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的意思!急

作者&投稿:员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意思!急~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意思
他还没赶到大湖,就死了.手杖跌落的地方,长成了一片桃林

“邓”的意思是“桃”,邓林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出处:
《山海经·海外北经》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扩展资料:
夸父逐日作为一个整体意象, 是动态的心理现实, 呈现三阶段心理能量流转的自性化 (完整心灵) 旅程
第一阶段: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阳极能量 (火、意识) 的单极发展。
第二阶段: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阴极能量 (水、无意识) 的单极发展, 象征心灵两极能量失衡的危机与创伤。
第三阶段:弃其杖, 化为邓林——象征危机与创伤的转化, 身死化生, 达到超越对立面两极的“合体”的境界, 最终获得两极平衡完整心灵状态, 这正是中国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精髓体现。

意思是:还没赶到大湖,半路就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1、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3、出处

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扩展资料

1、赏析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认为此书是三代时所作。他说:《山海经》这本书,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益与伯翳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出了《山海经》。刘歆这一说法是受到《列子》的影响。

《列子·汤问第五》中,夏革回答汤的疑问,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产,此外还有怪异之物,这和《山海经》记载地理、特产以及怪物的写法相似。同时,《列子》中又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见过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这些怪物,夷坚听说之后把这些怪物记了下来。

因此,这种说法就影响到刘歆以上的论断。其后,王充《论衡·别通篇》、赵哗《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宋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全书18篇,《山经》五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五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五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俗。

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

事实上,即使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

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到清人编《四库全书》 ,则说其“侈谈神怪 , 百无一真, 是直小说之祖耳。入之史部 ,未为允也”,遂改列子部小说家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夸父逐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量不够他喝,(他)向北到大湖去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桃林。

这里有全面解释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54.htm#3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的意思
他还没赶到大湖,就死了。手杖跌落的地方,长成了一片桃林

还没赶到大湖,半路就渴死了。被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这个是夸父逐日吧,,


麦积区18349166343: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意思!急 -
驷荔介宁:[答案]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意思 他还没赶到大湖,就死了.手杖跌落的地方,长成了一片桃林

麦积区18349166343: 4.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2)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译文: -
驷荔介宁:[答案] 4. 答案(1) 还没走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下自 己的手杖,(手杖) 化成桃林.(2) (共工) 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麦积区18349166343: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驷荔介宁: (他)未至(大泽),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麦积区18349166343: 夸父逐日的省略成分 (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 )化为邓林. -
驷荔介宁:[答案] (夸父)未至 (夸父)弃其杖 (手杖)化为邓林 夸父还没有赶到大湖 就半路渴死了 夸父遗弃的手杖 化为桃林

麦积区18349166343: 夸父追日的译文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 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驷荔介宁:[答案]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麦积区18349166343: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 -
驷荔介宁:[答案] 夸父与太阳赛跑,快要追到太阳的旁边时,他感到很口渴,把黄河,渭河的水都喝光了,还觉得口渴,他又向北方跑去,想要去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死了.手杖跌落的地方,长成了一片桃林.

麦积区18349166343: 为下列句子补充成分( )未至,道渴而死.( )怒而触不周之山.( )弃其杖,( )化为邓林. -
驷荔介宁:[答案] (夸父 )未至,道渴而死. (共工 )怒而触不周之山. ( 夸父)弃其杖,(杖 )化为邓林.

麦积区18349166343: 夸父遂日的译文原文:夸父与日遂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翻译,快. -
驷荔介宁:[答案] 夸父追赶太阳,追到了太阳身边,因为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还嫌不够,于是,想喝沼泽里的水,没等喝到,就渴死了.手杖丢在路边,长成了一片桃林.

麦积区18349166343: 夸父逐日的翻译是什么 -
驷荔介宁:[答案]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

麦积区18349166343: 古汉语“邓林”为什么解释为“桃林”? -
驷荔介宁:[答案]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