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取的意思及用法

作者&投稿:犁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以”的所有意思和用法~

  以 ==========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
文言词语“是”的出现很常见,其用法主要有虚词、实词两大类,代词、助词、动词、形容词四小类。
意思:
(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
(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前置,起强调作用,无实义;
(3)作动词,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同;
(4)作形容词,与“非”相对,“正确、对”之意,此义项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
虚词类:
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请看下面的例子: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是”,指示代词,复指“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作主语。




2.实词类:
“是”作判断动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为”“乃”“则”等词语和判断句式来表示判断,用“是”表示判断则出现较晚,且主要见于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及口语中。如: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取:拿;科举考试入朝为官。都是作为动词。


①<动>割取。《周礼·大司马》:“获者取左耳。”
②<动>俘获;捕获。《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取吴元济。”
③<动>攻占;夺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④<动>拿取;拿。《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⑤<动>取得;获得。《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难乎?”
⑥<动>提取;取出。《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⑦<动>通“取”,娶妻。《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⑧<名>可取之处。《答韦立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
⑨<动>择取;选用。《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⑩<助>用于动词后,无实义。《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取次】⒈随便;任意。⒉草草;仓促。
【取室】娶妻。


文言文词语翻译题目
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

王安石的《取材》文言文翻译
文中子曰:“文乎文乎,苟作云乎哉?必也贯乎道。学乎学乎,博诵云乎哉?必也济乎义。”故才之不可苟取也久矣,必若差别类能,宜少依汉之笺奏家法之义。策进士者,若曰邦家之大计何先,治人之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不直以章句声病累其心。策经学者,宜曰礼乐...

文言文云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四、据修辞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

高中文言文迁移
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用汉语翻译文言句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

杀骆驼破瓮文言文阅读语的意思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蠢人,被后人所嘲笑。 3. 古文《杀驼破翁》的意思 杀驼破瓮 ①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百,...

文言文的解释叫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所谓文言文什么意思是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

文言文去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文言文中"要″字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要″字意思具体如下:1、腰。2、邀请。3、求取,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4、要挟;威胁。5、要领;关键。6、概括;总结。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要紧[yào jǐn]重要。2、主要[zhǔ yào]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3、不要[bù yào]表示禁止和劝阻。4、重要[zhòng ...

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

句容市15120547905: 什么是取字? -
苍宝板蓝: 取独取消句子独立性. 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我爱香山.但是,如果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上一个"之"字,成了"我之爱香山",本来意思完整的句子却变得不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意思了,必须说出爱香山的理由...

句容市15120547905: 有“攻占” 意思的文言文实词 -
苍宝板蓝: 在文言文中,有“攻占”意思的实词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攻:表示攻击的意思.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既而将诉于舅,舅曰:'兵,凶器也.必胜,乃可攻.必败,乃可守.'”中的“攻”即指攻击.2. 伐:表示攻打、...

句容市15120547905: 留取丹青照汗青中“取”的意义与用法. -
苍宝板蓝: 取为拿.

句容市1512054790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文言文中六个其分别指什么? 欲取蝉中的取什么意思?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中廷是什么意思 -
苍宝板蓝: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③傍也...

句容市15120547905: 这些文言文句子的意义与用法是什么? -
苍宝板蓝: (黄鹤一去不复返)中的“一”; 一旦,一次(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一”;语气词,无实意.(五无异于百姓之以五为爱也)中的“爱”; 吝啬的意思.(取妻如之何?)中的“取”; 通假字,通“娶”(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取”; 娶,拿,同今意.(万物百族)中的“族”; 品类,种类(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中的“族”; 丛聚、集结之处(族庖月更刀)中的“族”; 众,一般的(焉用亡郑以倍邻)中的“焉”; 哪用,岂(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中的“之”; 代词:它们(珠宝)(杳不知其所之也)中的“之”; 到,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中的“其”; 代词,他们

句容市15120547905: 文言文中的“之”字用法中的取独是什么意思,就是取消 -
苍宝板蓝: 一般这个之字没有实际意义,相当于一个连词,使两个句子变成一个句子,这就是取独

句容市15120547905: 文言文中“是”的用法分辨比如译为结构助词和译为取独助词该怎样分辨 -
苍宝板蓝: “是”是没有结构助词和取独助词的用法的.给你写一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是”的解释:①正确,与“非”相对.②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③代词,宾前标志.(如:唯才是举,唯马首是瞻)④系词,是.⑥凡是.你说的用法应该是“之”字.①结构助词:译为“的”.②取独:一般用于主谓之间,译为“的”句子不通.

句容市15120547905: 文言文中"而"的几个用法 -
苍宝板蓝: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

句容市15120547905: 语文中取独是什么意思?
苍宝板蓝: 取独用法的完整名称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它并不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 取消句子独立性,简而言之就是“之”处于主谓之间时,此句子不能成为完整一句话,或是话还未说完. 二子之于法术也,皆未尽善也.(《定法》) 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孟子-告子上》) 其中“之”字用在主语和介宾词组之间,看作“取消句子独立性”处理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前一分句,如果没有“之”字,就变成“臣壮”,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加上“之”,“臣之壮也”就不是句子,而成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主语,这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了.

句容市15120547905: 文言文中怎么判断是取读还是别的什么其他用法??? -
苍宝板蓝: 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的,是很难说的 给你举个例子 “咏而归”中的而表示并列.可以不翻译的,无具体意义的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