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说的针石其中的“石"是什么东西?

作者&投稿:毛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大家一下啊,《黄帝内经》里面记载的一曰( )针、二曰员针、三曰缇针、四曰锋针…第一个针念什么啊?~

拼音:chán   ㄔㄢˊ   ~石(治病用的石针)。

  中医解秘曹操高陵“慰项石”

  作者:杏林虎 (睡虎)

  昨天见新闻说找到曹操的陵墓了,并出土了大量宝器,而在众多出土物中,最具价值的是块“慰项石”。
  “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一、“慰项石”与颈椎病
  咱们就先由“慰项石”谈谈颈椎病吧。
  现在电脑使用者中,白天脖子受累,晚上不能充分放松,颈椎病患者数量众多,且趋年轻化。
  推拿手法的运用,是让颈项局部肌肉、韧带放松,血循改善,从而使头脑清醒。再加上扳转的特殊手法,纠正颈椎错位,从而使颈部交通通畅有序,人的司令部才能正常工作。治疗后推拿医生也会嘱道 “睡觉时,枕头下放一点,一定要让枕头把脖子也托住,不能让脖子悬空。”
  “枕头”不应叫这个名字,应该叫“枕脖”,因为当人睡觉时,如果着枕部位是头(后脑勺),脖子就是悬空了,局部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放松,重力反向作用于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所以这样脖子就得不到充分的放松。而托住脖子后,脖子有了依附物,得以充分放松,还能维持自然的生理曲度,人在入睡时,全身肌肉最放松,所以脖子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时能起到推拿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商家推出能治疗颈椎病的枕头,说什么有红外线、磁疗、火山石等等,那些都是花架子,关键就在这个“枕脖”上。说到这里再多说些枕头的用法,
  “枕头的高度应是仰卧位时床面与颈后空隙的距离再加上3厘米左右为宜。枕头过低,起不到效果,枕头过高则会让颈部被过分垫起,前凸增加,这会使颈前部肌肉受到牵拉,影响颈动脉向脑部供血,引发脑缺血。”
  我们回到曹操的“慰项石”上。“慰项石”比起“枕头”来,显得即有文气,又专业。“慰项”仅此二字,就概括了我上面说的一大堆话。“项”在古语中指“脖子”,如项上人头、项链等。就点出,慰的不是头,关键是脖子。操所用枕者非头,乃项也。译成09年网络用语是“哥枕的不是头,是脖子。”估计以后电视上会出现曹操为枕头做的广告了。

  二、曹操的病情分析
  再说说曹操的头风病。正史《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第二十九》记载华佗事迹时曾有提及: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病历简况
  姓名:曹操 性别:男 年龄:66 住址: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
  籍贯:安徽亳州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婚况:已婚
  主诉:头痛伴心乱目眩数十余年。
  现病史: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即往史:未知
  婚育史: 妻妾共有15位,育26子。
  (以下病历分析,多为猜测,看客只当消遣罢了。不过,这也是从一个中医人眼中看到的一些信息。)
  从病历上看,妻妾成群,筑台铜雀,故肾阴虚损应是病之根源,阴不涵阳,气逆上奔,加之殚精竭虑,心神久耗,心乱目眩,应属内风范畴。佗所针之鬲,许为“膈俞”,其所治之疾乃诸气上逆之症,且为血会。降气回血,随手而瘥。然非根本之法也。节欲保身,精神内守,是其本源,然操非佛道,风华正茂,激昂文字,意气风发,安能守此清规,故佗言:“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太祖误以佗延诊怠治,心怀不满。及得知假妻病而不赴召,怒火中烧,狱而杀之。犯下千年大错,致使华夏医学外科之滞缓。

  三、华佗之死
  说到这里,就得说说华佗之死了。在丁启阵《曹操为何杀死神医华佗?》一文中指出:
  “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华佗为了得到官职要挟曹操,惹恼了曹操;一说是曹操怀疑华佗想要害死自己,为关羽报仇。”
  原文分析很精彩,可在网上搜到,这篇文章提到的我就不说了。这两种观点,主张要挟说的是历史学家,提出报仇说的是小说家。一个站在官方的角度,一个站在蜀汉的角度。这里我提出一种猜想,是以中医人的身份,站在中医学角度,谈谈此事。
  这个问题关键是三点,一是为什么华佗履召不见。二是为什么不给曹操治好头风。
  第二个问题在上面已经谈过,所谓治得病,救不了命,也正是指这种现象,“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病可治”。可跟本问题不解绝,不知养生,只谈治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第一个问题,则涉及方技人的习惯问题,《后汉书》本传记载,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所以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总是有些淡薄名利,恶于官场奉迎,追求的是内心的清静自在。履召不见及入仕而退的医者,历代皆有,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明朝李时珍等,还有不善权术而为人所害的春秋时神医扁鹊。所以这行人所研之术,乃活人愈疾之道,一旦与权术扯上关系这些人的“心眼儿”就显得不够用了,其实也不屑为之,所以人们通常给这行人帖上道德标签。当然世上什么也不是绝对的,学中医的人知道这个道理,有阴必有阳,阴阳相附,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就是长沙太守,不办公的时候,就敞开衙门看病,想想真是滋润啊,呵呵。留下千古巨著《伤寒杂病论》,戏剧性的是《三国志》未曾提及一笔。而华佗有传,只因《青囊经》的失传,医圣之位让与仲景,而世人只能具有传奇性的称其为“神医”。


  天马行空,目无边际的侃了半天,也只是一家之猜想,饭后消遣罢了。曾几何时,横槊赋诗,临观沧海。现在居然被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在网上晒那块没有被华佗橇开的头盖骨(这事儿是《三国演义》里的记载),历史与现在突然有了交集。看到这则新闻,突然想起:《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石是指砭石,有对社会的弊政进行批评可用“针砭时世”这词来表示。针和砭或针和石都是指两种治疗工具,针就是用针这种工具来治病,石就是用砭石刮痧来治病。黄帝内经里说的针石是指两种治疗工具。而我们平时说的针灸是指二种治疗的方法。古代的人们用字非常节省,一字千金,多以单音字为一个词组。所以一个字就代表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针和砭、针和石是二个各有对象的名词,针灸应该是二个动词,今天的现代汉语则以双字来表意。精神、困难~~等等都是用古人的二个近意词组成的一个词。由于对针石的误解,所以针灸大师喋喋不休的论证还是只能找出一个“用砭做成针”的故事。还有脚踢石头、割脓放血的故事,其实砭石是一种软石,如何能做针呢?如何能割脓放血呢?所以不能望文生义,古代没有砭石针的。

《黄帝内经》的主题就是针石道也,针石道也的针按文言文是名词转动词,就是针感酸麻护养拽心难受,针石道也的石应读dan,不能读shi,石是农业工具,都知道一石是量词,去掉一就很少有人知道石是工具,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园的大篮子,没有竹提子,提子是用绳子做的,一对称一石,因为担一石粮食要有规律的颤起才能不累走的很远。石是名词转动词,应解释为颤起震动,也就是运动。黄帝内经的主题就是难受运动是生命的基本规律。

指的是“砭石”。它是中医最早的诊疗工具,早期的时候人们用它来割脓放血,现在刮痧的那种东西也叫“砭石”。


这是什么石
这是天地宇宙乾坤幻化的一神石,我的答案,你能采纳吗?

中国针灸文化知识?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

读《黄帝内经》素问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3——人体对应天之阴阳
春病多在肝,所以说春病在阴 ) ,秋病发生在阳 ( 肺五行属金,为阴脏,又居于上焦,为阳中之阴。秋病多在肺,所以说秋病在阳 )。“ 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读《黄帝内经》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4——根据春夏秋冬治疗疾病...
“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 ” 黄帝说:皮毛肤腠为形,骨者肾之合,脉者心之合,筋者肝之合,都有浅深腧穴之度数,然而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度数呢?“ 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 ” 黄帝说:春季治病取用络...

中医针灸的起源
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如今用...

《黄帝内经》里为什么几乎只讲针灸,而不讲汤液学?
在《黄帝内经》中,几乎只谈针灸,而不谈汤剂理论,因为针灸的神奇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中国几千年前就有针灸。一根小针扎进皮肤,真的能治大病,甚至不治之症吗?至少在我学医之前我不相信。有些病人,根据他们的病情,我建议在吃药和吃药的时候,他们常常对针灸不屑一顾,说针刺针炙可以治...

《黄帝内经. 素问.血气形志篇第十三》
形乐志苦④,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⑤。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⑥。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

针灸治疗的器具与穴位的起源与发展|针灸治疗
《山海经》说:" 有石如玉,可以为针" ,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故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黄帝内经》说:"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溯源针灸,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

黄帝内经里提到鸡矢醴,为什么说是一剂,莫非是打针不是直接食用去除病根...
《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中医简明辞典》:剂,药剂单位名,犹言“副”“帖”。意思是,这里的“剂”是药剂单位的名称,一剂药。也可以说一副药,一帖药 。

黄帝内经-第十一篇-五脏别论篇
对于那些拘守于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讨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能和它们讲医疗技巧。有病就怕就医的人,他们得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效果也不佳。说白了迷信害怕,不相信医生,就不会配合治疗,效果也必然不好。比如我看很多明明肝不好的也喝酒,这样怎么可能治好...

路桥区15632336120: 砭石是什么 -
沈蕊儿感: 砭石,即能治病的石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用砭石治病的方法称为砭石疗法.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没有药理知识,每当身体不适时,就抓起火堆旁被烤热的石头进行热敷和刮拭,他们慢慢发现,一些特殊的石头对于病痛颇有疗效,于是逐渐总结为中医的精华之一——砭术.

路桥区15632336120: 砭石是什么石?有什么作用? -
沈蕊儿感: 砭石者,以石治病也,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可以治病的石头”.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源于石器时代,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这...

路桥区15632336120: 砭石是什么意思 -
沈蕊儿感: 砭石(biān shí)者,以石治病也,是通用名称.而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 .砭石,即能治病的石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

路桥区15632336120: 什么是砭石,有什么作用,保健功效显著吗? -
沈蕊儿感:什么是砭石,有什么作用,保健功效显著吗?砭石(biān shí)者,以石治病也,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可以治病的石头”.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源于石器时代,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

路桥区15632336120: 砭石是什么
沈蕊儿感: 砭石(biān shí)者,以石治病也,是通用名称.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可以治病的石头”.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源于石器时代,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这是由于泗滨砭石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路桥区15632336120: 针灸的由来是什么 -
沈蕊儿感: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

路桥区15632336120: 汤熨、针石、火齐分别什么意思? -
沈蕊儿感: 汤(tàng)熨(wèi)现语文教科书读(yùn)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针石——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的石针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路桥区15632336120: 请问什么是砭石,有什么功效 -
沈蕊儿感: 砭石[1] (biān shí)者,以石治病也,是通用名称.而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 . 砭石,即能治病的石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泗滨砭石...

路桥区15632336120: "石"字的三个读音 -
沈蕊儿感: 石dàn,shí sh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石 dàn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只有两个!!

路桥区15632336120: 汤熨,针石,火齐分别什么意思 -
沈蕊儿感: 汤熨,治疗学术语.系一种外治法.用热汤装在容器内熨按身体局部的治法.与现代之热敷相似.有疏通腠理,改善循环的作用.尤对局部病症有效.针石 古代针刺工具名.又名箴石.《素问·血气形志篇》:“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即砭石.形如玉﹐可以制针灸用的石针.比喻摆脱困厄或解除弊病的手段.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