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抗日山简介

作者&投稿:经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连云港赣榆县还有个“抗日山”的详细资料有谁知道?~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夹山乡王洪村抗日山南坡。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又多次拨款整修护建,形成了由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冢和东西墓群为主的大型烈士陵园。1991年为纪念建园50周年,又拨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纪念碑、八路军跃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将军陵寝,重修了陵园大门等。陵园现占地600亩,分为墓区和陵园。墓区建有751座坟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陵园共有10个坡段373级台阶。从第三坡段开始,建有小沙东海战烈土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联碑。东碑有陈毅同志题词“浩气长存”,西首碑是陈士榘同志题词“英灵千秋”,中碑是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冢内安葬彭雄、田守尧等16位烈士。第四坡段上建有波兰记者汉斯·希白的圆锥形纪念塔,高5.1米,上有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肖华的题词。第五坡段上建的是符竹庭同志的六角石墓,墓高5.2米。墓正面镶嵌着符竹庭同志的彩色铜像,两侧有罗荣桓、黎玉、肖华,原滨海区专员谢辉、参议高赞非等人的题词以及滨海区党委撰写的《竹庭悼文》。第六坡段是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塔高8.3米;正面是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敬献的碑文。塔基座为五面;每面镶嵌着记录牺牲烈士的英名和战绩的石碑。第七坡段是抗日烈士纪念堂,为193.5平方米的一层建筑。纪念堂前面是一座方锥体纪念柱,柱高4.15米,是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所立。正面题:“烈士英名垂千古”七字,东面为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的《抗日烈士纪念塔续序》,北面为朱德同志的《抗日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西面为《抗日烈士英名录》。在山顶的第八坡段有建于1942年的抗日山烈士纪念塔和烈士纪念亭。纪念塔高10.4米,四面四角,塔顶部分是如真人大小的塑像。塔正面题有“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款“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七日”(抗战五周年纪念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东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和《抗日五年主要战绩》,北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西面是二旅政治部的碑文。在纪念塔西侧是烈士纪念亭;用花岗岩砌成,高7.9米,六角。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抗日山,是中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兴建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抗日烈士陵园。

陵园内不但安葬着八路军抗日烈士,也安葬着新四军抗日烈士,不但有中国抗日军人的纪念碑,也有外国抗日英雄的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馆里,不但有共产党抗日烈士的专题介绍,也有国民党抗日烈士的事迹陈列。她座落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抗日山上,海拔173米。

陵园依山而建,背山面水,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由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堂、纪念馆、碑廊、国防园和东西两大墓群组成,总面积24万平方米。

扩展资料:

在夹山乡境内,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立了一座烈士陵园。抗日山烈士陵园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上下分八个坡段,气势雄伟。

陵园内有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希伯纪念碑、符竹庭墓、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和纪念堂等。

抗日烈士纪念塔高14米,塔顶是一尊铁铸的八路军战士塑像,显示着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

陵园中长眠着750余位烈士的忠骨,铭刻着3500多位烈士的英名。   每年清明前来凭吊的人络绎不绝,往往道路为之堵塞,遍山花环耀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日山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陵园简介: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夹山乡(现属班庄镇)王洪村夹谷山南端。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风景区,主题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抗日山战争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兴建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园。 

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又多次拨款整修护建,形成了由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冢和东西墓群为主的大型烈士陵园。1991年为纪念建园50周年,又拨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纪念碑、八路军跃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将军陵寝,重修了陵园大门等。陵园现占地600亩,分为东西两大墓区和陵园。墓区建有751座坟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并跻身“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200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景点介绍

第一坡段,主要是陵园大门和纪念广场,占地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可一次容纳1万多游人,每年清明节期间,苏北、鲁南等地数十万群众前来陵园,瞻仰先烈,凭吊忠魂,一些大型集会、纪念活动等,就是在这片广场上进行的。

革命烈士纪念馆

    第二坡段,座西朝东,1973年11月建成,建筑面积795平方米,2001年续建450平方米。门额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馆内藏文物65件、书画150件,重要文物复制品52件,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的合影,罗荣桓、徐向前、宋任穷、肖华、谷牧、陈士榘、刘西元与符竹庭的合影,彭雄、田守尧、朱爱周等烈士的遗像,杨得志、唐亮、王六生、刘西元、周贯五、梁兴初、李执中、刘白涛、华诚一等领导人所题诗、词、挽联。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第三坡段,建有小沙东海战烈土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联碑。中碑是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其两侧,分别有陈毅元帅(东首)和陈士榘上将(西首)的亲笔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背面是当年滨海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军区政治部撰写的《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里面安葬着彭雄、田守尧等16名新四军团以上干部的遗体,1943年3月,我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其中包括田守尧将军的夫人陈洛莲、张池明将军的夫人张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牺牲后,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三师分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烈士们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

  第四坡段,分别建有两块造型独特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同志和金野博同志而立的。汉斯.希伯同志纪念碑立于1944年,背面有罗荣桓、肖华、黎玉联名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  国际双碑血染沂蒙。”他是德国人,出生于波兰,是一位新闻记者,一生曾两度来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掀起了空前的抗日热潮,深受鼓舞的希伯同志携夫人秋迪女士再次来到中国,以笔作为武器,无情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抨击国际上的妥协政策,他曾先后去华中新四军驻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唤起了国际上热爱和平人士的极大同情和赞扬。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41年11月,希伯同志在随队采访途经山东大青山时遭遇敌人扫荡,壮烈牺牲,年仅44岁。他被誉为身穿八路军军装同法西斯战斗而牺牲的第一个欧洲人。   

金野博同志是日本本州岛秋田县人,原是侵华日军,1939年应征来华,被俘后经我方说服教育,逐渐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的强盗面目,反戈一击,加入了日人反战同盟,担任日人反战同盟鲁中支部支部长,后来到滨海区工作,1944年夏天受伤被捕,被日本宪兵司令部秘密杀害于青岛。

符竹庭将军墓

    第五坡段,建的是符竹庭同志的六角石墓,墓高5.2米。墓正面镶嵌着符竹庭同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志的彩色铜像,两侧有罗荣桓、黎玉、肖华,原滨海区专员谢辉、参议高赞非等人的题词以及滨海区党委撰写的《竹庭悼文》。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

  第六坡段是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塔高8.3米;正面是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敬献的碑文。塔基座为五面;每面镶嵌着记录牺牲烈士的英名和战绩的石碑。

抗日烈士纪念堂

  第七坡段,抗日烈士纪念堂,为193.5平方米的一层建筑。纪念堂前面是一座方锥体纪念柱,柱高4.15米,是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所立。正面题:“烈士英名垂千古”七字,东面为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的《抗日烈士纪念塔续序》,北面为朱德同志的《抗日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西面为《抗日烈士英名录》。   

抗日烈士纪念堂是抗日山最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建于1942年,是仿延安窑洞式建筑,表达了当时军民远离延安心向党的革命情怀。纪念堂内有26位国家领导人和将军的碑刻,他们都是曾在赣榆战斗过、生活过的老领导,其中军队干部均是在1955年至1965年期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老首长,其中包括刘少奇、罗荣桓、陈毅、肖华、谷牧、陈士榘等革命先辈。纪念堂两侧的长碑上刻有1300多位烈士的英名,上面还有现今在世的“活烈士”,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频繁,伤病员统计工作难免有疏漏之处。

抗日山烈士纪念塔

  第八坡段,位于山顶,建于1942年的抗日山烈士纪念塔和烈士纪念亭。纪念塔高10.4米,四面四角,塔顶  抗日烈士纪念塔部分是如真人大小的塑像。塔正面题有“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款“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七日”(抗战五周年纪念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东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和《抗日五年主要战绩》,北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西面是二旅政治部的碑文。在纪念塔西侧是烈士纪念亭;用花岗岩砌成,高7.9米,六角。   

在抗日山的最高处有一块天然巨石,形似马鞍,所以叫“马鞍石”,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也就得名于此,“马鞍石”三字是武中奇先生亲笔题写。   

2002年,为了纪念抗日烈士陵园建园60周年,赣榆县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新扩建了碑廊、停车场、国防园、书画展厅、抗日山纪念馆等景点,同时还对整个陵园进行了全面硬化、绿化、美化,新增花草树木60余个品种。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陵园简介: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夹山乡(现属班庄镇)王洪村夹谷山南端。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风景区,主题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抗日山战争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兴建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园。
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又多次拨款整修护建,形成了由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冢和东西墓群为主的大型烈士陵园。1991年为纪念建园50周年,又拨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纪念碑、八路军跃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将军陵寝,重修了陵园大门等。陵园现占地600亩,分为东西两大墓区和陵园。墓区建有751座坟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并跻身“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200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景点介绍
第一坡段,主要是陵园大门和纪念广场,占地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可一次容纳1万多游人,每年清明节期间,苏北、鲁南等地数十万群众前来陵园,瞻仰先烈,凭吊忠魂,一些大型集会、纪念活动等,就是在这片广场上进行的。
革命烈士纪念馆
第二坡段,座西朝东,1973年11月建成,建筑面积795平方米,2001年续建450平方米。门额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馆内藏文物65件、书画150件,重要文物复制品52件,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的合影,罗荣桓、徐向前、宋任穷、肖华、谷牧、陈士榘、刘西元与符竹庭的合影,彭雄、田守尧、朱爱周等烈士的遗像,杨得志、唐亮、王六生、刘西元、周贯五、梁兴初、李执中、刘白涛、华诚一等领导人所题诗、词、挽联。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第三坡段,建有小沙东海战烈土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联碑。中碑是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其两侧,分别有陈毅元帅(东首)和陈士榘上将(西首)的亲笔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背面是当年滨海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军区政治部撰写的《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里面安葬着彭雄、田守尧等16名新四军团以上干部的遗体,1943年3月,我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其中包括田守尧将军的夫人陈洛莲、张池明将军的夫人张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牺牲后,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三师分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烈士们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

第四坡段,分别建有两块造型独特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同志和金野博同志而立的。汉斯.希伯同志纪念碑立于1944年,背面有罗荣桓、肖华、黎玉联名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 国际双碑血染沂蒙。”他是德国人,出生于波兰,是一位新闻记者,一生曾两度来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掀起了空前的抗日热潮,深受鼓舞的希伯同志携夫人秋迪女士再次来到中国,以笔作为武器,无情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抨击国际上的妥协政策,他曾先后去华中新四军驻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唤起了国际上热爱和平人士的极大同情和赞扬。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41年11月,希伯同志在随队采访途经山东大青山时遭遇敌人扫荡,壮烈牺牲,年仅44岁。他被誉为身穿八路军军装同法西斯战斗而牺牲的第一个欧洲人。
金野博同志是日本本州岛秋田县人,原是侵华日军,1939年应征来华,被俘后经我方说服教育,逐渐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的强盗面目,反戈一击,加入了日人反战同盟,担任日人反战同盟鲁中支部支部长,后来到滨海区工作,1944年夏天受伤被捕,被日本宪兵司令部秘密杀害于青岛。
符竹庭将军墓
第五坡段,建的是符竹庭同志的六角石墓,墓高5.2米。墓正面镶嵌着符竹庭同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志的彩色铜像,两侧有罗荣桓、黎玉、肖华,原滨海区专员谢辉、参议高赞非等人的题词以及滨海区党委撰写的《竹庭悼文》。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
第六坡段是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塔高8.3米;正面是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敬献的碑文。塔基座为五面;每面镶嵌着记录牺牲烈士的英名和战绩的石碑。
抗日烈士纪念堂
第七坡段,抗日烈士纪念堂,为193.5平方米的一层建筑。纪念堂前面是一座方锥体纪念柱,柱高4.15米,是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所立。正面题:“烈士英名垂千古”七字,东面为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的《抗日烈士纪念塔续序》,北面为朱德同志的《抗日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西面为《抗日烈士英名录》。
抗日烈士纪念堂是抗日山最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建于1942年,是仿延安窑洞式建筑,表达了当时军民远离延安心向党的革命情怀。纪念堂内有26位国家领导人和将军的碑刻,他们都是曾在赣榆战斗过、生活过的老领导,其中军队干部均是在1955年至1965年期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老首长,其中包括刘少奇、罗荣桓、陈毅、肖华、谷牧、陈士榘等革命先辈。纪念堂两侧的长碑上刻有1300多位烈士的英名,上面还有现今在世的“活烈士”,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频繁,伤病员统计工作难免有疏漏之处。
抗日山烈士纪念塔
第八坡段,位于山顶,建于1942年的抗日山烈士纪念塔和烈士纪念亭。纪念塔高10.4米,四面四角,塔顶 抗日烈士纪念塔部分是如真人大小的塑像。塔正面题有“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款“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七日”(抗战五周年纪念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东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和《抗日五年主要战绩》,北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西面是二旅政治部的碑文。在纪念塔西侧是烈士纪念亭;用花岗岩砌成,高7.9米,六角。
在抗日山的最高处有一块天然巨石,形似马鞍,所以叫“马鞍石”,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也就得名于此,“马鞍石”三字是武中奇先生亲笔题写。
2002年,为了纪念抗日烈士陵园建园60周年,赣榆县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新扩建了碑廊、停车场、国防园、书画展厅、抗日山纪念馆等景点,同时还对整个陵园进行了全面硬化、绿化、美化,新增花草树木60余个品种。

http://baike.baidu.com/view/482665.htm 自己看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陵园简介: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西部夹山乡(现属班庄镇)王洪村夹谷山南端。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风景区,主题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抗日山战争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兴建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园。

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又多次拨款整修护建,形成了由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冢和东西墓群为主的大型烈士陵园。1991年为纪念建园50周年,又拨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纪念碑、八路军跃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将军陵寝,重修了陵园大门等。陵园现占地600亩,分为东西两大墓区和陵园。墓区建有751座坟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并跻身“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200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景点介绍

第一坡段,主要是陵园大门和纪念广场,占地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可一次容纳1万多游人,每年清明节期间,苏北、鲁南等地数十万群众前来陵园,瞻仰先烈,凭吊忠魂,一些大型集会、纪念活动等,就是在这片广场上进行的。

革命烈士纪念馆

第二坡段,座西朝东,1973年11月建成,建筑面积795平方米,2001年续建450平方米。门额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馆内藏文物65件、书画150件,重要文物复制品52件,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的合影,罗荣桓、徐向前、宋任穷、肖华、谷牧、陈士榘、刘西元与符竹庭的合影,彭雄、田守尧、朱爱周等烈士的遗像,杨得志、唐亮、王六生、刘西元、周贯五、梁兴初、李执中、刘白涛、华诚一等领导人所题诗、词、挽联。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第三坡段,建有小沙东海战烈土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联碑。中碑是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其两侧,分别有陈毅元帅(东首)和陈士榘上将(西首)的亲笔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背面是当年滨海 小沙东海战烈土冢

军区政治部撰写的《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里面安葬着彭雄、田守尧等16名新四军团以上干部的遗体,1943年3月,我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其中包括田守尧将军的夫人陈洛莲、张池明将军的夫人张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牺牲后,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三师分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烈士们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

第四坡段,分别建有两块造型独特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同志和金野博同志而立的。汉斯.希伯同志纪念碑立于1944年,背面有罗荣桓、肖华、黎玉联名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 国际双碑血染沂蒙。”他是德国人,出生于波兰,是一位新闻记者,一生曾两度来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掀起了空前的抗日热潮,深受鼓舞的希伯同志携夫人秋迪女士再次来到中国,以笔作为武器,无情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抨击国际上的妥协政策,他曾先后去华中新四军驻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唤起了国际上热爱和平人士的极大同情和赞扬。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41年11月,希伯同志在随队采访途经山东大青山时遭遇敌人扫荡,壮烈牺牲,年仅44岁。他被誉为身穿八路军军装同法西斯战斗而牺牲的第一个欧洲人。

金野博同志是日本本州岛秋田县人,原是侵华日军,1939年应征来华,被俘后经我方说服教育,逐渐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的强盗面目,反戈一击,加入了日人反战同盟,担任日人反战同盟鲁中支部支部长,后来到滨海区工作,1944年夏天受伤被捕,被日本宪兵司令部秘密杀害于青岛。

符竹庭将军墓

第五坡段,建的是符竹庭同志的六角石墓,墓高5.2米。墓正面镶嵌着符竹庭同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志的彩色铜像,两侧有罗荣桓、黎玉、肖华,原滨海区专员谢辉、参议高赞非等人的题词以及滨海区党委撰写的《竹庭悼文》。

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

第六坡段是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塔高8.3米;正面是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敬献的碑文。塔基座为五面;每面镶嵌着记录牺牲烈士的英名和战绩的石碑。

抗日烈士纪念堂

第七坡段,抗日烈士纪念堂,为193.5平方米的一层建筑。纪念堂前面是一座方锥体纪念柱,柱高4.15米,是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所立。正面题:“烈士英名垂千古”七字,东面为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的《抗日烈士纪念塔续序》,北面为朱德同志的《抗日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西面为《抗日烈士英名录》。

抗日烈士纪念堂是抗日山最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建于1942年,是仿延安窑洞式建筑,表达了当时军民远离延安心向党的革命情怀。纪念堂内有26位国家领导人和将军的碑刻,他们都是曾在赣榆战斗过、生活过的老领导,其中军队干部均是在1955年至1965年期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老首长,其中包括刘少奇、罗荣桓、陈毅、肖华、谷牧、陈士榘等革命先辈。纪念堂两侧的长碑上刻有1300多位烈士的英名,上面还有现今在世的“活烈士”,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频繁,伤病员统计工作难免有疏漏之处。

抗日山烈士纪念塔

第八坡段,位于山顶,建于1942年的抗日山烈士纪念塔和烈士纪念亭。纪念塔高10.4米,四面四角,塔顶 抗日烈士纪念塔部分是如真人大小的塑像。塔正面题有“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款“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七日”(抗战五周年纪念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东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和《抗日五年主要战绩》,北面是《抗日烈士英名录》,西面是二旅政治部的碑文。在纪念塔西侧是烈士纪念亭;用花岗岩砌成,高7.9米,六角。

在抗日山的最高处有一块天然巨石,形似马鞍,所以叫“马鞍石”,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也就得名于此,“马鞍石”三字是武中奇先生亲笔题写。

2002年,为了纪念抗日烈士陵园建园60周年,赣榆县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新扩建了碑廊、停车场、国防园、书画展厅、抗日山纪念馆等景点,同时还对整个陵园进行了全面硬化、绿化、美化,新增花草树木60余个品种。


平定县17014003165: 抗日山 -
狐冠银翘: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平定县17014003165: 抗日山名字的由来 -
狐冠银翘: 941年至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平定县17014003165: 抗日山怎么走
狐冠银翘: 呵呵,你算问对人了,抗日山词条就是我编辑的,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镇境内,一般有两条路去比较方便,一是从赣榆县城青口出发,走青班公路,到达班庄后转向班黑公路,路上就会看见到抗日山的标志,按照指示走就行;二是走连临高速,到班庄出入口下,转向班黑公路,路上就会看见到抗日山的标志,按照指示走就行. 看看详细介绍吧,全国只有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和陵园:

平定县17014003165: 连云港有哪些名胜古迹? -
狐冠银翘: 连云港的名胜古迹介绍如下: 1. 花果山,国家5A级景区.来源玉吴承恩小说《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形成了现在规模的花果山景区.花果山景区节假日人较多,平时人较少,四季都可登山游玩,并且一年四季景色不...

平定县17014003165: 沿海高速经过哪些景点 -
狐冠银翘: 旅游景点 花果山 花果山门国家4a级风景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取材地,被誉为“孙大圣故里”.它位于云台山脉之中,距市区7公里.花果山最高峰玉女峰海拔625.3米,是江苏省最高山峰.游览花果山,如再读《西游记》,其最...

平定县17014003165: 连云港抗日山,在哪 -
狐冠银翘: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夹山乡王洪村 记得采纳啊

平定县17014003165: 抗日山在什么地方? -
狐冠银翘: 连云港市赣榆县

平定县17014003165: 连云港有哪些旅游景点 -
狐冠银翘: 花果山 国家4A级风景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取材地,被誉为“孙大圣故里”.它位于云台山脉之中,距市区7公里.花果山最高峰玉女峰海拔625.3米,是江苏省最高山峰.游览花果山,如再读《西游记》,其最大乐趣在于领略这...

平定县17014003165: 连云港哪个风景区好玩,适合大人和孩子一起的. -
狐冠银翘: ---花果山 由于《西游记》拍摄的缘故,这里被誉为“孙大圣故里”,处在云台山的山脉之中,玉女峰是花果山的最高峰,海拔625米.欣赏过花果山后再去看《西游记》,肯定会觉得自己也离大圣近了,觉得这个任务就是真实存在的. ---海滨浴...

平定县17014003165: 连云港赣榆县 -
狐冠银翘:基本概况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东北端,东临黄海海州湾,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北接山东半岛,西北紧邻全国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临沂,南靠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是江苏省的北大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