彘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富郑公赈灾 全文翻译~

是这个吧?
【原文】
富郑公知青州。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禀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籍,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埋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救之而实杀之。弼立法简尽,天下传以为式
【译文】
宋代富弼在青州当知府时,黄河以北地区发大水,百姓四处流亡讨饭吃。富弼说服他管辖地区的百姓拿出粮食来,增加官府的粮食储备,还找到了公房私房十几处,让这些流民散住其中,以便他们打柴取水。官吏们亲自前往资助缺衣少食、寄居在此的流民的,富弼都给他们发薪俸。如果官员到流民所住的地方,给年老体弱和有病的人发放赈粮,富弼就记载他们的功劳,约定以后替他们上奏,为他们请求赏赐。他还每五天就派人拿酒肉饭食,去慰问办理流民事务的官员,完全以至诚之心相待,所以官吏们人人为这件事尽力。凡是山林湖泊中的出产,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去拿。死了的集中为他们建大坟埋葬,远远看去是一片丛冢。第二年麦子丰收,流民们各自按路途的远近接受了粮食,回到家乡,这些人中被募去当兵的以万计。皇上听说后,派使者来褒奖慰问富弼。在这之前,所谓救灾都是把灾民聚集在城里,煮粥供应他们吃,聚集的人多了就流行瘟疫,有的人嗷嗷待哺了好几天,得不到粥就倒毙在路上。这种办法名义上是救灾民,实际上是杀害灾民。所以富弼立的办法既简单又完备,天下都传以为模式。

富弼(宋朝人,被封为郑国公)担任枢密副使时,被石守道诽谤,从河北宣抚使改任郓州知府,有改任到青州。说他坏话的人不绝,人人都替他担心。恰逢河北发大水,逃亡的百姓搬家往东的有六七十万人,富弼全都招抚过来;他劝说百姓拿出粮食,亲自筹划;把粮食分散的存放在境内的仓库中,食物、药品全都准备好,来到这里的人都认为和回家了一样。有人劝说他这样做不好,“你正处在被人诽谤的时候,灾祸难测,随时都能发生。”富弼傲然不理会,说:“我怎么能因为自己而换六七十万人的命呢!”最终更加努力的做这件工作。第二年,河北的麦子丰收,人人都背着包袱回去了,这都是富弼所救活的。所以,就算说他坏话的人也都忌惮佩服他了,知道陷害不了他;而富弼遭到朝廷的怀疑也消解了。富弼曾经给一个好友写信说:“在青州我能偶然救活几万人,比二十四考中书令(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很久,主持考核的官吏对他的考绩多达二十四次。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还好的很啊。”

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时父亲就过世,家境贫寒,每日只吃一些咸菜粥,非常清苦,而却能刻苦自励勤奋读书,更以天下人福祉为自己的责任。他经常自己吟诵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尚未忧虑时就先忧虑;当天下人都得到安乐,才是读书人安乐的时刻。」

他曾经拜访一位算命的人,并请问:「我是否有机会当宰相?」算命的人说:「没有希望。」再问:「我是否有机会当名医?」算命的人惊讶的说:「为何之前所 问的目标如此高远,而现在所问的却如此卑微呢?」范仲淹说:「只有宰相及名医才可以救济众人。」算命的人赞叹的说:「你这颗仁慈的心,才是真正的宰相。」

范仲淹考上进士之后,任秘阁校理。他的学问非常渊博,精通六经,学生有疑问请教他,他都孜孜不倦的讲解。还将自己的俸碌来抚养一些读书人当作幕僚。这些读书人有的来时潦倒穷困,考上功名之后便离开,一路飞黄腾达却对范仲淹不闻不问,他依然不后悔曾帮助过这些人。

后来范仲淹任右司谏,那年正逢旱灾、蝗灾,百姓无法耕作而闹饥荒。官员上奏请派特使前去察看灾情,再斟酌如何处理;而范仲淹直接对皇上说:「假若宫廷 中,半天没有任何东西吃,那会怎么样?」宋仁宗听了,心中难过,于是派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灾区。他所到之处,立即开官仓赈灾,同时奏请废除当地不好的政令十 多项。

之后范仲淹任参知政事,那时边疆地带有异族侵略,他请求自愿镇守边疆。而麟州刚遇寇贼侵略,一些参谋多次建议放弃麟州。范仲淹却重新整修旧有的防御工事,并招回逃散的人民,免除他们的赋税,将酒的专卖权还给人民,很快的河外地方便安定下来。

范仲淹的个性非常喜好布施,对亲族中贫困的人,或对关系疏远但贤能的人,都会给予救济。他刚考上进士没多久,就想将来若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好好赡养整个 族人,前二十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心愿。自从他坐镇边防一直到回朝廷当上宰相,日益富贵以后,就在乡里中买下几千亩良田,称为「义田」,用来赡养亲 族中穷困的人,让人人有得吃、有得穿,如遇婚嫁、丧葬,另有补助。并选出一位年长而贤能的族人,负责管理义田的出纳。

他曾经向钱氏买了一座庭园,打算搬到那里定居。地理师说此地风水极好,必会接连不断有人做官,范仲淹听了却说:「既然如此,与其一家人独自显贵,还不如让江苏一带的读书人,都能来此受教育,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显贵了。」便将这个地方改为学堂。

范仲淹与富郑公(富弼)担任左右宰相时,看到监司簿上有品性不好、不适任的人,便一笔勾消、剔除他的职位。而富郑公说:「一笔划掉是很容易,可是恐怕一 家人都在哭啊!」范仲淹却说:「一家人哭,比起老百姓一路哭,哪个比较严重呢?」这又是治理国家最得体之处,不以妇人之仁来看待。

范仲淹死后諡文正,赠魏国公。儿子纯仁,后来也当上宰相,纯佑、纯礼、纯粹,都在朝为官。


鸠江区19327451920: 富郑公赈灾 译文 -
智类帕夫: 富弼(宋朝人,被封为郑国公)担任枢密副使时,被石守道诽谤,从河北宣抚使改任郓州知府,有改任到青州.说他坏话的人不绝,人人都替他担心.恰逢河北发大水,逃亡的百姓搬家往东的有六七十万人,富弼全都招抚过来;他劝说百姓拿出...

鸠江区19327451920: 富郑公为枢密实,…………竟辞不受. -
智类帕夫: 富弼(宋朝人,被封为郑国公)担任枢密副使时,被石守道诽谤,从河北宣抚使改任郓州知府,有改任到青州.说他坏话的人不绝,人人都替他担心.恰逢河北发大水,逃亡的百姓搬家往东的有六七十万人,富弼全都招抚过来;他劝说百姓拿出...

鸠江区19327451920: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 -
智类帕夫:[选项] A. ②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④

鸠江区19327451920: 《富郑公爱民忘祸》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 -
智类帕夫: 郑国公富弼任枢密使时,因石守道写诗案牵连,从河北宣谕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职为郓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伤他的人还不罢休,别人都替他感到危险害怕.这时正碰上河北严重饥荒,难民转道东来的六七十万人,他都收容了,动员当地大户...

鸠江区19327451920: 郑燮赈灾文言文翻译 -
智类帕夫:清朝嘉庆十九年,江南大旱,无锡地势较高,受到的旱灾尤其严重.邑侯齐彦槐曾经有事去乡下,看见几千里大地空无所有,民间没有粮食用来做饭,锅下面没有薪柴,没有水可取用,为此感到悲痛担忧.官府像平日一样发放粮食.平价卖给百...

鸠江区19327451920: 赈灾文言文翻译
智类帕夫: 通假字,通“又”,整句是嘉庆十九年的意思.希望能帮到你.

鸠江区19327451920: 富郑公神道碑翻译
智类帕夫: Rich ZhengGong originally

鸠江区19327451920: 古文《赈灾》 -
智类帕夫: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 )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 )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鸠江区19327451920: 钱泳的《赈灾》的译文及重点字词解释 -
智类帕夫: 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 )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

鸠江区19327451920: 急!!!~~~~~~~~求文言文翻译 -
智类帕夫: 偶举手`````啥不会滴我来哈哈``我知道你是谁啦 ------------------------------------------- 楼上的答案差不多了,但还有几个地方要斟酌一下. 兴化郑板桥,名燮,乾隆间,掌管山东潍县.当时正值连年歉收,一斗粟米值一千钱,郑板桥大兴工役,招来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