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记教案

作者&投稿:藩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黄鹤楼记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黄鹤楼记教案(一)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翻译全文。感受黄鹤楼的“美”。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感受黄鹤楼的“美”。

  教学难点: 某些词语、句子的含义;发挥想象,感受黄鹤楼的“美”。

   教学方法: 因难度较大,以老师串讲为主,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品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我们学的《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

  自由阅读,读准字音。

  隅 费祎 憩 巃苁 闼 窥

  因本文翻译难度较大,所以以教师讲解为主。

  强调需要注意的词语:

  隅:角落。 登仙,成仙。 驾:乘、骑。 憩:休息。

  以名楼: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名,动词,命名。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 《述异》之志:即《述异志》。

  (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赋”这种文体每句多用四字、六字,并且对仗工整。)

  “耸构”“高标”“巍峨”“巃苁”意思相同,都指高大雄伟的样子。

  (这是“赋”中铺陈的写法。)

  倚:靠着。 重檐:两层屋檐。 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闼:门。 霞敞:高敞。 井邑:城乡。 形胜:山川胜迹。 最:最好的事物。

  全文翻译略。

  请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翻译上仍有困难的地方。

  理清课文层次。

  明确: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和译文。

  板书设计: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第二课时

  检查课文朗读。

  看完了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黄鹤楼在你心里的形象吗?

  自由发言。

  可能有这几点:

  1、 黄鹤楼很浪漫,很神秘。

  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最初修建是作为防守戍边的军事了望楼:黄鹤楼虽然是—座军事哨所,名称却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会给它另外一些说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转引《图经》的记载交代了黄鹤楼取名的由来,接着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和梁任舫的《述异志》都记载了关于黄鹤的故事,证明事实不虚,以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伏笔。

  2、 黄鹤楼很高。

  “观其耸构巍峨,┄┄俯拍云烟,”从整体到部分,从仰视到俯视,全方位展示它的高。

  3、黄鹤楼很美。

  “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楼的地位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美”在它的气势,它的精制,稳重中有一丝轻盈,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教师小结:

  1、本文内容紧凑,结构严谨。这篇短文介绍黄鹤楼是因为神仙而命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黄鹤楼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四闼霞敞”所以可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也正因为这楼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所以它是“会集灵仙”的所在。正因为内容环环相扣,所以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

  2、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节选部分只有115字,但把黄鹤楼的概况包揽无疑,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也有实有虚,行文变化多端,情趣盎然。

  3、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多用对偶:这篇短文,句式整散结合。富于变化。文中多用四字句,杂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加上一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如文中一连用八个四字句,对黄鹤楼的形态刻画尽致,气势流畅,接着用了一个八字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赞叹的浯气,并用虚词“亦……也”来表示判断和陈述的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全文用对偶句或对偶短语有八组之多,有铺陈,有夸张,有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课后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

  板书设计:

  黄鹤楼:1、黄鹤楼很浪漫,很神秘。2、黄鹤楼很高。3、黄鹤楼很美。

  黄鹤楼记教案(二)

  教学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短文两篇》—《黄鹤楼》

  教学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3、感受黄鹤楼的建筑成就和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

  1、2

  课时:一课时

  课前欣赏: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

  一、导入新课:

  晏菲演唱的崔颢的《黄鹤楼》,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非常美的意境。为了对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子午书简—黄鹤楼》。(放录像)

  不用说,今天我们一起参观的是黄鹤楼,既然被称为“天下绝景”,那么就让我们在唐人阎伯理的描述中领略它的风姿吧。

  二、检查预习:

  1、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那么你能读出下面的字吗?

  隅 费祎 憩 闼 lóng zóng 窥

  2,指生读课文,看谁读的好。(学生互助纠错评价)

  三、齐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么美的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会帮助大家体会得更真切。

  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己疏通文意。

  2、同桌对译。

  3、接力译。

  4、对照课件出示的译文修改。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分析文章层次:

  短短的83个字,就写尽了天下绝景,并且作者写得层次分明。试给此文分层,并说说各写了什么内容。

  2、你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黄鹤楼的主要特征吗?

  五、精读赏析




写景文言文教案
[教学步骤] 一.导入: 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朗读: 师范读,生齐读. 强调注意节奏(...

黄鹤楼在哪,有哪些描写的诗文 ?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

黄鹤楼中关于传说的诗句
1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

关于黄鹤楼的资料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教案二 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商业美术的性质、范围、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2)情感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商业美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2.重难点: 本课...

白鹤楼白鹤楼赋
八虎静卧,五龙飞腾,山川秀美,寺庙禅钟回荡。仙鹤神鹿,白云夕照,月风拂过,历史与现代交织,白鹤楼成为沧桑变迁的见证,也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壬辰年初夏,武斌遵命挥毫,创作了《白鹤楼赋》,记录下这方土地的风华与变迁,展现出一幅人杰地灵、政通人和的画卷。

谁知道有关黄鹤楼的资料啊
黄鹤楼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关于白鹤楼的诗句
辉映楼台华景靓, 飞飞雪落鹳鹰啼。 月夜鹳雀楼 明楼玉浪碎风柔, 碧树楂花瘦月幽。 鹰鹳栖汀河沼秀, 庭前斐景幻龙虬。 丽日鹳雀楼 融融暖日透霓云, 煦煦柔风和鹳飞。 崇阁新描新栋宇, 亭轩伴柳对游人。 6.关于鹤的诗句 唐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

关于黄雀楼的诗句是
——文彭《楚江秋泛为吴子赋》26.张子别我黄鹤楼,飘然骑鹤归扬州。——皇甫汸《送张子还广陵》27.期君异时明月夜,把酒岳阳黄鹤楼。 ——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28.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陈陶《怀仙吟二首》29.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江万里《题黄鹤楼》30.百千诸佛在何居,...

武汉黄鹤楼景区介绍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

化州市15995626392: 黄鹤楼 古文教案
钮谢舒兰:[教学步骤] 一.导入: 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

化州市15995626392: 关于古诗黄鹤楼的所有资料 -
钮谢舒兰: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

化州市15995626392: 黄鹤楼记文言文中黄鹤楼有哪些特点 -
钮谢舒兰: 《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所作的一篇记,载于《文苑英华》中,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仰慕之情...

化州市15995626392: 导游讲解方式,方法和讲解艺术的创造都必须遵循导游讲解的什么? -
钮谢舒兰: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而在实践中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可谓千差万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异想天开.相反,要保证导游讲解的服务质量,无论何种导游讲解方式、方法的创造,...

化州市15995626392: 黄鹤楼文言文是由什么朝代什么作者所写 选自 -
钮谢舒兰: 黄鹤楼记 《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所作的一篇记,载于《文苑英华》中,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

化州市15995626392: 武汉黄鹤楼的特色 -
钮谢舒兰: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

化州市15995626392: 黄鹤楼有哪些特点? -
钮谢舒兰: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

化州市15995626392: 黄鹤楼上的三个诗人有谁 -
钮谢舒兰: 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化州市15995626392: 黄鹤楼的历史是怎样的? -
钮谢舒兰: 三国时期 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赤壁之战后,孙权夺取荆州,将统治中心自建业(今南京市)迁鄂(今鄂州市),并称吴王,将武昌郡改江夏郡,辖沙羡等6县.这时的黄鹄山已成为东吴的重要军事要地. 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孙权...

化州市15995626392: 黄鹤楼名人 -
钮谢舒兰: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