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民族聚会项目除摔跤·射箭·舞蹈外,还有?

作者&投稿:党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快快快!!急急急!!~

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同辈人相遇互请安,说声“门德”(问好),遇长辈先请安,骑马或坐车路遇先下马(车)后请安。这种礼节男女老幼皆宜,只是男子请安,单曲右膝,女子请安则曲双膝。无论男女,对长辈、师长都倍加尊重。

当客人到门前时,主人上前问候说:“赛音百努”(你好),随后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屋。客人坐定后,女主人把茶水端到客人面前,双手捧送,茶水越满越好,否则视为不敬。少时,主人向客人敬烟,双手递给客人,随即点火。当主人与客人一起进餐时,主人频频向客人敬酒,把酒杯托在左手掌上,酒满后,用右手托于左掌下躬身略举过顶递给客人。当客人告别时,常是举家相送,说“巴依日太”(再见),“阿木日赛很雅布”(祝您一路平安)。
蒙古族人民把哈达视为最圣洁、最崇高、最吉祥之物。“哈达”,原是用5尺或7尺长丝绸,折成5寸见宽的形状;现在民间多是用1尺见方的白布或蓝色缎子叠成三角形。一般在元旦时向佛祖叩拜、晚辈向长辈问候、婚筵敬酒之前对尊敬的客人等献哈达,表示以最崇高的礼节欢迎。现在政府部门迎接远方尊贵的客人时也用这一礼节。献哈达时主人用双手举过头向客人敬献,这种传统礼俗沿用至今。
在日常生活和相互交往中,蒙古族养成了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美德。村中邻里修建房屋,都要出工出资相助,以示祝贺。遇有打井、请碾子之户,有经验者主动上前出谋划策,以避事故。对村里红白喜事,条件好的赠送整猪、坛酒,条件差的也要送一面哈达表示心意。村里有人生疾得病,大家不辞辛苦送医送药,帮助安排车辆钱财,为其分忧解难。遇有搬家乔迁之事,街坊邻居主动出车出力相帮,妇女们帮助打扫房间、烧水做饭、招待客人。

生活习俗

蒙古贞的蒙古族在牧业时期住毡房,俗称“蒙古包”,设计简单,可以拆移,适合游牧生活。牧业转入农业后多以土木石盖房,渐次定居,形成村落。

蒙古族建房多为坐北面南,以三五间居多,忌四六间形式,谓“四六不成材”。人口多,可续建东西耳房。旧时有地位、有官职的人,或建五间瓦房或草房。房间次第,按习惯以西为尊,西为大间,炕搭在南面和西面,俗称“弯子炕”,人多的可南、西、北连搭,俗称“钱褡子炕”。按习惯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五间者东间为子媳居住。

蒙古族盖新房,还有一桩特殊习俗:新房上盖那天,村里邻舍、三亲六故全来帮忙并送“粘豆包”或小米面豆包,以示祝贺。上中檩时,请儿女双全的老人祝颂吉言。之后由木匠站在中檩上洒酒,然后向东西南三面扔豆包让人争抢,以示吉祥。这种风俗,至今仍在沿用。

蒙古族的饮食,在牧业时期,主要以食牛、羊肉为主,兼食小米、炒米,以奶酪、黄油、奶豆腐为佐。茶以砖茶为主,兼以自制的哈尔干茶。牧人多以砖茶加些牛奶熬制成奶茶饮用。到了全农时期,主食以粮谷为主,兼食炒米等,以肉蛋为铺,将各种蔬菜烹制成各种炒菜食用。
“蒙古馅饼”: 是居住在蒙古贞地区的蒙古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独创的食品,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味和地区特色。“蒙古馅饼”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是招待贵宾的美馔。最初,蒙古馅饼用荞面做原料,民间干烙水煎;后转入王公贵族府第,改用黄油、大豆油煎制,牛、羊肉做馅,现在普遍用白面做原料,牛、羊、猪肉做馅或“三鲜馅”(海米、鸡蛋、韭菜),用豆油煎制,成为城乡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蒙古馅饼”特点有三:一是薄,面和得稀,包好馅后用刀翻、手拍,皮还不能破漏。手艺精湛的,烙出的馅饼都能透过两面的面皮看到里边的馅料,菜馅绿如翡翠,肉馅红如玛瑙。相传最早的“蒙古馅饼”是用乔麦面做皮,主要原因是蒙古贞地区十年九旱,春苗不全,只有毁种,种些无霜期短的荞麦、糜子等早熟作物。因此荞麦面就成了做“蒙古馅饼”面皮的主要原料。不过现在已改为用小麦粉做“蒙古馅饼”面皮的主要原料了。二是“蒙古馅饼”馅剁得特别细碎,细如鸡粉。馅料多以牛羊肉为主,辅以时新青菜。三是烙法独特。最初民间采用干烙水煎的方法,后来传入王公贵族府第改干烙水煎为用奶油、牛羊油、大豆油煎制。现在已改为先烙馅饼,待烙出后再往饼上刷油的煎制方法了。煎好的“蒙古馅饼”其形状圆润无比、色泽金黄。待吃时用筷子夹破馅饼的皮,热气放出,滋水含在馅中,香味四溢,好吃极了。
蒙古族服饰刺绣,主要运用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处,刺绣的图案都含有一种潜在的象征意义,或喻富贵,或表生命繁衍,通过不同题材的造型表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寓情于艺术。如变化多样的盘长图案,在与卷草纹等不同图案的结合,象征吉祥、团结祝福。犄纹,代表五畜兴旺。蝙蝠,象征福寿吉祥。回纹,象征坚强。纹,寓意太阳的转动和四季如意。云纹,有吉祥如意的含义。鱼纹,象征自由,虎、狮、鹰象征英雄。再如杏花象征爱情、石榴寓意多子、蝴蝶象征多产的母亲。寿、喜、梅代表美好的祝福。自古以来,蒙古族的文化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在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各种文化的渗透。蒙古族对龙凤非常崇拜,认为龙凤是神物并不具有汉族的统治含义,因而在服饰、荷包、建筑壁画、银碗、蒙古刀等地方都用龙的图案进行装饰。蒙古族服饰刺绣纹样无不包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种象征性的手法与刺绣技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图案内涵特征。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 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全部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了

还有套马、马术、赛骆驼、布木格、沙塔拉(蒙古象棋)、打布鲁、和围鹿棋等。

1、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语指“球”,又称踢行头或踢熊头,很可能是狩猎生产时期的一种游艺方式。将猪、鹿、羊之类的动物膀胱充足气,气口结死,外面缝上羊皮套,成为一个轻便的球,类似现代的足球、排球之类,然后踢着玩。

2、套 马

套马原为蒙古族民众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后来演变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在喜庆节日中表演或比赛,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挥杆套马,比赛中套马手手持扎有一绳环的竹竿,然后紧追疾奔疾奔的烈马,到适当距离时即迅速挥杆将马套住。以先套住马头,拉住烈马者为胜。

第二种是绳索套马,比赛前选一烈性难驯之马,先令其疾驰,参赛的成群骑手,手持打有活结的绳索,骑马紧追,到一定距离,抛出绳索套马,以先套准并能束住烈马者为胜。

3、马 术

作为草原民族,马与蒙古族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除了赛马,人们以马作为平台而进行的各种技巧活动,也成为蒙古族的一项民族体育项目,这就是马术。

蒙古族民间流行的马术运动,形式多样。人们在马上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艺惊险,紧张激烈,引人入胜。这些技巧形式若按项目来分,主要包括马上技巧、乘马斩劈、乘马射箭、超越障碍、赛马、驯马和马球等。

4、赛骆驼

赛骆驼比赛时,赛手们身着蒙古族服装,骑上骆驼,一声令下,便策动骆驼开始飞奔。赛程一般为2.5~10里,先到终点者为胜。

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平时慢腾腾的样子。使大家误认为它跑不快,但在新疆的草原上,哈萨克、蒙古族牧民除了用它来驮东西之外,还用它作为一种参赛的工具。

平时,牧民常常举行赛马活动,但逢到喜庆的日子,哈萨克、蒙古族牧民还要举行赛骆驼,这比赛马要精彩得多,因而前往观看的人也是争先恐后。

5、沙塔拉(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是内蒙古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一般来说蒙古象棋有两种类型,一是棋盘为8x8格的Shatar,另一是10x10格的Hiashatar,但Hiashatar少为人知。以下内容皆是Shatar。

蒙古象棋形式、走法、规则接近国际象棋,但与国际象旗又有所区别。蒙古语称为“沙特拉”,是北方草原古老独特的博弈游戏之一。汉文音译喜塔尔、沙特拉、沙塔拉,是流行蒙古的象棋游戏,目前流传的是棋盤六十四格的规则,另一是百格棋盤的蒙古大象棋已少见。



还有套马、马术、赛骆驼、布木格、沙塔拉(蒙古象棋)、打布鲁、和围鹿棋等。

1、套马

套马原为蒙古族民众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后来演变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在喜庆节日中表演或比赛,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挥杆套马,比赛中套马手手持扎有一绳环的竹竿,然后紧追疾奔疾奔的烈马,到适当距离时即迅速挥杆将马套住。以先套住马头,拉住烈马者为胜。

第二种是绳索套马,比赛前选一烈性难驯之马,先令其疾驰,参赛的成群骑手,手持打有活结的绳索,骑马紧追,到一定距离,抛出绳索套马,以先套准并能束住烈马者为胜。

2、马术

作为草原民族,马与蒙古族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蒙古族以马作为平台而进行了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其中就有马术。

蒙古族的马术运动,形式多样,项目主要有马上技巧、乘马斩劈、乘马射箭、超越障碍、赛马、驯马和马球等,动作高难,优美精彩,深受观众喜爱。

3、赛骆驼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除了马,骆驼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见的一种被人驯服的牲畜,因此也衍生出了以骆驼为主题的聚会比赛项目。

与马相比,骆驼的体躯庞大魁梧,耐力强,但行动缓慢、顽固执拗,倘若它生气,便会就地躺倒,这一类是不能胜任比赛的。因此,参加赛跑的骆驼必须通过挑选和严格的训养,方能上阵角逐。

4、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语指“球”,又称踢行头或踢熊头,很可能是狩猎生产时期的一种游艺方式。将猪、鹿、羊之类的动物膀胱充足气,气口结死,外面缝上羊皮套,成为一个轻便的球,类似现代的足球、排球之类,然后踢着玩。

5、围鹿棋

围鹿棋,又叫“鹿棋”,棋盘可绘在木板、纸上,也可在沙土上画,棋盘的主要部分是正方形,棋盘由5道纵横线、3道交叉斜线组成,两人对弈,其中一方执“鹿”,有2个棋子,另一方执“士”,有24个棋子。棋子可用“萨克”(兽踝骨)或石头、小木昆,也有很精制的木雕棋子。

这是蒙古族中普遍开展的体育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早期集体围猎的生产活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蒙古族传统体育



还有赛马、篝火、布木格、赛骆驼、打布鲁、鹿棋等。

1、赛马:

赛马分为赛走马和赛快马两类。成年人赛走马,男女儿童赛快马。

赛程最短16公里,最长60公里,一般都是三、四十公里。赛走马,既赛快、更赛美,包括赛马的外貌、走路奔跑的姿态美不美,马的鞍子、赛手的穿戴和姿势美不美。赛快马,是不备鞍辔的骣骑直赛,以赛速度为主。

挑马、驯马是赛马取胜的基础,所以赛马前赛手都要挑选和调教比赛的马匹,一般要调教15天左右,蒙古族称为“吊马”。在“那达慕”大会上,取得名次的马匹都要集中到主席台前,依名次排好队,听牧民朗诵赞马诗。

赞马诗的内容十分丰富,马的形象、产地、放牧者、调教者、骑手、比赛的特点等,都囊括其中。此外,还要特别表彰冠军,在获得第一名的马的头上、身上撒奶酒或鲜奶。

2、篝火

草原之夜是静谧的,燃起一堆篝火,五湖四海的游人坐在一起,品着奶茶,或者山南海北的侃侃神聊,或者家长里短的娓娓细唠,或者工作事业彼此交流,或者民风世俗互相介绍。

3、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语指“球”,又称踢行头或踢熊头,很可能是狩猎生产时期的一种游艺方式。将猪、鹿、羊之类的动物膀胱充足气,气口结死,外面缝上羊皮套,成为一个轻便的球,类似现代的足球、排球之类,然后踢着玩。

4、赛骆驼

赛骆驼比赛时,赛手们身着蒙古族服装,骑上骆驼,一声令下,便策动骆驼开始飞奔。赛程一般为2.5~10里,先到终点者为胜。

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平时慢腾腾的样子。使大家误认为它跑不快,但在新疆的草原上,哈萨克、蒙古族牧民除了用它来驮东西之外,还用它作为一种参赛的工具。

平时,牧民常常举行赛马活动,但逢到喜庆的日子,哈萨克、蒙古族牧民还要举行赛骆驼,这比赛马要精彩得多,因而前往观看的人也是争先恐后。

5、布鲁

布鲁比赛分掷远和投准两种。掷远布鲁为“海雅木拉布鲁”,投准布鲁为“图古乐根布鲁”。掷远时按一定的距离,用规定布鲁掷远,掷出最远者为胜。投准时按一定的距离立一物,选手投三次,投准多者为胜。

6、围鹿棋

对弈时,先把两个鹿分别放在“山口”上,将8个士放在棋盘中间内层正方形的8个点上。双方每人一步,轮流执棋。执鹿者先走,可走一格,或从一个士上跳过,并吃掉被跳过的棋子,争取多吃掉士,使对方无力围堵。执士者走时,先把手中的16个棋子每次只下1枚,之后走棋盘中的棋子,每次只能1子1格,尽力围堵对方并避免被吃掉。最后,若是2只鹿被围住不能动,则执士者为胜;若是执士者失子太多,以无力围住对方的鹿时,则执鹿者为胜。

扩展资料:

“男儿三艺”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骑善射和身强力壮著称。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明确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赛马、摔跤、射箭三项技能,这三项技能便是蒙古族的“男儿三艺”。

那达慕,蒙古语就是娱乐、游艺、玩儿的意思,其内容包括射箭、赛马和摔跤等。那达慕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3世纪之初,蒙古族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呼拉尔(大聚会)时,除制定法规,升降官员,奖惩等外,还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

起初,那达慕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种比赛。据1225年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举行的就是射箭比赛。

而在牧马多的部落举办那达慕时,大都进行赛马,后来,射箭、赛马、摔跤逐渐成为那达慕竞技的固定形式。那达慕开始时,蒙古族长者要举起盛满鲜奶的银碗和哈达,朗诵祝颂词。蒙古族牧民穿上节日的盛装,骑着马,或赶着勒勒车,从附近的草原赶来参加或观赏盛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民族风情草原习俗



还有布木格、赛马、马术、套马、赛骆驼、打布鲁、沙塔拉(蒙古象棋)和鹿棋等。

1、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语指“球”,又称踢行头或踢熊头,很可能是狩猎生产时期的一种游艺方式。将猪、鹿、羊之类的动物膀胱充足气,气口结死,外面缝上羊皮套,成为一个轻便的球,类似现代的足球、排球之类,然后踢着玩。

2、套 马

套马,原为蒙古族民众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将其运用到体育娱乐中,形成为一项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体育项目。

蒙古族的套马活动,一般是在喜庆节日中表演或比赛,主要为两种形式。第一种为挥杆套马。比赛中,青年骑手数人为一组,云集草原,各持一长约3米的竹竿。竹竿顶扎一绳环,环的大小以能套住马头为宜。先让一烈马疾奔,套马手们纵马飞驰,紧追不舍,到适当距离时即迅速挥杆将马套住。以先套住马头,拉住烈马者为胜。

3、马 术

作为草原民族,马与蒙古族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除了赛马,人们以马作为平台而进行的各种技巧活动,也成为蒙古族的一项民族体育项目,这就是马术。

蒙古族民间流行的马术运动,形式多样。人们在马上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艺惊险,紧张激烈,引人入胜。这些技巧形式若按项目来分,主要包括马上技巧、乘马斩劈、乘马射箭、超越障碍、赛马、驯马和马球等。

4、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除了马,骆驼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见的一种被人驯服的牲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锡林郭勒盟,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聚居区,骆驼是经常见道德,而当地男女老幼也都习乘骆驼。

5、沙塔拉(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是内蒙古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一般来说蒙古象棋有两种类型,一是棋盘为8x8格的Shatar,另一是10x10格的Hiashatar,但Hiashatar少为人知。以下内容皆是Shatar。

蒙古象棋形式、走法、规则接近国际象棋,但与国际象旗又有所区别。蒙古语称为“沙特拉”,是北方草原古老独特的博弈游戏之一。汉文音译喜塔尔、沙特拉、沙塔拉,是流行蒙古的象棋游戏,目前流传的是棋盤六十四格的规则,另一是百格棋盤的蒙古大象棋已少见。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目录

  简介
  起源
  三项摔跤
  赛马
  射箭
  意义
  集体舞蹈
  蓝旗那达慕
  传统盛会
  国际那达慕大会简介
  起源
  三项 摔跤
  赛马
  射箭
  意义
  集体舞蹈
  蓝旗那达慕
  传统盛会
  国际那达慕大会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编辑本段起源
  那达慕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那达慕
  过去时那达慕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 、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 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编辑本段三项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的比赛——摔跤、赛马和射箭。
  摔跤
  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那达慕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录》云:"布裤者,专诸角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项"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最早的 那达慕盛会射箭
  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近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者重要价值。 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编辑本段集体舞蹈
  那达慕
  大小型那达慕的召开,一般度集中在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而且每次必须进行赛马、博克、射箭三个体育项 那达慕 目。蒙古人把这三项比赛叫为“好汉三技艺” 。 那达慕又较有名望的长者来主持。开幕式,主持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朗诵颂词,其主要是赞美草原上的英雄博克、飞快的骏马和著名的射手们,并预祝那达慕的胜利召开。
  那达慕历来不是单一的体育项目,而且是草原文化、经济和信息的盛大交会。那多姿多彩的民族杂技、服装、蒙古舞蹈和蒙古歌剧把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集于一台,展示了草原人民勤劳勇敢、豪爽热情的性格;那范围广泛的经贸洽谈和产品展示,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介绍给海内外的宾客。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那达慕大会源自成吉思汗时代一年一届的运动会,战争年代战士需要锻炼,那达慕也就应运而生,于每年七月举行,为期三日,全国上下都参与其中。大会分三个项目:马术、箭术和摔交。平时习惯了游牧生涯的蒙古人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或者观看比赛。 现在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那达慕”一词是蒙语,意为“娱乐”或“戏”。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内容有摔跤、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 节日期间,男女老人乘车骑车,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会场上,彩旗飘扬,人闹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风俗
民俗二三事

蒙古有特色的饮食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
(5)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6、娱乐风俗 (1)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当骏马疾驰的时侯,赛马人...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

蒙古族的名俗习惯或服饰资料···
蒙古族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

高分悬赏问苗族的特色
[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

皖南民居,蒙古包,土家族吊角楼的特点谁知道
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一圆形天空,通烟气。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牧等特点。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

蒙古族食品
所以其格饮疗法是蒙医七项重要疗法之一。奶荼奶茶——是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喝时通常要加少许盐,还可以加黄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可终日饮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能。蒙古酒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炼而成,故称“牛奶酒”蒙古酒绵厚醇香...

得荣县13697846376: 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其中有三项重要的活动是摔跤,射箭,赛马______.(判断对错) -
钭药龙掌:[答案] 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其中有三项重要的活动是摔跤,射箭,赛马. 故答案为:√.

得荣县13697846376: 通辽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
钭药龙掌: 1、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牛羊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得荣县13697846376: 蒙古族民间游戏都有哪些? -
钭药龙掌: 1.围鹿棋: 又叫“鹿棋”,流传于内蒙古、东北三省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群众中.棋盘由5道纵横线、3道交叉斜线组成,两人对弈,其中一方执“鹿”,有2个棋子,另一方执“士”,有24个棋子. 2.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形式、走法...

得荣县13697846376: 蒙古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是() -
钭药龙掌:[选项] A. 摔跤 B. 孔雀舞 C. 滑冰 D. 跳板

得荣县13697846376: 马背上的民族 -
钭药龙掌:[答案] 蒙古族)被人们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流动的家.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盛会,主要活动有(举行婚礼)(赛马、射箭和摔跤)以及贸易等.

得荣县13697846376: 蒙古族的那达慕里有什么什么项目? -
钭药龙掌: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竞技赛,即赛马、射箭和摔跤;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电影、话剧、乌兰牧骑演出等新内容,...

得荣县13697846376: 四子王旗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是什么 -
钭药龙掌: 那达慕,是蒙古民族传统的群众性集合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那达慕,是蒙语“娱乐”和“游戏”的意思.这一活动,已有很久的历史.相传,当年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在西域打了大胜仗后,曾举行过盛会,隆重庆祝,被称作“那达慕”....

得荣县13697846376: 蒙古族的服装、居住的地方、喜欢的活动有哪些
钭药龙掌: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居民居住在蒙古草原上,他们住的是独具特色的蒙古包.因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住蒙古包便于人们迁徙.蒙古族喜欢骑马、驯马、射箭打猎、摔跤.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那达慕大会了.它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其主要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回答完毕.

得荣县13697846376: 内蒙古草原民俗文化 -
钭药龙掌: 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包头.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内蒙古最...

得荣县13697846376: 蒙古族有什么节目 -
钭药龙掌: 最知名的就是那达慕了.每年内蒙各地区都举办,可以以乡为单位办小型的,县为单位办中型,或省、市办大型的.可以报名参加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很热闹.在每年的阳历七八月份.草原最美的时候. 另外,草原上还有祭敖包活动,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 还有就是擅长马头琴伴歌舞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