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制度的特点,作用以及考试内容

作者&投稿:白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我认为2种说法都有片面性!
科举的积极作用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文化方面。首先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文化精华得到传承,这一点不难理解。作为考试内容,读书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知识,而在当时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古代文化知识。一个书生没有饱读文化思想的精华所在何谈治国之道。这样一来,中国文化就延绵不绝的传承下去。其次,科举也不断发展和丰富着中国文化,如果没有科举制度也就没有,中国古代的灿烂的文化。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与繁荣;唐小说的兴起与发展。如此说来,科举制度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确实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但是,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朿�2�8;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唐宋八大家都是进士出身;但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明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因循自封、人材的奴化,与科举考试内容的朿�2�8有著相负相承的关系。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宪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出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另外,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其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总之,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官僚体制的稳定中的延续,也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曲折中的发展。八股取士是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
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
其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总之,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官僚体制的稳定中的延续,也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曲折中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从此,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常识科举篇。

明清科举不如前代这样的开放。有诗词歌赋,而是《八股至上》所以为什么小说里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我是初中生,我想了解中国历朝历代科举考试的特点是什么?
当时主要的试验政策,是关于当时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论文,称为试验政策。虽然这种以科选吏、以试选吏的方法在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制度,但它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选举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是:题材繁多,重在诗词 唐代科举考试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进士...

秦朝学校叫什么秦朝的科举制度特点是什么
先秦学校,传说虞、夏、商、周四代分别在乡邑和国都设有庠、序、校、小学、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对贵族子弟以至平民施行伦理教育。秦朝的科举制度特点是什么 1、根据政治、军事、学术研究等方面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朝廷分别设立科目,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实效性。2、允许士人向所在州县官府...

中国历朝历代科举考试的特点,你有哪些了解?
现王朝的人民推荐人才,皇帝任命他们为官员。这种方法是汉代推荐人才的主要方法。所谓“孝”就是“孝”,所谓“正”就是“正”。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潜在的需求,即政治或军事人才,它的出现必须有必要的条件,也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应该是发展符合时代的需要。当然,...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公平公正
除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科举考试还必须公开。所有考生的活动都必须公开,不允许私自出离考场,否则被认定为作弊行为,不仅诚信方面受到损失,凡有前科者终不录用。唐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宋朝时进一步发展,参加考试的考生大量增加。到了元朝则出现层层选拔的特点,第一步先在乡里面进行选拔,合格者再进入特定的...

科举制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科举制的性质1、从他荐到自荐 就选拔人才制度的形式而言,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科举制的选官是经过推荐和考试的,而察举制的选官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也是通过推荐和考试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之间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异。“前代选举之权,操...

宋代科举制度有什么特点?
宋朝皇帝鉴于唐代藩镇割据、将悍兵骄致使国本动摇的历史经验,探取重文轻武的国策,军务亦由文官主持。相应的科举制度在宋代更加完善,考试制度也更加严密。宋代科举确立了二级考试制度: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后因录取的进士“才质最陋,对问失次”,宋太祖下令在讲武殿复试诸...

宋朝科举制的特点、作用及考试内容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

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的先河。之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但当明朝朱元璋即位的时候,便规定科举考试只准再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严格按照8个部分答题(就是八股文,也叫时文),考生再考试时不得随意发挥,从而遏制了人们的思想。从原先通过才能选拔人才(明经,进士)的...

宋朝科举制度的迅速发展的特点?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赵光义),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宋代科举与...

说说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哪些优点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

卓资县13094927346: 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 -
经娟伏立:[答案] 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

卓资县13094927346: 简述科举制的历史作用简述科举制之设的历史作用 -
经娟伏立:[答案]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

卓资县13094927346: 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
经娟伏立:[答案] 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积极作用:第一,因为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名位,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都强烈要求进学读书.隋唐以前学校毕业的士人可以做...

卓资县13094927346: 清朝科举制的特点 -
经娟伏立: 科举考试发展到清朝,已日臻完善,不过与此也益发暴露出其腐朽的一面,而这一切也最终结束了它千余年的历史. 进士科考试是清朝科举的主要形式,它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不过,在此之前,读书人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

卓资县13094927346: 科举制的内容和作用问的是内容和作用 别回答旁的东西 -
经娟伏立:[答案]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卓资县13094927346: 求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
经娟伏立: 1.采用八股取士的考试,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2.考试有一定的严格性,规范性.3.皇帝对科举制的高度重视.4.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强化.这制度太呆板了,考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都是死记硬背.所以这制度压抑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积极跟消极哦!

卓资县13094927346: 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经娟伏立: 科举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和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统治阶层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才...

卓资县13094927346: 简介明清时的科举制度
经娟伏立: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族人为最多.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卓资县13094927346: 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
经娟伏立: 影响(作用):1.改善了用人制度. 2.扩大了官吏来源. 3.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4.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5.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6.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卓资县13094927346: 明清科举制度的内容以什么为主? -
经娟伏立: 八股 科举考试起源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改为八股文),废除于清(清光绪年间废除). 参加科举顺序如下: 1童子试.只有通过了童子试,才有资格参加正试.童子试又按照县试,府试,院试的步骤进行.童子试每年都有(好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