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中月自明的翻译是什么

作者&投稿:井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解释: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诗词名称:《瑶瑟怨》。本名:温庭筠。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字号:字飞卿。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24)年。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82)年。主要作品:《过陈琳墓》《归国谣》《河渎神》《归国谣》《蕃女怨》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十二楼中月自明”的详细介绍:
一、《瑶瑟怨》的全文点此查看《瑶瑟怨》的详细内容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二、温庭筠其他诗词
《商山早行》、《洛阳》、《莲花》、《更漏子》、《送人东归》。三、注解
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四、译文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五、赏析
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瑶瑟怨”不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它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中。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瑶瑟怨的详细信息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是什么?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

描写中秋节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赏析:“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出自:宋代晏殊《中秋月》。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文言文解释
借中秋之月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作者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份感情的份量却不是一般的浅唱低吟所能表达出的。 2.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十五夜望月 2水调歌头 3我的思念是圆的 解释这三 苏轼《水调歌头》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

《中秋月》宋 苏轼 翻译
翻译: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原文:《阳关曲·中秋月》【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中秋作本名...

月赋文言文
‘隔千兮共明月’2更拿宋玉〈风赋〉、谢惠连〈雪赋〉做比较3看仍纷歧月题文作品看谢庄〈月赋〉仍其翘楚否则像《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相致都搜录篇文章本文拟〈月赋〉主题--月看谢庄何表现物色兹录原文于便于讨论说明 二 我发现谢庄行文并直接切入主题--月拿曹植王粲替自说先陈王初丧应、刘端忧暇...

重别周尚书的意思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问题九:我渡星星峡,后途无抚闲,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

毛滂原文_翻译及赏析
民国薛砺若将北宋词分为柳永、苏轼、秦观、贺铸、毛滂五大家,称毛滂为“潇洒派之宗祖”,言其人“俯仰自乐、不沾世态”,其词风“潇洒明润”。毛滂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便是在杏花春雨的氛围和暮色冷香的幽境中,面对自然抒发内心淡淡的情思,表现玄远幽深的清雅乐趣。他的词中,没有迷狂式的冲动和热情,亦缺少飞扬...

古诗十九首 解释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
按“七月”以下六句为作者虚拟之词。而所谓长生殿者,亦非华清宫之长生殿,而是长安皇宫寝殿之习称。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恨:遗憾。绵绵:连绵不断。来自古诗文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

水调歌头的诗意
点明此诗是游泳之主旨,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在江上所感到的舒展、空阔。诗人在1957年2月11日写给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信中注解了此句: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楚天当然是指长江中游地区的天空,这儿指武汉上空。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

温州市18925274017: 两岸青山相对出,十二楼中月自明.是什么意思 -
幸珊苯唑: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

温州市18925274017: 瑶瑟怨①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②.【注释】①瑶瑟:对瑟的美称.②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 -
幸珊苯唑:[答案] (1).“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1分),从侧面暗示出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1分). “雁阵惊寒……”登高望远时的听觉联想,写出大自然的和谐(1分),表...

温州市18925274017: 十二楼中月自明 -
幸珊苯唑: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 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译文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

温州市18925274017: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是一种怎么样的意境???诗人主要想表达一种怎么的心情??有什么深意??? -
幸珊苯唑: 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注释](1)瑶瑟:镶玉的华美的瑟.瑟:一种弹拔乐器,其声悲怨.(2)冰簟(dian垫):形容竹席之凉.银床:精美华丽的床.梦不成:本来希望在梦中和丈...

温州市18925274017: 碧天如水夜云轻 描绘了怎样的一种心情 -
幸珊苯唑: 描写女主人公清夜独自弹瑟的清冷寂寞之情. 出自唐代温庭筠《瑶瑟怨》,原文为: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

温州市18925274017: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什么意识 -
幸珊苯唑: 大雁飞离了潇湘,十二楼应该是一个楼名,在十二楼里月亮正明亮着

温州市18925274017: 瑶瑟怨①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②.【注释】①瑶瑟:对 -
幸珊苯唑: (1).“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1分),从侧面暗示出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1分). “雁阵惊寒……”登高望远时的听觉联想,写出大自然的和谐(1分)...

温州市18925274017: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幸珊苯唑: 我觉得意思大概是,男朋友不在家,一个人睡在冰冷的床上想男朋友,想得睡不着.

温州市18925274017: 瑶瑟怨 温庭筠 的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仔细阅读全诗,简要概括诗中'梦不成'之后所见,所闻,所感 的内... -
幸珊苯唑:[答案] 是直接罗列么? 所见:夜晚的碧空、轻云、明月和潇湘 所闻:雁声 所感:女子的闺怨

温州市18925274017: 秋思的意思? -
幸珊苯唑: 赏析:秋天的夜晚,白色的烛光照在屏风上透出幽冷的色调,窗外碧空清澈,月华如水,偶有几缕轻云漂浮,给人辽阔而清冷的感觉.忽然几声雁鸣,掠过长空,雁声远去复又一片宁静,只见皎洁月光映照下的玉宇琼楼,高低错落. 在这清幽的夜里,佳人倚窗凝神,心中涌起对甜蜜往事的回忆,无限的失落与惆怅,尽在轻轻的一声叹息之中,不知不觉泪水渗透了手中的罗帕. 曾记得送别时在长亭的情意绵绵,而今却只剩下一人孤单思念,夜不能寐.为何你一去无音信,害我夜夜梦中去寻君.翘首盼望你归来的身影,浮云悠悠却没有你的影子啊.什么时候我们能相聚重续旧缘,恩爱如从前?卷帘仰望星空,眼见晓星渐沉,天色将明,就连梦中一见的愿望也未能得偿,无限的失落与惆怅,尽在轻轻的一声叹息之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