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作者&投稿:鬱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一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四件事

(1)、李姐刚来服侍宋庆龄时,宋庆龄就拉住李燕娥亲切地问长问短。

(2)、李姐不向别人说宋庆龄的事,宋庆龄也念念不忘李姐为她做的一切。

(3)、李姐身子不好时,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

(4)、宋庆龄为李姐设计墓地,不但把她安排进自家的陵园,而且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样式,并排而立。

课文通过记叙宋庆龄与李姐之间相互照顾,亲如姐妹的生活经历,赞扬了宋庆龄的民主思想和朴实平易的品格。

大概所有来晋谒宋床龄墓的人都会感到震动的吧,一个泱泱大国名誉主席的墓,竟是这样的简单、朴素。在她墓的左面,还有完全一样的另一座墓,安葬着一位默默无闻的劳动妇女——李燕娥。李燕娥,她是谁?为什么安葬在宋氏陵园,和国家名誉主席并列?1928年,16岁的李燕娥来到宋庆龄身边当保姆。庆龄当时已是著名的孙中山夫人。像所有没见过庆龄的人一样,燕娥以为要见到的不定是个何等显赫的人物,是个多么难伺候的贵夫人呢!她怯怯地不敢抬头。没想到庆龄一见面就拉住她的手问长问短,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家里几口人?识字不识字?……当知道燕娥的不幸婚姻时,庆龄充满同情地连连说:“你好可怜,你好可怜哦……”这样亲近、这样关切的声音,只有做妈妈、做姐姐的才发得出来,燕娥的紧张情绪一下子消失了。她抬起头来,不禁呆住了,呀!夫人这样美,又这样可敬可亲。从这天起,李姐(夫人对她的称呼)一直跟随庆龄,整整陪伴了53年,直到1981年2月先于庆龄而去世。由于庆龄在解放前所处的特殊地位,工作起居机密性较强。她的卧室在楼上,除李姐外,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地下共产党人来往庆龄的住所,都是由李姐一人在边门迎送。庆龄常常说,李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非分得很清楚,非常坚强又非常细心,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这样一个人,在当时的条件下,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李姐有时出门为夫人买一点爱吃的南方菜,在小菜场总是有人前来搭讪,问这问那。李姐对夫人的饮食起居绝口不提,有特殊情况就立即向夫人汇报,共同商量对策。特务们见从她这儿套不出消息,就变换手法,干脆给她金钱,要求她监视庆龄,她当然不答应。特务们又想把她拉走:要和她交朋友啊,提出给她另找高薪的工作啊……都被燕娥—一拒绝了。庆龄念念不忘李姐为她做的一切,她一生很少向人们谈到自己,但多次向人们谈论李姐。解放前,庆龄为革命奔走,常常把整个家扔给李姐。解放后,她担任了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但对李姐,亲切平易,一如患难当年。后来,李姐身体不大好,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让她和自己一起在楼上吃饭,把李姐爱吃的菜放在她的面前。座位由庆龄指定:让李姐坐上座,自己在边座相陪。李姐十分不安,说:“这怎么可以呢?你是领导啊!”庆龄笑笑说:“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了吗?”李姐讲起这些时,总是十分激动,说:“老说民主民主,我看最讲民主、最讲平等的是夫人。我虽然叫她夫人,可她比我哪个亲人都亲。我虽然是个保姆,可夫人对我真像姐妹一样平等,一样亲……”李姐更不会想到,夫人还为她设计墓地,不但把她安排进自家的陵园,而且和自己的一模一样,并排而立。庆龄在这里表现出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硬是把一个保姆和自己这个国家领导人放在同等的位置。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一生地位崇高,但从来不搞特殊化。她不把人划成三六九等,十分尊重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志、朋友,特别是劳动人民。在她心里,领导职务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国家领导人和保姆仅仅是分工不同而已。宋庆龄和李姐的关系,只是她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宋蔼龄,自上海出发来到美国,开始了自己的留学历程.宋蔼龄在美求学却是十分轻松而愉快的。宋蔼龄就读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位于佐治亚州的梅肯市,濒临奥克穆尔吉河西岸。市内林木葱葱,幽静闲雅。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创立于1836年,原名为佐治亚女子学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附属于联合卫理公会教堂。当初学院规模不大,仅有一幢主楼,学生自然不多。其学生来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后来才增建了配套建筑。二十世纪初,主楼由希腊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改为维多利亚式的华美楼房,又增盖了双层斜坡式楼顶,使之成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厦”。学生宿舍在顶楼且内部装备舒适,有大洗脸室和更衣室,每层楼还有一间浴室,里边有浴盆和瓷制便器。1900年学院又建了一座附属建筑,以为新入学的住宿生提供住处。校园内清静、舒适的环境,为来这里读书的女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宋耀如的3个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曾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后来,这所女子学院也因培养了宋氏三姐妹而名声大振。

宋蔼龄最初在学院里的“预科班”学习,与她未来的丈夫孔祥熙一样,她也是这里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开始的时候,人们都用一种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心理对待她。宋蔼龄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就好像全校的学生里只有她懂得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服饰打扮,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学问。平时没事的时候,宋蔼龄就会站在一旁,去欣赏和研究其他学生的美式服装。宋蔼龄能从一个人的服装上推算出每个同学的父亲到底拥有多少财产。当然这种推断都是她心里琢磨出来的。宋蔼龄的同学们都把她的沉稳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为这个矮胖的圆脸中国姑娘不会给她们构成任何威胁。

但是,宋蔼龄的学习成绩异常突出,尤其是数学成绩,是所有同学都望尘莫及的。

慢慢地,同学们发现这个看上去很庄重、很严肃的中国姑娘,实际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并且热情、开朗,很好接近,在音乐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华。于是,宋蔼龄成了同学们喜欢谈论的“热点”人物。

自从同学们发现了这位中国姑娘的真正性格后,闲暇时都愿意聚集在她的身边,或者怀着极大的兴趣挤进她的宿舍,聆听宋蔼龄用甜甜的声音,讲那遥远而神秘的东方故事。宋蔼龄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学们的“俱乐部”。宋蔼龄的嗓音甜润而宏亮,在家父亲又教过她唱歌,这使她在演出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每当学校集体活动或联欢时,宋蔼龄自然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格里院长的太太格里夫人。

格里夫人是个和蔼可亲的热心肠妇女。是她尽力设法使宋蔼龄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蔼龄对格里夫妇产生了终生难忘的感情。宋蔼龄变了,变得更加能适应美国的环境。她穿的全是美国服装,还学会了五花八门的美国俚语,且英语口语也运用自如。到美国仅1年宋蔼龄就剪掉了辫子,梳起了流行的高发式。

宋蔼龄的成长还得益于父亲的指导。宋耀如经常写信给自己的女儿,向她介绍最新的上海情况,推荐有关的中国历史书籍,鼓励她要自己努力。宋蔼龄从父亲的信中得到了启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用东方人的眼光看,宋蔼龄的长相并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发生误会。有一天、威斯里安学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说来蔼龄已经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公民”。宋蔼龄听了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反驳说:“我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一位中国公民,并且我为自己是中国公民而感到骄傲。”

宋蔼龄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极为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中国的落后和美国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来蔼龄不愿做美国公民,而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而感到骄傲呢?也许是因为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传统思想的影响造成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宋蔼龄自始至终都有一颗不变的爱国之心。

为了这位教授的一句话,也为了她初来美国时所遇到的遭遇,宋蔼龄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火。这股火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发泄出来。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1906年1月,宋蔼龄经学院特别批准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温秉忠到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来了。温秉忠是受慈禧太后的派遣,率领一个清朝教育考察团来美国考察美国教育的。

一向瞧不起洋人但又十分惧怕洋人的慈禧太后,怎么会一下子变得开明起来了呢?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被清朝政府勾结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出逃西安后重又返回北京。这时,不知何故慈禧一改往常主意,突然高喊起“变法”,并似乎真的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政”了。

慈禧太后之所以高唱“变法”,主要是为了应付国内外的危机。《辛丑条约》的签订虽然缓和了来自国外的威胁,但她要顺应帝国主义的要求,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列强面前,向他们表明她的政权决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政权,而是一个能顺应“时代”需要的政权。与此同时,慈禧也深知来自国内的危机更加严重了。不但在被剥削压迫的下层广大群众中到处埋伏着待燃的火种,而且属于上层社会的一些阶层,包括各地的士绅、中小地主和商人等新兴的资产阶级对清朝政权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增加了。为了缓和这种矛盾,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也为了使人们感到清政权还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后不得不高喊变法,实行新政。

当时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1903年9月,朝廷成立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工矿业和铁路都归该部管理。同时,提出《奖励公司章程》,允许私人资本自由发展等等。以前清朝政府一直把新式工业紧紧控制在官方手里,到了外国资本已经深深地侵人中国工矿各种部门,官方再无力控制时,清廷才鼓励私人资本加人。这虽然是对资产阶级的一种让步,但为时已经太晚。

二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设立学堂,并提倡出国留学。清政府下令,考试中废除八股文,整顿京师大学堂,把各省原有的书院改成学堂,要求各省城设大学堂,各府设中学堂,各县设小学堂。各省选派学生用官费送到外国留学。同时,承认了西学合法的地位。

三是改革军制,裁撤旧式的绿营和防勇,组成新式军队。清朝末年的各省“新军”均是在这时形成的。为了培养新式官兵,各省设武备学堂,并以从1904年起,每年要有百人左右到日本学习军事。

1905年,慈禧太后还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议,居然要实行“君主立宪”了。其实,这只是清王朝妄图以此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做一些让步,以达到他们“解散乱党”目的的一个伎俩而已。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蔼龄的姨夫温秉忠率团来到了美国。宋蔼龄立即前往华盛顿看望姨夫。见到温秉忠之后,宋蔼龄非常高兴,这毕竟是她来美国后第一次见到来自故乡的亲人。

随后,宋蔼龄作为温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中国教育代表团举办的招待会。席间,宋蔼龄就自己初来美国时的遭遇,向美国总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批评了美国的“民主”。当时,这位美国总统也许是被眼前这位中国姑娘的气势给“镇住”了;据说,罗斯福总统当场向宋蔼龄表示了歉意。

当时,宋蔼龄的父亲来耀如也正在美国为同盟会进行募捐活动。他从当地报纸上得知爱女的表现时非常激动。消息也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宋蔼龄成了新闻人物,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向她打听当时的情况。

而最令同学们羡慕的还是宋氏三姐妹相聚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情景。

宋蔼龄和姨夫温秉忠在华盛顿参加完有关活动后,又前往纽约。在纽约,宋蔼龄和自己的父亲宋耀如重逢了。站在父亲面前的宋蔼龄已经不是两年前离家时梳着一根大辫子、脸上充满稚气的小姑娘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位操着一口流利英语且打扮入时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妙龄少女了。宋耀如看着两年独立生活给女儿带来的变化,心里溢满了欣慰之情。

父女俩从纽约分手后,宋蔼龄返回梅肯市,宋耀如随着温秉忠渡过哈得孙河,到新泽西州的小镇萨米特去参观克拉拉•波特温小姐创办的一所朴实无华的学校。宋耀如很喜欢这所学校的气氛,所以他当场询问波特温小姐,明年是否愿意录取他的女儿宋庆龄和宋美龄来这里就学?

波特温小姐欣然同意了宋耀如的要求。

1907年夏天,二度赴美考察教育的温秉忠,带上外甥女宋庆龄和宋美龄,乘坐“满洲里”号邮轮启程。宋家的二女儿和小女儿步大姐宋蔼龄的后尘,后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程。当时庆龄只有14岁,美龄只有10岁。

10岁的宋美龄是个非常天真和活泼的小姑娘。在旅途中,一天宋美龄同一位从上海回家的美国姑娘在甲板上谈天。美国姑娘问她:“你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呀?”

“我要当大夫。”宋美龄脱口而出。

“大夫!哦,天哪,我想你不应该干那行,当大夫要去锯掉人家的腿,你知道吗?”

“是吗?”宋美龄大为惊讶,“那我不想当大夫了。这太脏了!”

抵达大洋彼岸时,她们没有遭遇到大姐蔼龄入境时所遭到的可怕经历,很顺利地在旧金山通过了关检。

最初,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俩被安排在新泽西州萨米特小镇,在克拉拉•波特温小姐办的私立学校补习功课。这是去年来耀如赴美时说好的。

波特温的学生埃米莉•唐纳对宋氏姐妹要来学校的情景记忆犹新:“在我们这个小天地里,这是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但是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再听到进一步的消息,因此大家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有一天早晨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她们已经来了。大的那一位非常庄重、文静,年龄约摸有15岁,看来比我们都大得多。我们当时都9岁左右。她的中国名字叫庆龄,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们总是称呼她‘罗莎蒙德’……我们不常见到她,因为由于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她自然不会来参加我们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戏闹。但是,同时还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名叫美龄。她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非常活泼和欢跃,而且相当淘气。她长得像个滚圆的小黄油球娃娃,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兴致盎然,不论是新奇的花草树木,还是房屋和人,她都要盘根问底,打听清楚。

“这两个女孩来波特温小姐的学校后没有多久,她们的姐姐宋蔼龄就来看望她们。蔼龄已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女子,她非常和蔼,非常友善。她脸上敷着厚厚的一层粉,嘴唇和两颊涂着朱色。当时已经是1908年,她这种打扮使我们大为吃惊。我们知道,象她这年龄的中国姑娘都喜欢这么打扮,就像年龄大一些的美国姑娘都喜欢轻轻地往脸上扑点香粉一样。我看得出,她是打扮得很漂亮的。但是我记得,当时还是个小女孩的我,确实是从内心里希望美龄长大后不要把面孔抹成这副模样。

“有一天,庆龄和美龄收到一个从中国寄来的包裹,里面全是给她俩的花花绿绿的漂亮衣物,其中有给美龄的一套漂亮的黑绸服,包括一条黑绸小裤子和一件绣有青龙图案的上衣。美龄穿上这套衣裤去爬树玩,爬到树梢上下不来了。我哥哥赶紧爬上去扶她下来。我们都提心吊胆地站在树下翘望,只希望她那身漂亮衣裳别扯破了。还好,衣服没有扯破。”

1908年9月5日,宋庆龄正式考人了姐姐蔼龄就读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此时,宋蔼龄正念四年级。

刚入学的宋庆龄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姐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姐姐还帮助她尽快熟悉那里的环境,宋庆龄对哲学课最感兴趣,文学水平很高又热心社会活动,因此担任了校刊《威斯里安》的文学编辑和哈里斯文学社的通信干事。

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期间,在《威斯里安》上发表了《四小点》、《阿妈》、《现代中国妇女》和《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之影响》等。这些文章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表达了她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宋庆龄在美国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青年时期。正是留学期间的学习,使宋庆龄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成熟丰润的大姑娘,其爱国主义思想也随之日趋炽烈,逐渐升华到为革命献身的境地。

1909年宋美龄12岁时,也考进入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此时宋家三姐妹欢聚在了一起。美龄年纪太小,一时还不能当一名正式学生。她也受到了大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美龄从小就崇拜大姐。因为幼时姐妹们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她的年龄最小。每当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伤心地大哭时,大姐蔼龄就会轻轻走过来安慰她,为她擦去眼泪和鼻涕。

每逢这时,美龄还是抽抽噎噎地问:“姐姐,你说我能够长大吗?”

“能!你一定能长成一个大人!”大姐蔼龄肯定的话语给小美龄极大的鼓励。从儿时起,美龄就产生了对大姐英雄般的崇拜,以后又逐渐转化为深厚的爱。可以说,这种爱在宋美龄则终其一生末已。

不久,宋美龄和另外两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美国小姑娘,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班级。她们效仿大姐姐们组织的联谊会,成立了一个名叫“三个小家伙”的组织。为了使自己的组织有一间会议室,她们发展了院长为该组织的会员,从而获准使用大音乐室顶层的一间空房。不久,学校许多老师都成了她们的忠实会员。为了健全“三个小家伙”,她们还制定了口令、秘密暗号和组织规则。如规定在会议室开会时不准嚼口香糖。一般老师注意不到这一规定,总是津津有味地嚼着口香糖走进会议室,于是三个小家伙立即大喊大叫表示抗议。

她们还创办了一份报纸,美龄当文学编辑,另外两个女孩任美术编辑和记者。报纸是抄写的,每天发行5份,但每份内容各不相同,售价是每张5美分。

报纸内容独特,大受同学们欢迎,每天都销售一空。如其中一份的社会专栏评论说:“多萝西•迪尔是全校最聪明的姑娘!”

这份报纸卖给了多萝西•迪尔。

另一份报纸在同一专栏里写道:“校园里所有的姑娘都说帕蒂•布朗长得美,昨天,有人见她……”

这份报纸卖给了帕蒂•布朗。

三个小姑娘,每天经过辛勤的劳动挣得25美分。她们用钱买来冰激凌、花生和糖果,然后美美地大吃一顿。

三个小姑娘由于办报办出了名。一天,她们接到东部一所大学的学生来信,信中说他们听说了这份独特的报纸,很想得到一份,以便把它作为美国最年轻编辑的一项纪录。能受到如此的尊重,当时三个小姑娘们真高兴极了。

一个小姑娘说:“我们赶紧给他们寄一份吧。”

“不,”小美龄见解很深刻,“他们没有附订报的5分硬币来。如果这样便宜地送给他们,我们的报纸不是太没价值了吗?”

“对,我们必须让他们寄钱来。”另一个小姑娘说道。

于是,由文学编辑宋美龄执笔,她们写了一封信寄去,向对方指出没附订报费这一严重疏漏。寄信花了她们2美分。她们耐心等待着消息。

不久,东部的索报人寄来了5分硬币,小家伙们这才把她们的报纸寄出去。这次又花了2美分邮费。

宋家三姐妹欢聚在威斯里安子学院,这一事情是值得回忆和值得纪念的。但是欢聚的时间太短了。1909年,宋美龄刚刚跨进学院大门,而她的大姐来蔼龄做为学院的五年级学生马上就要毕业,并且面临着毕业后的选择。

由于宋蔼龄在音乐和表演方面的才能,其主演的《学院生活的变迁》,友善地取笑了卫理公会所属的学院。这个剧本是学院里的三名高年级的学生根据贝蒂•韦尔斯的著作改编的。其改编人之一就是宋蔼龄。

毕业典礼上,自然少不了宋蔼龄的表演。她先是朗诵了一段根据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原歌词改写的台词,然后出演了被涉世不深的美国海军中尉平克尔顿遗弃的忠贞的日本妇女巧巧桑。为了这次演出,宋蔼龄专门写信给父亲宋耀如,要他寄绸缎来制作和服。宋耀如给女儿寄来了4丈玫瑰色的锦缎。

5年的时间一晃而过。1909年宋蔼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言册上,同学们为她写下了美好的预言:

“看这头版惊人的新闻!世界前所未闻的中国最伟大的改革领袖的妻子是人真正的靠山和力量,由于她的远见,中国已大步前进。我们现在才理解,当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一位教授称她是一个优秀的美国公民时,她为何感到奇耻大辱。”

1910年,宋蔼龄带着一纸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毕业文凭,带着同学们的良好祝愿,告别了正在同校低年级就读的两位妹妹,穿着一身时髦的美国服装,回到了风云变幻中的故乡。

可惜,同学们的美好预言并没有实现。后来宋蔼龄没有成为“领袖”的妻子,她未来的丈夫--孔祥熙,此时正在太谷老家继承和发扬着欧柏林精神,以实现他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

再后来,宋蔼龄嫁给了孔祥熙,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人。

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参考资料:四大家族全传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宋庆龄的墓旁以同样方式安葬着普通的李燕娥。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李燕娥初见宋庆龄。

第三段(第5至第7自然段):李燕娥对宋庆龄全心全意。

第四段(第8至第10自然段):宋庆龄对李燕娥关怀备至。

第五段(第11、12自然段):赞扬宋庆龄的民主意识。

(也可将全文分为三部分,2-10自然段合为一大段,讲宋庆龄与李姐亲如姐妹的动人故事。)

李燕娥是广东中山人,从16岁就来到宋庆龄身边,陪伴了宋庆龄整整53年。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爱憎分明、性格爽朗。解放前,在重庆、上海等地,国民党特务多次用金钱收买她,用介绍对象诱惑她,想通过她来刺探宋庆龄的情况,但李燕娥对宋庆龄忠心耿耿,丝毫不为所动。宋庆龄称赞她是“不拿枪的警卫员”。解放后,她尽心竭力地照看着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和那些孙中山留下来的遗物。
宋庆龄从不把李燕娥当作“下人”,而视她为家中的一员。李燕娥比宋庆龄小了近20岁,但却一直被称着“李姐”。吃饭时宋庆龄与她同桌,并且让她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则坐侧座。李燕娥身体比较胖,宋庆龄又让人专门改制了一张矮床,方便她休息。
解放后,宋庆龄住北京时间居多,为了抚慰李燕娥的思念之情,宋庆龄把自己的照片和北京寓所主楼的照片寄给她。李燕娥把照片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以便随时都能看到。有一次李燕娥受了伤,宋庆龄十分担心,专门指示上海的同志抓紧为李燕娥疗伤,还专程赶到上海看望。
宋庆龄为李燕娥想得非常周到、细致。她经常送一些小礼品给上海寓所的工作人员,每次总是专门准备一些火腿、广东腊肠等家乡食品,带给李燕娥。
1971年11月8日,宋庆龄专门给上海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写信说:“现在委托你办一件事:旧历10月10日是李燕娥的生日。她在我处服务快40年了,我应该对她忠心耿耿的工作有些表示。请你在9日那天代买一只熟的大油母鸡及8斤苹果、2斤香蕉送给她(连同这张贺片)。多谢你!”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宫癌,宋庆龄万分焦急,亲自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不仅请人照料她的生活,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像对待她一样来照顾李燕娥。
她还请来最好的医生为李燕娥诊治。当医生确定她的癌变已到晚期时,宋庆龄十分伤心。她压抑着悲痛之情,尽可能抽出时间陪李燕娥聊天,以缓解她的痛苦。当时北京的青菜很少,她怕李燕娥不习惯,就请人想办法多买些新鲜蚕豆来补充。为了增加营养,宋庆龄特别吩咐每天要让李燕娥吃鸡肉,喝鸡汤。
对于病重的李燕娥,宋庆龄心情十分沉重。她曾给马海德写信说:“我亲爱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烦意乱。她跟随我50年了,她是那么的忠诚,也是我最可信任的朋友。我害怕她很快会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么病痛!我是如此悲伤和六神无主……”
第二天,她又写信给爱泼斯坦:“近日来我为李姐(我50多年的伴侣和管家)病重而极感心烦意乱。她不仅是我的助手,更胜过我的亲人……”
如果不是亲眼读到这些信件,简直难以想像,在任何巨大的压力面前都不曾惧怕、不曾退缩的宋庆龄,为了李燕娥竟会流露出如此强烈的悲伤。
1981年2月,在焦虑的煎熬中传来了李燕娥病逝的消息,宋庆龄顿时热泪盈眶。当李燕娥的骨灰盒被送到宋庆龄住所时,她迎上去,把脸紧紧贴在骨灰盒上,不住地抚摸着,亲吻着,泪水点点滴滴洒落……
在李燕娥骨灰移送上海那天,宋庆龄支撑着病体,亲自把骨灰盒从自己的卧室里抱出来,步履蹒跚地从楼上一直送到门口的汽车上。事后,她给一位友人写信说:“我痛心地告诉你,我亲爱的管家和同伴李燕娥……因患癌症逝世……我可怜的燕娥在几天前由一些信得过的朋友陪同,在上海埋葬了。她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后,将长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边。”
为了李燕娥的后事,宋庆龄特意写信给秘书说:“我一直答应让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坟的边头,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并要求:墓碑“和李姐要做同样的”。为此,她还专门画了一张草图。
就在李燕娥去世100多天之后,宋庆龄亦不幸病逝。宋庆龄的骨灰被送到了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就是今天的宋庆龄陵园。陵园中间,是宋庆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合葬墓,东侧是宋庆龄墓,墓碑上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西侧对称位置,是形状相同的李燕娥墓。墓碑上刻着“李燕娥同志之墓——宋庆龄敬立”的字样。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柯岩则选取了她与保姆李姐姐相处的动人故事,从日常生活角度表现了她的高贵品质。李燕娥是广东中山人,从16岁就来到宋庆龄身边,陪伴了宋庆龄整整53年。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爱憎分明、性格爽朗。解放前,在重庆、上海等地,国民党特务多次用金钱收买她,用介绍对象诱惑她,想通过她来刺探宋庆龄的情况,但李燕娥对宋庆龄忠心耿耿,丝毫不为所动。宋庆龄称赞她是“不拿枪的警卫员”。解放后,她尽心竭力地照看着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和那些孙中山留下来的遗物。
宋庆龄从不把李燕娥当作“下人”,而视她为家中的一员。李燕娥比宋庆龄小了近20岁,但却一直被称着“李姐”。吃饭时宋庆龄与她同桌,并且让她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则坐侧座。李燕娥身体比较胖,宋庆龄又让人专门改制了一张矮床,方便她休息。
解放后,宋庆龄住北京时间居多,为了抚慰李燕娥的思念之情,宋庆龄把自己的照片和北京寓所主楼的照片寄给她。李燕娥把照片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以便随时都能看到。有一次李燕娥受了伤,宋庆龄十分担心,专门指示上海的同志抓紧为李燕娥疗伤,还专程赶到上海看望。
宋庆龄为李燕娥想得非常周到、细致。她经常送一些小礼品给上海寓所的工作人员,每次总是专门准备一些火腿、广东腊肠等家乡食品,带给李燕娥。
1971年11月8日,宋庆龄专门给上海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写信说:“现在委托你办一件事:旧历10月10日是李燕娥的生日。她在我处服务快40年了,我应该对她忠心耿耿的工作有些表示。请你在9日那天代买一只熟的大油母鸡及8斤苹果、2斤香蕉送给她(连同这张贺片)。多谢你!”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宫癌,宋庆龄万分焦急,亲自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不仅请人照料她的生活,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像对待她一样来照顾李燕娥。
她还请来最好的医生为李燕娥诊治。当医生确定她的癌变已到晚期时,宋庆龄十分伤心。她压抑着悲痛之情,尽可能抽出时间陪李燕娥聊天,以缓解她的痛苦。当时北京的青菜很少,她怕李燕娥不习惯,就请人想办法多买些新鲜蚕豆来补充。为了增加营养,宋庆龄特别吩咐每天要让李燕娥吃鸡肉,喝鸡汤。
对于病重的李燕娥,宋庆龄心情十分沉重。她曾给马海德写信说:“我亲爱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烦意乱。她跟随我50年了,她是那么的忠诚,也是我最可信任的朋友。我害怕她很快会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么病痛!我是如此悲伤和六神无主……”
第二天,她又写信给爱泼斯坦:“近日来我为李姐(我50多年的伴侣和管家)病重而极感心烦意乱。她不仅是我的助手,更胜过我的亲人……”
如果不是亲眼读到这些信件,简直难以想像,在任何巨大的压力面前都不曾惧怕、不曾退缩的宋庆龄,为了李燕娥竟会流露出如此强烈的悲伤。
1981年2月,在焦虑的煎熬中传来了李燕娥病逝的消息,宋庆龄顿时热泪盈眶。当李燕娥的骨灰盒被送到宋庆龄住所时,她迎上去,把脸紧紧贴在骨灰盒上,不住地抚摸着,亲吻着,泪水点点滴滴洒落……
在李燕娥骨灰移送上海那天,宋庆龄支撑着病体,亲自把骨灰盒从自己的卧室里抱出来,步履蹒跚地从楼上一直送到门口的汽车上。事后,她给一位友人写信说:“我痛心地告诉你,我亲爱的管家和同伴李燕娥……因患癌症逝世……我可怜的燕娥在几天前由一些信得过的朋友陪同,在上海埋葬了。她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后,将长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边。”
为了李燕娥的后事,宋庆龄特意写信给秘书说:“我一直答应让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坟的边头,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并要求:墓碑“和李姐要做同样的”。为此,她还专门画了一张草图。
就在李燕娥去世100多天之后,宋庆龄亦不幸病逝。宋庆龄的骨灰被送到了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就是今天的宋庆龄陵园。陵园中间,是宋庆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合葬墓,东侧是宋庆龄墓,墓碑上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西侧对称位置,是形状相同的李燕娥墓。墓碑上刻着“李燕娥同志之墓——宋庆龄敬立”的字样。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给我加分..给我加分...谢谢...
回答者:569994049 - 初入江湖 二级 3-6 19:26

他们太厉害了
回答者:sjj0316 - 初学弟子 一级 3-9 16:58

569994049的那位仁兄不是吧搂主问的是感受哦!我的感受嘛,就是觉得宋庆龄很公平对人,不蔑视背人的身份,而且把保姆和自己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像她这种人啊,果真是少见!真令人佩服!
回答者:rong06020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11 22:01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柯岩则选取了她与保姆李姐姐相处的动人故事,从日常生活角度表现了她的高贵品质。
课文通过记叙宋庆龄与李姐之间相互照顾,亲如姐妹的生活经历,赞扬了宋庆龄的民主思想和朴实平易的品格。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宋庆龄的墓旁以同样方式安葬着普通的李燕娥。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李燕娥初见宋庆龄。
第三段(第5至第7自然段):李燕娥对宋庆龄全心全意。
第四段(第8至第10自然段):宋庆龄对李燕娥关怀备至。
第五段(第11、12自然段):赞扬宋庆龄的民主意识。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急!!!
1928年,16岁的李燕娥来到宋庆龄身边当保姆。庆龄当时已是著名的孙中山夫人。像所有没见过庆龄的人一样,燕娥以为要见到的不定是个何等显赫的人物,是个多么难伺候的贵夫人呢!她怯怯地不敢抬头。没想到庆龄一见面就拉住她的手问长问短,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家里几口人?识字不识字?……当知道...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有几个感人的故事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不,小珍没...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柯岩则选取了她与保姆李姐姐相处的动人故事,从日常生活角度表现了她的高贵品质。课文通过记叙宋庆龄与李姐之间相互照顾,亲如姐妹的生活经历,赞扬了宋庆龄的民主思想和朴实平易的品格。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五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宋庆龄的墓旁以同样方式安葬着普通的李燕娥。第二段(...

谁给我说说《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主要内容
课文具体地记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的几件生活小事:第一次见面,宋庆龄就拉住李燕娥亲切地问长问短;很少向人们谈到自己的宋庆龄却多次向人们谈论李姐,念念不忘李姐为她做的一切;李姐身体不大好,宋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原文
1893年1月27日(清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十),宋庆龄出生在黄浦江畔的上海滩,她在一个传教士后来转为实业家,同时是革命党人的家庭“呱呱”坠地了。从她投入这个家庭怀抱的那一刻起,她就受到了父亲和母亲百般的疼爱。尤其在母亲倪桂珍的心目中,庆龄是最逗人喜爱的孩子。因为在宋家三姐妹三兄弟中,并非个个都有庆龄...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有什么关系
宋庆龄念念不忘李姐为他做的一切,他一生很少向人们但自己,但多次向人们谈论李姐。 读了这一段,说明李姐和宋庆龄有着姐妹一样的关系。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课文。
1主要讲了四件事 (1)、李姐刚来服侍宋庆龄时,宋庆龄就拉住李燕娥亲切地问长问短。(2)、李姐不向别人说宋庆龄的事,宋庆龄也念念不忘李姐为她做的一切。(3)、李姐身子不好时,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4...

宋庆龄及她的保姆简介
宋庆龄简介 1893年1月29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

我要做《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预习,请问,课文写了宋庆龄和保姆哪四件...
李燕娥是广东中山人,从16岁就来到宋庆龄身边,陪伴了宋庆龄整整53年。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爱憎分明、性格爽朗。解放前,在重庆、上海等地,国民党特务多次用金钱收买她,用介绍对象诱惑她,想通过她来刺探宋庆龄的情况,但李燕娥对宋庆龄忠心耿耿,丝毫不为所动。宋庆龄称赞她是“不拿枪的警卫员”。解放后...

谁知道柯岩的《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资料???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

沁阳市18459635210: 谁给我说说《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主要内容.谁给我说说宋庆龄和她
陟券斑蝥: 课文具体地记叙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的几件生活小事:第一次见面,宋庆龄就拉住李燕娥亲切地问长问短;很少向人们谈到自己的宋庆龄却多次向人们谈论李姐,念念不忘李姐为她做的一切;李姐身体不大好,宋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宋庆龄为李姐设计墓地,不但把她安排进自家的陵园,而且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样式,并排而立.最后,文章概括地指出,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和李姐的关系,只是她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设我为最佳回答吧.!谢谢!]

沁阳市18459635210: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之间有几个感人的故事 -
陟券斑蝥: 我读了有见面时宋龄庆就像亲姐妹一样 保姆生病时宋龄庆给她端汤喂药还让她坐上座 宋龄庆为保姆设计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坟墓

沁阳市18459635210: 我要做《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预习,请问,课文写了宋庆龄和保姆哪四件事? -
陟券斑蝥: 1.第一次见面,问长问短. 2.多次向人谈起李姐. 3.另请小保姆照顾李姐. 4.为李姐设计墓地

沁阳市18459635210: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总共写了几件事 -
陟券斑蝥: 总共4件:宋庆龄和保母初见 保母对宋庆龄全心全意 宋庆龄对保母关怀备至

沁阳市18459635210: 宋庆龄和她的保母的故事是甚么
陟券斑蝥: 课文通过记叙宋庆龄与李姐之间相互照顾,亲如姐妹的生活经历,赞美了宋庆龄的民主思想和朴实平易的品格.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

沁阳市18459635210: 与宋庆龄有关的书 -
陟券斑蝥: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沁阳市18459635210: 六年级下册语文内容大意 -
陟券斑蝥: 1.卜算子2.十六年前的回忆3.灯光4.为人民服务5.延安,我把你追寻6.向往奥运7.詹天佑8.宋庆龄和她的保姆9.走向生活10.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11.草船借箭12.将相和13.景阳冈14.猴王出世15.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6.匆匆17.难忘的启蒙18.三克镭19.卖火柴的小女孩20.穷人21.鲁滨逊漂流记22.奴隶英雄23.世纪宝鼎24.清明上河图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买履)26.关尹子教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