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说明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作者&投稿:少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说明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吗?~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
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扩展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直观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
2、直观教具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3、 运用直观手段,要与教师适当的讲解相配合。
4、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和地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系统性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直观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
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扩展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直观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
2、直观教具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3、 运用直观手段,要与教师适当的讲解相配合。
4、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和地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观性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统性原则

循序渐进电教学原则

应该是直观性原则


陶行知所说的教与不教是什么意思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

知行统一是陶行知的观点吗
知行统一是陶行知的观点。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知行统一”,“学中做、做中学”。陶先生对教学做合一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叙述,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其中心是什么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要:(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

生活即教育是谁说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的生活即教育是指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

陶行知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

教育家名言
教育家的教育名言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2、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3、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

关于《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三篇
  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而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却是重要的——做”。   先生多次讲到:”如果我没想学会游泳,我们必...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出自哪里?
出自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释义: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

我读《陶行知谈教育》第11章 行是知之始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陶行知先生则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理解为,两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王先生是强调用理论指导实践,而陶先生则注重实践出真知。这与他所说的“从做中学”的观点不谋而合。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明确指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从做中学...

岑溪市13353881866: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说明的是那一条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 还是 直观性原则 -
贾文联邦:[答案]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

岑溪市13353881866: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 -
贾文联邦: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岑溪市13353881866: 陶行知先生关于农村教育的名言 -
贾文联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陶行知 4、...

岑溪市13353881866: 陶行知他的右铭是什么 -
贾文联邦: 陶行知他的右铭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爱撒满人间!教育为公,以大达天下为公. 在北大听潘守宇先生演讲: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您心热眼湿、潸然泪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

岑溪市13353881866: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求万求求学真知”谁的名言 -
贾文联邦: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是“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岑溪市13353881866: 对陶行知的三代诗的理解 -
贾文联邦: 教育家陶行知在《三2113代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行、知、行不断循环往复,只有这样5261,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