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是指三本书还是指一本书?

作者&投稿:诸葛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童年》是指《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三本书还是只指一本《童年》?~

只看《童年》就OK啦~
这是三本书,是高尔基写的三部曲,有三本一起的合订本,有单本卖的,还有两本订在一起的。义务教育里确实有让必读课外书《童年》,但是高中以前没有让读过《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再说了,多读一些书也无妨啊~

  不是一本书,但都出自高尔基之手。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分别是三本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指的是三本书。

《童年》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讲述了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人间》

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是其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小说描述的是主人高尔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靠与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卖糊口,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干过洗碗工,还做过圣像作坊徒工。

生活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该书中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扩展资料:

在高尔基所生活的时代,俄国正处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时期,此时俄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社会处于黑暗的统治之下。

在大革命发生之前,俄国处于封建思想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们的生活十分贫苦,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由于人们生活的拮据,偷窃已经在农村成为一种风气,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已经不择手段,完全不在意道德与伦理的约束。

这时期儿童的生活更加困难,他们没有钱去接受教育,只能靠拾荒为生,沦落街头。正是这样的社会生活现状。

使得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完全败在了生计上,人们变得自私自利,亲情、爱情与友情在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在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的大学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三本书,不是一本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小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童年生活,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1]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知觉,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慈祥,善良,公正,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2]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情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1]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知觉,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慈祥,善良,公正,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2]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情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1]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知觉,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慈祥,善良,公正,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2]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情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余两部为《童年》、《我的大学》。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靠与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卖糊口,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干过洗碗工,还做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但他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的书籍。生活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我的大学
《人生三部曲》是高尔基著名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使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准确来说算是三部曲 高尔基所作
第一本讲童年生活 第二本是当仆役四处流浪的日子 第三本是大学生活
因为具有连贯性 所以很多出版社算作合集出版 不过其字数出单行本也可

是三本书,是高尔基写的三部曲


河西区19181473216: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三本书还是一本书 -
酆怎羟乙: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共为三本 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河西区19181473216: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的简介.还有作者都写了哪些书. -
酆怎羟乙: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一本中篇小说集[1],包含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

河西区19181473216: 《童年》是指《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三本书还是只指一本《童年》?
酆怎羟乙: 只看《童年》就OK啦~ 这是三本书,是高尔基写的三部曲,有三本一起的合订本,有单本卖的,还有两本订在一起的.义务教育里确实有让必读课外书《童年》,但是高中以前没有让读过《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再说了,多读一些书也无妨啊~

河西区19181473216: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指哪三部作品?
酆怎羟乙: 《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河西区19181473216: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是一本书吗???
酆怎羟乙: 不,《童年》是一本,《在人间》是另一本,《我的大学》又是另一本.一共是三本书.但是是一个系列的.都是高尔基写的

河西区19181473216: 童年 我的大学 在人间 哪一本书再好看? -
酆怎羟乙: 《在人间》好看,好书.

河西区19181473216: 《童年》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什么不同 -
酆怎羟乙: 童年是单独的一本书,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指把三本书放在一本里面一起给你看啊……

河西区19181473216: 《童年》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一样的吗? -
酆怎羟乙: 童年是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不同版本可能有删节.你看一下《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又没有标明是改编的,如果有,则有删节.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拿出童年的书,数数多少页,与后者童年部分作对比,若相差页数较多,则页数少的是有删节的.要想完整理解,请看无删节版.

河西区19181473216: 高尔基的自转体小说三部曲是那三部??
酆怎羟乙: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河西区19181473216: 高尔基的三部曲是那三部
酆怎羟乙: 童年》、《在人间》和革命后写的《我的大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