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发展史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雷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陶瓷
  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chlna),就由此而来。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
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用粘土制坯;瓷产生在后,用瓷土制坯,而且两者烧制的窑温度也不相同。
  古代陶瓷的发展(以下主要是讲古代陶瓷的发展一事)                 早在新时期期时,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
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
  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与比陶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而且表面涂上了一层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算是进步。但在早期,经常出现露胎流釉
的现象。这是由于在制坯时,瓷胎涂满釉质。在烧制过程中釉质受热熔化,变为液体,流到地面上,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把瓷器与地面粘连起来。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遇
到这样的情况,师傅们只能用小榔头敲击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开。这是个投鼠忌器的过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难,劲小了,根本敲不下来;劲大了,又会使瓷器上产生
裂纹,影响品质,甚至会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后来有人发明了“半釉”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在制胎时只把釉质涂在器物的上半部分,
并且稍微涂得厚一点。烧造时釉质受热后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刚好流完,而不会滴到地面上,这样冷却后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粘连,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来了
。   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但是它已经得意不了多久了因为,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
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
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唐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此得名。其造型丰富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唐三彩的马。
  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国瓷器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到了宋朝,瓷器产品打上了地方风格的烙印,形成一个个“瓷器割据”。总体上可概括为“五大名窑”,就是人们常
说的官、哥、汝、定、钧。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
其中黑釉是用来描边的。明代宣德的瓷器在落款上极为讲究——真品上的落款中,“德”字右半部分“心”字之上的一横是省略的,但是宣德炉除外。因为宣德炉是皇家使用
的,所以不能残缺。德化窑的产品质地极脆,制作小型瓷器尚可,大型器物则容易变形,但非常适合佛像,传世的德化窑佛像价值很高。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
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清朝瓷器质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最高。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
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对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样式、尺寸、纹路等都有明确的批示。这个时期,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朝
廷把一些御用瓷器的制造工作外包给民窑。由专门的机构设计好瓷器的样子,同时计算好所需银两的数目,一并交给民窑。民窑拿着银两去购买原料,按要求进行烧制。如果
烧出来的瓷器不合规定,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原料无法使用,损失必须由民窑自己掏钱承担。无论返工多少次,朝廷绝不再播一两银子,根本不会去管民窑是赚还
是赔。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自负盈亏。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许多学者都把官搭民烧归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因为朝廷可以凭借皇权,肆意
压低价格。但我认为这样简单的评价有失偏颇。实际上,当时参加“官搭民烧”的民窑中,真正赔钱的极少。原因有三:一是参加御用瓷器的烧制,有助于提高民窑的生产技
术和效率,在提高瓷器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因为是在和皇家做生意,窑厂的腰杆就硬了,这相当于做了广告,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第三,参加官搭民烧
的窑厂同时也生产民用的瓷器,当然价格会比普通窑厂的产品要高,但是买的人却不减反增。总之,因为烧御用瓷器所赔的钱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赚回来,还会有丰厚的盈余。
由此可见,“官搭民烧”促成了朝廷和民窑的双赢,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否则它不会延续百年。

  中国陶瓷发展史: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就由此而来。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用粘土制坯;瓷产生在后,用瓷土制坯,而且两者烧制的窑温度也不相同。

  古代陶瓷的发展

  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
  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与比陶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而且表面涂上了一层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算是进步。但在早期,经常出现露胎流釉的现象。这是由于在制坯时,瓷胎涂满釉质。在烧制过程中釉质受热熔化,变为液体,流到地面上,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把瓷器与地面粘连起来。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遇到这样的情况,师傅们只能用小榔头敲击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开。这是个投鼠忌器的过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难,劲小了,根本敲不下来;劲大了,又会使瓷器上产生裂纹,影响品质,甚至会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后来有人发明了“半釉”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在制胎时只把釉质涂在器物的上半部分,并且稍微涂得厚一点。烧造时釉质受热后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刚好流完,而不会滴到地面上,这样冷却后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粘连,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来了。
  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
  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唐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此得名。其造型丰富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唐三彩的马。
  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国瓷器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到了宋朝,瓷器产品打上了地方风格的烙印,形成一个个“瓷器割据”。总体上可概括为“五大名窑”,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哥、汝、定、钧。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其中黑釉是用来描边的。
  明代宣德的瓷器在落款上极为讲究——真品上的落款中,“德”字右半部分“心”字之上的一横是省略的,但是宣德炉除外。因为宣德炉是皇家使用的,所以不能残缺。德化窑的产品质地极脆,制作小型瓷器尚可,大型器物则容易变形,但非常适合佛像,传世的德化窑佛像价值很高。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清朝瓷器质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最高。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对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样式、尺寸、纹路等都有明确的批示。这个时期,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朝廷把一些御用瓷器的制造工作外包给民窑。由专门的机构设计好瓷器的样子,同时计算好所需银两的数目,一并交给民窑。民窑拿着银两去购买原料,按要求进行烧制。如果烧出来的瓷器不合规定,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原料无法使用,损失必须由民窑自己掏钱承担。无论返工多少次,朝廷绝不再播一两银子,根本不会去管民窑是赚还是赔。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自负盈亏。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许多学者都把官搭民烧归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因为朝廷可以凭借皇权,肆意压低价格。但我认为这样简单的评价有失偏颇。实际上,当时参加“官搭民烧”的民窑中,真正赔钱的极少。原因有三:一是参加御用瓷器的烧制,有助于提高民窑的生产技术和效率,在提高瓷器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因为是在和皇家做生意,窑厂的腰杆就硬了,这相当于做了广告,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第三,参加官搭民烧的窑厂同时也生产民用的瓷器,当然价格会比普通窑厂的产品要高,但是买的人却不减反增。总之,因为烧御用瓷器所赔的钱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赚回来,还会有丰厚的盈余。由此可见,“官搭民烧”促成了朝廷和民窑的双赢,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否则它不会延续百年。


中国的陶瓷发展史
隋代何稠造绿瓷——唐代文物最盛行引起瓷器之勃兴——真正瓷器之成功——武德中之假玉器——霍器——越州窑 ——邢窑——鼎窑——婺窑——寿窑——洪窑——岳窑 ——秦窑——蜀窑——缶州内卯榆次诸小窑——陶砚——明器之制度——唐三彩——奇异之贡器 宋时代 宋代瓷器输出外国——概论宋...

陶瓷的历史
4、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5、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

陶瓷发展史,要概括,不要太多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如下: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

陶瓷的发展史
秦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我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我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一改战国彩绘陶流丽生动,热烈奔放之作风,转而崇尚凝...

简明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就由此而来。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用粘土制坯;瓷产生在后,用瓷土制坯,而且两者烧制的窑温度也不相同。古代陶瓷的发展 早在新时期时期...

中国瓷器的起源及发展史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中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系与窑系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制瓷工艺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1.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已使用瓷土烧制灰白胎质、无釉的器皿,这标志着中国陶瓷的早期发展。2. 夏代初期,随着工艺进步,人们开始在瓷土中掺入长石、石英等成分,制作出白色胎质、坚硬质地的器皿,接近原始青瓷。3. 商周时期,我国已普遍生产青釉器物,其胎色灰白、结构紧密、火候高,并施以高温青釉...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我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蒙昧、萌芽、建制、高峰、独秀,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蒙昧时期,陶器的出现是火的使用的直接结果。大约在170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火,这使得被烧的土地或粘土变得坚硬。这一时期,陶器的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但它的...

临县15044945023: 简述我国陶瓷业的发展历史 -
薄廖扶他:[答案] 1.【新石器时代】陶器工艺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4.【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 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用品;至迟从唐代 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3.【南北朝】烧出白瓷 5.【宋代】景德镇成为"...

临县15044945023: 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史有哪些?
薄廖扶他: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

临县15044945023: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
薄廖扶他:[答案] 我把近万年的中国陶瓷史划分为蒙昧、萌芽、建制、高峰、独秀等五个不同时期,并加以述说. 中国陶瓷的蒙昧时期(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13世纪) 陶器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在170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

临县15044945023: 从历史角度简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 -
薄廖扶他:[答案]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烧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晋南北朝而到隋唐时代,... 最终使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下面结合考古出土资料,极其简略地介绍中国古代瓷器在历朝的主要发展. 在殷商...

临县15044945023: 关于陶瓷发展历程 -
薄廖扶他: 1.陶瓷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但它的发明在意大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它一 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建筑陶瓷已经站立在世界前头. 2.陶瓷与中国同名——陶瓷从业者的骄傲 中国——CHINA——陶瓷 中国是陶瓷之国,CHINA是世界陶瓷名镇——景德镇古名“昌南镇”的音译,北宋真宗景德 年(公元1004年)后“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佛山有“中国陶都”之美称,景德镇则有 “中国瓷都”之美誉 3.陶瓷——人类文明的载体 陶瓷业是人类最古老的加工业,是工业之源; 陶瓷的历史是人类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化生活的历史; 陶瓷记录着8000年人类文明史

临县15044945023: 中国瓷器的历史 -
薄廖扶他: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独创的发明之一.中国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制瓷工艺是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发明的.瓷器与陶器的烧制过程非常相似.但瓷器与陶器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瓷器的坯料是高岭土(也称瓷土)、正长石...

临县15044945023: ...我国陶瓷业的发 展臻于鼎盛,青花瓷、孔雀绿、紫金釉、珐琅彩瓷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成功之作,闻名于世.材料二: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 -
薄廖扶他:[答案] (1)我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我国陶瓷业的发展至少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唐宋清时期,很多陶瓷产品风格独特,各领风骚,闻名于世,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①20世...

临县15044945023: 陶瓷发展史的介绍简介(不要太多) -
薄廖扶他: 陶器(商代白陶器、印纹硬陶器) → 原始瓷(商代青釉器)→ 瓷器(宋代:钧窑、哥窑、官 窑、汝窑和定窑;景德镇元代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从无釉 → 有釉,又由单色釉 → 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 → 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 【釉下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临县15044945023: 概述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情况 -
薄廖扶他: 原始时代彩陶就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末期,是陶到瓷的过度阶段,唐宋以来陶瓷各据风格,著名的有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康熙时,粉彩瓷器的发明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提高,雍正时达到巅峰

临县15044945023: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哪个时期?
薄廖扶他: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一般称其为“原始瓷”.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以彩陶来标志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