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的自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仇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小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反映了作者出身轻微 也能成大业的 观点
2。也讽刺了世俗 小人趋炎附势的本质
满意吗?

诗人虽贫寒、孤寂,失意潦倒,但以贫为乐,表现出了贫贱不能移的处世态度。

这首七律,诗人写自己身处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走投无路的困境和内心的烦恼。通篇夹叙夹议,评论时事,陈述怀抱,满篇韵味,生动感人。
  诗的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开头七字,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只有三件东西:借以泻愁的酒瓮,借以抒愤、寄情的琴和书,诗人是十分贫寒、孤独的。可是诗人对这种贫苦生活所抱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熟谙时事乐于贫”。原来他“乐于贫”乃是因为对当时晚唐社会的昏暗社会现实非常熟悉。“熟谙”一词,总括了诗人“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感秋》)的长期不幸遭遇;也暗示出上句“病身”是如何造成的。“乐于贫”的“乐”字,表现了诗人的耿直性格和高尚情操。这样正直、高尚的人,不能“乐于”为国施展才华,而只能“乐于贫”,这是统治者造成的真正悲剧。
  紧接着,诗人进一步表明“乐于贫”的心迹:“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思是说: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获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这一联警句,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泾谓分明,坚定有力,震慑人心。这种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
  诗人说宁愿作“闲吟客”,第五句对“吟”什么作了回答:“诗旨未能忘救物”。诗人困于蒿莱,也不消极避世,而是始终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他的诗多是“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见李处士》),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情。正因为他的诗“多主箴刺”,而不能为世所容,以致“众怒欲杀之”(见《唐才子传》)。故诗的第六句深深慨叹:“世情奈值不容真!”真,指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不容真”三字,深刻地揭露了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现实社会。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高峰。诗人单刀直入,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
  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一生怀才不遇,壮士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诉。诗人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在《离骚》中,屈原也是掩泪叹息:“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此诗结尾两句和《离骚》的卒章同样感人。诗中刻画了诗人白发满鬓、愁容满面、仰天长啸、老泪纵横的形象。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议论中又饱和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惠洪《冷斋夜话》),充满着悲切和激情。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进入: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浑然一体。随着层次的推进,诗人的形象越来越鲜活;诗人感情的波涛,似长江后浪推前浪,逐步推向高峰;诗的主旨也一步一步开拓、深化。此诗的意境转过一层又一层,愈来愈入佳境。


杜荀鹤人物简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

溪兴古诗词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译文翻译 在一条僻静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位垂钓者。风雨迷茫,他卷起钓丝,走进篷底,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对着风雨自斟自饮。饮到烂醉,倒下而睡;小舟一任风推浪涌,待他醒来时,才发觉船儿已从后溪飘流到...

杜荀鹤的诗词《小松》赏析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赏析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唐代诗人杜荀鹤介绍
以李洞等为代表;三是着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衣钵的,以皮日休等为代表;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的杜荀鹤、诗集中保存的五律诗几近130首,其中表现山林生活、寂静境界的作品,

唐朝诗人杜荀鹤简介,杜荀鹤和杜牧有什么关系吗?
杜荀鹤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又称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因此,他以《时世行》诗献朱温,和白居易写讽谕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目的,并无不同。《时世行》二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再经胡城县》、《题...

荀鹤怎么读?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

杜荀鹤原文_翻译及赏析
唐末诗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为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等为代表;三是着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衣钵的,以皮日休等为代表;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的杜荀鹤、诗集中保存的五律诗几近130首,其中表现山林生活、寂静境界的作品,...

深泽县18287204886: 《自叙 杜荀鹤》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柳萍银杏: 表达了诗人虽贫寒、孤寂,失意潦倒,但以贫为乐,表现出了贫贱不能移的处世态度.原文:自叙 作者:杜荀鹤 (唐代)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深泽县18287204886: 杜荀鹤 自叙 的赏析 -
柳萍银杏: 这首七律,诗人写自己身处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走头无路的困境和内心的烦忧.通篇夹叙夹议,评论时事,申述怀抱,满纸韵味,生动感人. 诗的首联概述自己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开头七字,新颖活脱,逼真地...

深泽县18287204886: 自叙  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 -
柳萍银杏:[答案] ①B; ②安于贫困潦倒,不作庸碌官吏,有救物济世的热情,怀才不遇无奈归隐.

深泽县18287204886: 自叙这首古诗暗示了什么社会背景 -
柳萍银杏: 自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1.分析诗中暗示的社会背景.(2分)2.这首诗中描述了诗人什么形象.(5分) 答案:1.天下庸俗的官吏、腐朽的统治阶级窃取俸禄;世间人妖颠倒,是非混淆,容纳不了敢说真话的正直之士.2.诗人虽贫寒、孤寂,失意潦倒,但以贫为乐,表现出了贫贱不能移的处世态度;诗人宁愿安守穷途,做隐逸诗人,也不愿投身官场窃取俸禄,表现了自己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诗人虽处境艰难,但仍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忱;诗人怀才不遇,壮志莫酬,充满着在昏暗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悲愤.

深泽县18287204886: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小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柳萍银杏: 1.反映了作者出身轻微 也能成大业的 观点 2.也讽刺了世俗 小人趋炎附势的本质 满意吗?

深泽县18287204886: 杜荀鹤写的《蚕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柳萍银杏: 整日劳作,却没有回报,只能处在社会的最低层,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虽然语句很平淡,但是整首诗读起来,却让人浮想联翩!

深泽县18287204886: 自叙 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 -
柳萍银杏: ①B; ②安于贫困潦倒,不作庸碌官吏,有救物济世的热情,怀才不遇无奈归隐. 试题分析:①“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思是说,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窃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所以“对闲逸生活的追求”错.②诗中“乐于贫”“怕作乾坤窃禄人”“未能忘救物”“平生肺腑无言处”都是诗人形象的表现.点评:这是一道规范的鉴赏诗歌题,这类题分析时要扣住诗歌的主旨,从关键词入手.本诗是一首自叙言志的诗,诗中有多个直接表达自己志向的词,分析内容及人物形象时要以此为依据.

深泽县18287204886: 小松杜荀鹤 小松喻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柳萍银杏: 头一二句,极其生动地刻画出了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的过程.它刚刚出土时,被周边的杂草深深地掩盖着,尽管不被人识,它依然表现出了特异的品格,长着一个“刺头”.一个“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它的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的品质也是它们根本无法企及的.经过它自己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而今渐觉出蓬蒿”,是说慢慢地慢慢地它已经崭露头角,比那些不能成大器的“蓬蒿”要高出了一筹.

深泽县18287204886: 《小松》唐诗 杜荀鹤 原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云始道高.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别?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 -
柳萍银杏:[答案]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视为栋梁之材,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 托物言志

深泽县18287204886: 湘江秋夕 杜荀鹤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柳萍银杏:写出了夜晚 ,月光照到湘水上给人一种阴凉之意,水面折射的光像白绸子一样.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因没有收到亲人的来信而产生的失落和担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