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作者&投稿:戢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那是中国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啊!
一1921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打败北洋军阀、1927年“二七”大屠杀。
二1927年-1937年蒋介石和地方军阀进行中原战争名义上统一全中国、日本发动“九•一八”占领东北三省、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国民党自称所谓的统治时期黄金十年。
三1937年-1939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进行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全面抗日。

30年代中国处于矛盾混乱的状态。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萌动的历史背景
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萌动的历史动力。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人们吃惊于“天朝上国”败于“蕞尔小国”的同时,也认识到中国不是败于人力,而是败于英国的“坚船利炮”。于是有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由此引发的洋务运动。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单是军事的现代化是不够的,于是又出现了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中国的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根深蒂固,气象初显的现代化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文明弊端开始暴露,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社会主义文明兴起,此时,走西方的道路已不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选择。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一场关于中国富强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考和争论开始了。从孙中山的“以俄为师”,到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都表现出了学习对象的转变和现代化意识的变化。但历史证明了:“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参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成为当时现代化萌动的社会基础。世界现代化的起始动力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偿付赔款、扩大税源而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外国资本大肆侵入在客观上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发展实业,涌现了“南张北周”(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等著名企业家,在此期间还出现了1912—1913年成立工商公司的经济热潮。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工商阶层迅速增加,开始要求根据现代化进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文化上的变革;新兴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增长,归国留学生构成社会领导阶层的重要部分,如鲁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詹天佑、陈省身、颜惠庆等人均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活动领域的领军人物;军阀和士绅阶层迅速变化,尽管这些人与旧制度的关系千丝万缕,但为了生存、不被淘汰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大多从本集团利益出发,或发展经济、开明政治,或重视文化、提倡教育,都对现代化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农民的分化以及无产阶级的壮大,都为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萌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基础。

  政治
  20世纪30年代,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一思想”的年代,三民主义被规定为“唯一正确”的思想,以政权的力量强制灌输给民众。但是,“统一思想”的举措并未改变多元鸣放的局面,特别是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三大思潮鼎立的格局。张太原的新著《〈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以个案的方式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的这种矛盾、冲突的复杂局面。

  第一,自由主义者并未与三民主义文化相妥协。与既有的认识不同,作者通过分析《独立评论》对国民党的实际态度,认为自由主义者在思想上并未与“三民主义文化”相妥协,反而是更鲜明地与它划清了界限,并且试图在“哲学”上与之“对立”或“斗争”。不过,令自由主义者无奈的是,在思想上可以与三民主义进行“斗争”,而在政治上因为“爱国”却不得不与之“妥协”“合作”。

  第二,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会通。作者根据《独立评论》对中共的态度指出,受社会主义及学习苏俄潮流的影响,30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依然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在中共实行统一战线策略之后,他们愿意与中共直接讨论问题,并赞许中共的举措和主张。这揭示出二者关系既冲突又相容的复杂性。

  第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并非紧张。作者通过分析《独立评论》对日本侵略的态度,认为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不是紧张,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主义诉求。在他们心目中,自由民主须放在统一的民族国家之内来实现;民族危亡的时候,民族利益自然是第一位的。

  其实,20世纪30年代,无论何种主义或思潮背后,大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或隐或显的民族主义思想,特别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向型的民族主义最终把各种思潮粘合在一起,结果是三民主义在形式上或名义上成为各方认可的思想,这可以说是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之下最终产生了多元思想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并未使多元消失,各思想派别都从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去认识和解释三民主义,实际上仍是统一中的多元局面。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影有哪些?
代表作《女性的呐喊》(处女作)《上海24小时》《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技术上探索:无声到有声 《春蚕》无声片的拍摄规律 《渔光曲》声音开始以艺术形式在电影中运用 《大路》开始以歌曲为主 《乡愁》开始慢慢成熟 以袁牧之为代表 编剧《桃李劫》编导《都市风光》《马路天使》...

20世纪三十年代是什么时候
这种表示方法的缺点是,每个世纪的前两个年代无法表述。如1901年到1910年不能用“20世纪0年代”来表示。1911年到1920年一般也不能用“20世纪10年代”来表示。20世纪30年代是唤起时期,人类文明进入了最黑暗,最血腥的篇章。

20世纪30年代中共的三次左倾的相关书籍著作
作者:鲁振祥 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史事追寻:中共思想史上若干问题》所论问题,有助于对三个“永远铭记”的理解。在《探索的轨迹》出版前言中,笔者曾做这样的表白:“这些文章多偏重于史实的梳理,即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及所涉及的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过程,其来龙去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哪一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指的是1931年-1939年。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百年被称为20世纪。一般来说,世纪会比实际年代要多一个数,例如1992年,就是20世纪90年代,而年代就跟实际的年份是一样的,1936年,就是20世纪30年代了。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

1930年是什么世纪什么年代
20世纪30年代是指1930年至1939年这十年。“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100年为一个世纪,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而“年代”是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通常适用于公元纪年,每一世纪中从“0”到“9”的十年,被称为某世纪的某年代。因此,20世纪30年代是指20世纪中第三个十年,...

我记得30年代中国有一只足球铁军,曾横扫亚洲,大战欧美,扬我国威。求...
这是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当“亚洲球王”李惠堂作为中国足球队队长,想要带着谭江柏、孙锦顺、冯景祥、李天生及包家平等众足球名将去参加奥运会时,资金成了阻碍他们的一大障碍。 1936年时,中国正濒于抗日战争边缘,国民政府的资助迟迟不发,为此,李惠堂他们只得先向印尼华侨借钱,然后乘法国邮船经西贡、...

为什么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3三部曲作品及中长篇小说增多 30年代引人注目的是中长篇小说的数量的激增。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就有茅盾的《蚀》《子夜》巴金的《死亡》《家》《秋》《春》叶绍钧的《倪焕之》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生死场》等,较有影响的三部曲作品有茅盾的《蚀》三部曲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

20世纪30年代的那一个历史事件导致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不是一个事件引起的 是综合历史因素的产物 1、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深受协约国的制衡压制,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报仇雪恨成为德国统治阶级乃至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呼声。2、德国统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尤其是军国主义...

中国30年代以来主要的文学运动,要简明概括,指明运动的名称即可
20世纪30年代文学主要有三大文学思潮,一是以共产党、左翼作家为代表的“左翼文学思潮”;二是以无党派、独立社团或自由作家为代表的中间派或曰“独立文学思潮”;三是以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为代表的“右翼文学思潮”。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

江西省17741273936: 概括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
原吴刺五:[答案] 1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2.政治上:由国共十年内战转向国共联合抗日. 3.对外关系:日本侵华,抗日战争开始

江西省17741273936: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过文化复古的浪潮吗?
原吴刺五: 20世纪30年代,中国确确实实出现了一股文化复古的浪潮,其原因固然有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冲击,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某种逆反心理的因素,但更有所谓官方倡导的前提

江西省17741273936: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材料一  近代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 -
原吴刺五:[答案] (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表格内容可知,特点是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

江西省17741273936: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原吴刺五:[选项] A. 遵义会议召开 B. 巧渡金沙江 C. 甘肃会宁会师 D. 四渡赤水

江西省1774127393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 -
原吴刺五: 影响: ①积极:通过三大改造实现农业集体化,为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积累了资本. ②消极: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江西省17741273936: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原吴刺五:[选项] A. 新世纪的曙光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江西省17741273936: 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革命和红军处于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我党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挽 -
原吴刺五: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江西省1774127393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散文特点有哪些
原吴刺五:三十年代散文诗不如二十年代形式多样、风格众多,从整体上比较,优秀散文诗人诗作的数量都少于二十年代.二十年代的一些散文诗大家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徐玉诺、朱自清、谢冰心等都不写或很少写散文诗,许地山、韦丛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