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晋朝和南北朝都是有什么名人 请详细说明 谢谢

作者&投稿:颜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北朝有什么名人~

1、高洋
齐文宣帝高洋,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北齐神武帝高欢次子,文襄帝高澄同母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同母兄,母亲为娄昭君。
2、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的成就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他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祖冲之又著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等关于哲学的书籍,都已经失传了。文学作品方面他著有《述异记》,在《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看到这部著作的片断。

3、陈武帝陈霸先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4、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齐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阳尹王俭聘为主簿。后来进京官拜尚书殿中郎,随后又调任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后因父丧而辞官。
5、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也是一位画家,他绘画的题材是“菩萨像”,并且,其壁画《菩萨像》即使经历了晚唐灭佛浩劫,仍然幸存六壁之多
可见谢灵运生前所画的《菩萨像》作品,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而在艺术上也应该是很有自家风格的。所以绘画界认为,谢灵运绘画与六朝时期诸名家一样,是占据着一席之地的,且是以“佛像”类创作蜚声画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冲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霸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灵运

范围比较广,举例一些,满意请采纳,谢谢。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从其27岁出山到54岁病逝,明法、正身、和吴、治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超群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近乎完美的人格成为智慧的化身。著有《诸葛亮集》。

王肃(195—256)字子雍。三国魏经学家、儒家学者。一生研究传统经学,以图安邦治国之目的。曾对各种儒经进行注释,综合今文、古文经义,融为一体。和郑玄学派对立,维护儒家学说的纯洁性,称为“王学”。《隋书·经籍志》收录其经学著作20多种。

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魏玄学家。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始以新的玄学代替当时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对于儒学经典的注疏,偏重哲理发挥。著有《周易注》、《老子注》等。有《王弼集》。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著《三都赋》等,因文采富丽、气势磅礴而闻名于世,许书家至圣王羲之多作品托古讽今,抨击门阀制度,为现实主义的杰作。有《左太冲集》。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他博采秦汉以来篆、隶、楷、行、草等诸体之长,成功地把楷书和草书结合起来,把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
性结合起来,创新了刚劲中正,妍美流变的新书体,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等书迹刻本著称于世。有《王右军集》。
王猛(325—375)字景略。十六国时前秦政治家、军事家。终其一生辅佐朝政,立法度,讲礼义,兴学校,课农桑,淳风俗,促团结,角逐群雄,统一北方,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著名思想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历算,最早提出要考虑月球运动的不均匀性,改平朔为定朔,还推算
出圆周率为3.1428。运用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批驳佛教“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著有《报应问》、《达性论》等。有《何衡阳集》。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一书,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全面反映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技术措施,科学总结了南北朝及之前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农学名著。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50篇,对有史以来各种体裁的文章及各类作家进行评论研讨,并提出文学批评的六个标准及必须具备的修养,见解精辟,体系完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

之推(531—约590)字介。南北朝后期到隋朝初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经学家、文学家、文字音韵学家。著述颇丰。晚年著《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阐
述立身治家之法,奠定了古代家庭教育的基础,构筑了一个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比较完整的家教理论体系,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

  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祖父司马懿,与诸葛亮周旋多年,终于拖死这一千古名相,并夺取魏国大权,而他父亲司马昭,不单掌控魏国大权,还南征灭了蜀汉,刘姓江山传了这么多年,终于彻底断了。到了司马炎这代,他终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

  中国几千年历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这一统天下的君主实在没几个,而司马炎和其他几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说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却没有杀魏帝曹奂,而是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准许他用皇帝仪仗,上书时不必称臣,这种事也就晋朝出现,而原来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现在东吴主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都得善终。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士族的关系,司马炎和身边大臣关系不错,大臣说话也是很随便,即便说他坏话也是一笑了之,仔细看。晋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

  司马炎不能称之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却没有为这个江山打好基础,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的白痴皇帝和藩王领兵在外的制度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假如他的皇帝儿子不是白痴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乱也没机会,假如没有藩王领兵这样的制度,那朝政再乱也不会象八王之乱这样。

  八王之乱象一个搅肉机,中原的力量全部耗尽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这便是后世常称的五胡乱华。

  中原乱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鲜卑,一窝蜂的进来,先是对晋朝,后来是自己内部也打,乱糟糟一片,司马睿,这个和司马炎已经算是很远很远的远亲慌慌张张跑到当年被司马炎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鼎力支持下,过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许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许是江南的风光太好,舍不得离去,司马睿不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北方去了。

  南方还算稳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来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压,即便不欺压,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每到痛苦的时刻,最大的希望便是从天边降下一个神灵,至少是英雄来拯救自己。

  祖逖尝试过,他以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北伐,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而且毫无私心,实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号称项羽转世的冉闵身上,但是这希望被慕容恪的连环马扼杀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转到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是当这个将军来到长安城下,大家才发觉这位将军更重视的是南方的权力,所以他转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经一度,那个仁和的苻坚和摸虱子的王猛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不过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个仁和的苻坚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发动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方这边,淝水一战,东晋大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却土崩瓦解了。

  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这个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一统天下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吧。可惜世事难料,参合陂一战,慕容家族从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还要过上几百年,直到一个叫隋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结束,在这段时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在历史书上留下几笔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虚名,但是至少能留给后人无尽的话题。而其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像祖逖。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制造了历史。

  请先记住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裕。

  二、英雄出身自寒门

  公元363年,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刘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当年传说上天会让西楚霸王项羽转世,大家认为是冉闵,但是要说刘裕也未尝不可。当然,刘裕和项羽的关系还不如和项羽的死对头刘邦那样密切。

  或许是两汉过于辉煌的关系,那时反正是姓刘的总能和刘邦这位老祖宗扯上关系,于是真正光复汉室的刘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三分天下的刘备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位日后成为一朝之主的刘裕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不过,他的汉室宗亲可就比较远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刘邦直系子孙,而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乃刘邦之弟,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是旁系的旁系。而且此时已经不是汉朝末年了,而是东晋了,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却不能为他得来半点好处,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只能作为谈资罢了。其实硬要说的话,那位匈奴人刘渊也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还建立了汉国呢。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刘裕没有以重建汉室,而是取了一个暧昧的“宋”作为自己的朝代称号吧。

  那是后话了,公元363年,我们这位日后的帝王还刚出生,面临随时会夭折的危险。

  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会给什么吉兆,比较梦见吞红日啊,龙凤下凡啦,总之是很特别的事,那刘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可惜,假如真有这个吉兆,我们也无从得知了,因为刘裕的娘亲赵氏已经在刘裕出生后便已经死去了。

  刘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刘翘只是做一个无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钱,而抚养婴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古代人还没有象现代这样用奶粉喂养的习惯和条件,只能用母乳喂养,而这样就要请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妈,可是这样是要花钱的,古代小说里说到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抱着孩子四处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刘翘估计也没这样的时间和脸皮,何况想到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准备抛弃刘裕。

  要是按照古代演义的说法,这刘裕被抛弃后一定是被哪位达官贵人的下人拣到,带回去,然后这达官贵人家里又无小孩,便当做亲生孩子养,长大之后继承家业,日后与亲生父亲相认,那是喜剧,与亲生父亲反目成仇,那是悲剧,与亲生妹妹相爱,那是雷雨了。要是按照西方历史的写法,刘裕会被狼收养,最后成为一个英雄,建立起一个叫罗马的国度。要是按照武侠小说的写法,那刘裕会被哪个和尚道士收养,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长大学成一身武艺,日后发觉自己的身世扑朔迷离,原来自己是某个……

  打住打住,刘裕的身世还没这么戏剧性,在千钧一发之际,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刘万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妈,并且寄住在他家中。作为一个叔母和奶妈,杜氏对他极好,甚至为了他,连自己的次子刘怀敬的奶也顾不得喂,据说之后刘怀敬智力有点问题,便是因为断奶太早的关系,刘裕日后对刘怀敬一家也甚是照顾,恩宠有加,也是为了报这一恩情吧。不过假如要说是杜氏看出刘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张了些,当年刘备被刘元起看重,那是因为刘备已经成年,显出一定潜质。要说杜氏能看出婴儿的刘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议了些。杜氏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同情吧。

  刘裕在叔母家两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茁壮的成长着。成为一个“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的奇男子了。

  不过这位奇男子可没什么好风评,此时刘裕的生父刘翘已经病逝,他续娶的妻子,也便是刘裕的后母萧氏独自抚养刘裕和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裕对待继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职业不是很好,以卖履为生,这和他的前辈,刘备到是很象。说起来也奇怪,当时刘家并不是没有人才,刘备那时刘表刘璋的个人条件都比刘备要好得多,而刘裕时期也有刘牢之这位北府名将。但是却总是刘备刘裕这样出身贫寒成就一番伟业。

  不过说起来,刘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年轻时都没什么好习惯,刘邦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秀年轻时喜欢包庇收留不法分子,显然就是地方一霸,刘备虽然还求求学,也喜欢拉帮结伙,做个小混混,看他打督邮的那脾气,火气还挺旺,到了刘裕这代,也没什么改进,也是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紧,而且更进一步,还有爱赌博的超级坏习惯。甚至因为欠钱,还被人绑起来打,要不是好友王谧帮他还债,我们在史书上也只能见到一位姓刘名裕的赌徒因为欠钱不还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诫世人的例子了。当然,这个例子只会出现在一些笔记中,不会出现在帝王本纪里了。

  刘裕日后有没有改掉这坏习惯,不得而知,不过看他日后作战用兵,甚是行险大胆,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赌博练出来的,不过他的将才可比他的赌才厉害的多了。

  其实刘裕不但爱赌博,还喜欢吹牛,一次在竹林寺,众僧说他有龙光在身,还有射箭伤蛇,传为王者的传说,这和他前辈刘邦那个斩白蛇的故事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估计是刘裕书读的少,编故事也不圆,不过刘裕成事后,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进入正史了。

  我们还是把眼光再放到整个天下吧,此时的西方,罗马帝国的首都已经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很快就要分裂成东西两边,罗马城不久将被蛮族攻克,东方的中国,北方前秦帝国就象那个传说中的大秦帝国一样蒸蒸日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王猛辅佐在仁和的蛮族君王苻坚身边,一统北方后逝去,而此时的苻坚正在事业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辽东、巴蜀,汉晋原有的疆域已经大部在其手,只有南边的东晋,还是守着汉人正统的名号,实在是他的眼中钉。

  然而这个眼中钉又实在太难啃,东晋政权虽然偏安,但是还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几个将才,当时的汉人也极为善战,苻坚按压不住一统天下的野心,终于不顾劝阻,率领百万大军南下,然而,淝水一战,东晋士族中那位白面书生一般的名将谢玄,大败苻坚,前秦帝国内部的矛盾集体大爆发,转眼间,那个一统北方的大帝国便土崩瓦解了。而东晋也无力北进,天才名将谢玄不久便染病逝去。

  再回到刘裕那,淝水之战时刘裕才2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参与了这次百年罕见的大战役。事实上,此时的他还没有参军,或许是淝水之战北府军的骁勇引发了他的豪心吧,或许是想出头,他准备参军。

  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官职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背景贫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亲那样做个小吏,或许命运好还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不过两晋承袭汉制,军功受封赏极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也只有参军一途。当时并没有后世那样“好男不当兵”的习惯,虽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但是对参军也没有什么歧视,朝廷也不会在小兵脸上刻字,尤其晋朝兵制此时已经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发展,赫赫有名的北府军,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组成的。

  但是,参军易,要成就伟业难,晋朝士族势力强大,掌握实权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温,谢玄,都是出自名门望族,才能掌握实权,象刘裕这样的寒人,要成就伟业,掌握大权,并不容易。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路了,刘裕参军,或许是自身条件不错,他就任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军旅生涯。

  --------------------------------------------------------------------------------

  -- 作者:琴剑山河
  -- 发布时间:2005-4-19 3:14:00

  --

  三、醉里挑灯看剑

  说到刘裕参军,就不能不说到刘裕参加的北府军。东晋后期,以两大军系为主,其一便是桓温首创的荆扬强兵,这是桓温当年西征北伐的主力,虽然最后一次北伐中损失颇多,但是元气未伤,日后经桓冲桓玄两代经营,其实力相当可观,乃是东晋西线主力,不过朝廷对桓家是又恨又怕。为什么?当年桓温可是明着要篡位的,只靠谢安那个拖延战术还有晋帝哭鼻子才混过去,之后桓冲虽然对朝廷还算忠心,但是朝廷对控制在桓家的荆扬强兵可是不放心了。

  不能依靠荆扬强兵,那只有建立自己的武装,那便是晋末的第一强兵北府军了。这北府军是谢玄为了抵御前秦,招募北方流民建立起来的军队,这军队建立之后屡立奇功,淝水一战中更是名满天下。北府军大本营便在刘裕出生的京口,而且又名声赫赫,要投军自然要投北府军了。

  起初刘裕在老将孙无终手下做事,此时北府军的创建者谢玄已死,军中由王恭主事。但是在公元398年,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广州刺史桓玄,南郡相杨佺期,豫州的庾楷对朝廷司马道子不满,起兵反抗,而因刘牢之叛之,王恭被俘而杀。刘牢之代王恭掌握了北府军大权。而其他三镇和朝廷达成协议退兵。在这里,刘裕应该随军,但是并没有他作战的史料记录留下,我们再次看到他,是孙恩之乱。

  东晋政局败坏,这使得其他人便有了谋逆之心,此次到不是因为其他强镇作祟,也不是朝中权臣篡位,更不是北方胡族南下,而是那个自东汉以来一直流传的五斗米道。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大家都知道是太平道所策动的,其实在同时,还有一个五斗米道,创始人乃蜀中张道陵,虽然他和太平道同属道教,但是不属于一个系统,在黄巾起义中并没起兵作乱,日后教主张鲁还占据汉中做起一方诸侯来,日后张鲁投降,但是这五斗米道却在各地发展起来,东晋也受到很大影响,很多士族如王羲之便是信徒,和当年张角一样,五斗米道的教主孙泰(他同时也是朝廷官员)也起了反心,却被司马道子所杀,不过他侄子孙恩却逃了出去,做起了海盗,等到三吴之地因为朝廷“乐属”(简单的说就是要佃户再去做兵户)不满生乱,他便上岸聚众造反。短短时间,便纠集数十万之众,他上表要求朝廷杀司马道子和其子司马元显,大有攻入建康之势。此时是公元399年。隆安三年。

  (说件比较搞笑的事,王羲之信道,不过也害了他儿子王凝之也信道,而且信的太深,孙恩这道教头头造反,他居然说可以用道术克制,也真是忘记了对方的身份,之后事败逃走被杀,还好他妻子谢安的侄女谢道蕴组织家丁抵抗,被孙恩欣赏才免于全家遭殃)

  朝廷自然不会听他的,下令谢琰和刘牢之前去围剿,刘裕此时被编属为刘牢之的参府军事,随军从征,也就是这次出征,使他出人头地,成为一代名将。

  此次出征的开始就来了一个传奇事件,我们先看看史书上的记载吧。“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

  历史上有很多武将被人称之为“万人敌”,“千人斩”,但是大都指这些武将骁勇善战,并不是真的说他们能打一万人一千人,其实一般也就几十人而已,否则的话,也不用花钱养军队了,找几个这样的超人足以。不过还真让我们在史书上看到了一个,南史有后人作伪夸大事实之嫌,信誉不高,不过司马光为人极是认真,他编著的资治通鉴也通篇引用了此段,难道真有千人敌的存在?

  敌人人数众多这应该是个事实,否则也不至于跟随的人都战死了,不过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因素存在,孙恩的教徒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大部分人是乌合之众,没受过正规训练,第二个是因为宗教的信念,战力很强,第三个就是十分迷信。

  战力强这点在刘裕身边的人都战死这点中已经表现出来,而另二点我想就可能是刘裕以一敌千的关键,史书上说的“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这格杀的几人可能是敌人的头头,或者是最善战的几人,杀了他们一来有威慑敌人的作用,二来杀了头头,组织指挥上就有一点的混乱,这点连组织严密的军队也不能避免,何况是乌合之众。再就是十分迷信,迷信一方面可以造成极强的战力,一方面会使得战力崩溃,刘裕的英武和某些具体细节可能使众人产生此人是什么天神转世的想法,人不和神斗,这般才造成独驱数千人的场面吧。

  当然,刘裕的英武和智慧在此起了关键,要是别人,只怕早死或逃命了吧,刘裕此人,自小便喜欢赌博,赌性极重,其实不单这次,日后无数次以少战多,他都行险过关。这次独驱数千人最大的益处不是造成了这种奇观,而是这种奇观让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并叹而观之,对刘裕甚是佩服,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而刘敬宣的器重使得刘牢之对他也刮目相看,(说起来刘牢之祖籍和刘裕一样都是彭城,又是同姓,不知是不是一家,不过刘裕在某些方面很象刘牢之。)何况这次‘战千人”已经使他的军中名声大噪了。

  有了刘裕这样的虎将,北府军自然如虎添翼,东晋第一强军对付那些乌合之众还不是小菜一碟,不久,孙恩就逃回去做海盗了,江东形势得以缓解。

  不过,此时出了另一件事,使得形势逆转,这便是谢琰之死,说起东晋士族,我们便想起王谢两家,其实说是看门第,但是没有能力和功劳,这门第再高又有何用,王家对建立东晋有莫大功劳,王导几朝宰相,一度有“王马共天下”之说,可惜王敦叛乱,王家受其牵连,备受猜忌,而且王家后世出书法家多,这政治家军事家少,也许是基因突变吧,而谢家谢安一代名相,谢玄天才儒将,淝水之战使他们的名望升到了最高点,可惜之后谢安谢玄先后去世,这谢琰是谢安之子,当年和谢玄在淝水立下赫赫战功,是谢家现在唯一的将才,在之后几年战功也颇为显赫,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再领大军,但是一直被视为朝廷和士族的顶柱,三吴平叛后朝廷令他驻守,假如一直这样下去,他继父亲成为朝廷或兵权执掌者也不是没有可能,至少他在,说明士族和朝廷还有实力,各镇造反也要盘算盘算,但是建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卷土重来,谢琰被部下张猛所杀,朝廷已经无可用之人,只好再调北府军围剿。

  本来朝廷用谢琰这一谢家人淝水名将牵制北府军,再用北府军牵制荆扬,现在谢琰已死,朝廷只有寄希望北府军的忠心了,可惜刘牢之却不是忠心之人,此是后话了。

  北府军再次围剿,便是刘裕立功的大好时机了,也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刘裕每每要以少战多,在句章如此,在海盐也如此。不过他总是屡立奇功,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北府军这一正规军比孙恩的乌合之众要厉害的多,又占守城之利,另一方面也是刘裕的每每的奇计。

  如在海盗时,“恩北出海盐,高祖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贼日来攻城,城内兵力甚弱,高祖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咸脱甲胄,执短兵,并鼓噪而出。贼震惧夺气,因其惧而奔之,并弃甲散走,斩其大帅姚盛。虽连战克胜,然众寡不敌,高祖独深虑之。一夜,偃旗匿众,若已遁者。明晨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讳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乃率众大上。高祖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宋史 武帝本纪》)

  这两次出击都是趁敌不备,使敌人不明真相,偷袭得手,我们现在看自然觉得这计很简单,其实要知道孙恩也不是傻子,要骗过他谈何容易,刘裕必下了不少功夫迷惑之,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行险要胆子大,象诸葛亮那样谨慎的只会偶尔为之,这刘裕可是赌徒出生,不怕行险。这不,过了几天,他又来了一次,只是这次是野战了。

  追击时,海盐令鲍陋派儿子嗣之带吴兵一千助战,这吴兵比团练好不了多少,比孙恩的兵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何况人数也少,刘裕便劝其带吴兵在后面,这也是一番好意,无奈这好心被当作驴肝肺,他因为这样做被认为是想独占胜利果实,(孙恩抢了不少金银财宝。)鲍嗣之不同意。刘裕只好设点伏兵多搞点旗鼓,等开战的时候搞出点响动,古代一般多少军有多少旗鼓,是固定的,这样一搞,先吓退孙恩军队,不过这退是主动退兵,不是溃败,还有战力,那位嗣之老兄急不可待追上去,自然全军覆没,自己也完了,而且这前军溃败,自然冲乱后军。(要不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先锋呢。)刘裕只好且战且退,不过这样也是伤亡很大,眼看就要象上次那样全军覆没自己单挑了。他又来一招狠的,不是已经退到原来虚张旗鼓的伏兵处了吗?他要大家停下来,说大家休息休息,空闲的还可以去收拾收拾,看看别人身上有什么好衣服,好拿回去做旗帜,或者拿当铺卖。这习惯军队常有,不过一般是战胜了拿战利品的时候,这次退兵还这样做,把追兵吓了一跳。

  这也是被刘裕前面几次搞的退兵再攻吓怕了,换个新手也难说,追兵就想先看看动静,是不是又有埋伏,而此时刘裕又出来叫阵了,他是赌博老手,这赌博出老千的时候就要求脸不红心不跳,眼皮也不眨,这次虚假叫阵也把别人给骗过了,(说起来刘裕赌博可是老输,骗人到是老赢。)主动退兵。这可比三国演义的片段还神了几分。不过其中凶险可不是我们看书的人这般简单轻松,双方一定几番试探,心理变化也很大了。

  刘裕对这个孙恩实在是个克星,之后不满千人而且兼程疲惫的刘裕军队在丹徒居然还是大败孙恩,后来刘裕水陆追击孙恩,硬是把他赶回海上,元兴元年,孙恩再回来时,刘裕到是不在,却被辛景打败,他投海自尽,不过他妹夫卢循继续游斗,日后给刘裕造成极大麻烦,这是后话了。

  在平叛孙恩之乱中,刘裕屡战屡胜,已经成为北府军新兴的名将,其威名已仅次于刘牢之,积功为建武将军。众人已经把他看作常胜将军,不过更应该重视的是,他对军纪的控制。

  古代军队军纪很差,不单是贼军,就是官兵也常常作乱,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当兵是很危险的事,今日不知明日事,军人心理压力很大,需要调节发泄,假如朝廷赏赐好,那还好说,拿着钱财去花天酒地便是。但是朝廷大多时候甚是吝啬。(大方的也有,不过那些皇帝都被称为败家子)大乱的时候朝廷更是无钱赏赐,只好放纵士兵抢掠,(唐朝安史之乱回纥兵相助收复长安,皇帝答应回纥兵搜刮长安,要不是郭子仪和文武百官求情,这长安城的城墙都要被挖了去。)其实兵士也大都是穷人,这当兵是吃年青饭的,不可能一直做下去,这军饷又有多少呢?以前也没养老保险,所以我们常看到每每作战,便有丢弃衣帛财物,骗敌军来抢的计策,而且屡试不爽,要是敌军衣物不愁,谁会去抢这些呢!(不过这也没法,英国入侵印度中国,抢掠烧杀也不见少,连现在发达国家士兵也有抢掠的。)这北府军是募兵而来,等于是官府建立的变相雇佣军,这军纪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初刘牢之输给慕容垂便是中了丢弃钱物骗北府军来抢的老招数。在老家一带,都认识的,不好意思抢,到了三吴异乡,那就乱来了。北府军在三吴,军纪实在糟糕,所以孙恩每每回来还能召集大众。不过刘裕在此中表现甚好,总是约束士兵不得肆意抢掠,在外风评很好,世间崇仰的名将一是要作战厉害,二是要爱护民众,这第一条很多人做得到,但是这第二条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岳飞便做到了,所以我们称他为英雄,一直崇仰。(不单是因为他的战绩,而是因为他军队的军纪。)刘裕此时的表现也甚佳,假如日后他不是篡位,我们也会当他做岳飞一样的名将崇拜吧,现在只是称他为一代帝王了。

  不过,此时的刘裕还是一个初露头角的建武将军,而且这东晋朝中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司马家三代:司马炎,司马懿,司马昭
嵇康,阮籍,王羲之,王献之
都忘记啦

司马炎,王羲之,王献之
谢玄 石崇——金谷园
==印象就这点~~

羊祜(221~278)字叔子,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泰山郡南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司马炎,司马懿,司马昭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晋朝:王羲之,王献之,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
南北朝不清楚
请问楼主问这做什么,兴趣吗

檀道济唱筹量沙 说实话的高允 大发明家祖冲之 范缜反对迷信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袁州区15360232571: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分别有那些名人? -
廉注善龙: 春秋时期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战国时期的有屈原,秦朝时有秦始皇啊还有项羽刘邦,汉朝时有汉武帝刘彻、霍去病,三国时期有曹植,晋朝有谢安、王羲之,南北朝有萧衍(南朝四百八十寺,这个皇帝几次入佛门,都让大臣用巨资赎出来),隋朝杨坚,唐朝李世民、李隆基、太平公主、武则天,五代十国李克用(有部电视剧李克用与十三太保,他与他的儿子们很有名),宋朝赵匡胤、元朝么忽必烈啊,明朝朱元璋,清朝康熙、乾隆…… 望采纳

袁州区15360232571: 晋朝和南北朝都是有什么名人
廉注善龙: 陶渊明

袁州区15360232571: 晋代、南北朝、隋代、五代十国、元朝有哪些名人 -
廉注善龙: 晋代:司马炎,刘裕,符坚 南北朝:梁武帝,祖冲之 隋:李密,杨广,杨坚 元:忽必烈,脱脱,成吉思汗 五代十国:石敬瑭,朱温,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袁州区15360232571: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名人有哪几个,请列举三个 -
廉注善龙:[答案] 吕不韦、韩非、贾谊、司马迁、张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谢道韫、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

袁州区15360232571: 晋代、南北朝、隋代、五代十国、元朝有哪些名人一个朝代至少三个人 -
廉注善龙:[答案] 晋代:司马炎,刘裕,符坚 南北朝:梁武帝,祖冲之 隋:李密,杨广,杨坚 元:忽必烈,脱脱,成吉思汗 五代十国:石敬瑭,朱温, 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袁州区15360232571: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些朝代请写出朝代的名人. -
廉注善龙:[答案] 春秋 孔子老子 .战国 廉颇 蔺相如.秦朝,秦始皇,李斯,王翦.汉朝,刘邦,韩信,张良.三国,曹操,诸葛亮,关羽.晋朝王羲之,陶渊明.南北朝,司马懿,司马昭.隋朝,杨素,宇文化及,杨坚.唐朝,李白,李靖.宋朝,王安石,苏轼.元朝忽必烈,关...

袁州区1536023257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有那些? -
廉注善龙: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

袁州区15360232571: 晋朝有哪些人?南北朝呢?隋朝呢?五代十国呢?元朝呢? -
廉注善龙: 两晋:陶渊明,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李密南北朝:(拓跋)元宏,高长恭,宇文邕,宇文护隋:杨坚,杨广,宇文化及五代十国:朱温,李煜元:努尔哈赤,忽必烈,郭守敬,关汉卿,白朴

袁州区15360232571: 晋朝时期的名人有谁? -
廉注善龙: 妇孺皆知的:王羲之、王献之 . 还有: 王沈 何曾 山涛 王浚 傅玄 贾允 卫瓘 羊祜 羊琇 杜预 裴秀 王浑 李密 荀勖 束晳 向秀 阮咸 刘伶 刘徽 刘毅 杨骏 华峤 张华 陈寿 王戎 鲁褒 傅咸 周处 潘岳 李庠 李流 石崇 左思 王恺 郝散 纪瞻 张轨 贾后 王衍 贾...

袁州区15360232571: 我国古代的名人战国、秦朝、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五代十国各有
廉注善龙: 战国 屈原 苏秦 张仪 蔺相如 廉颇 信陵君 秦朝 秦始皇 李斯 胡亥 赵高 蒙恬 汉朝 刘邦 吕后 周亚夫 汉武帝 霍光 卫青 霍去病 王昭君 晋朝 司马炎 贾南风 贾充 石崇 谢安 王羲之 南北朝 刘裕 高欢 陈后主 谢灵运 魏孝文帝 隋朝 杨坚 杨广 宇文化及 李密 翟让 五代十国 南唐李后主 朱温 李存勖 柴荣 石敬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