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个性化解读

作者&投稿:赏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的个性化解读~

建议听听易中天的品三国,我最近也在听,思想观点绝对标新立异,且又合情合理。望采纳!

《三国演义》以三国争雄为题材,
其所展示的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
而作者将他们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再现,把他们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
从儒家政治道德观出发,
《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
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
暴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
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
在道德史观的笼罩下,在“仁义”与“政治”之间,
作者的创作心态必然倾向于前者,
这本来就是政治道德化、历史道德化的必然要求,
即使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依然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核所在。
由于作者对道德观念的突出强调,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
带有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就加重了全书的悲剧氛围。
在三国风云变幻中,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描写来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
揭示主体道德和历史进程的背离,使英雄形象蕴涵了浓重的悲剧性质。
《三国演义》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震撼力,
主要是因为它以悲剧的形式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冲突,
将中国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怆和抗争等表现了出来。

其实我觉得你最好把《三国演义》原著仔细看一遍,不要看缩写,不要看白话版,青少年版。一本小说一旦拍成电视剧,或者缩写翻译过,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再好的电视剧编导和译者,也不能完完全全把作者的意思表达出来。

我承认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妖化。其实《三国演义》本来就存在着拥刘贬曹的倾向,罗贯中喜欢诸葛亮,喜欢赵云,那也无可厚非,毕竟那是小说,不是历史。

至于曹操的问题,曹操的性格历史上便存在着多疑,爱面子,心胸狭窄等缺点,只是他隐藏得比较好而已。至于《三国演义》中,却是对曹操有些过分的贬低了,这是罗贯中本人的原因。

但这并不影响连环计的高明,历史上连环计也大致是这么用的。连环计那一次,你仔细看一下它的过程,本身存在着太多因素,曹操中计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况我们是知道全过程才这么讲,若是我们在那里,也未必识得破。这个计策其实十分高明。

智激孙权那一场其实是一场双簧,也是诸葛亮的计策。孙权自己当然知道不能投降,一方面孙权要借诸葛亮之口打击东吴主和派,所以才有了舌战群儒那一场,当然历史上不一定是怎样的场景,总之也差不多就是了。另一方面诸葛亮“激”只是表面的,他的真正用意在于提升刘备在孙刘联盟中的地位,毕竟当时刘备势力极弱,他要减轻这个条约的不平等性,必须有一定的计谋。
下文为这一段原文。

孔明暗思:
“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
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无
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
实。”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
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
诈乎?”孔明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
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
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
明;孔明只做不见。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谋
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
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权曰:
“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
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
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
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
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
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
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
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
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
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
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
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
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
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
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
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
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孔明曰:“豫州虽
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
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
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
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
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
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
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
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
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
此所谓负薪救火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
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
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
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
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
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全部吗?lz你好黑

俄方赏善罚恶饿死粉色份额是否饿死


三国演义的简要概括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情节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性化而凝练,也是罗贯中的历史小说的一个特征。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

古典小说的特点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层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猎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只有忠诚勇猛的性格,无论是外部特征——刚硬的扎须,还是外在的行动...

六年级名著讲坛阅读分享—《三国演义》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

和《三国演义》相比较,《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进步在哪里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一些显著的发展和进步。首先,《水浒传》开始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往往呈现出单一、刻板的特征,缺乏个性化的细节和情感描绘。而在《水浒传》中,作者花费更多的笔墨去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为...

三国演义资料400字以内。急急急急急急!!!
三国演义》诞生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年至1385年之间。《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作者简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罗贯中,原名罗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于杭州,祖籍太原。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

怎样开展读书班活动呢。?
(一)了解阅读重要性。通过一些名人读书故事,了解阅读重要性。(二)家校联合,督促阅读。1、在校多交流阅读感受,采取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等形式。2、建议“亲子阅读”,共同徜徉书海。(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1、学生阅读并摘抄读书格言。2、推荐经典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利用...

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小说
一节,作者并不详述关羽的武艺如何高强,胆识如何过人,而是通过预先描写华雄非凡的勇猛,交战时震天动地的鼓声,那碗尚有余温的酒来表现关羽的神勇。《三国演义》的语言通俗、简练、明快。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

西固区18346818366: 说说你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字数不用很多,不要复制的, -
丁呢可里:[答案] 总的来说可以分这么几大点认识 1,三国演义7分真3分假,比如空城计,借东风,3气周瑜很多都是假的,其实赤壁根本没诸葛亮刘备什么事 2,尊刘贬曹,毕竟是小说,要突出鲜明的对立关系,也有说法是因为罗贯中和刘备在地域上是同乡.所以这...

西固区18346818366: 求《三国演义》解读,要简短的,但也要说清楚情况, -
丁呢可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

西固区18346818366: 三国演义的文章特色或亮点 -
丁呢可里: 1、《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

西固区18346818366: 表达方式角度赏析三国演义 -
丁呢可里: 《三国演义》在表达方式上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

西固区18346818366: 《三国演义》作品形象鉴赏分析及对作品某一点感悟体会 -
丁呢可里: 我想说看完了三国演义不得不佩服罗贯中的写作能力,三国历史也完全被作者添加了传奇色彩,人物的能力范围更是神化.很是吸引读者的眼球.....

西固区18346818366: 如何读懂《三国演义》? -
丁呢可里: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了三国时期,天下纷争,各国之间斗智斗勇、可歌可泣人物以及故事.对于这本书的阅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了解故事发展到最后结局的浅显阅读,这类阅读适合青少年;另一类是仔细研读,深究...

西固区18346818366: 《三国演义》赏析 -
丁呢可里: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赏析“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 ,否...

西固区18346818366: 《三国演义》总体点评? -
丁呢可里: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

西固区18346818366: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有人物事例,性格,以人物的形象,最好以《三国演义》的书为背景作介绍. -
丁呢可里:[答案] 刘备只是汉末涿州乡闾间一个小小的地主豪强而已,或者是有些声色犬马之喜好,稍微讲讲义气,并有着一个众多人都会有... 反观曹操,也是从一文不名起步,却最终打败了无数豪强军阀,堂堂正正地统一了整个北方.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蜀国...

西固区18346818366: 三国演义的赏析 -
丁呢可里: 【背景】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说得是刘备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深感人才的重要,于是在高人的指点下经过三次拜访,才请到了后来成为“千古名相”的诸葛亮.通过《三国演义》浓墨重笔的铺陈和渲染,“三顾茅庐”的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