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那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作者&投稿:主父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描述及可持续利用方案~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类向海洋要效益的愿望,但在海洋开发迅速升温的同时,海洋资源也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令人担忧也令人思考:海洋开发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避免人类在开发陆地资源时曾经有过的失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促使人们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发海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海洋资源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众所周知,自然资源的状况,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运行,实质上主要是在围绕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它资源一起,在整个资源大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因随着许多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将日益增大。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多种资源,如: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将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力。各种海洋资源在开发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甚至作为支柱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尽管人们对海洋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并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却不是很高,除了传统的海洋生物资源外,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或低级水平。因此,海洋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海洋是我们将来的依赖领域。通过有计划、有方向的海洋开发活动,可逐步解决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制约问题,诸如:空间紧张、水资源短缺和食物数量与质量等问题。缓解沿海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海洋资源的多层次复合性特点,要求其开发过程中必须系统规划、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具有空间复合程度高的显著特点,许多资源在同一海区共存,既有生物资源,也有非生物资源,有和溶存或生活在海水中,有和储藏在海底或海底之下,也有的是通过水体运动而发生等。不少海域,海底是油气田,水体是渔场,水面是船舶航行的航道。海洋资源的这种多层次复合性、多功能性特点,决定了海洋的每一部分都拥有多种价值、多种功能,由此使海洋资源开发往往出现多行业的立体化开发,以及对同一海区某种资源的争相开发。这种状况要求任何海区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建立在对区域基础功能和价值的客观了解与分析基础之上,即对该区全部的可利用资源(包括物质的和空间与环境的)进行科学评价。要在最充分地发挥海区自然优势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地考虑到社会需要与可能的各方面因素,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观念,力求使海域的客观价值得到最佳的使用。同时,海洋资源的这种空间性特点,也使海洋开发必须系统配套。因海洋资源开发受海洋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如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其原理和方法与陆地石油工作,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但一层海水使得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比陆地复杂得多:海上风浪、海水运动、中高纬度冬季海冰活动、海底地质地貌动态、以及工作场地等都给勘探与开发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只有全面安排各有关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开发的正常进行、功效提高和人命与财产的安全。
  第三,海洋资源的流动性特点,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更易产生联带影响。海洋资源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流动性,即海水是流动的,海洋中的许多资源也是流动的。这一点决定了海洋资源开发与陆地资源开发的一个明显差别,即某一陆地地域的资源开发一般不会给不相连的陆地资源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不然,连续统一的海洋,通过流动的海水可把不同区域开发利用活动联系起来,即某一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必然影响到邻近海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一旦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某种海洋资源的生存状况,那将对其它海洋资源的生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在可能危及海岸带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之间的这种联带作用,使海洋资源开发暗含着极大的风险性,稍有不慎,可影响全局和长远,破坏整体生态环境。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走向可持续之路。面对海洋中所蕴涵的丰富资源,在人们认识到海洋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巨大拉动和支撑作用后,各沿每国家、地区以及受利益驱动的不同群体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由于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海洋开发技术落后,加之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表现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吸收人类在陆地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不要重蹈覆辙。

  2、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即要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中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海洋资源在整个自然资源系统及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在其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实现可持续性。所谓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力争交给下一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环境。
  具体说,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以下三方面特征:
  (1)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出发,海洋资源可待续开发利用所坚持的基本点就是: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尽可能使海洋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精神支持;二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牺牲、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保证海洋资源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在一定时期内,资源总是有限的,当代人只能利用一定限额的资源,以此来保证海洋资源有一个最小的安全存量,使再生资源能得到及时恢复,或使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当代人的发展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这种竭泽而渔、顾此失彼的做法,必将使人类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2)协调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涉及许多行业,协调发展是客观要求,如石油、交通、水产、旅游、盐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各得其所;陆地海上应协调与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开发与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一致,以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要注意到邻近区域所有开发的内容及其彼此之间可能发生的影响,力求每一类开发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例如海岸带开发,因为在海岸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土地、动力、港口、旅游和环境资源,可供发展海水养殖、围垦、交通航运、采矿和发电等工农业生产,还可发展旅游事业等。所以,在海岸带实施开发时,决不可仅从本单位利益出发安排利用项目,必须综合论证,以决定取舍。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资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资源的协调发展,各部门的有机配合。为此,需要有高度的统筹协调,统一的规划,需要国家的综合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程度越高,这种协调功能越要加强,最终应形成综合管理体制。
  (3)公平性。公平性是一个涉及哲学、经济、伦理等多领域的范畴,具有多方面含义。从可持续意义上讲,公平性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是指一代人之间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区域间、国家间的公平;代际公平则是指两代人之间的资源分配,代际公平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既在同代人之间又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应该说,保证代际公平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最大困难。因当代人在决定利用海洋资源时,并不知道后代人对海洋资源的实际消费需求,当代人实际上是把自己对后代人的消费需求预测强加给后代人,按当代人的看法对后代人的需求状况进行推断。虽然当代人对后代人的需求状况预测可能有部分正确判断,但相邻两代人的需求肯定有差异,要对以后几代人的需求状况做出准确的估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调整而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为体现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在实现对海洋资源合理有效开发的同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质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
  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理性化捕获,使之与海洋生物自生产能力冲突最小化,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保持海洋不可再生资源的有计划开采。
  ƒ保护海洋资源最优化发挥其功能,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为旅游和娱乐留下发展空间。开发中应从长计议,科学规划微观领域的功能,对其各功能进行优劣分析和机会成本分析,确定其最优化功能,同时兼顾其它功能的开发。对暂时或短时间内不能开发的功能,应确保其开发空间,杜绝无意识破坏行为。
  „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相互促进的,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国土开发区。
  …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节制开发欲望,采取”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才能保证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开发利用。为此必须控制海洋污染。其目标包括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技术,大力提倡绿色产品生产,限制某些特定的污水污物,限制排污总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以使海洋环境持久地发挥其各项功能。
  †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为全人类亿共同拥有,对于海洋共同财产的开发不能无偿使用。要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捕获成果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
  ‡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逐步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协调工作,建立沿海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3、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各种力量、依靠各相关前提条件的共同作用。从海洋资源开发的内外部保障、支撑体系来看,在当前,中国要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保障:
  第一,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利用科技进步促进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内涵的丰富资源,可以为人类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帮助人类解决陆地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各种困境。海洋作为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自然体,其自身环境的复杂性、灾害的多样性,造成开发的艰难性,由此使海洋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大量的海洋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要依靠海洋高新技术。没有一定的装备技术条件,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海洋开发是一项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现代海洋工作广泛地采用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它对最新技术的使用程度,其多、其广、其高是其他行业很少能够与之比拟的。因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高科技的支撑。海洋科技主要包括海洋探测高技术、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高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清洁生产技术等,其应用的重点将致力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中的服务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具体体现为:
  加强与海洋资源右持续利用有关的管理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如资源再生过程、海水养殖容量、海洋资源承载能力、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综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机制等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做出科学评价和预测,为确保开发利用海洋的行动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依靠先进的科学,提高海洋资源勘查精度,探索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及空间等资源,以增强海洋资源转化为现实存量的可能性,提高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为世代利用海洋和从海洋持续获取利益提供资源储备。
  ƒ提高海洋开发技术水平,在研究开发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海洋开发技术研究、实验、推广应用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和产业群快速增长,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节省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有利于海洋活动安全、有效和清洁生产的海洋服务业,实现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信息传输的现代化,为海洋开发、减灾防灾、保护海洋环境等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完善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支撑体系。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前提。但是,由于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外部性问题,以及海洋资源开发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政府在海洋资源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对开发中的各类矛盾进行协调。当然,政府的作用并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令性安排,而是依法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目的在于促使海洋资源开发的顺利、合理地进行。为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严格限制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和破坏生态平衡的产业,在扶持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处理好破坏浪费资源的产业的退出和转产。
  ‚投资政策。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对生态环境投资给予支持,保证生态环境投资与生产建设投资按比例协调发展。并通过筹措海洋产业风险基金,支持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
  ƒ技术政策。更新传统技术和开发新一代支持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的海洋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
  „财政税收政策。对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排污,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还要进一步研究征收环境税,以此来促使开发者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资金信贷政策。建立国家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基金,资助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项目,这一类项目也应得到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鼓励国家、地方和企业扩大利用外资来解决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资产化管理。对海洋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权推向市场,并将收益用于资源的补偿,使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得到保护。
  第三,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法制保障。
  海洋立法是沿海国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已先后制定了一些涉海的专项(或单行)法规,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海洋法律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法规体系,有的法规是陆上法规向海洋的延伸,缺乏对海洋因有特性的考虑;有些行业法亦多从本部门发展着眼,缺少对其他行业的兼顾,特别是对海洋整体利益的考虑。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以海洋基本法和综合管理法为主体的、行业法和地方法相互配套的海洋法规体系。从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讲,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紧组织修订和起草对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规,以便为其它专门性法规立法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地方性海洋环境与资源法规。
  ‚尽快制定出台针对海洋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法规。例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浓度标准”,即企业向海洋排放污水必须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已不再采用这个标准,转而采用”总量控制”。一些企业正是利用了”浓度标准”的空子,将污水用海水大量稀释,低于国家标准后再排放入海。这样做,对海洋整体而言,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并未改变。因此,应实行”浓度标准”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排污标准,并在有关法规中得以体现。
  ƒ在制定有关法规时要体现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为此,一是要在有关综合性经济法规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二是在有关产业法中,设立独立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篇章;三是要在刑法中明确危害环境和资源的刑事责任。
  „加强沿海及海上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海洋执法监督机制,提高全民对海洋法制的认识和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切实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

  在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原则问题上,我国政府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的,同时也秉承和平共赢理念,推进合作与对话,为最终解决争议创造条件。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通过和平谈判先后与14个邻国中的12个划定并勘定了边界。而在陆地边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同时,近年中国周边海上形势发展引起各方关注。
  由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能源问题,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有日渐激烈的趋势。在我领海及附近海域,美日及其他周边国家不断增强军事力量,不时地进行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或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一切无疑都对我海洋主权构成了严峻挑战。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海洋,为了不让祖先留下的蓝色国土在我们手中丧失,我们有必要从法律的途径来寻求解决的方式。

  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1、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韩国2004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2、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近年又因中国在东海的正常开采活动制造事端,进而提出在日中等距线两侧共同开发的方案,企图使等距线划分事实化。日本无理指责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该海域从事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为侵犯其管辖海域。此外,我国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舰机的无理骚扰、跟踪和监视。2001年12月,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船明目张胆地在我国专属经济区内使用武力击沉一艘不明国籍船舶,并且公然侵占钓鱼岛,企图以钓鱼岛为划分两国东海大陆架的依据。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对此,我国外交部于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将非法占有的钓鱼岛变成其合法领土。
  3、南海,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加在一起还不如南海大。南海面积近360万平方公里。世界上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只有3个,南海排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在南沙,除了美济礁,南海舰队的南沙守备部队还驻守着渚碧礁、南薰礁、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和华阳礁,这是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戍边部队。另外,中国台湾的武装部队据守着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南沙守备部队政委、海军大校卢永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除了太平岛,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了。
  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
  1、事关主权问题必须坚定立场,可以与日本协商解决,但是主权问题不能交由国际组织解决,例如钓鱼岛问题。我国应对钓鱼岛必须做出主权宣示行为,并且需要有效占领。同时不放弃用外交手段解决东海争端。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无论是发现,还是先占都由中国完成。而日本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占领钓鱼岛的。二战后美军从日本接受钓鱼岛,在70年代转交给日本。钓鱼岛是个牵扯到台湾海峡两岸和日美两国的问题,战后演变成今天这个局面,“始作俑者”就是美国。1972年5月之后,美国把问题留给中国、日本去争,美国则隔岸观火,伺机继续操弄东北亚的国际政治。因此,中国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仍须小心美国会不会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动作。
  2、对东海大陆架划分,我国积极先作好海底调查采样活动,取得有力证据后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进行申报。由于1997年联合国设置了审查沿海国家大陆架的“大陆架界线委员会”,而申请的期限是2009年5月,因此现在日本是“与各国竞争,与时间竞赛”。与日本不同,我国自70年代起海洋调查活动就很有目标性,在资料方面应该有优势。如果双方协议同意由国际法院进行划界仲裁,我国应当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3、不承认日本对冲鸟岛的占有,并且积极组织强制仲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条约》相关规定,冲之鸟不具备人类居住的条件,日本在冲之鸟礁盘围海造岛是与海洋法相违背的。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
  目前,我国在南海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我海洋发展战略与南海主权争议久未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与有关国家搁置中国、排斥中国开发之间的矛盾;三是我把南海问题留待未来解决的期待与各有关国家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所以,解决南海问题首先是要强化主权观念和主权行为,并加强有关立法。“主权属我”应作为“共同开发”的前提条件。没有“主权属我”的前提,就很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目标也无法真正实现。其次是加快我国领海基线勘定。这对我与其他国家的交涉以及增加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至关重要。同时,中国的领域区域都要定位坐标,并尽快向联合国提交自己的领海基线主张。第三是加强争议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控制,整合各种海上资源和力量,统一领导和指挥,建立健全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海上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第四,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所以我们还必须不断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
  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蔚蓝国土和海岸线。在21世纪一个波及全球的海洋经济时代来临之际,我们不能再漠视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的侵犯。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我国首先应该加强海防,因为有实力才有谈判,国家的利益只能靠实力获得。没有强大的海军,周边国家未必愿意让出已经侵占到手的海洋权益。其次,我国在处理争端时应当唯国家利益是问,以合作为主,适当强硬。因为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我国虽然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进行改革,但是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将海洋权益拱手让人。

一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

中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

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湾为1.8万平方公里,油浓度(几何均值)为0.049ppm;渤海湾为0.9万平方公里,油浓度为0.050ppm;莱州湾为0.6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59ppm;渤海中部海域为0.7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41ppm。可见,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油污染比较严重,而辽东湾的污染面积最大。

黄海的油污染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北黄海的油浓度为0.059ppm;南黄海北部油浓度为0.052ppm;南黄海南部油浓度为0.026ppm;大连湾和胶州湾分别为0.085ppm和0.062ppm。表明北黄海污染程度较重,尤以大连湾最为突出;南黄海以胶州湾油污染较重。

东海油污染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的油浓度为0.059ppm;浙南至闽东一带油浓度为0.078ppm。东海油污染以浙南至闽东一带较重,而污染范围则以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广。

南海油污染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珠江口一带的油浓度为0.055ppm,粤西沿岸为0.052ppm。因此,珠江口附近油污染程度略重于粤西沿岸,而粤西沿岸油污染范围较大。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镉、铅等。中国沿海汞的主要污染源有60多处,尤以长江、珠江、鸭绿江、五里河等为汞的主要污染源。汞以排放入东海的量最大,其次南海和黄海,渤海最少。但汞的平均浓度以东海最高,渤海次之,南海最低。渤海以辽东湾汞的浓度最高,均值为0.05mmb;渤海其它海域的汞的浓度为0.01ppb左右。锦州湾、辽河口等是渤海汞浓度较高的地区。北黄海、南黄海北部和南部汞浓度分别为0.04、0.02和0.01ppb;大连湾和胶州湾为0.02ppb。黄海以鸭绿江口汞浓度较高。东海汞浓度为0.01~0.23ppb,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0.07ppb,浙南至闽东一带为0.04ppb。南海汞浓度为0.02ppb。

中国沿海镉的主要污染源也有60多处。镉也以河流携带入海为主,珠江、长江、滦河和漠阳江所携带入海的镉占总量的80%。镉以排放入南海的量为最大。整个中国沿海镉的浓度范围为0.02~0.45ppb,平均浓度为0.10ppb,以南海最高,东海最低。渤海中以辽东湾和渤海湾浓度较高,黄海以大连湾较高。

中国沿海铅的主要污染源有80多处。以流入南海的排污量最大,约占总量的60%;东海和渤海次之;黄海最少。铅的入海途径也主要靠河流携带。中国近海表层水中铅的浓度为0.05~51.44ppb,平均值为1.60ppb。其中:渤海铅浓度平均值为2.95ppb;黄海为1.34ppb;东海平均浓度低于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但浙江南部曾达10~30ppb;南海铅浓度平均为7.68ppb,珠江口高达150ppb,为中国近海铅浓度最高区,粤西沿海为4.85ppb。

有机物污染海水的有机物污染通常可用化学耗氧量(COD)衡量。主要有机物污染源在中国沿海有150多处。每年入海的有机物以COD计,达700多万吨。其中流入东海的约占50%,其余一半分别流入渤、黄、南海。河流也是有机物排污入海的主要途径。渤海COD的平均值较高,为1.63ppm。其中又以莱州湾最高,达2.08ppm;其次是辽东湾;渤海中部最低。莱州湾沿岸、辽东湾北部和滦河口等地COD已达“标准”,有些已超标,如辽河口达 10ppm。黄海COD值平均为1.10ppm,其中大连湾高于黄海其他海域,鸭绿江口、北黄海沿岸和江苏近海局部地区也有超标现象。东海COD值较低,约0.89ppm,长江口—杭州湾一带稍高于浙南至闽东沿海。南海COD无一超标现象,平均值最低,为0.45ppm。

总之,石油是中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的两个严重区。从总体来看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但在辽东湾北部、鸭绿江口及珠江口等局部海域,浓度较高,应引起注意。至于有机物污染,在中国渤海及某些海湾有明显反映,COD值有自南向北增高的趋势。

二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保护环境,防患于未然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体现。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时,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正确处理好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城市和农村、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关系。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力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环境的影响。在工、农、林、牧、渔、盐、副业、养殖以及其它海洋资源开发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动力、水源、交通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地质、地形、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以及生物资源的特点,要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协调统一,反对各行其是,不能只顾生产,忽视环境保护,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计到今后可能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不能只顾利用,不顾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促进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内容很广,一方面是指资源本身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经济、合理的联合企业。只有把治理工业“三废”同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才能尽量做到把“三废”中的危害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来弃之为害的“三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大搞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就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投资少、收益大、品种多、危害小的合理开发的目的。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宗旨。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造福于人民,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中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防止和消除污染及迅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极大的有利条件。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政府即要求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要求在搞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绝对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中国政府多次指示: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后又针对中国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势,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针,颁布了中国工业“三废”的排放和防止沿海水域污染的规定,采取许多有力措施,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流程,不让废水流失,根治污染源,大搞综合利用以及装备环境污染物的处理设施等。对于一些不适宜在城市的工厂,进行搬迁和转移;对那些目前还难以治理或有碍市容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关、停、并或改造。采用多种方法,来控制污染源。因为工业废水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仍是减少海洋污染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大搞植树造林、整顿厂容、绿化环境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而出现了一大批“花园式”的工厂,为大型工厂找到了整顿治理的良好方法。

在组织落实方面,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的主管机构和“三废”的治理机构,各省、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门领导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中国各地和沿海水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健全领导机构的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科研机构和监测机构,积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中国沿海、重点港湾及河口区的污染调查监测工作,为控制和理治海洋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沿海的石油化工等企业,按照“三废”治理的措施,不仅设有污水处理的装置,还设有监测机构。有关的环保部门正加强监督和检查,因地制宜地实行有效的防治和管理。目前,中国已建立了沿海污染的监测网,发布海域污染通报,评价海域环境质量。如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海监11”号,就是一艘对渤、黄海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的执法船,船上装有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的专用仪器设备和海洋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实验室,进行溶解氧、pH值、化学耗氧量等现场分析和油类、汞、铬、铅、镉以及有机氯农药等的室内分析。

除进行了大量环境基础调查外,中国还大力开展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在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海洋污染监测技术与方法,海洋污染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海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和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海水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测定以及海洋污染航空遥感等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为了统一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方法及其各项技术规定,编印了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规范”。此外,有关高等院校还设置和开设了海洋污染的专业课,培养有关专业人材,以适应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保护海洋环境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管理海洋环境,制定和健全必要的法制和规章制度。早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船舶、港口、航运和海事处理等管理规定;197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并在内部试行。

为了保护中国水产资源,1955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渤海、黄海、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1957年8月国务院又作了补充规定。1956年11月颁发了“关于贯彻资源保护政策,有力地安排渔场和改造船网工具的指示”。1957年4月颁发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沿海各省市根据此条例,分别制定了繁殖保护措施。1957年7月颁布了“对机轮侵入禁渔区的处理指示”。197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这些均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水产资源保护的重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对带鱼、大黄鱼、小黄鱼、蓝圆鲹、沙丁鱼、太平洋鲱鱼、鳓鱼、真鲷、黑鲷、二长棘鲷、红笛鲷、梭鱼、鲆、鲽、鳎、石斑鱼、鳕鱼、狗母鱼、金钱鱼、鲳鱼、�鱼、白姑鱼、黄姑鱼、鲐鱼、马鲛、海鳗等海水鱼类;对虾、毛虾、青蟹、鹰爪虾、中华绒螯蟹、梭子蟹等虾蟹类;鲍鱼、蛏、蚶、牡蛎、西施舌、扇贝、江鳐、文蛤、杂色蛤、翡翠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珍珠贝等贝类;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蓠、海带、麒麟菜等藻类以及鲸、海龟、玳瑁、海参、乌贼和鱿鱼等重点加以保护。“严禁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以及进行敲作业等严重损害水产资源的行为”。禁止向渔业水域排弃有害水产资源的污水、油类、油性混合物等污染物质和废弃物”。对产重危害资源的渔具,加以禁止或限期淘汰;对危害资源较轻的渔具,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改进。各种主要渔具,应按不同捕捞对象,分别规定最小网眼尺寸。禁止制造或出售不合规定的渔具。等等。

特别是1983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用法制来管理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国家权益的大事;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适合于中国管辖的一切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立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对防止海洋污染损害从法律上作了规定;一是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损害,主要指在海岸建造港口、油码头和兴建入海口的水利工程等;二是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指爆破勘探、钻井、试油、输油等;三是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指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在海岸滩涂设置废弃物堆放处理场等;四是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五是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规定了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限制条件、申请、批准和监督的程序。上述方面做到了,则基本上可以达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凡违反本法,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损害的,将区别不同情况,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无疑,《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施行,是一项促进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措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显著的进展,治理工业污染取得较大成绩,城市的环境状况有一定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初见成效,环境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环境监测工作迅速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教育事业得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已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9/13/content_303913.htm

最新一期《了望》周刊发表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文章透露,国家海洋局初步确定了21世纪初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将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推进海洋资源立法,建立海洋法规体系。当前,海洋资源立法的首要任务是制订《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开发和保护管理法》、《海岸带开发管理条例》等,形成完备的海洋综合管理法律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海洋资源法律制度,强化执法机构及队伍的能力建设,将海洋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做好海洋资源规划,建立海洋规划体系。以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为基础,通过对海域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对海洋资源开发秩序的科学调控。另一方面,要实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重点海域整治规划,确保在海洋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强化海洋资源管理,建立海洋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相关政策,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支持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全面监管近岸海域,基本控制我国管辖海域内的各类违法活动及突发事件,及时查处各类违法破坏海洋资源和环境的行为。

——建立海域使用审批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根据海域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价值和丰度,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业主征收海域资源有偿使用金,所收资金用于资源保护工作,彻底解决海洋资源开发无序、无度、无偿现象,以及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问题。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海洋知识创新。通过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水平,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化进程。

——节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资源替代。通过建立海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体系,减少海洋资源消耗。通过发展生产中和消费中的替代技术,节约稀缺性资源。如在缺水的沿海地区和海岛,采用海水冷却,而减少使用淡水冷却,在建筑业中用其他资源代替珊瑚礁炼制水泥等。

——培育和养护海洋可再生资源。重点是开发和保护好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红树林、珊瑚礁资源等。为此,要严格控制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加强休渔管理制度,完善渔业许可证制度,采用投放人工渔礁、营造海底森林等措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涵养生物资源。同时,建设海洋保护区。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和管理、极地科学考察和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管理,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利用公海与国际海底中蕴藏的渔业和矿产资源,保证我国短缺资源的稳定供应。

——加强海洋经济区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发展。选择沿海地区具有较好海洋经济基础的区域,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形成海洋油气、港口运输、渔业养殖、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以及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洋环保等新兴产业在内的海洋经济区和产业带。

新华社2000年12月2日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河口,南至北仑河口,总长超过180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在内超过32万公里,拥有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规定,中国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这片广阔的海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 强大的海洋运输条件:中国的海域广阔,为海上运输提供...

深海资源比陆地更丰富,各国都在采用什么方式去开发?
美国正在开发一种用于深海3000米深的海底热液矿的自动钻孔爆破采矿技术,计划于2020年投入生产。考虑了由四个美国财团研发的管线提升技术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第一代深海矿产资源商业系统。为了完成深海发展战略,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建立了一个大型深潜基地,将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海洋...

有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
2.多元化利用国外海洋资源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的海洋资源可以与外国合作开发。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海洋资源特点,从战略角度考虑,既要充分挖掘本国海洋资源的潜力,也要走出去,采取各种形式,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1)要进一步合作开发利用外国渔业资源。我国已跨入世界主要远洋...

地理。海洋资源空间开发的意义?
因随着许多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将日益增大。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多种资源,如: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将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力。各种海洋资源在开发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甚至...

为什么开发和利用海洋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据1995年的估计世界近海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为379亿吨,天然气的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油气储量的1\/3。预计在本世纪,海底油气开发将从浅海大陆架延伸到千米水深的海区。 世界海洋石油的绝大部分存在与大陆架上。据测算...

我国的海洋资源现状
4、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 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中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kw,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kw小时,大部分分布在浙、闽两省,约占全国的81%。波浪能理论功率约为0.23亿kw,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和台湾的附近海域。我国潮流能可开发的装机...

海洋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各是什么?
在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盐业、副业、养殖业等海洋资源开发布局中。除注意原料、电力、水源、交通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地质、地形、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和生物资源的特点,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和谐统一,反对只顾生产、忽视环保的行为,不应只重视短期效益,而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我们...

实施海洋资源开发战略的对策措施有哪些?
第二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行政措施的制定,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海洋政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等。第三要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资源综合管理,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执法力度,保证依法有序...

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是:大陆架宽而浅、有寒暖流交汇。海洋水产业是人类在海洋中捕捞、采集、栽培、养殖,以及增殖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及海洋水产品加工的总称。海洋水产业是人类在海洋中捕捞、采集、栽培、养殖,以及增殖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及海洋水产品加工的总称。为水产业的重要...

什么规定了主权国家对海底资源开发的权利
在毗连区享有的权利,也属于排他性的,主要有安全、海关、财政、卫生等管辖权。这个权利是由领海主权延伸或衍生过来的权利。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这是属于专属权利,也可以理解为仅次于主权的“准主权”。另外,还拥有对海洋污染、海洋科学研究、海上人工设施建设的管理权...

莱西市13540527650: 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晏怜大黄: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面对海洋中所蕴涵的丰富资源,在人们认识到海洋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巨大拉动和支撑作用后,各沿每国家、地区以及受利益驱动的不同群体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由于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海洋开发技术落后,加之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表现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吸收人类在陆地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不要重蹈覆辙.

莱西市13540527650: 目前我国海洋保护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
晏怜大黄: 第一,海洋保护需要我们进切关注和改进.政府应该加强普及海洋文化,加深国民海洋保护意识的思想. 第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也存在问题. 第三,保护海洋生物. 第四,加强我国海洋国土管理. 第五,加强探索海洋,了解海洋的需要!

莱西市13540527650: 下列有关我国目前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错误的是() -
晏怜大黄:[选项] A. 大面积填海造田 B. 局部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C. 海洋灾害频繁 D. 近海渔业资源枯竭

莱西市13540527650: 我国的海洋资源目前面临哪些严峻问题 -
晏怜大黄: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

莱西市13540527650: 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不包括( ) -
晏怜大黄:[选项] A. 海洋灾害频繁 B. 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C. 大面积填海造陆 D. 近海渔业资源枯竭

莱西市13540527650: 有关海洋资源的问题,请举出一两个例子 -
晏怜大黄: (1)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

莱西市13540527650: 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晏怜大黄:[选项] A.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但却存在过渡捕捞现象 B. 渤海沿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C. 我国近海石油资源贫乏 D.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海洋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人类对海洋不会造成污染

莱西市13540527650: 你认为我国在利用资源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至少五个),针对其中的一种谈谈你解决的办法 -
晏怜大黄: ①资源利用率低;②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资源利用过度;
解决①办法:提高科学技术,坚持把科学用于经济中……

莱西市13540527650: 中国是怎样利用海洋的资源? -
晏怜大黄: 海洋资源开发需要海洋科技支撑,应本着促进资源开发、提高经济贡献率的根本目的,实行高技术先导战略,形成高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战略部署.发展海洋资源勘查技术,不断发现新的可开发资源;发展低成本高效益海洋资...

莱西市13540527650: 我国海洋资源面临哪些问题 -
晏怜大黄: 我国的海洋资源属于过度使用中,望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