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些比较有诗意的诗

作者&投稿:勤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找些唯美意境的完整的古诗~

青玉案·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梦江南 黄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还有好多,写不过来的,不过说有意境也是因人而异吧,你可以去古诗文网上溜达溜达。

百度知道 > 艺术/文学 > 中国文学相关问题
• 什么是诗?如何欣赏诗(现代诗)?如何写诗?
• 谁能教教我如何写诗
• 宋灭亡后,有人写诗,好像有句“家祭如何告乃翁”之...
• 如何写现代诗?
• 会写诗的人请为我作一首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如何写诗..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6-8-31 12:45
各位啊..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可最近咱也喜欢上这诗了..附庸风雅嘛...求各位帮帮小弟.有关于诗的格式.或者网站发上来..谢谢各位了..!~
问题补充:这么长??受用了!!!谢谢...分给你,.
提问者: ╃风掠残阳o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

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

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

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

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

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

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

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

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

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

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

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古代很大一部分上声字,在普通话中都读成了去声。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

我们可以不管这一类字。但是还有一种声调变化必须注意一下:某些古代的平声

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如《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腊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第四句的韵脚“看”就是平声字,我们读时最好也读成阴平才顺口(现代“

看守”的“看”仍读阴平)。

又如《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最后一句的韵脚“忘”也是平声,我们读时也应该读成平声才不感到别扭。

至于第六句开头的“看”虽也是平声,按今音读成去声也无所谓。

除了“看、忘”,类似这种在现在一般读仄声,而在古代读成平声(或平、

仄两读)的还有:

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受)售叟任(承担)妊

这些字,如果是在韵脚或是句中平仄关键处,都应该读成平声。

还有极少数字,在现在是平声,在古代反而是仄声,如“思”“骑”当名词

时都读成去声。象《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第七句的最后一字“思”,就该读成去声。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

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

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

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

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

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

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

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

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

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

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

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

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

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

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

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

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

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

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

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

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

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

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

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

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

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

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

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

律了。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

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

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

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

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

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

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

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

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

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

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

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

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

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

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

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

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

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

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

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

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

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

(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

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

“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

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

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

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

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

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

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

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
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

火车

我不在此处,就在彼处
一个地球,太孤独

火车朝深山里开
一辆绿色的火车朝深山里开

我只有一辆火车
我的故乡那么多

大地上村庄那么多

好时光

是羽毛
或者静静的尘埃

是羽毛落在尘埃里
你轻声说
后天其实
和昨天差不多
凉水入脖
后背骚痒
大快乐里有小不适

我们背靠背
开始回忆

午后

安静是踱步的小鸟
啄食草根
没有风
树静止不动
这是午睡时间
整个小区空无一人

安静是踱步的小鸟
在迁徙
在跳跃
它的背景里蕴藏着更深的暴动

桃花烧

后来我累了,停止在四季里奔跑
一场夜雨扑灭了大火
花瓣发白
一如从前,我曾屡次熄灭自己

桃花飘零,脱去枝头耻辱的欢乐
那低处的黑暗,被蒙蔽的生活
再次随流水远去

原谅我,因为热爱
而死去
而对这个世界怀有仇恨

答案

其实那是雾,因为清晰而存在
你们不信,你们穿过早晨的竹林
露水打湿右边的翅膀
很多时候我也以为飞得高
就一定能看得更远
天空狭窄
我产生幻觉
以为我真的就是你们当中的一只

当我们说到相信
春天来了
偏僻的山岗开满桃花
而我的练习薄遗失
你说一个梦中的问题,只能
在另一个梦中寻找答案……

或者

混沌的春风,粘稠的欲望
很多人充忙醒来
我嗜睡,吃下药片

出口在远方寻找河流
我一边走一边后退
春天落下干燥的皮屑
我赶紧涂上保湿霜

哦,我的抑郁症
收紧的花骨朵
我如此害怕
对着感冒打一个完美的喷嚏

春风吹

春风吹
脚瘫手软,鼻尖潮湿
春风吹
胳膊冰凉,头脑发昏
春风吹啊
脸颊潮红,腋下生翅
春风吹啊,吹
窗户洞开,如同野外

春风吹
我在房间里
没有注意花草树木,山川河流
我绿了,春天肯定就绿了

盲者

虚妄者唯有此刻
春风吹开白窗纱
如同目光
掠过火车外逶迤的田野

她惊奇的闭上眼睛
云朵飘过
乌托邦
一个盲者
被臆想出来的世界激动不已

早晨

清晨
群鸟在窗外
徘徊一次

被子里余温犹存
胳膊放在棉被外
张开,冰凉
有些想飞

似乎可以
从黑暗的蛹里
探出头来
我以为春风吹进来了

想像或者桃花

我向许多人打听泰顺
一个陌生的,开满桃花的县城
她们说三月桃花
朵朵开
三月去看桃花,正当时

我忧伤的想到
桃花短暂的花期
想到我们这些女人站在桃树下
绯红的花瓣
从肩头簌簌的飘落

云上

飞机上看云
头重脚轻
仿佛快乐汹涌,唾手可得

我想念从前草地上
看到的那朵
遥远,轻盈

如同思念
没有犯罪感

离别,一场雨

没有更多的背景
除了一场雨
下在深夜

伤感如午夜的的士
缓缓离开
更多雨斜织,弥补
长街上无边无际的空旷

二月十四

绿草萋萋,柔顺得像女子的身体
我和小仙以手支地,倒立于这片青草之中
白希腊长袍顺着着青草
微微摆动

这辈子我没有倒立过
在小仙的梦里,我愉快的做到了

二月十四

黑泥。翻开,冒着热气
地平线翠绿
有人早起,甜蜜的时间多一些
近处的桃树,还没有开花
骨朵里
睡着两个小人儿

这里面有许多诗

火车

我不在此处,就在彼处
一个地球,太孤独

火车朝深山里开
一辆绿色的火车朝深山里开

我只有一辆火车
我的故乡那么多

大地上村庄那么多

好时光

是羽毛
或者静静的尘埃

是羽毛落在尘埃里
你轻声说
后天其实
和昨天差不多
凉水入脖
后背骚痒
大快乐里有小不适

我们背靠背
开始回忆

午后

安静是踱步的小鸟
啄食草根
没有风
树静止不动
这是午睡时间
整个小区空无一人

安静是踱步的小鸟
在迁徙
在跳跃
它的背景里蕴藏着更深的暴动

桃花烧

后来我累了,停止在四季里奔跑
一场夜雨扑灭了大火
花瓣发白
一如从前,我曾屡次熄灭自己

桃花飘零,脱去枝头耻辱的欢乐
那低处的黑暗,被蒙蔽的生活
再次随流水远去

原谅我,因为热爱
而死去
而对这个世界怀有仇恨

答案

其实那是雾,因为清晰而存在
你们不信,你们穿过早晨的竹林
露水打湿右边的翅膀
很多时候我也以为飞得高
就一定能看得更远
天空狭窄
我产生幻觉
以为我真的就是你们当中的一只

当我们说到相信
春天来了
偏僻的山岗开满桃花
而我的练习薄遗失
你说一个梦中的问题,只能
在另一个梦中寻找答案……

或者

混沌的春风,粘稠的欲望
很多人充忙醒来
我嗜睡,吃下药片

出口在远方寻找河流
我一边走一边后退
春天落下干燥的皮屑
我赶紧涂上保湿霜

哦,我的抑郁症
收紧的花骨朵
我如此害怕
对着感冒打一个完美的喷嚏

春风吹

春风吹
脚瘫手软,鼻尖潮湿
春风吹
胳膊冰凉,头脑发昏
春风吹啊
脸颊潮红,腋下生翅
春风吹啊,吹
窗户洞开,如同野外

春风吹
我在房间里
没有注意花草树木,山川河流
我绿了,春天肯定就绿了

盲者

虚妄者唯有此刻
春风吹开白窗纱
如同目光
掠过火车外逶迤的田野

她惊奇的闭上眼睛
云朵飘过
乌托邦
一个盲者
被臆想出来的世界激动不已

早晨

清晨
群鸟在窗外
徘徊一次

被子里余温犹存
胳膊放在棉被外
张开,冰凉
有些想飞

似乎可以
从黑暗的蛹里
探出头来
我以为春风吹进来了

想像或者桃花

我向许多人打听泰顺
一个陌生的,开满桃花的县城
她们说三月桃花
朵朵开
三月去看桃花,正当时

我忧伤的想到
桃花短暂的花期
想到我们这些女人站在桃树下
绯红的花瓣
从肩头簌簌的飘落

云上

飞机上看云
头重脚轻
仿佛快乐汹涌,唾手可得

我想念从前草地上
看到的那朵
遥远,轻盈

如同思念
没有犯罪感

离别,一场雨

没有更多的背景
除了一场雨
下在深夜

伤感如午夜的的士
缓缓离开
更多雨斜织,弥补
长街上无边无际的空旷

二月十四

绿草萋萋,柔顺得像女子的身体
我和小仙以手支地,倒立于这片青草之中
白希腊长袍顺着着青草
微微摆动

这辈子我没有倒立过
在小仙的梦里,我愉快的做到了

二月十四

黑泥。翻开,冒着热气
地平线翠绿
有人早起,甜蜜的时间多一些
近处的桃树,还没有开花
骨朵里
睡着两个小人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清香子.秋思
野风沙飞天亦昏,怎来秋恨。浓浓艳,层层深,叶落撒清晨。
雨斜燕去,澈水映枯藤;伊人如故,倩影绘芳坟。欲断魂。崖边一草怜孤爱,那人立伫崖边等。

新发现

小强有个新发现:
蚂蚁身体一点点,
为何力量大如天?
百倍重食丢地上,
一会功夫就不见?
谁人能解个中迷?
说来大家听一听。


从温馨的泥土里伸出来的
以嫩枝举在高空中的树丛,
沐浴着移转的金色的阳光。

水彩未干的深蓝的天穹
紧接着蔓绿的低矮的石墙,
静静兜住了一个凉夏的清晨。

全都盛在这小小的方园中:
那沾有雨意的白色卷云,
远栖于西山下的烦嚣小城。

如同我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
躲在密叶里的陌生的燕子
永远鸣啭着同样的歌声。

当我踏出这芜杂的门径,
关在里面的是过去的日子,
青草样的忧郁,红花样的青春。

爱国篇
一、中华
你有妈,我有妈,
我们共同有个妈,
妈的名字叫中华。

你有家,我有家,
我们共同有个家,
家的名字叫中华。

二、国旗
国旗国旗你真棒,到处见你在飘扬——
在内陆,在边疆,在学校,在工厂,
在太空,在远洋,在激动人心的奥运赛场。
国旗国旗你真棒,五颗星,放光芒,红旗叫人胆气壮。
全国人民团结紧,拥护中国共产党!

三、心中永远飘着你
国旗国旗真美丽,
烈士鲜血染红你。

国旗国旗我爱你,
光明照亮黑土地。

国旗国旗飘扬起,
五星团结在一起。

我向国旗敬个礼,
心中永远飘着你.

五、我的祖国像妈妈
我的祖国像妈妈,子子孙孙都爱她。
妈妈盼我快长大,我盼妈妈更强大。
我同妈妈把话拉,说说我的心里话:
我的理想很远大,报效妈妈和国家。


比较有诗意的古诗句
1、一杯离人醉,醉过千人罪。2、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3、明月照亮天涯,最后谁又得到了蒹葭?4、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5、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6、菰蒲无边水茫茫...

一句富有诗意的古诗词 有哪些比较有诗意的诗句
1、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2、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先知,小楼今夜月依依。3、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住。4、晓风飘薄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5、消散须臾云雨怨,闲倚阑干见。6、远弹香泪湿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7、何事东君又去?空满院落花飞絮...

比较有诗意的词或者成语有哪些?
1、步步莲花[bù bù lián huā]:出自语本《杂宝藏经·莲花夫人缘》故事,谓莲花夫人“脚蹈地处皆莲华出”,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亦可比喻渐入佳境。2、傍花随柳[bàng huā suí liǔ]:出自宋代程灏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形容春游的快乐。3、春花秋月[chū...

有什么比较有诗意的诗,描述与爱人患难与共,相亲相爱,白头谐老的诗句
1、《孔雀东南飞》——汉代佚名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译文:你的爱如磐石一般厚重而不可动摇和转移,而我的爱如同蒲苇一般坚韧,即使遭受强大的外力仍不会断裂。2、《上邪》——汉代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有什么比较有诗意的诗,描述与爱人患难与共,相亲相爱,白头谐老的诗句有...
1、《上邪》作者:汉代-无名氏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译文: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

比较有韵味有诗意的句子
1、枫叶随风自在摇,秋来润色淡然娇。眼睑抹青抒心意,脸俊着红摄魂飘。2、别后衣宽归日近,迎来欢聚奏管箫。才人多少别离怨,犹若钱塘涌海潮。3、绿水苍山踽踽行,柳枝招手慰心平。草青脉脉垂花絮,果红勃勃怯意浓。4、窗外相思随雨坠,车中离恨伴云逢。一条鹊桥无归路,只怪昔时太痴情。5、...

谁有比较有诗意的句子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6、夜雨染成...

求比较有诗意的词或者成语,三个字的或者四个字,比较美的
一叶知秋,一蓑烟雨,静水流深,沧笙踏歌,浮生若梦,似水流年,生如夏花,安之若素,开到荼蘼,以梦为马,曲水流觞,恍然如梦,细水长流,过眼云烟,语笑嫣然,翩若惊鸿,韶华倾负,浮生未歇,日暮归途。

比较有诗意的句子或成语,比如众里寻他千百度、、、
1 陌离歌白书,浮生几人回。2 午夜梦回离人泪,未醒几语,流年滑落默言殇。3 景依旧。人还在。却是言非。4 何言风华在,却见荒芜离。5 浊酒千杯离歌笑,笑颜犹在却泪言。6 捧策几卷淡阳影,闲读浮生离桑曲。7 繁华落尽,转身,依旧笑颜盈盈,只因他一直都在。8 朱伞乌蓬白琉璃,清风涟漪...

比较有诗意的名字
1、姿雅——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寓意为文雅、美好、雅致。2、莘云——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般寓意为取云彩的意思。3、诗语——李清照《蝶恋花》“酒意诗情谁与共。”如诗如画,意为美好。4、芳菲——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

东阿县13939434775: 求比较有意境的诗词,越多越好,谢谢!!!!! -
粱重聚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落花人独立...

东阿县13939434775: 请大家推荐一些有诗情画意的好古诗! -
粱重聚乙: 李商隐,杜牧,李贺,纳兰性德等等,都有很多好诗~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

东阿县13939434775: 求一些有意境的诗词 -
粱重聚乙: 月下销魂,别时容易见时难,秋闺怨女试啼痕.思悠悠,鬓已星星也.愁聚眉峰尽日颦,短松冈,红了樱桃.忘了青春,雨又潇潇.而今听雨僧楼下.夜来幽梦忽还乡,借得梅花一缕魂,无处话凄凉,泗水流,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千点啼...

东阿县13939434775: 要一些有诗情画意的诗句 -
粱重聚乙: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唐诗 陈子昂 )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唐诗 王之涣) 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唐诗 孟浩然)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唐诗 王...

东阿县13939434775: 帮忙找一些有意境的诗句比如像“人生若只如初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等~^ -
粱重聚乙:[答案]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

东阿县13939434775: 求一些比较有诗意的诗句~!急用、 -
粱重聚乙: .........有诗意的诗句.每句诗句都有诗意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

东阿县13939434775: 求富有诗意的诗词. -
粱重聚乙: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能会凭阑意?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

东阿县13939434775: 找一些有意境的诗词 -
粱重聚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容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

东阿县13939434775: 求一些比较美的诗句 -
粱重聚乙: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

东阿县13939434775: 谁有一些比较有诗意的诗句 -
粱重聚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最喜欢的一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