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徐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师,请问《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是什么意思?:lol~

“马之千里者”的“之”是助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
相关出处:
“马之千里者”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马之千里者”意思是一匹日行千里的马。
原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扩展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说

老师说错了,“食”在这里做名词,不是动词。
食是一顿饭的意思。

《马说》重点词语解释: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称——著称
虚词: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外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虚词: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是——这种,作代词
安——怎么
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http://dayi.prcedu.com/question_389324&see=y

你自己看看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马之千里者”就是能够日行千里的马的意思。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

全文(节选)如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译文如下: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扩展资料: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马说》的“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说



“马之千里者”的“之”是助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

相关出处:

“马之千里者”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马之千里者”意思是一匹日行千里的马。

原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扩展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说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语气助词,没有实意。就是?能够日行千里的马的意思。

居于句子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关于《马说》一些题目
托物寓意 食不饱,力不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参考资料:凭笔记

古诗中描写怀才不遇的
上海S版《南园十三首(其六)》(唐代 李贺)中:“不见年年辽海土,文章何处哭秋风?”上海S版《马说》(唐代 韩愈)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李商隐写《贾生》,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

在宋代,苏东坡的名气怎样?
例如,传闻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小姑娘的北宋婉约派词人张先在《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里说“(苏轼)文章传口齿牙清。” 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合,但私下喜读苏文。在苏轼谪居黄州,王安石罢相闲居金陵时,有人自黄州到金陵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第一反应是“东坡近日有何妙语?”据说王安石被问及心目中苏轼的文学水平如何时...

《马说》中的一些问题
2、《马说》的结构,有人认为是“先反后正”,对于此看法,我不赞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从正面提出问题,然而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从反面展开议论,然后层层深入,点明统治者之不足——不知马。其实从全文来看,文章自始至终都是在揭露和批判,都是在“反”。3、...

马说初中二年级教案和译文
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五.点出全文的寓意,明白文章的“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1.如何“托物寓意”?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司马者比喻“不认识人才或埋没人才的人”。 2.作者在文中反映了...

马说的问答题
2、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5、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

其真不知马也是什么意思
其真不知马也翻译: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其真不知马也出自《马说》,《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

马说层次划分
文章分为三段,阐述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及其命运。首段开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为论证的前提,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接着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突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以及伯乐的稀缺性。文章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

初二寒假超前学习翻译《马说》的问题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会在低贱的人手里受辱,最终死在马槽和系马的柱子之间,不能被称呼为千里马了。能一天行一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一石粟。而喂养马的人,因为不知道它能行千里而随便喂养。这种马,即使有行走千里的能力,(因为)吃不饱,(于是)没有力气,才华从外表看不出来。(这马)将来...

说话原则文言文
(《马说》),前句中的“其”,应译为“难道”,表反问语气,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则...

宏伟区19324301725: 《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
焦常倍丛:[答案]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宏伟区19324301725: 《马说》中“马之千里者”中“者”的意思 -
焦常倍丛:[答案] 文言文中,很多之乎者也都是助词,没有具体意思. 这里“马之千里者”意思是“千里马”,“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

宏伟区19324301725: 《马说》中“马之千里者”是什么句子的倒装?(倒装回来是什么句子?) -
焦常倍丛:[答案] 定语后置,千里之马者

宏伟区19324301725: 马之千里者是什么句式 -
焦常倍丛:[答案]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 意思是“千里马”,“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千里马:能够日行千里的马. 定语后置的常见类型有: 1、“之……者”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如: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

宏伟区19324301725: 老师,请问《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是什么意思?:lol -
焦常倍丛:[答案]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语气助词,没有实意.就是?能够日行千里的马的意思.

宏伟区19324301725: 《马说》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读什么,是shi还是dan,请再标上声调.我觉得是读shi因为它好像是古代的一种测量单位,而我听到挺... -
焦常倍丛:[答案] 其实都一样,“石”字在古代是测量单位,古代读SHI,但在现在人们认为因为“石”字在古代是测量单位,应该读DAN,其实可以互用.

宏伟区19324301725: 求《马说》里的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重点句式. -
焦常倍丛:[答案] 通假字有四个: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3)食之不能...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

宏伟区19324301725: 《马说》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粟一石”的石读shi还是dan?别太简洁了,关于这篇文章的越多越好! -
焦常倍丛:[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宏伟区19324301725: 老师,请问《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是什么 -
焦常倍丛: 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意思是“千里马”,“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

宏伟区19324301725: 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几种?判断的标志是什么? -
焦常倍丛:[答案]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