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常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意思,就是向北要拒绝曹操,反抗曹操,向东要联合孙权,和好孙权。这是诸葛亮在离开荆州的时候,特意交代给留守那儿的关羽的,是八字锦囊妙计。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说,叫关羽那么做呢?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也是首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刘备是汉朝宗室的一员,是汉朝皇家的后人。他自己也以此为荣,感到骄傲。当时东汉末年,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控制他的曹操才是主角,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对此十分痛恨,把曹操看做汉贼,以恢复汉室为己任。诸葛亮是刘备的首要谋士,是刘备粉丝团的团长,他不可能不站在他一边吧?不可能不支持他的主张吧?况且,早在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有那样的主意。既然如此,刘备集团又怎么可能和曹操牵手,走到一起?果真那样,自己不也成了汉贼了吗?根本的方向都错了,还干什么呢?即使退一万步讲,刘备集团还是硬要干,谁信呢?谁支持呢?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搞政治的,可最忌讳这个了。刘备是政治上的聪明人,诸葛亮也不糊涂,他们只会把曹操当做敌人,要坚决反对。

从政治上讲,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孙权也在与曹操作对,他是曹操的敌人,就是刘备的朋友,是完全可以联合的,一致对付那个敌人的。而且,刘备这边和孙权那边,当时关系还不错,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因此,刘备集团的诸葛亮,提出了那个八字计策。

第二,是军事方面的。有了政治方向、政治策略,就要去实现,就要展开实际的行动,这就要有军事斗争。当时的形势,曹操控制了北方的广大地区,地盘最大,军队最多,势力最强。刘备集团只有小小的四川一隅,荆州是从人家孙权那边借来的。地盘小,人口相对就少,军队相对也少,根本没法和曹操相比。孙权那边稍微好一些,地盘要大些,军队要多些,但是比起曹操,还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孙刘要联合起来,才有胜利的希望。赤壁之战,见证了这个。那时曹操有好几十万军队,刘备和孙权两边加在一起,才几万兵力,悬殊好大。还好,联合了,胜利了。因此,诸葛亮要提出那个八字计谋,是很必要的,是很正确的。

第三,是地理位置上的。荆州所处的位置,在长江中游一带。它的北边,就与曹操那边挨在一起,是邻居。它的东边和南边,是孙权他们,连在了一块儿。它的西边,是刘备集团,紧紧粘到了一起。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想要和曹操孙权都没有牵连,都没有瓜葛,都没有沾染,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把荆州搬到西藏那边去,和曹操孙权都不挨边,离得远远的,那倒没事。既然荆州没法搬,那它那边一定会和曹操孙权这里发声一些故事,一些争斗或者和好的故事。因此,诸葛亮提出了那个八字计划。结果证明,诸葛亮说得非常好,可惜有的人做坏了。



我的理解就是蜀汉集团,在北方抗击曹魏,而在东边,要联合东吴,毕竟曹魏实力强,而东吴跟蜀汉旗鼓相当,只能这么干。

北方抗拒曹操,东边联合孙权,就是联合盟友共同对抗北方的大敌而已,非常浅显的意思。

字面意思就是拒绝曹操,与曹操开战,而同时又与东吴联合,共同抗魏。这是三国火烧赤壁时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策略,后被引为经典。

和北边的曹操打仗和东边孙权交好,这是蜀国面对强大魏国的有效方法。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八个字,字面意思说得非常明白,也很好理解,意思就是联合孙权一起来办曹操呗。这没有多少争议,我就说一点与之相关的题外话吧。01 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庞统战死以后,诸葛亮入川协助刘备,临行之前,就把帅印托付给了关羽,并嘱咐关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接过印绶,说:“军师之言,当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东和什么?北拒什么?收二川什么
一、东和孙权:东边继续和东吴孙权保持同盟。二、北拒曹操:北边抗击魏国曹操。三、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详细介绍:一、东和孙权: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刘备撤退至永安。至章武三年...

诸葛亮东和什么,北拒什么,火攻什么
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诸葛亮的功绩,七擒,东和,北拒各是什么
北据曹操,东和孙权,收取西川,(收取蜀郡)复收东川(合并汉中),南蛮之地(南征孟获),攻心为上(马谡曾对诸葛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七擒七纵,旷古攫今,前后出师(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为报主恩(报先帝知遇之恩),木牛流马,惊为天人,六出歧山,建功立业,怎奈老天,偏向别人,...

帮我解释一下“东和北拒”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三国中关羽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话“北抗曹魏,东和东吴”?
在《三国演义》里,庞统死后刘备派关平去荆州,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川助战,命关羽留守荆州。在诸葛亮出发前曾经叮嘱关羽要“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虽然当面答应的挺好,不过实际上后来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的嘱咐行事。最终导致孙权决定和曹操联手攻打荆州,关羽也因此兵败身亡。因为《三国演义》在...

东和孙权,北拒曹曹。是谁提出来的?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

诸葛亮为什么主张“东和孙权,北拒曹魏”。
因为无论是蜀还是东吴,都无力独自对抗曹操,刘、吴一家被破,另一家必定独木难支,难逃覆灭的结局。这就使得刘备,孙权的结盟具备了土壤。

三国演义中东和指向东与什么联合北指向背与什么对立
北拒曹操:北边抗击魏国曹操。“东和”是指诸葛亮给刘备定下的战略方针“东和孙权”“北据曹操"意思是说,当时是三国定力的局面,小诸侯相继灭亡只剩下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人各自独霸一方,曹操的兵力是最强大的,只有东吴和刘备联手才有可能据曹操而保护自己,所以 东和的意思就是指与孙权联盟。详细介绍...

三国东和是指哪个故事
在庞统死后刘备身边无人进退无助时,诸葛亮在出发辅佐刘备前,对留守的关羽强调,守荆州最关键的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但关羽刚而自矜,拒婚与吴且单刀赴会,断了东和之路,怒斥糜芳傅士仁招致叛乱。最终也因刘封不救(被以“螟蛉之子”劝阻)使关羽败走麦城。

东光县13282158212: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 -
官缸海舒: 意思就是对待曹操是敌人的态度,对待孙权是盟友的态度.即便强如魏国,双线作战也会使自己处于不利,更何况关羽所在的荆州,双线作战,荆州必丢.

东光县13282158212: 历史上“东和北拒”是指什么 -
官缸海舒: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其实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就已经成为诸葛亮心里的蜀国战略方针.其实这个方针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孙刘双方都想统一南方,对抗北方.在当时曹操强大的压力之下,双方必须进...

东光县13282158212: “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
官缸海舒:[答案] 取西蜀是指刘备打刘表占领四川;东和北拒是指刘备跟东面的孙权联合抗拒北面的曹操;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孙刘联合抗拒曹操火烧赤壁.

东光县13282158212: 东和北拒指的是什么事 -
官缸海舒: 不是事吧,应该是属于状态.是诸葛亮入川的时候,嘱咐关羽的话.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东光县13282158212: “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分开答!有关诸葛亮的问题 -
官缸海舒:[答案] 取西蜀指的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取得西川之地 然后成立霸业 东和北拒就是东和孙权 北拒曹操 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

东光县13282158212: 帮我解释一下“东和北拒” -
官缸海舒: 这是蜀国的两条基本国策(诸葛亮制订的) 东和指与东面的孙权(吴国)联合 北拒指与北面的曹操(魏国)对抗

东光县13282158212: “东和北拒”指什么?
官缸海舒:东和:(东和孙权 ) 北拒:(北拒曹魏 )

东光县13282158212: 东和北拒 水面偏能用火攻 分别指什么 -
官缸海舒: 东和北拒是指刘备跟东面的孙权联合抗拒北面的曹操;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孙刘联合抗拒曹操火烧赤壁.

东光县13282158212: 含'东和,北拒,收二川,排八阵'的成语是什么? -
官缸海舒:[答案]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收二川,排八阵.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与东面的孙权结盟一同抵御北方的曹操.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 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

东光县13282158212: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东和什么 -
官缸海舒: 东和北拒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