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追求真理的科学家故事(30个字)

作者&投稿:轩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科学家为追求真理献身的五十字左右的故事~

古代的托勒密提出了日心说,而在不久后哥白尼又提出了日心说,但人们相信权威,不相信日心说,而思想家布鲁诺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为了证明日心说,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伽利略则是被软禁。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请欣赏:《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在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反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崇拜二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

②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

③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对词语的理解。

信奉:信仰敬奉。文中指当时研究科学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将他作为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表现了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文中指人们认为亚里士多德根本不可能有错,而伽利略的执著却是固执己见的表现。

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伽利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激起了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们的不满。在他们心中,亚里士多德是权威,是真理,而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教授竟提出反对,简直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了。

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 6千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传记或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教师可参考下面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一是以得到的启示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即紧扣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体会当时人们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抓住“才”和“原来”,让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再全班交流,逐步深入地认识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疑问,并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如,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亚里士多德,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说的话被人们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曾经说过两个铁球的下落速度与质量成正比;伽利略,年轻的教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由怀疑到反复验证再到公开试验;从受到人们的嘲笑与讥讽,最终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实,使人们转变了观念。

在对人物认识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扬此抑彼。可以补充资料,如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9页),而且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这样的权威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但不应该盲目迷信。

3.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伟大的精神时,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是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还可补充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二要结合人物言行,使伽利略的形象鲜活生动起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以令人信服的事实,有力冲击了当时那种盲目崇拜与迷信的思想,意义重大。

4.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质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小组讨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汇报。

如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10+1>10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还可利用图示法或演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5.本文在写法上主要特点,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对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都很传神,要鼓励学生试着进行读说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结合插图,让学生设想情境,说说当伽利略试验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来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对权威尊重而不盲从,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以正确的语气读出伽利略的心理活动中的疑问与分析思考;对人们议论的语言,要读出情感的变化,如第5自然段中对权威的维护,对伽利略的不满、讥讽和责备;而第6自然段,则在恍然大悟中有惊讶与激动。

7.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要注意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音。

着(zháo)地,更(gēng)正,的(dí)确,胆大妄为(wéi);区分“辨辩辫”,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一点一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辫。

课后的选做题,可引导感兴趣的学生找一找,再抄写下来。文中的反义词有:快—慢左—右轻—重对—错

四、教学案例

自读自悟,释疑明理

(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出示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怎样才能把这句读懂,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读时强调“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是当时最有名的科学家,而伽利略却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读时突出“大”和“全都”,是为了说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权威,但他有时也会犯错误,伽利略敢于怀疑大哲学家的结论很了不起。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还加一个“也”字,是为了表示大哲学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其他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盲目崇拜某一个人。

师: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生: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我们也不要迷信他。

生: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生:以前我很信奉学习参考书,有一次预习“辉”字时,有本参考书上说这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光”部,后来我在新华字典里根本找不到“光”这个部首,最后问老师才知是查“小”部,今天学了这一课,我更加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敢于提出疑问,有主见。

(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第10期,湖南省沙市书院路一师一附小,黄朝霞殷爱华)

五、相关链接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使比萨斜塔更有名了。比萨斜塔的斜度在缓慢增加,从1918年起,每年增加倾斜度为1毫米。近百年来,人们对斜塔采取了加固挽救措施,但都无济于事。前几年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办法,保护这一世界名塔。

伽利略 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伽利略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在宫庭数学家里奇的悉心辅导下,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

伽利略给学生们讲宇宙,并告诉他们,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正好相反。他还告诉学生,所有东西、所有原子、所有星球都在运动。

1609年,伽利略听说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他通过别人的一点描述,凭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这架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伽利略探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内他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

月球表面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平滑,而是呈现不规则的凹凸起伏。

银河也不是人们所说的银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组成的。

木星旁边有四颗运转着的卫星;地球并不是各个天体旋转的唯一中心。

太阳上面有黑子;土星周围有光环……所有这些结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即地球和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上述发现。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1611年,伽利略在《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中,肯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

然而,当时势力强大的教会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是不动的。因此教会在1616年给伽利略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为此烦恼不已。

1623年,伽利略冒险开始他最有名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的写作。同时他6次请求教皇乌尔班接见他。他小心翼翼地向教皇介绍哥白尼学说的书籍,教皇同意他把对“日心说”赞成和反对的论点一起写出来,但不允许他得出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结论。

随后的6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在书中他巧妙地阐明了自己支持哥白尼学说的证据,而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人的辩解却愚蠢而无力。

伽利略把哥白尼的学说当作“一种纯数学假说来叙述”。1632年,这本书得到了教会监察吏的许可后出版发行。但是,教会的权威人士很快就发现了伽利略仍在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于是便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押上宗教法庭。

当时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身患重病,体质虚弱。在宗教法庭上,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尽了折磨。1633年6月22日,他被迫双膝跪地发誓,哥白尼的理论纯粹是一派胡言乱语。他要“放弃、诅咒、痛恨”过去的种种错误,并保证以后永不宣传和谈到它,违犯了甘愿受死。

伽利略刚宣布完他的誓言,就大声喊道:“不管怎么说,地球毕竟是在运动着的”。这说明伽利略并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学说。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但他没有放弃科学,经过3年的顽强拼搏,他又完成了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在书中,他大胆叙述了物体的各种运动和动力学有关的一些问题,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部书被偷运到荷兰出版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

伽利略的晚年境遇极为凄凉,只有他的女儿在他身边照料他。

1634年他的女儿先他而死,他更加孤独和痛苦。1642年1月8日这位终身为科学真理而斗争的巨人含冤离开了人世。

1983年,罗马教会终于为伽利略冤案公开平反,为此在罗马成立了一个由不同宗教信仰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它的宗旨是:“研究科学同宗教信仰的关系,伽利略案件的科学方面以及伽利略学说对现代科学的贡献。”(《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亚里士多德凭着“自信的直觉”,提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这种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

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数学教授伽利略,邀请比萨的一些学者和大学生来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让一个重一百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由塔上自由下落,轻的和重的几乎同时落地。伽利略把试验重复一次,结果仍然相同。伽利略的试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臆断,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发现了真理,但却触怒了比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信徒,他们攻击伽利略胆敢怀疑亚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赶出了比萨大学,但他由于这个试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刚26岁,是他当教授的第二年。

布鲁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548年,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在十一岁时,父母将他送到了那不勒斯的一所私立人文主义学校就读。后来,布鲁诺进入了多米尼克僧团的修道院,第二年转为正式僧侣。十年后,他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

布鲁诺阅读了不少“禁书”,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学说,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布鲁诺的言行触怒了教廷,他被革除教籍。但布鲁诺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为了逃避审判,他离开了修道院,逃往罗马,又转移到威尼斯。后来他又越过海拔四千米高的阿尔卑斯山流亡瑞士。此后他又到过法国、德国和英国,并且多次被捕。但是,他仍然继续宣传自己的宇宙观,写下了十来部批判教会的书。

由于布鲁诺在欧洲广泛宣传他的新宇宙观,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1592年,罗马教徒把他诱骗回国,并逮捕了他。教会许诺:“只要你公开宣布放弃日心说,就免你一死,并且给你足够的生活费安度晚年。”布鲁诺说:“你们不要白费力气了,我是不会为了讨好罗马教皇而说谎的。”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地点是罗马的鲜花广场。1600年2月17日凌晨,通往鲜花广场的街道上站满了群众。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的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

刽子手用木塞堵上他的嘴,然后点燃了烈火。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布鲁诺死后,罗马教廷害怕人们抢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骨灰来纪念他,匆匆忙忙地把他的骨灰连同泥土收集起来,抛洒在如伯河里。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的。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牛顿微积分,伽利略比萨斜塔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内容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的态度处理问题所需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科学精神是指坚持正确的科学观,追求科学真理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态度和理论、实践的勇气。用科学知道生活,用科学战胜迷信,就要有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所谓...

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读者自行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科学)的过程,被称为科普。迷信是不希望听者去验证,只希望听者接受讲述观点的传播形式。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科学的追求目的是真理.科学...

关于破除封建迷信的名言警句
1、无知是迷信之母。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适用于劝诫他人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情况。2、人的理想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已主义。 —— 海涅《歌集》适用于强调理性对人的启蒙作用。3、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

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为主题的作文
一、政治领域,科学、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得以树立。(一)从迷信个人到追求真理。通过思想解放,人们逐步摆脱了个人崇拜,从盲从走向理性,树立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观念。(二)从官本位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民主政治建设,如今,人们已经习惯独立地思考、判断和决策,自主意识越来越强,...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核心。
【答案】:这种说法正确。科学研究在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具体要求:(1)打破科研的神秘感;(2)克服自卑感;(3)防止自满情绪;(4)反对迷信权威;(5)正确看待失败。

科学和迷信是怎么样的关系
一般认为,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很显然,科学与迷信,就其本质来说,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码事。在实际生活中,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抓住“才”和“原来”,让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再全班交流,逐步深入地认识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疑问,并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如,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对这句话的...

什么是迷信科学?迷信科学的表现有哪些? 举些例子。谢谢
我们只要不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发现、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追求真理,这才是正道。暂时的停留于某些理论和相对真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故步自封、拘泥不前,反而阻碍人类求知的不乏,这就是最大的迷信了。因为这种迷信不易被察觉,反而有很多过时的道理作支持。我们应该警惕起来。

学生共产党员十要十不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啊?
二、要知荣明耻、奋发向上,不要荣辱不分、碌碌无为;三、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要愚昧迷信、固执偏见;四、要慎思明辨、持之以恒,不要学而不思、浅尝辄止;五、要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不要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六、要尊师重教、团结互助,不要目无师长、损人利己;七、要遵章守纪、诚实有信...

不迷信权威 事例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

上犹县19448217203: 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的故事 -
哈齐克林:[答案]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

上犹县19448217203: 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的故事 -
哈齐克林: 居里夫人的故事 为了找出1种新的元素,话了10多年的时间,这种元素叫镭

上犹县19448217203: 科学家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哈齐克林: 哥白尼,顶着教会的压力,反对地心说,坚持日心说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上犹县19448217203: 一位科学家的事例,要有怀疑精神!不要爱因斯坦一些老套的例子 -
哈齐克林:[答案] 伽利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

上犹县19448217203: 科学家的坚持不懈发现真理的故事 -
哈齐克林:[答案]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标志着哥白尼体系的最后胜利. 1685年在大马士革已有了哥白尼学说体系... 1660年2月,在罗马鲜花广场被烧死. 17世纪30年代至1646年波兰传教士穆 尼阁(Nieolas Smoglenski,1609——1655年)...

上犹县19448217203: 一位科学家的事例,要有怀疑精神! -
哈齐克林: 伽利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上犹县19448217203: 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的故事.最好是名人故事! -
哈齐克林:[答案] 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在中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一百公里徒步训练.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活动的艰苦性是可想而知的.走了两天,他的脚就打起了血泡.曾有许多次,他都想停下来...

上犹县19448217203: 科学家为追求真理献身的五十字左右的故事 -
哈齐克林: 古代的托勒密提出了日心说,而在不久后哥白尼又提出了日心说,但人们相信权威,不相信日心说,而思想家布鲁诺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为了证明日心说,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伽利略则是被软禁.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上犹县19448217203: 科学家寻求真理的故事40字 -
哈齐克林: 在光学方面,牛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实验,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他通过倒置棱镜,又把七色光带综合为白光.这样,就正确解释了白光(即日光)是由有色光组织成的,从而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另外,...

上犹县19448217203: 不坚持真理的科学家事例不相信自己的发现,并最终被别人发现而后悔的科学家事例 -
哈齐克林:[答案] 不坚持就不能发现 所以没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