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束俢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策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云: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是什么意思~

[原文]7.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翻译]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要表达的意思是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一、相关赏析
这一章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学的可能。
贫穷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来的,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只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
用这种推论否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和幼稚。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要归之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二、出处简介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对于《〈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章的解释,治《论语》的学者们长期聚讼纷纭,由于争论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对“束修”一词的训诂上,为获得对它的定诂,人们的视野往往不能超越“束修”一词,因而忽略了对本章其他语词词义的厘定,或者对其他语词曲为之说,以求合于“束修”的既定诠释,思考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方法论上的错误,那就是缺少对整个章句的训释是否符合整部《论语》文本、先秦语用实例和孔子的总体思想的权衡。鉴于此,本文拟在综合前贤对“束修”一词综合阐释的基础上,求索本章其他语词可能的词义,同时将本章放在《论语》文本和孔子为人及其总体思想上去理解。

一、 束修

历来对“束修”一词的解释大略有以下几种:束带修饰;年十五;拜师的礼物。如果细心考索可以发现,几家早期有代表性的注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他们去古未远,后来各说大抵由此生成或者从中找到佐证)对于“束修”一词的解释并不象后来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互相承认,同时并存。

西汉孔安国《论语注》有云:“束修,束带修节。”I然而曹魏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则谓:“言人能奉礼,自行束修以上,则皆教诲之。”对孔安国这一段话,萧梁皇侃《论语义疏》是这样理解的:“孔注虽不云修是脯,而意亦不得离脯也。”如此,在孔安国那里,“束修”兼具动作束带修节和名词肉脯二义。

东汉郑玄《论语注》:“束修,谓年十五以上也。”II而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则有以下记载:“自……(省略号为缺文,本段中以下省略号仿此)酒脯。十五以上有……经说曰臣无意外之交弟子有束……与人交者当有所教诲以忠信之道也。”壬本有“自行束修……施遗焉”字样III。根据文中有“酒脯”、“施遗”语词,可知在郑玄眼中,“束修”又可释为弟子拜师的礼物。如此,在郑玄那里,“束修”一词又兼具表十五岁年龄和名词肉脯二义。

上引孔颖达解释《尚书·秦誓》“如有束修一介臣”句原文如下:“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修节,此亦当然一介谓一心耿介,断断然守善之貌。”而在《礼记·少仪》“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修、一犬’”一段的正义中,孔颖达谓“束修,十脡脯也。酒脯及犬皆可为礼也。”准此,孔颖达之释“束修”就全与孔安国同,也兼束带修节和肉脯二义。

上述孔安国、郑玄、孔颖达于“束修”一词皆持二解,且其义项互相交叉,看来不能认为这三位大学者皆系模棱两可之辈,也不能简单地从语境上强生分别心,只能看作这三个义项本可相通,事实也正如此:其时持十脡脯去拜师,一般在十五岁左右IV,如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尚书大传》:“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见小节而践小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余子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要之,不拘泥于十五岁这一年即可。V而弟子行拜师礼之时,自然恭敬有加,必要束带修饰而后可,日久相沿成习,“束修”遂成为人生特定年龄段的一种仪式或着装,而后又反过来用这种特定年龄段的仪式或着装来指代这个年龄段,汉语中“及笄”、“弱冠”皆此类也。又因表修饰的“修”与表肉脯的“修”相通,如今本《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敦煌出土唐写本《〈论语〉郑氏注》“修”作“修”VI又如今本《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其中的“修”字,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敦煌写本《论语郑氏注》也作“修”VII,上述二字显然系“修”的异体字。又如《孟子·尽心上》“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墨子》中“修”多作“修”。“束修”于是具有了三种义项,在具体语用过程中,则视使用者的需要或仅取其一,或兼取其二,于是出现纷然杂陈的局面。这就是后世研究者无论执持哪一说都能找到足够例子但又不足以说服持论对方的原因。

二、 自、行、以上

前人于本句解诂,多以解决“束修”一词为目的,从上述三说中择取其一,然后援引文献以证明,文章也就打住。其实,本句训诂的难点还不仅仅在“束修”,还有“自”、“行”、“以上”和下文的“诲”字。

“自”字在《论语》和与之相先后的其他典籍中无甚深义,除本义“鼻子”、后起义代词“自己”和介词“自从”外也无更多歧义,问题是今人极容易与今天的“自行”相联系,于是解读成如“人洁己以进”VIII之义,似乎于《论语》文本有证。但笔者检索了《周易经传》、《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及《三传》等典籍,未见第二处将“自行”用作一词的语例。IX孤证不立论,因而也就不便将二字连读。

关于“行”字,有学者释为“行年”,从句义言,这与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吻合,于理也能通。然而,尽管《庄子》、《荀子》、《韩非子》三部先秦典籍中“行年”一词凡九见,但同是这些典籍,却未见有一处以“行”代“行年”之例,《论语》、《孟子》中则连“行年”一词也未见。增字释义在此就显得不甚合适,既如此,“行年”一义就与本句无涉。

再看“以上”。“上”很早就有二义,一作动词,一作方位名词及其引申义。“以”字意义的生成也随“上”字而变化。如果将“行束修以上”作为一个动作,与“洁己以进”语法功能相同,本句意义也能说得通,事实上也确有学者作过这样的解释X。但在笔者检索过的先秦文献中,如《周易经传》、《论语》、《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及《三传》等,“以上”二字连读时,“上”作动词仅《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一例:“(叔向)下,执其手以上”,XI而作为方位名词的“上”则所在多有,仅《墨子》中就达三十四处之多。就是《论语》中也有一例:“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再者,从句式上看,本句与先秦其他典籍中出现过的“自有生民以来”、“自三代以下”“自中人以上”结构极似。XII第三,“上”作动词,本句应是“自行束修以上者”而不是“自行束修以上”,此点允下文展开。

至此,“自行束修以上”可作如下解读:自从十五岁毕恭毕敬地行了拜师礼之后……

三、 诲

一看到“诲”字,很容易使人想起同在《述而篇》中的两处“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前者体现出孔子虚以下人的美德,后者则是孔子客观的自我评价。但这偏偏是个很具迷惑性的字眼,若作如字读,“诲”谁呢?人们自然想到了那些主动提着礼贽上门求教的弟子。以此立论,且不说上文已论“自行”不作一词,更不作主动解;验诸《论语》文本和孔子为人,穷困如颜回,未必能付得起这在别人看来并不昂贵的学费;更何况这话听起来太不象出自一个喻于义胜过喻于利的君子之口。于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种解读:那些十五岁以上的后生,我都曾教诲过他们XIII。这又遇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般骄矜不实的言词与孔子一贯的谦躬态度相距甚遥,譬如《泰伯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夫子的言说无疑胜过后人的猜测;第二,依此立论,前半句应是“自行束修以上者”,如:

子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

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八佾》)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述而》)

上述除第四例“者”字结构在意义上作为介词“与”的受事者外,其他皆作动词的受事者。而在《论语》一书中,这样倒置的受事者除了以下二种情况外一般都是“者”字结构,一是本身是具体的人名如《泰伯篇》的泰伯、尧、舜、禹和《季氏篇》的齐景公等,二是主语部分过长,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但是,迄今所见的《论语》各种版本中,本章并未发现有“者“字的异文。需要作补充说明的是这个问题在第一种解读中同样无法克服。由此可见前文对本章上半句的诠释无误,于“诲”字,则只能另作解释。

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郑玄《论语注》云:“(诲)鲁读为‘悔’字,今从古。”这是一条很关键的信息。陆氏《经典释文》叙录谓“郑校周之本,以齐、古正读,凡五十事。”近代王国维从《经典释文》勾稽出二十四条,得出结论道:“郑氏所据本固自鲁论出之张侯论,及以古论校之,则篇章虽仍鲁旧,而字句全从古文。”XIV一旦“全从古文”,难免有所差池。如《乡党篇》“瓜祭”,鲁读“瓜”为“必”,郑注从古论;《卫灵公篇》“好行小慧”,鲁读“慧”为“惠”,郑注也从古论,其实二者皆不可必。回到本章,“诲”既不能作如字读,依鲁论作“悔”,其义却能豁然贯通,曰:自从十五岁毕恭毕敬地行了拜师礼之后,我还不曾有过没有遗憾的日子呢。其实,正如上述《卫灵公篇》的“慧”与“惠”一样,“诲”“悔”二字系本有其字的通假,如《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中的“诲”字,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卜虞本正作“悔”。汉代经师于本有其字的假借造诣精深,于本无其字的假借则有未曾深研处,这也许正是郑玄从古论作“诲”又作如字读的原因所在。然而在清人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母”部中,却收录了周秦汉典籍中大量以“母”字为声旁的字相互通假的语例:悔,字亦作“痗”,《尔雅·释诂》:“痗,病也。”《诗·伯兮》“使我心痗”、《十月之交》“亦孔之痗”,《释文》本作“悔”字。又为“侮”,《诗·抑》“庶无大悔”笺:“慢也。”《书·洪范》“曰悔”,郑注“悔之言晦也,晦犹终也”。《诗·生民》“履帝武敏”,《尔雅·释训》谓“敏,拇也”。《老子》“澹兮其若海”,《释名·释水》:“海,晦也。”……由上述诸例可推知,“诲”“悔”因同声而通假。而在本文所讨论的“自行束修以上”一章中,根据意义和语法通例,则以鲁论“悔”作本字读为优,通行本之“诲”仅一借字耳。

孔子有“悔”,这是实践的孔子日新其德的好学精神和强烈的自省意识决定的,有《论语》文本为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否正确?
偏重社会人事;偏重人事,轻视武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6)教育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题干中,“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出自《论语》,意思是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故表述正确。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意思是什么?
在孔子那个时代,束修的含义就是两条干肉,虽然简单,但背后包含了学生的谦卑和对知识的渴望。孔子并不看重物质的多少,他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求知态度。他说,只要学生带着真诚的心来学习,他就会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这体现了他对教育的承诺和对弟子的期待。因此,“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仅...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意思是什么?
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出处:《论语·述而篇》,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腊肉。古人对老师是十分尊敬的,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在孩子入学拜师时,人们一般都...

孔子云: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是什么意思
孔子在其经典著作《论语》中提出了一句富有教育理念的名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可以这样解读:孔子强调,如果有人主动表示敬意,哪怕只是带着十脡(古代一脡干肉相当于现代一小块干肉)作为礼物来访,他都不会拒绝教育他们。这里的“束修”象征着尊重和诚意,它不仅仅指实物,更...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改写后的文章:在《论语·述而》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章中,学者们长期围绕“束修”一词的含义争论不休。然而,争论往往局限在词义的确定上,忽视了对整个章节和孔子思想的整体理解。本文试图突破这种局限,从综合前人对“束修”的解释出发,探究其他词语可能的词义,并结合《论语》全书和...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在其著作《论语·述而》中的经典言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指无论个人的贫富,只要真心诚意带着十束干肉(古代学礼的象征)前来求教,孔子都会给予无保留的教导。这一章体现了孔子开放的教育态度和“有教无类”的理念,即不论学生的出身,只要有求知之心,他都愿意施以教诲。虽然有...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意思是什么?
孔子的名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传达的是,只要学生主动带着束修之礼——古时的十条干肉,来向他求教,他从未拒绝过给予教诲。这个传统礼节代表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即使礼物微薄,但表达的恭敬之心才是孔子看重的。孔子强调,只要学生带着恭敬求学,他就会尽心教授,这体现了他对教育的态度...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与有教无类俩种说法矛盾吗
不矛盾。“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此“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与有教无类俩种说法不矛盾。有教无类(类:种类)指教育不分高低...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孔子首创了平民教育,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观点就是对于他所提倡的平民教育的最好阐释,所谓的“有教无类”指的就是,教育是不分贵贱贤愚,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也都应当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虽然在孔子...

说说孔子的“束脩之礼”
反而"自...以上"的句法出现了两次,都是在《周礼·秋官司寇》里,原文是"自\/生齿\/以上",也就是说从"长出牙齿"(约一岁)以上的小孩,才可以登录在户口上。所以,“自...以上”应该指的是"年龄"。那么,孔子“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意思可能就是"自\/行束修\/以上"了。古代男子十五岁...

太平区18286461740: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注释说的是,这我知道,不用答,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到底是说:①孔子注重礼法,认为拜师必须要送上十条... -
戈罚复方:[答案] 束脩是古人初次拜见别人时常用的礼物,学生登门拜师,看来当时的见面礼就是束脩.不知道古代一条干肉有多少重,姑且算一斤湿肉吧,晒干了也就细细的一条,那么一束就是十斤.据说孔子有过三千学生,算起来他光第一次的见面礼...

太平区18286461740: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到底应该是什么意思?1:只要交了足够的学费的人,我就会给他教诲2~ 只要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人,我就会给他教诲到底是... -
戈罚复方:[答案] 【说解】束修,历来解释不同.可以将它理解为“十条腊肉”.弟子要拜师,总要有表示.“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朱熹认为“束修其至薄者”,意思是这“十条腊肉”不算什么厚礼.我以为“十条腊肉”可能也不算薄礼.“...

太平区18286461740: 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 什么意思 -
戈罚复方: 这是《论语》里的句子,是孔子说的,意思就是自己带干肉来请教我,我从来不会不给他有益的教诲的.(束脩:十条干肉,古人给老师的见面礼;诲:教诲).

太平区18286461740: 束修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什么意思?
戈罚复方: 这句话我和前人的解释有很大的不同.照前人的说法难道孔子是很势利的交够了学费就尽心的教育,交不够学费就不管了?实际上就不是这样.可以用颜回的事情作为例子:颜回自己都吃不饱,每天一顿饭,渴了就和一瓢水,这样的学生学问、道德、品性都是一等一的在孔子的眼里是最好的学生.所以我说古人的解释是不对的.问题的关键在“自行束修”上自行是自己提着肉,还是其他的意思?行,在古文里还有约束的意思,我门这样理解就可以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好学的只要来向孔子求教,孔子都是尽心教育的”

太平区1828646174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的确切翻译. -
戈罚复方:[答案] 知识渊博的人比不上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比不上乐于学习的人. 凡是能够自己约束自己,不放任自流,听从老师教导规劝,修整错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没有不认真教诲的

太平区18286461740: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什么意思 -
戈罚复方: 你要知道在古代是礼仪很重要的,学生去拜见老师带礼物表示尊重........希望可以帮到你.....

太平区18286461740: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到底怎么解释? -
戈罚复方: 束修是古代男子十五岁时的成人礼.这句话是说超过十五岁就可以到孔子门下做学生了,孔子都会认真教育他的.

太平区18286461740: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海焉.”嘛意思? -
戈罚复方: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给我送给一串(十根)以上腊肉的,我没一个没有教诲他们的”.

太平区18286461740: 自行修束以上,吾未尝无海焉 -
戈罚复方: 以下是网上找来的现成内容.注意你有两处写的不对哦.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1)束修:修,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条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

太平区18286461740: 古时候怎么才能成为孔子的学生 -
戈罚复方: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的话应该念成“自/行束修/以上”.意思是:从十五岁(可以行束修之礼的人)以上.换言之,只要十五岁以上的孩子,孔子就愿意教诲. 这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