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成一个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作者&投稿:佼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自主性科学探索活动~

探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和活动方式。“探究是创造的前提,探究是成功的阶梯”。 探究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幼儿的现实生活视野、丰富内心情感世界,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谐发展的个性。幼儿园自主性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的一种主体活动。 我们从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并创设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从不同方面入手,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技能;精心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学会表达。
  在当前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中,由研究教师的“怎样教”转变为幼儿的“怎样学”已成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就是,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要,而课程的实施又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即以学定教,那么究竟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自主性科学探索活动呢?
  一、体现主体性
  幼儿是能动发展的主体,幼儿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幼儿从出生之日起,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着未知的世界。幼儿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科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幼儿的双主体作用。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地体现于物质和心理环境的创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恰如其分地把幼儿推到“主体”的位置上,而幼儿的主体地位则体现于自主观察、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构。如中班探索活动《有趣的洞洞》:刚开始让幼儿探索用一张纸如何变出洞洞的秘密和中间的环节利用大的羊角球来钻幼儿两个手臂变出的洞洞。刚听到要求时,很多幼儿都立刻发出“啊?”并摇头表示不可以,作为教师我推迟评价,让幼儿自主猜想、动手尝试,在等待幼儿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中。我发现幼儿在探索时,注意力非常集中,主动参与性相当高。很短的时间,就有幼儿举手表示有办法了,接着,大部分幼儿都主动相互介绍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办法;在《种子的秘密》一课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让幼儿自由选择种子,然后,自己观察、记录去寻找它的秘密;大班《沉与浮》,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一些不同材质的的玩具(如塑料、木头、铁钉、石头等)让幼儿自己一一放在水中,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什么东西沉下水底,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是自主的,以幼儿自己操作探索尝试为主的学习方法,并能满足各种各样不同层次发展的幼儿的活动需要。
  二、体现探索性
  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是分不开的,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它对幼儿形成对周围事物世界的积极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
  《有趣的洞洞》中,我以用一张纸变洞洞为导入,引导幼儿在找洞洞、变洞洞、玩洞洞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洞洞”无处不在,引起了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惊奇的发现和无穷无尽的探索欲望。我们身体上有洞洞吗?平时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洞洞等,孩子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找洞过程中要充分放手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寻找和探索的机会,和孩子一起从我们的身体和周围环境中寻找各种各样的洞洞,探索发现洞洞的大小、深浅,比较洞洞的不同特征,了解洞洞的不同用途,初步帮助孩子获取更多有关“洞”的直接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孩子的主动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三、体现操作性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纲要》指出: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由此可见操作法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在操作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必经之路。
  “找洞洞”重点是发展孩子的观察、比较、探究、分析、表达等能力,那么“变洞洞”的过程就是要孩子们去思考、尝试“运用不同办法,变出不同的洞洞”,在实际的操作探究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孩子的大胆想象能力、大胆尝试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洞洞的“围集”概念,发展孩子的空间智能。探索活动《看谁站得稳》的操作之前的提问:“这些东西都能站起来吗?”幼儿的答案很多。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在探索活动《不同的车速》中,操作材料——小汽车,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幼儿知道如何操作,在介绍了用三种不同材料(毛巾、绒布、丝绸)制作成的车道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发现了因为材料粗糙程度不同,造成车速不同,从而对三种材料特征有了一定的认知。幼儿对小汽车的喜欢,使幼儿对材料产生“试试”的想法,进而形成探索操作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为了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真正的主动去尝试、去操作。因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情境”,设疑,创设了问题情境,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使幼儿产生“操作”的欲望,形成寻求答案的心向,从而促使幼儿产生了通过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探索愿望。
  四、体现综合性
  随着幼教改革的逐渐深化,幼儿园课程日趋综合化,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的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就是指在坚持科学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同时关注其他学科的目标,或在坚持以科学探索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以达到活动整合的目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努力提高课程的整合程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教育理想的追求。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幼儿对被风吹起的柳絮产生了兴趣,在追逐之后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柳絮能像飞舞的蝴蝶一样或高或低?幼儿在探索和讨论后得出结论:风大柳絮飞得高,风小柳絮飞得低。显然幼儿已经感受到风的存在,但这只是直觉的经验,他们并没有弄懂真正的原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科学活动区设置了“风从那里来”的探索活动。幼儿通过探索,明白了空气流动产生了风的道理。在《有趣的洞洞》这节科学活动中,我采用整合教育理念的第二种情况,坚持以科学探索为主线,引导孩子在“找一找”中探究“洞洞”的不同,在“说一说”中思考“洞洞”的用途,在“想一想、变一变”过程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理解、感受生活中不同“洞洞”的作用与趣味,在找找、说说、变变、玩玩过程中充分满足孩子空间智能发展的需要,培养孩子观察、感知、分析、探究、想象、操作、运动等多种能力,从小培养孩子关注生活、喜欢探究的良好品质。
  同时,在互动性的玩洞洞过程中,又可以很好地发展孩子的多种运动交往能力,增进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体验,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五、体现生成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上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而设置的。活动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价值意义的生成是教育活动作为“生成”而存在的内在要求。只有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属性,幼儿的创造力、个性发展、幼儿的天性才可能实现,教育活动才有可能成一种“艺术”。否则,教育活动只能是没有生命活动的“复制”和“刻写”活动。优化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过程。
  《有趣的洞洞》整个活动的主要环节就是让幼儿通过找洞洞、变洞洞、玩洞洞发现多样性。这是预设的,是计划的。但由于幼儿关于“洞洞”已有的知识是不同的,探索的方式是不同的,因而他们的发现和感受也是不同的。如在教学活动中,大家从找身体上的洞洞,怎样保护身体上的洞洞?然后拓展到关注家里哪些地方有洞洞?马路上什么地方有洞洞?超市里有洞洞吗?洞洞都是什么样子的?“洞洞”都是有用的吗?除了在身体上、生活中、自然中找洞洞,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和孩子一起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出不同的洞洞玩一玩;让孩子们一起大胆地想一想可以怎样变,两人手拉手可以变个洞洞;泥土中找个铲子用力向下挖,可以挖出个洞洞;……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雅斯贝尔指出:“教育决不能按人的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过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是教训,或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恰恰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表达必须做出针对性的应答,因而这又是生成性的。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孩子真正主动地“做科学”,在“做中学”中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小班幼儿天性好动坐不住,喜欢动手操作。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一角,设立了科学区。根据目标,有目的的投放,并进行及时调整、更换。这里是孩子们玩玩、做做尽情发挥和发展的乐园。如在科学区里我们为孩子提供了橡皮泥、瓶子、米、沙包、布条、积木,鸡蛋等各种材料,让孩子自由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能力弱的孩子请橡皮泥或沙包一种材料帮忙,让蛋宝宝站起来了。能力强的幼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有了交流,有的也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把蛋宝宝站起来。孩子通过活动,满足了自己的兴趣需要,体验了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三、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班幼儿比较胆怯、稚嫩、自信心容易受挫。因此,我们要用心呵护,引领他们步入科学的王国。在探索中,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选择操作简单、有趣的科学活动。
幼儿在操作探索,在探索中寻找答案,好奇心不断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探索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如在活动“有趣的不倒翁“中,幼儿在玩不倒翁时发现不倒这一有趣的现象,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在老师逐步地引导下,幼儿知道了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在不倒翁的底部粘了橡皮泥。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当幼儿自己制作的不倒翁摇摇摆摆不倒时,他们会高兴地跳起来,拍起手来、笑起来,他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
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直接影响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赞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有趣的风车”活动中,我请幼儿说说怎样让风车转起来。有的说:“用嘴巴吹。”有的说:“用手拨。”有的说:“跑起来。”有的说:“在地上推。”我就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内容来表扬鼓励他们,“你这个办法不错,你真聪明。”“你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你真棒。”让幼儿感到成功的快乐。
四、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辆车轮,必须同心协力、同方向、同步调进步,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交流,请家长在家时也能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可有的父母说:“孩子这么小,怎能懂深奥的科学知识?”其实小班幼儿父母主要是通过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孩子观察探讨自然。幼儿可参与的科学活动,生活中到处可见,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如:送孩子来幼儿园遇到大雾时,可引导幼儿观察大雾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形成的,它会给交通带来那些不便。和孩子一起买菜时,孩子的目光被螃蟹吸引,父母买只螃蟹回家和孩子一起饲养。和孩子一起观察螃蟹的生活习性,他喜欢吃些什么东西?帮助幼儿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春天来了,带孩子到田野上去走走,有条件的家长可与幼儿一起春游,一起去找找春天-------无意中,孩子们就走入了缤纷的科学世界。家园共同合作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还将滋润幼儿的精神世界,走入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世界。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
由静态变为动态,把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停留在注重教师静态知识的传递转变为注重儿童情感、态度
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环境的积极交流和谐相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作为儿童发展的“援助者”,由单纯的“知识传授人”,变为幼儿
“学习的引路人”。

当幼儿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及未知世界发出疑
问的时候,教师是停留在我们的活动已经安排好了,必须按照活动的安排来进行呢?还是跟着孩子的兴趣、发现、需要,生成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
科学意识和探究科学的兴趣呢?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让生成更有效,是值得一线教师讨论的问题。

为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对科学活动过程中的有效生成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关注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活动关注在先,仔细观察并
深入分析幼儿的行为,真正了解并正确判断幼儿行为背后的经验支撑点,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发展,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要求强加给幼儿。凡是能让孩子想的让孩子
想,能让孩子做的让孩子做,顺其自然,促其发展。在下面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幼儿对气球变大变小的过程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及时生成了活动“变化
的气球”,来帮助幼儿解开疑惑。

案例1:小班“变变变”主题背景下的科学活动——变化的气球

我们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了观察了解,即在科
学活动区投放相应的材料:颜色各异的气球若干(有些充气、有些未充气)以及打气筒。通过观察、提问,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气球的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已掌
握,他们关心的是:“老师,我想让气球变大。”“咦,气球怎么又小了?”这两个问题。于是我们即时生成科学活动——变化的气球(活动一:气球变大了;活动
二:气球变小了)。在“活动一”中,孩子们有的拿着气球吹(因年龄小,大部分幼儿失败了),有的孩子摆弄着打气筒研究哪里是出气孔,阀门怎么踩。不一会
儿,他们合作成功了!只见一个孩子拿着气球,并把气球套在出气孔上,一双小手紧紧握住,另外一个孩子则踩在阀门上,拼命地踩。孩子们手拿着亲手变大的气
球,很有成就感。在偶然中诞生了“活动二”:张轶铭拿球的手不小心松了一下,气球一下飞得很远,还发出好听的声音,越变越小,掉在地上时已经瘪了。孩子们
对这一现象好奇极了,纷纷模仿。有的孩子大叫:“老师,我的气球飞起来了!”有的孩子问我:“老师气球怎么会变小呢?”我引导孩子们用手、脸去感知气球里
跑出来的是什么,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做了小实验。有的孩子哈哈大笑:“痒痒的,好舒服啊!”有的孩子索性告诉我说:“是我们吹进去的气!”

策略二:“跳一跳,摘得到”——寻找最近发展区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研究的兴趣非
常浓厚,同时问题逐渐暴露。在下面的案例中,孩子们表现出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教师在倾听幼儿对话的过程中,证实和发现儿童已经了解什么、具有哪
些经验,进而鼓励儿童的探究行为,并试图去估量和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是大家熟悉的概念之一。在这个概念中有两种行为水
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这两种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儿童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必然经历认知冲突,所以当孩子们围绕某个话题产生较大的冲突时可抓住时机考虑生成活动。如中班幼儿已初步具备了对事物的探究能力,加上小朋友对小动物、小
昆虫的兴趣浓厚,于是我们在“昆虫”主题中及时生成了“蚂蚁王国”的活动,活动效果也是较好的。

案例2:中班“昆虫”主题活动中的科学生成活动——蚂蚁王国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
里散步。不一会儿,教师停下了脚步,只见队伍后面的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在研究什么。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说:“看,蚂蚁在搬东西!”“蚂蚁真勤劳!”“蚂蚁要
搞破坏的,它们偷吃我们的食物。”另一个小朋友说。“对,白蚁会把屋子都啃掉。”又一个小朋友说,“前天我家厨房里有很多蚂蚁,奶奶用水管把它们冲走
了。”大家纷纷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我就说:“请小朋友回家查查资料,问问爸爸妈妈,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于是,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上网查找的有关蚂蚁知
识的网页;下载了有关蚂蚁的一些图片:捕捉了一些蚂蚁放入观察区……教师就此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蚂蚁的研究活动。

在“蚂蚁王国”这个主题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妥善地处理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且以“生成”为主,“预设”为辅,在培养幼儿探究“蚂蚁的世界”的同时,渗透到五大领域的方方面面,利用教学活动和环境的布置,将主题推进,是“预设”和“生成”有机统一的成功案例。

策略三:“在快乐中发展”——兴趣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兴趣是生成活动的前提,教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以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但并不是所有幼儿感兴趣的课题都去研究。孩子受其年龄限制,他们的兴趣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关注兴趣的同时,教师应考虑孩子的即时兴趣是否与其终身发展需要相一致。

案例3:大班科学区里的生成活动——制作陀螺

在我班的科学区里,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会旋
转的玩具。其中陀螺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在课间孩子常聚在一起进行“陀螺大比拼”——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那我们来制作陀螺吧!”有一个小朋友提
议到。“好啊!好啊!”其他幼儿纷纷响应。我想这正是让幼儿了解陀螺特性的契机,就组织了制作陀螺的活动。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采用普通绘画图纸画方
案图,用目测的方法寻找中心点,然后把牙签或吸管插进去。有的幼儿做完陀螺后开始试转,结果发现有的转不起来,有的转不久。于是我马上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你成功了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幼儿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为第二次制作打下了基础。本次活动让幼儿感知到了有关平衡、重心的概念,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科学
探究过程。

本次活动很好地利用了孩子的兴趣点,在生成活动的同时,解决了预设中的诸多问题,例如怎么找平衡点、选用什么样的材料等等。这个活动是在生成中解决预设问题的成功案例。

策略四:“以不变应万变”——抓住契机,及时生成

我们知道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孩
子的发展水平、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而制定的,我们也知道计划要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发现教学契机,并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改变。当然,改变与调整也是有依据的:根据实际,发现当前的
事比原先的计划对小朋友更有利,孩子也更感兴趣,这也就是教育契机,这样的教育也更能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与民主。

案例4:玩沙变玩水

这天,按活动计划,是带小朋友去沙池玩沙
的。沈老师带着小朋友往沙池走,路上小朋友却围着嬉水池停了下来。雨后的嬉水池里树叶漂浮在上面,真好看。这时,调皮的裘健捡起池边的小石子丢到了池里,
只听见“扑通”一声,小石子沉了下去。杨时雨问:“老师,为什么树叶飘在水上面,石头不见了?”好多小朋友也问了起来。小樱说:“我知道!我知道!因为树
叶轻,石头重!”沈老师没有说对和错,微笑着说:“那我们回到教室,收集一些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放在水盆里做个实验,看看小樱说的对不对!”小朋友连忙
说:“好啊!好啊!”大家兴致勃勃地往教室走,继续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预设和生成两者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之
间有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一对并蒂姐妹花。在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有时教师从预设活动开始,在活动过程中,因为幼儿
对某一方面感兴趣,而生成了新的活动;有时幼儿生成活动的一些内容,又可以成为教师下一步预设活动的来源。

而且,预设和生成是交错进行、不可分割的。预设的活动可以留有生成的空间,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孩子生成的空间,新生成的活动,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时,也可以安排一些提升经验的预设活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有机联系,螺旋式提高。

“预设”和“生成”是互相融合的过程,是课
程整合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积极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这从客观上和主观上来看都
需要我们教师追求高技巧,使我们在面对幼儿产生的各种情况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引导——或放大,追问深入,或搁置,委婉拒绝;或缩小,迂回突破。有的放矢地
将其引向精彩。

摘编自((少年儿童研究》(理论版)2012.1.28~31

原标题为《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的生成开发》

不知道
书客居里的金额为iofhddddfueywufdgthyv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科技素养论文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於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基於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要让孩子...

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教案
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幼儿园健康主题活动策划
幼儿园健康主题活动策划5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2022年
3、尝试生成课程,强调综合性,生成和预成相结合,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的进程,重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教师的反思。 4、鼓励教师撰写各种论文,争取有所收获。 5、在省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幼儿科学创造力培养》的实验和研究。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2022年4 一、班况分析 本班的大部分孩子性格偏于外向,个别孩子比...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的危害。 2、学习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玉米》
何不利用我自己数玉米的方法迁移到让孩子来发现玉米的排数呢!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数玉米》。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尝试数清圆形排列的玉米排数。(重点) 2、通过活动,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这一排列规律。 3、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
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

学前教育中童话教学对学前儿童的能力培养作用
幼儿文学的存在形式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它与一般的幼儿读物不同,其浅显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社会与人文知识,具有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智慧以及发展思维能力的智育功能;还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兴趣等品质的德育功能;又有陶冶性情和培养审美情趣的美育功能。对这一年龄段的教育以及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会...

孩子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孩子的发展有何利弊?
性别刻板印象对孩子的发展有一定的利弊。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孩子快速识别和适应社会环境,理解他人的期望和行为。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限制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使他们无法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职业。例如,如果一个女孩被告知只能从事某些“女性化”的活动,她可能会错过其他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活动...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
贲敬地氟: 科学探索活动——开超市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有所偏差.如:拿着一只封闭的内有东西的盒子,他会说里面没有东西.因此,我创设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感官看一...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有效地开展中班科学探索活动 -
贲敬地氟: 科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探索 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扮演了许多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 运用特定的策略积极地支持和引导幼儿的科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促 进幼儿对科学活动进行深入和持久的探索. 一、创设一个具有浓厚科学...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设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
贲敬地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索 -
贲敬地氟: 科学教育不应局限在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意识和创造力.在实践中,科学思维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学习的高度,科学启蒙必不可少!孩子需要的,是一次启迪智慧人生,赢在起跑线上的机会!方法/步骤一、适...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
贲敬地氟: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

朝阳区13448672215: 应该怎么样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 -
贲敬地氟: 一、问题的提出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里,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师比较注重理论学习,但怎样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还需要一个中介过度,那就是教学活动设计,而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师.由此,我们提出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为小班幼儿开展适宜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
贲敬地氟: 孩子与生俱来用新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而小班的孩子更是好动、模仿性强,对事物有着明显的好奇心.而这份好奇往往会被成人的训斥、忽视、厌烦而扼杀.《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只有营造出“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思考、提问,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其好奇、多问的特点.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让幼儿主动参与主题探究活动 -
贲敬地氟: 探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和活动方式.“探究是创造的前提,探究是成功的阶梯”. 探究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幼儿的现实生活视野、丰富内心情感世界,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谐发展...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
贲敬地氟: 《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师应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教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让幼儿真正体...

朝阳区13448672215: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
贲敬地氟: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1、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特点,引导幼儿探索.2、创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1、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的材料2、组织使幼儿探索行为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