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所谓的二王体系,是一个还是两个体系?为什么有人说,大王和小王是两条路,不能乱写?或者问应该

作者&投稿:韦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谈中国书法的人文精神~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函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伤口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携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练了书法,书法也全息地映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

汉字书写特别是书法艺术与中国古代的诗文词赋楹联和中国画的画境有紧密的联系。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与诗词文章歌赋同时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之《上阳台》、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贴》、苏轼的《寒食帖》、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等,就是文章之美、诗歌之美完美结合的样本。至于题画诗的书画诗意画境的互相生发就更是举不胜举。只是今天的书家画家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远远不能与古人相提并论,往往只在书写本身用工,丧失了许多艺术的丰富性和艺术内涵的广延性。下面结合楹联艺术这种今天尚被书家广泛应用的艺术形式略作讨论,以见人文之美,书法艺术的综合之美的丰富性、人文性与独特的精神价值。

楹联书法艺术,是楹联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楹联的出现和独立,一开始就与书写和装饰分不开,其渊源可追溯到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该联的创作,就是用以作门联用的。所以楹联与书法之美往往是二美相合而相生。好联配好书,书联共增辉。

楹联书写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的书写一样,是书法家常用的一种书法表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的创造,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立体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从而更加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而趣味横生,增加其文化底蕴。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获得历史人文的深度蕴涵。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并与对联所展现的人文内涵相生发。所以,楹联与书法结合,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至可以说,楹联是书法文化特别是现代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有了楹联书写的需要,书法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动力。书法的装饰性,艺术美又促进了楹联创作的需要。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将中国楹联书法文化的魅力展示的淋漓尽致,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极大的影响力。

古往今来楹联书法艺术渊源流传,其具备以下功能:增添吉庆,活跃气氛,警策励志,缅怀哀思,警世喻世,装饰美化。如今悬挂在云南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的“古今第一长联”,由书法家、楹联学家赵藩三十八岁时应云贵总督岑毓英所请而书,书法刚劲圆润,与孙髯翁的长联相得益彰。赵藩书法造诣极深,宗颜真卿、钱南园,深得南园刚劲灵动之气,结体用笔又有自己之风格,其书法苍劲朴茂,有骨力而不失丰腴之态,为清代滇中四书家之一。赵藩撰书的武侯祠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不仅对联精彩,发人深省,而且书法也朴茂沉雄,厚重端严,为海内所重。因此赵藩所书写的《大观楼长联》、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因为其书法美与楹联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在很多地方都被商家制作成镇纸等工艺品广泛的出售传播。赵藩的联作与其书法皆臻佳境,其楹联创作水平高,作品丰富众多,集中收入《介庵楹句正续合钞》中。单《合钞》一书就录存了542联。在昆明等云南的名胜古迹中,除了昆明《大观楼长联》外,如昆明金殿牌坊匾额等,皆多有他的手笔。可以说,赵藩的楹联创作与书法艺术是滇中楹联书法艺术之楷模。民国时代的陈荣昌、袁嘉谷、周钟岳、李根源等,都是楹联大家,又是著名书家,书法水平都极高。他们的创作,成为文人书风与文墨风流的体现。当代云南书法家中,如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等都是诗文书法和楹联创作水平很高的艺术家,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赵翼荣撰书对联如:“山水入怀诗自雅;竹梅在壁韵尤高。”“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等书房联;以及风景名胜如翠湖海心亭联:“百亩碧漪经雨洗;四围绿柳任风梳。”等等。这些作品要么蕴含丰富的人生趣味,独特的人生体悟,要么写景如画,生动形象,为三迤大地增光添彩。赵先生常常与好友相对,临案作书作联,极富文人吟咏之美,为文化教育界同仁和书法楹联爱好者创作了许多书联俱佳的作品。如1991年,云南师大中文系为全省师范学校办了一个书法教师培训班,其时云南书法界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刘正强先生、冯国语先生都亲自为书法班开课,他们不仅教授书法技巧,也在创作实践课的示范活动中展现了深厚的诗文对联写作功底。当时我请赵翼荣先生为时任中文系主任的张德鸿先生写一联,赵翼荣先生问我张先生主要研究方向,我说是先秦两汉文学。于是当场撰书一联曰:“文取先秦成达论;德昭后学见鸿才。”书与联俱佳,而且巧妙嵌入“德鸿”二字,所写对联的内容很符合张德鸿教授的学问取向与品格修养,贴切准确。岁月如梭,张先生已归道山。于今追忆,雪泥鸿爪;当年情景,犹在目前。

……


同时,书法文化还与儒道佛思想的传播联系在一起。很多楹联悬挂于佛教的寺院、儒家的庙堂、道家道教的寺观,阐释和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其影响力往往是一般的教科书所难于企及的。书法楹联文化模塑着中国人的人生观、哲学观、文化观、世界观,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思想传播的有力武器。


书法与诗词楹联的结合,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种传统,就是在东方的其他国家如日本与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的存在方式。如徐梵澄先生在《说“书”》(《徐梵澄随笔·古典重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一文中介绍在西德科伦城举办的一次日本书法展览会,展示的就主要是大量的日本僧俗各界的书法作品,也有部分是中国僧人的传到了日本的作品。展现了日本高等文化生活的浪漫理想,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韵,与中国汉字文化的和谐的审美精神。在日本僧人的作品中,大量谈禅说道,但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味和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很有意思的是日本文化在对中国文化精神学习和承传的过程中,总是要向前推进一步,到达更加精细更加抽象的致思境地。如大道一以(1292—1370)的草书遗偈横幅:


无生一曲,调满虚空;


阳春白雪,碧云清风。
再如檀兮心凉(1301—1374)的立轴:“即心即佛”;清岩宗渭(1588—1661)的立轴:“松无古今色”;以及如一休宗线(1394—1481)立轴:


大灯佛法没光辉,龙宝山中今有谁?


东海儿孙千载后,吟魂犹苦许浑诗。
等等,书法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与中国所谓书法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中所体现的趣味则很美,都很富有禅意,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展现,但更有日本僧人的轻灵幽深之旨。至于荻生徂徕(1666—1728)立轴草书为:“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则直接是唐人诗句。仙厓群梵(1751—1837)的立轴行书为:“不读东鲁书,争会西来意。”都显示出其佛禅精神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的体悟。至于卷菱湖(1777—1843)的隶书对联:


架满图书,争羡邺俟芳躅;


轩盈松菊,堪称彭泽高标。
则是楹联与书法结合的佳作,是中国文化、中国楹联艺术与书法文化精神的承继。至于这次“日本书法展览会”中,中国僧人如兰溪道隆(四川人,1213—1278)、无学祖元(浙江人,1226—1286)、清拙正澄(福建人,1274—1339)、一山一宁(浙江人,1247—1317)、木庵性瑫(琼州人,1611—1684)、即非如一(福建人,1616—1671)等的书法作品,真行草书都有,内容有禅诗,如清拙正澄的《寄钳大冶藏主》:“吴楚江山已遍游,更无一法可驰求。栴檀林下金狮子,刍草原头白牯牛。手打太虚鸣嚗嚗,心涵古井冷湫湫。海东布衲如公少,大冶精金绕指柔。”有禅句,如木庵性瑫立轴:“空野夕凉多”。有禅偈,如即非如一:“扫空佛魔,不留痕迹,特地全彰,剥却编节。”书法更旷放,也更合法度。其书写情况有在国内书写,携往日本的,也有在日本写的如一宁的草书立轴:“寒流少室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闲事长无期。”其书法较日人之灵动清轻之作更显沉重有法。好玩的是他们都作为日本书法展的内容展示给西方的观众。但由此正可以见出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楹联诗词文学精神的播越在文化交流与文化风尚、审美趣味模塑中的作用。

书法与诗词楹联文章辞赋的结合,使书法为诗文增美,得于更好的传播;同时诗文词赋楹联的美也与书法相得益彰,丰富了书法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书法的人文精神蕴含,使书写者创作者的精神境界审美心胸更好的与书法的造型艺术关联起来,造就独特的审美风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就是如此。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说书法美与文学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建立起书法与文学的关系的,只有汉语汉字这一独特的造型样式和单音节表达方式才成为可能。这就是汉字书法的形象性独特性所在。中国书法艺术在邻邦的被珍视,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随意的对待,也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彼邦以中国文化塑造自我文化的努力与我们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传统却视而不见的盲目,也可以引起我们的文化之自觉的思考。

二王体系指王羲之和王献之两人的书法融合后的名称。所以它是融合了两者的一种书体。广泛地应用于简札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随着这场裂变,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开始走向崩溃,人们的思想境界也挣脱各种束缚,趋于自由开放,继之玄学佛道的兴盛,清议评谈的滥觞,在积极和消极世界观碰撞之中,翠术、文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就书体演变而言,这是一个多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代,在隶书开始盛极始衰,走向程序化的穷途末路之时,楷、草、行书在短暂的时段内,迅速完成了它的裂变转化和交融完善,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魏晋众多书家的努力和拓展,又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整合、革新,草书、行书开始以一种新的面目展示出来,使之逐渐定型。由于二王父子强调了用笔的使转,使笔势转折而连绵,结构体势富于变化,线条流动而极具韵致,从而摆脱了章草的波磔,以及书写程序的刻板,使书写更具自由情趣。体势纵横,俯仰顿挫,上下映带,婉约妍媚千余年,行草成为后世书家广泛运用的书写形式,可以说二王父子缔造了一个书可寄情、可散怀的伟大开端,使书法真真正正地上升到了艺术高度。

由于脱尽了前代以来用草滞重的书写程序,将其提升为俊逸流美的书写风格,使其简约自由、风神潇洒、韵致卓绝,于是新体被文人士大夫广泛接受并开始盛行。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魏晋手札、残纸,件件不过数行而已,虽然皆问候、述事之语,但都能逸笔余兴,淋潍挥洒,或媚或妍,姿态横生,令人折服不已。所以说,东晋行草书的流行,功在二王父子,其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书法的专业术语
书法的专业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1.一波三磔:波是指正楷书体中的捺;磔,是笔锋方向的转换。一波三磔是指写捺划时,要有起有伏,呈波浪状。从捺的头部到颈部,略向右上斜或平势,此为一磔;颈部到捺脚,向右下斜,为二磔;捺脚转至锋尖,再略向右上斜,为三磔。即所谓一笔之中有三磔...

怎么写二王的书法?请主要从笔法和章法回答,谢谢!
首先,学书法完全可以先从行书、草书开始,不必先学楷书和行楷书。可先体会行草书的魅力,之后再学习楷书。没有一定的步骤,只需领略到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天道的奇妙,抱着谦逊的态度去学习,你一定能掌握书法艺术的真谛。二王书法总的特点是俊逸、流丽。笔法变化多端。特别是“使转”的动作,即运笔时...

书法中的药与食
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之一。此帖为信札,笔势飞动,浑然一体,凝重之中有潇洒气象,雄健纵逸,锋芒灼耀,极富大气。米芾赞:“杨凝...

书法字体有哪些及特点
谓书法字体,也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传统来讲,我国书法字体大致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五大书法字体。不过在每一大类里面又分为若干细小门类,比如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还有二王体、瘦金体之说。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些书法字体及特点。篆书 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

孙过庭代表作分析
孙过庭的《书谱》和《千字文》书法都深受“二王”法门影响,其作品中清晰可见“二王”的艺术传承。然而,传世的《景福殿赋》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与《书谱》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关于其作者身份,历史上一直存有争议。该帖的笔触犀利,结体保留了章草的韵味,别具一格。令人瞩目的是,这份墨迹...

谁能告诉我关于中国书法的资料???
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献之、赵孟頫、黄庭坚等,每一位都是影响时代的人物,书法更是影响了代代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第一位,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是其步入中年后的“二王”书风代表作,展现了他对“二王”技法的娴熟掌握。在创作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内容选择上,赵孟頫书风倾向于“婉约”,适合表达凄美、感伤或清新的诗词歌赋,如柳永、晏殊、陶渊明等人的作品,而非雄壮、浑穆或深奥的主题。其次,行笔速度要注重,...

有人说赵孟頫的书法集二王之大成,为何有这么高评价?
1.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他很有才华,朝气蓬勃,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以及历史和文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书法和绘画成就尤其出色。该书可作为《元史传》中唐宋时期的六种字体,被世人代代相传。2.书法评价 赵孟頫继承了我们二王的笔法,并创造了精致优雅,纯正和洒落的书法领域。 卢熊评价“这个朝代中赵魏公...

孙过庭草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明代的焦谓:“昔人评孙书,谓千字一律,如风偃草,意轻之也。余谓《书谱》虽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故自森然。顷见《千文》真迹,尤可以见晋人用笔之意。禅门所称不求法脱...

书法中墨的几种写法
1、楷书写法的“墨”,楷书字体端正,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字体。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楷书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2、隶书写法的“墨”,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且竖画短,...

扶风县13549294721: 书法中,所谓的二王体系,是一个还是两个体系?为什么有人说,大王和小王是两条路,不能乱写?或者问应该 -
致凯欣路: 二王体系指王羲之和王献之两人的书法融合后的名称.所以它是融合了两者的一种书体.广泛地应用于简札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随着这场裂变,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开始走向崩溃,人们的思想境界也挣...

扶风县13549294721: 书法二王指的是什么
致凯欣路: 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是一项国粹、一门艺术、一种精髓,传承着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那么书法二王指的是什么呢?1、二王,是指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后人...

扶风县13549294721: 和二王一个系统的书法家有哪些? -
致凯欣路: 二王系统是一个大的概念,宽泛说来,学习二王的字的人都属二王系统,但几乎所有书家没有说不习二王的,只是一个偏重问题.所以我们要缩小泛围,说一说是相对纯正的二王书家,或书史上认定的二王第系统的书家,依历史次序如下: 隋唐...

扶风县13549294721: 什么在书法领域里是自成系统? -
致凯欣路: 书法领域里自成系统?体系??这是一个开放,包容性的概念.据我所知,中国书法两大体系,二王,颜真卿.自成体系没那么容易.你说的应该是形成自己的书风吧?它是一个相对封闭,范围更小的概念,即个人风格.

扶风县13549294721: 书法中的二王一路指的是什么 -
致凯欣路: 指的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风格一脉.俊俏潇洒,千古风流.为古往今来无数人所喜爱

扶风县13549294721: 书法史上的二王是谁 -
致凯欣路: 是王羲之和王献之.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

扶风县13549294721: 书法:古代书法“二王”指谁? -
致凯欣路: 王羲之与他儿子王献之,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

扶风县13549294721: 书法二王是哪两位? -
致凯欣路: 后人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

扶风县13549294721: 隶书、颜体、二王字体的区别 -
致凯欣路: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二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扶风县13549294721: 书法史上的“二王”指哪两个人?
致凯欣路: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羲之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出身名门琅邪王氏,幼年曾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